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21例疗效观察

钱久荣;徐厚高;简争光;陶卫建;孙雪峰;陈金;陈栋;崔巍

关键词:切口, 胫腓骨, 骨折, 软组织
摘要:目的 探讨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胫腓骨远端AO-43A、C型骨折患者采用单切口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随访15~34个月(平均17个月),参照Baird等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 优5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术后发生足背外侧皮肤麻木感1例,皮肤浅表坏死1例,无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结论 前外侧单切口可以同时进行胫骨和腓骨骨折的钢板固定,关节暴露清晰,对骨折处的软组织特别是小腿内侧软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骶骨脊索瘤术中骶神经部分保留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骶骨脊索瘤术中骶神经部分保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骶骨脊索瘤患者行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术中保留部分骶神经.记录各例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观察患者两便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肿瘤均被顺利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1200 ml,平均输血量1080 ml,平均随访44.6个月,死亡2例(6.7%).9例患者术后膀胱排尿功能及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正常,其余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膀胱排尿功能及肛门排便功能障碍.1例第3次手术者接受结肠造瘘及输尿管造瘘手术.结论 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脊索瘤可增加肿瘤切除率和彻底切除的可能性,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即使是肿瘤较大的患者,切除范围要达到S1或S2水平,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尽可能保留S1~S3神经根者,术后疗效满意率高.

    作者:季一鸣;朱立帆;陈康武;杨惠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酸性核糖体蛋白P2在紫外线诱导的肿瘤细胞快速凋亡中的功能

    目的 研究酸性核糖体蛋白P2在紫外线(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中的分子信号功能.方法 选取小鼠淋巴瘤细胞3SB、人白血病细胞Jurkat、人宫颈癌细胞HeLa S3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来研究其对UV诱导细胞凋亡的差异性.UV照射后,荧光显微镜活细胞染色计数分别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和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的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并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和细胞总蛋白,利用小型二维电泳、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细胞质中游离的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变化和总的P2的表达.结果 3SB和Jurkat细胞在UV照射后,24 h的凋亡率达100%,并观察到PARP和P21的激活;而HeLa S3和MCF-7细胞出现延迟性细胞凋亡.在快速凋亡的Jurkat细胞中,发现酸性核糖体蛋白P2去磷酸化.总的P2表达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并伴随着凋亡蛋白PARP的激活.结论 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去磷酸化及其在细胞内总量降低与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相关.

    作者:段卫明;孙华丽;邵彦彦;肖海楠;周新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非手术方法修复难愈性创面的探讨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修复难愈性创面的方法.方法 选取35例40处难愈性创面,控制全身性疾病,局部清创,外用抗生素药物,防止感染或感染继续扩散,并合理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期间辅以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结果 40处创面均痊愈,痊愈时间为1~2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感染加重甚至侵袭性感染等情况.结论 对于难愈性创面,通过积极处理创面,辅以正确的创面用药及适当理疗,可以达到较理想的创面愈合.

    作者:武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单独应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吡格列酮组(治疗组)33例,胰岛素组(对照组)31例,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HbAlc、血脂、C肽、C反应蛋白(CRP)、体质量和低血糖次数等.结果 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TG和CRP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糖脂代谢,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宋晓枫;沈丽芳;余一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枢内源性乙酰胆碱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枢内源性乙酰胆碱(ACh)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R)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麻醉后孤离其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反射特征参数,观察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拟胆碱药毒扁豆碱(PHY)对CSR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分别注射低(1.8 mmol/L)、中(3.6 mmol/L)、高(5.4 mmol/L)剂量的PHY可导致ISP-MAP关系曲线在ISP 120~280 mmHg区间明显依次上移(P<0.05),ISP-增益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依次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调定点、阈压、饱和压和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明显增大(P<0.05),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大增益明显减小(P<0.05).结论 PHY引起中枢内源性ACh增多,对CSR具有抑制性重调定作用,且这种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郁美香;赵红芬;刘丹丹;王国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64例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出现远隔部位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6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中有34例存在远隔部位血肿,因此远隔部位血肿是急性脑膨出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 手术中急性脑膨出应考虑远隔部位的血肿,应即时行CT复查或直接行对冲部位探查.

