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娟;何龙锦;徐武;杨峰;丁春琴
目的 对比分析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并分为RVOTS组和RVA组,进行起搏参数、术后心电图及12个月后超声下心功能测定、血浆BNP检测对比.结果 手术时两组患者电极均能到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VOTS比RVA更符合生理性起搏.
作者:郑永宏;黄强;车惠娟;陈志刚;徐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T、B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上CD40L的变化,探讨CD40分子在ITP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中sCD40L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上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患者血浆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对血浆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0.58,P<0.05);ITP患者T淋巴细胞上CD40L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ITP患者血浆及T细胞上CD40L升高,淋巴细胞表面的CD40-CD40L相互作用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作者:戴兰;王兆钺;张日;朱明清;沈文红;何杨;阮长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硫酸钙骨水泥(CSC)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表现,为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寻找更为合适的充填材料.方法 对12只去势法制备的骨质疏松成年绵羊的L2~L5椎体制作骨缺损,随机注入CS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以L1和L6作正常对照.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大体标本可见,2周时各组骨缺损处可见少量纤维疤痕形成,24周时CSC组椎体周围完全被骨性疤痕覆盖.生物力学测试显示,CSC组椎体力学性能在2周时弱于PMMA组和对照组(P<0.05),24周时几乎接近PMMA组和正常对照组.组织学切片显示,2周时CSC组材料与骨质接触的界面开始模糊;24周时CSC组仅见极少量的材料残留,可见成熟骨小梁贯穿骨缺损区域;PMMA组与骨质界面间出现膜性结构.结论 CSC材料同样能增强骨质疏松的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CSC在体内能修复骨缺损,进一步提升椎体的力学性能.CSC材料可作为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可选充填材料之一.
作者:朱雪松;施勤;张志明;耿德春;毛海青;陈春茂;王根林;杨惠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趋化细胞因子MIP-2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病变和胰外脏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观察和分析制模后3、6 h胰腺、肺和肝组织中MIP-2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制模后3、6 h时,MIP-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制模后6 h时MIP-2在胰腺、肺和肝脏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制模后3 h时的MIP-2表达(均P<0.05).结论 大鼠AP并发肺损伤时,血清中的MIP-2可能来源于胰腺组织;AP时MIP-2在大鼠肝脏高表达,在肝脏损伤中起重要的上调作用;AP时MIP-2在肺的表达明显增加,趋化中性粒细胞,造成肺部的损害.
作者:王磬;李军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及其两种萃取物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ICR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免疫低下模型组、石榴皮乙醇提取物组、石榴皮乙酸乙酯萃取物组、石榴皮正丁醇萃取物组和阳性对照螺旋藻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应用环磷酰胺复制建立免疫低下模型,同时灌胃相应的受试物10 d,于第11天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抗体分泌细胞功能[抗体吸光度(A)值]和血清溶血素(HC50)的水平.结果 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及其两种萃取物和螺旋藻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力低下小鼠的抗体A值和HC50均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5或<0.01),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效果好.结论 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及其两种萃取物对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作者:周萍;钦建伟;杜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鼻咽癌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s)疫苗治疗前后对患者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探讨热休克的鼻咽癌细胞抗原负载的鼻咽癌自体DCs疫苗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与趋势.方法 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治疗组在常规放疗后给予1个疗程的DCs免疫治疗(4次皮内注射).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L-2、IL-12、TNF-α、IFN-γ)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Cs治疗前与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4+/CD8+、NK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因子IL-2、IL-12、TNF-α和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鼻咽癌自体DCs疫苗免疫治疗可明显提升鼻咽癌患者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激发Th1型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瘤能力.
