学术投稿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FOXP3mRNA表达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周万平;严文华;吕海涛;邵雪军

关键词:CD4+CD25+调节T细胞, Foxp3 mRNA, 川崎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3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的3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1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为非KD发热组,15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KD患儿分别于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和静注IVIG治疗后热退2~3 d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用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而IVIG治疗后热退2~3 d,其比例显著升高,接近于正常水平,而外周血PBMC FOXP3mRNA表达水平也出现同样的改变.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10例诊治分析

    目的 讨论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10例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合并胸主动脉破裂床边开胸抢救无效死亡,2例合并轻度支气管狭窄,1例术后肺复张不良,反复纤支镜吸痰灌洗后痊愈出院,1例术后并发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无症状出院,其余5例恢复顺利.结论 提高对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认识有助于该损伤的早期诊断;纤支镜是实用、准确的诊断方法,确诊后应尽早手术,重建气道完整性.

    作者:单月宏;邵冲;彭勇;谢永明;臧蔚;阮坚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大学生现场急救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 了解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探索普及大学生现场急救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现场急救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对象为541位在校大学生;实验组为选修<现场急救>公选课的大学生,共282人;对照组为选修其他公选课的大学生,共259人.学习内容为<现场急救>教材.自编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结果 经现场急救健康教育前后相比较,正确回答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采用公选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现场急救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晓平;顾雪坤;徐亚清;钱丽新;钱卫忠;姚月华;秦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甲醛诱导的大鼠炎性痛的作用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甲醛致痛大鼠的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在右足底注射5%甲醛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米诺环素50μg.记录足底注射甲醛后1 h内每5 min的舔爪和缩腿时间,然后免疫组化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 米诺环素鞘内注射明显减少甲醛诱导的缩腿和舔爪时间,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 米诺环素鞘内注射能减少甲醛诱导的疼痛反应和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作者:成浩;王擒云;杨建平;张惠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家庭式产房分娩5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家庭式产房在分娩中的优越性.方法 抽取5 150例家庭式产房分娩者为观察组,再抽取5 150例普通产房分娩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及产妇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自然产率为85.01%,产钳助产率为0.99%,剖宫产率为14.00%,阴道分娩产妇总产程时间>18 h者占0.97%,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300 ml者占10.00%,产妇满意度达到98.04%;对照组自然产率为66.99%,产钳助产率为3.01%,剖宫产率为30.00%,阴道分娩产妇总产程时间>18 h者占6.99%,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300 ml者占20.02%,产妇满意度达到88.99%.由此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产时产后2 h内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家庭式产房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缩短总产程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陈敏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儿童口服自制Gd-DTPA溶液在低场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儿童口服自制Gd-DTPA溶液在低场强(0.35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配制7种不同浓度的含钆溶液各40ml,设立40ml温开水为对照组,分析MRCP扫描信号强度,拟定佳口服浓度.对20例疑有腹部疾病的儿童分别在口服Gd-DTPA溶液前后行常规MRCP扫描.对照口服Gd-DTPA溶液前后图像,系统分析胃十二指肠、胰胆管腔内信号强度并对图片质量评分.结果 自制Gd-DTPA溶液选择浓度为1.992 mmol/L.儿童口服80 ml能有效抑制胃十二指肠内液体信号,显著提高MRCP的图像质量(P<0.01).结论 儿童在低场强MRI上行MRCP检查时,口服浓度为1.992 mmol/L的自制Gd-DTPA溶液能够消除或明显抑制胃肠道内液体的信号,提高儿童低场强MRCP图像质量.

    作者:盛茂;周珉;顾志成;吴继志;郭万亮;倪勇彪;方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64例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出现远隔部位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6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中有34例存在远隔部位血肿,因此远隔部位血肿是急性脑膨出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 手术中急性脑膨出应考虑远隔部位的血肿,应即时行CT复查或直接行对冲部位探查.