    作者:赵有发;邢鸣;张远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99m 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心肌缺血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99mTc-MIBI(甲氧异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心肌缺血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1例川崎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3组.对照组8例系怀疑川崎病患儿,后经实验室检查排除川崎病和其他心肌疾病者.两组病例均行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者于治疗后6~12个月随访复查,并与其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41例川崎病患儿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39.02%(16/41).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的阳性率分别为36.84%(7/19)、41.67%(5/12)和40%(4/10).10例显像阳性者经治疗后6~12个月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复查,缺血明显改善5例,恢复正常4例,1例仍见明显心肌缺血.结论 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接、客观地评价川崎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郁春景;王耀明;杜晓庆;万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社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溧阳市溧城镇社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与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社区已婚育龄妇女25 000人次,采用统一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5 000份,显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和避孕知识不足;门诊及实验室检查生殖道感染总患病率为38%(9 500/25 000),其中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急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子宫肌瘤的患病率分别为12.8%、10.6%、8.6%、3.5%、4.5%、2.8%、1.5%.在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只有46.7%的人自我报告有症状(4436/9 500),其中只有56.1%(2489/4436)的人曾主动就医.结论 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和避孕知识不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高,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无症状比例高,就诊意识差.

    作者:陈国花;王国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例身材矮小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明确1例身材矮小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G带核型分析、Q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对患者染色体异常进行逐步细化分析.结果 此患者终诊断核型为46,X,der(X).ish psu dic X t(X;Y)(p11.3;p11.1)(DXZ1+,DYZ3+,DYZ1+,SRY-,PCPXYp-,PCPXYq++).ish cgh del(X)(p11.3pter),dup(Y)(p11.2).结论 结合应用染色体显带核型分析技术,FISH和CGH技术可以精确诊断患者的染色体异常.

    作者:偶健;王玮;段程颖;付文宇;李红;黄新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特点的探讨

    目的 探讨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的特点.方法 利用含抗H∶z66抗体的半固体培养基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发生相变换,通过提取z66+伤寒沙门菌和其相变株的线性质粒,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核酸内切酶分析比较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前后线性质粒的结构,后通过测定相变株的线性质粒全序列和Southern blot进一步揭示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的特点.结果 z66+伤寒沙门菌在抗H:z66抗体的诱导下成功发生了鞭毛的单向相变换;这种单向相变换是由于伤寒沙门菌在抗体诱导下线性质粒缺失了含fljBA的2.6 kb末端区域所致,同时首次发现在鞭毛相变换后线性质粒结构反而变大,提示线性质粒可能形成了非共价结合的二聚体.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的相变换特点,为更深入地研究z66+伤寒沙门菌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海方;黄新祥;张晓磊;倪斌;生秀梅;徐顺高;许化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苏州高新区2003年至2009年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综合评价

    目的 了解2003年至2009年苏州高新区不同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情况,为保护劳动者、预防职业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进行监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3年至2009年监测企业数达861家,物理因素监测合格率为74.6%,化学因素监测合格率为97.2%,生产性粉尘监测合格率为89.0%,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86.3%,居全国先进水平.AHP综合评价法得分高是电子企业,为6.574 3;得分低的是建材行业,为6.126 8.结论 苏州高新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总体结果较好,但要重点加强建材行业和物理危害因素的监测.

    作者:范新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芦荟凝胶原汁对太湖猪Ⅱ°烫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外涂芦荟凝胶原汁在太湖猪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太湖猪5头,利用自制烫伤仪在太湖猪背部两侧垂直于皮肤表面进行烫伤,烫伤时间分别为10、15 s,造成浅Ⅱ°、深Ⅱ°烫伤模型.把所制备的烫伤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1次外涂芦荟,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直接用无菌纱布包扎.之后观察记录,并选取适当时机取切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恢复状况.结果 25 d后所有浅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的皮肤均恢复良好,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对照组28 d后创面恢复,且没有留下疤痕.34 d后深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痂皮大部分脱落.截止38 d,所有深Ⅱ°烫伤实验组痂片完全脱落,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疤痕,此时对照组有3个烫伤创面的痂片未完全脱落.45 d后所有实验组的肤色恢复至接近正常,瘢痕变淡,但不会消失.对照组烫伤处的半透明皮屑脱落,白色瘢痕凹凸不平.结论 芦荟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并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各种皮肤结构的修复,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修复效果较对照组好,遗留疤痕较对照组不明显.