作者:王明智;吴伟;张晓军;王震吾;范强;陆晓;史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对24例门诊病理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2年,24例患者3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较好方法,尤其是Krouse Ⅰ~Ⅱ级患者.其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无面部切口、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金建平;田士忠;陈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苦黄注射液为苦参、大黄、大青叶、茵陈制成的灭菌水溶液,经大白鼠利胆实验表明,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增加胆红素排量的作用,对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该品具有清热利湿、疏胆退黄的作用,临床上经静脉给药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胆汁外溢、黄疸胁痛、乏力、纳差等症及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现行药品标准[1]规定苦黄注射液采用家兔法进行热原检查.本研究采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建立苦黄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王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重度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67例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分成中度组(35例)与重度及以上组(32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两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用ROC曲线进行诊断价值的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FEV1及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BNP与FEV1%间存在负相关.NT-proBNP的诊断界点为1 105 pg/ml,敏感度0.906,特异度0.943,曲线下面积0.934.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肺功能程度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钱文霞;朱敏锋;徐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类型内固定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21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α组,53例)和Gamma 3(Gamma 3组,20例)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及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来比较各内固定组的疗效.结果 上述所有项目PFN-α组和Gamma 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HS组相比,PFN-α组和Gamma 3组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液较少、临床愈合所需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好.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例数方面,DHS组与PFN-α组和Gamma 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同定(如PFN-α、Gamma 3)的总体疗效优于髓外钉板固定(如DHS).但髓内固定同样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术中操作宜轻柔,术后适当推迟患肢负重时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管华清;杨惠林;徐耀增;杨同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61例支气管镜TBN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胸部CT检查提示有纵隔淋巴结肿大55例,支气管外压性狭窄6例.结果 61例中,确诊肺癌43例,结节病7例,结核3例,感染性淋巴结肿大8例.43例经TBNA获取标本病理确诊为肺癌36例(36/43,83.7%).36例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穿刺62例次,穿刺成功50例次(50/62,80.6%);气管右前、隆突前、右主支气管前淋巴结共穿刺49次(49/62,78%).其中20例周围型肺癌TBNA诊断阳性率70%(14/20),活检诊断阳性率14.3%(2/14),刷检诊断阳性率25%(5/20),肺泡灌洗诊断阳性率25%(2/8).TBNA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诊断方法(P<0.01).结论 对于周围型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及支气管外压性狭窄的患者,TBNA为更好的诊断方法.
作者:蒋军红;衡伟;穆传勇;郭凌川;詹升华;顾冬梅;黄建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医源性因素对椎体后凸成形术(KP)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种型号单球囊双侧扩张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分为标准手术组(23例)和非标准手术组(15例).术前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排除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疗效采用VAS评分、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的矫正度进行评估,同时比较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标准手术组:VAS评分由术前的(8.8 ±0.9)分降至术后的(2.6±1.3)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为(54.8 ±32.6)%,椎体中部高度的恢复平均为(61.2±22.4)%;手术前后X线侧位片显示Cobb角平均矫正14.9°(0°~37°);椎体骨水泥灌注量平均为(4.65±1.32)(1.8~8)ml,骨水泥渗漏率为8.7%,主要渗漏至椎体血管内.非标准手术组:VAS评分由术前的(8.6±0.6)分降至术后的(3.3±1.5)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为(46.5±31.9)%,椎体中部高度的恢复平均为(60.1±27.6)%;手术前后X线侧位片显示Cobb's角平均矫正7.6°(0°~27°);椎体骨水泥灌注量平均为(5.45±1.53)(1.5~8.5)ml,骨水泥渗漏率为33.3%,主要渗漏至椎体周围、椎间隙和血管内等.以上两组相比,除VAS评分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评价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手术穿刺技术和骨水泥灌注技术对KP的疗效有明显的影响;遵循操作技术标准和参加技术培训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非常重要.
作者:孟斌;杨惠林;张洪涛;施勤;梅昕;唐天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心脏组织中src抑制的C激酶底物(SSeCKS)的表达变化,探讨高脂血症对SSeCKS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组(n=8)和正常饮食组(n=8)SD大鼠分别经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16周后,测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用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SeCKS在心脏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SSeCKS在心脏中的细胞定位.结果 高脂饮食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正常饮食组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高脂饮食组形成高脂性心脏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高脂饮食组中SSeCKS表达主要分布在心内膜、心间质;免疫荧光双标发现SSeCKS与心脏组织内皮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部分共定位.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能使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并引起心脏SSeCKS表达升高,SSeCKS可能参与了心脏结构重塑及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发展.