    作者:赵有发;邢鸣;张远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早产儿低血糖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早产儿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为早产儿低血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45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两组,并按低血糖持续时间长短再分为亚组,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析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 456例早产儿中,发生低血糖83例,发生率为18.2%,3例发生严重的难以纠正的低血糖患儿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应用肠外营养(PN)的有200例(占43.9%).与非低血糖组比较,低血糖组的胎龄明显小,窒息发生率明显高,黄疸出现时间早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组的出生窒息史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持续时间短组,而PN的应用率明显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低血糖的发生与胎龄、出生窒息及黄疸相关;低血糖的持续时间与出生窒息及PN应用开始时间相关.早产儿低血糖延长了住院时间.

    作者:王华;朱文英;乔林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的MRI表现,评价MRI对MB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诊治的8例MBD,全部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病灶累及胼胝体各部和各系列的MRI信号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胼胝体不同部位受累,病变呈带状,主要累及胼胝体中央层,呈对称性分布,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其中急性型5例,胼胝体肿胀,以膝部明显;亚急性型1例,胼胝体略为肿胀,病变表现为中心夹层状,两型病变胼胝体DWI呈高信号、较高信号;慢性型2例,整个胼胝体萎缩、变薄,胼胝体D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结论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具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MRI多方位、多序列扫描的综合应用对其具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可有效地评估各型临床表现的MBD病灶的分期.

    作者:翁小琳;许建铭;张继斌;范觉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石榴皮提取液及其两种萃取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及其两种萃取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ICR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免疫低下模型组、石榴皮乙醇提取物组、石榴皮乙酸乙酯萃取物组、石榴皮正丁醇萃取物组和阳性对照螺旋藻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应用环磷酰胺复制建立免疫低下模型,同时灌胃相应的受试物10 d,于第11天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抗体分泌细胞功能[抗体吸光度(A)值]和血清溶血素(HC50)的水平.结果 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及其两种萃取物和螺旋藻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力低下小鼠的抗体A值和HC50均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5或<0.01),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效果好.结论 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及其两种萃取物对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作者:周萍;钦建伟;杜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12例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短中期疗效.方法 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2例(13个节段)患者随访术后假体的位置、有无异位骨化、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并用JOA评分及术后Odom评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3一12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35±1.10上升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5.88±0.73(P<0.05);Odom评级优良率达到91.7%.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过屈过伸活动度由术前的8.09°±0.63°上升到术后12个月的8.95°±0.64°(P<0.05);左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1°±0.53°,术后12个月为6.25°±0.54°;右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0°±0.52°,术后12个月为6.13°±0.51°.手术前后两侧屈曲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及异位骨化.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短中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作者:钱忠来;杨惠林;姜为民;李喜功;李雪峰;唐天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比较40例ARDS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使用PS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PS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PS治疗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ause)、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右心房压(RAP)、右心室压(RVP)、肺动脉平均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及心排血量(CO)均较引流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机械通气ARDS危重患者使用PS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并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