    作者:周慧英;沈艳华;李宝明;牛小霞;李新寅;柳运猛;殷音;薛智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对椎体成形(VP)或椎体后凸成形(KP)术后再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1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VP或KP术后再骨折患者,采用VP治疗2例4个椎体,KP治疗5例9个椎体,并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1例第2次骨折后行KP,第3次骨折后行卧床、抗骨质疏松治疗;其余4例骨折椎体自身再骨折的患者行抗骨质疏松治疗.12例获随访6~12个月.结果 经VP或KP治疗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显著,经全面抗骨质疏松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再次骨折.结论 VP或KP仍然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再骨折患者的疼痛,需加强对再骨折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作者:陈广东;杨惠林;刘滔;梅昕;张林林;倪莉;佘远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家庭式产房分娩5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家庭式产房在分娩中的优越性.方法 抽取5 150例家庭式产房分娩者为观察组,再抽取5 150例普通产房分娩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及产妇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自然产率为85.01%,产钳助产率为0.99%,剖宫产率为14.00%,阴道分娩产妇总产程时间>18 h者占0.97%,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300 ml者占10.00%,产妇满意度达到98.04%;对照组自然产率为66.99%,产钳助产率为3.01%,剖宫产率为30.00%,阴道分娩产妇总产程时间>18 h者占6.99%,产时及产后2 h出血量>300 ml者占20.02%,产妇满意度达到88.99%.由此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产时产后2 h内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家庭式产房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缩短总产程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陈敏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河北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法检测河北汉族人群136例RA患者和152名正常对照者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多态性.应用ELISA法对RA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抗原肽(CCP)抗体检测.结果 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在R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8.1%vs 2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7,P<0.05,OR=1.522,95%CI:1.038~2.231).进一步将RA组按抗环瓜氨酸抗原肽(CCP)抗体阴性、阳性分层发现,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与对照组人群比较,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03,P<0.01,OR=1.980,95%CI:1.209~3.242).结论 IRF-5 rs2004640基因多态性与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发病存在相关性.

    作者:沈桂英;舒荣;崔刘福;杨文浩;宋海澄;韩依轩;陆艳萍;于萍;王建;王洁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血清TNF-α及IL-6的动态变化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放免法和ELISA法检测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出血后第1天及治疗后第2、7、14天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 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汝娟;何龙锦;徐武;杨峰;丁春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鼻咽癌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鼻咽癌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s)疫苗治疗前后对患者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探讨热休克的鼻咽癌细胞抗原负载的鼻咽癌自体DCs疫苗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与趋势.方法 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治疗组在常规放疗后给予1个疗程的DCs免疫治疗(4次皮内注射).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L-2、IL-12、TNF-α、IFN-γ)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Cs治疗前与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4+/CD8+、NK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因子IL-2、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鼻咽癌自体DCs疫苗免疫治疗可明显提升鼻咽癌患者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激发Th1型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瘤能力.

    作者:王明智;吴伟;张晓军;王震吾;范强;陆晓;史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天晴甘美对多发伤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近10多年的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揭示了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从创伤、感染、中毒、休克等发展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的共同通路.天晴甘美有明显的抑制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天晴甘美对多发性创伤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浆NT-proBNP水平对重度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重度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67例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分成中度组(35例)与重度及以上组(32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两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用ROC曲线进行诊断价值的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FEV1及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BNP与FEV1%间存在负相关.NT-proBNP的诊断界点为1 105 pg/ml,敏感度0.906,特异度0.943,曲线下面积0.934.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肺功能程度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钱文霞;朱敏锋;徐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效果的初步观察

    目的 初步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36例稳定期COPD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自我管理项目干预,自身对照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和健康知识问卷掌握程度的变化.结果 SGRQ的总评分及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影响部分分值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COPD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可使COPD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钮美娥;韩燕霞;钱红英;张蓓蕾;黄建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