作者:朱顺星;刘海鸥;刘春;王旭;黄晓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Roux-en-Y胃空肠旁路术(GBP)对链脲霉菌素(STZ)所致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等的影响,血糖与体质量变化的关系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成年雄性C 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STZ(200 mg/kg),建立非肥胖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小鼠随机分为3组:GBP组(DMOP组)、假手术组(DMFOP组)、未处理组(DM组),另设立正常对照组3组:正常未手术组(N组)、正常假手术组(NFOP)组和正常手术组(NOP).分别测术前和术后第1、2、3、4、5、6周各组实验动物的随机血糖及体质量变化,观察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1)与DM、DMFOP组相比,DMOP组的小鼠血糖下降明显,并可维持到术后6周以上(实验观察结束).(2)GBP后,糖尿病小鼠的体质量不降低.(3)DMFOP组(15/16)与DMOP组(2/16)比较,小鼠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GBP对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且降糖作用与体质量变化无明显相关性.(2)GBP是较为安全的术式.
作者:周建平;王洪山;高晓东;常文举;宋陆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枢内源性乙酰胆碱(ACh)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R)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麻醉后孤离其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反射特征参数,观察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拟胆碱药毒扁豆碱(PHY)对CSR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分别注射低(1.8 mmol/L)、中(3.6 mmol/L)、高(5.4 mmol/L)剂量的PHY可导致ISP-MAP关系曲线在ISP 120~280 mmHg区间明显依次上移(P<0.05),ISP-增益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依次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调定点、阈压、饱和压和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明显增大(P<0.05),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大增益明显减小(P<0.05).结论 PHY引起中枢内源性ACh增多,对CSR具有抑制性重调定作用,且这种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郁美香;赵红芬;刘丹丹;王国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讨论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10例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合并胸主动脉破裂床边开胸抢救无效死亡,2例合并轻度支气管狭窄,1例术后肺复张不良,反复纤支镜吸痰灌洗后痊愈出院,1例术后并发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无症状出院,其余5例恢复顺利.结论 提高对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认识有助于该损伤的早期诊断;纤支镜是实用、准确的诊断方法,确诊后应尽早手术,重建气道完整性.
作者:单月宏;邵冲;彭勇;谢永明;臧蔚;阮坚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胫腓骨远端AO-43A、C型骨折患者采用单切口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随访15~34个月(平均17个月),参照Baird等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 优5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术后发生足背外侧皮肤麻木感1例,皮肤浅表坏死1例,无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结论 前外侧单切口可以同时进行胫骨和腓骨骨折的钢板固定,关节暴露清晰,对骨折处的软组织特别是小腿内侧软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钱久荣;徐厚高;简争光;陶卫建;孙雪峰;陈金;陈栋;崔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8例PGL的临床、内镜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等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平均58.9岁,男女比例1:1.2,临床症状无特殊性.内镜下肿瘤多位于胃窦部和(或)胃体下部,占73.5%;手术切除标本侵犯全层者占56.9%;区域淋巴结转移占25.9%;免疫组织化学证实94.1%为B细胞淋巴瘤.病理类型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3例(39.7%),高度恶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9例(50.0%),其中11例伴有MALT成分;该组病例内镜确诊率达30.9%,内镜病理诊断正确率达51.2%,术后病理确诊率达100%.结论 内镜下充分、准确的活检,结合以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对PGL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洪明;钱建忠;孙荣超;周志毅;杨树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bcl-2、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SA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TSA作用48 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胃癌细胞中bcl-2、caspase-3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TSA作用不同时间后,随着时间延长及浓度增高,细胞的增殖抑制明显,呈现明显时间-效应关系及剂量效应关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随着TSA浓度的增加,胃癌细胞SGC-7901的早期凋亡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胃癌细胞中bcl-2 mRNA随TSA浓度的增高,表达逐渐下调,而caaspase-3mRNA随TSA浓度的增高表达逐渐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能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早期凋亡能诱导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发生早期凋亡;TSA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可能与bcl-2 mRNA表达下调、caspase-3mRNA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过兆基;曹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提示或可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肿块实性不均匀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伴有微小钙化;血流分布以内部丰富血流为主)共41例;对B超提示和可疑病例均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理检查,确诊31例;所有病例均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57例;58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论 高分辨率超声、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理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应用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率;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低侵袭性,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作者:翟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