    作者:陈建强;陆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央型原发性大肝癌30例手术治疗分析

    中央型大肝癌手术切除极易引起致命性出血和空气栓塞,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0例中央型大肝癌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广;黄志华;杨树成;张成阳;夏存寿;葛新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68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8例PGL的临床、内镜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等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平均58.9岁,男女比例1:1.2,临床症状无特殊性.内镜下肿瘤多位于胃窦部和(或)胃体下部,占73.5%;手术切除标本侵犯全层者占56.9%;区域淋巴结转移占25.9%;免疫组织化学证实94.1%为B细胞淋巴瘤.病理类型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3例(39.7%),高度恶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9例(50.0%),其中11例伴有MALT成分;该组病例内镜确诊率达30.9%,内镜病理诊断正确率达51.2%,术后病理确诊率达100%.结论 内镜下充分、准确的活检,结合以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对PGL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洪明;钱建忠;孙荣超;周志毅;杨树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芦荟凝胶原汁对太湖猪Ⅱ°烫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外涂芦荟凝胶原汁在太湖猪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太湖猪5头,利用自制烫伤仪在太湖猪背部两侧垂直于皮肤表面进行烫伤,烫伤时间分别为10、15 s,造成浅Ⅱ°、深Ⅱ°烫伤模型.把所制备的烫伤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1次外涂芦荟,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直接用无菌纱布包扎.之后观察记录,并选取适当时机取切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恢复状况.结果 25 d后所有浅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的皮肤均恢复良好,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对照组28 d后创面恢复,且没有留下疤痕.34 d后深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痂皮大部分脱落.截止38 d,所有深Ⅱ°烫伤实验组痂片完全脱落,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疤痕,此时对照组有3个烫伤创面的痂片未完全脱落.45 d后所有实验组的肤色恢复至接近正常,瘢痕变淡,但不会消失.对照组烫伤处的半透明皮屑脱落,白色瘢痕凹凸不平.结论 芦荟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并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各种皮肤结构的修复,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修复效果较对照组好,遗留疤痕较对照组不明显.

    作者:周慧英;沈艳华;李宝明;牛小霞;李新寅;柳运猛;殷音;薛智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简单乘法运算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三重编码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利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来验证简单乘法运算与三重编码模型是否匹配.方法 对13名本科生志愿者采用基于光学的单数乘法任务进行提问,同时运用1.5 T的Marconi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成像数据.运用SPM99软件进行t检验,以获取单数运算时的脑功能图像.结果 明显激活左侧额中回、额下回、角回、视觉联合皮质区,两侧顶上小叶.结论 单数乘法运算与三重编码模型相匹配.

    作者:张妤;郭亮;胡春洪;谢道海;陈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痛泻要方干预大鼠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番泻叶加束缚应激刺激制备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予痛泻要方灌胃治疗(西药匹维溴铵对照).观察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情况;检测血标本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显著增加;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5-HT、SP含量显著下降,CGRP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痛泻要方可能通过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增加血浆CGRP含量,从而改善胃肠动力并降低内脏敏感性,发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应.

    作者:钱锋;卜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趋化细胞因子MIP-2在急性胰腺炎大鼠胰外脏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索趋化细胞因子MIP-2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病变和胰外脏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观察和分析制模后3、6 h胰腺、肺和肝组织中MIP-2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制模后3、6 h时,MIP-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制模后6 h时MIP-2在胰腺、肺和肝脏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制模后3 h时的MIP-2表达(均P<0.05).结论 大鼠AP并发肺损伤时,血清中的MIP-2可能来源于胰腺组织;AP时MIP-2在大鼠肝脏高表达,在肝脏损伤中起重要的上调作用;AP时MIP-2在肺的表达明显增加,趋化中性粒细胞,造成肺部的损害.

    作者:王磬;李军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天晴甘美对多发伤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近10多年的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揭示了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从创伤、感染、中毒、休克等发展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的共同通路.天晴甘美有明显的抑制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天晴甘美对多发性创伤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并分为RVOTS组和RVA组,进行起搏参数、术后心电图及12个月后超声下心功能测定、血浆BNP检测对比.结果 手术时两组患者电极均能到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VOTS比RVA更符合生理性起搏.

    作者:郑永宏;黄强;车惠娟;陈志刚;徐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2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胫腓骨远端AO-43A、C型骨折患者采用单切口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随访15~34个月(平均17个月),参照Baird等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 优5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术后发生足背外侧皮肤麻木感1例,皮肤浅表坏死1例,无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结论 前外侧单切口可以同时进行胫骨和腓骨骨折的钢板固定,关节暴露清晰,对骨折处的软组织特别是小腿内侧软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钱久荣;徐厚高;简争光;陶卫建;孙雪峰;陈金;陈栋;崔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