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红;衡伟;穆传勇;郭凌川;詹升华;顾冬梅;黄建安
目的 比较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类型内固定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21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α组,53例)和Gamma 3(Gamma 3组,20例)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及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来比较各内固定组的疗效.结果 上述所有项目PFN-α组和Gamma 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HS组相比,PFN-α组和Gamma 3组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液较少、临床愈合所需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好.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例数方面,DHS组与PFN-α组和Gamma 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同定(如PFN-α、Gamma 3)的总体疗效优于髓外钉板固定(如DHS).但髓内固定同样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术中操作宜轻柔,术后适当推迟患肢负重时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管华清;杨惠林;徐耀增;杨同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不同病原与喘息、特应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LRTI患儿入院后立即吸取鼻咽分泌物,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明确RSV、hMPV、MP、CP感染.部分患儿同时血清筛查食物及吸入过敏原.结果 喘息率RSV感染组高,MP感染组低,分别为71.8%和25.2%.喘息性和非喘息性LRTI患儿过敏原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喘息性LRTI患儿以吸入过敏原阳性多见,非喘息性LRTI患儿食物过敏原阳性较多.无论喘息或非喘息性LRTI患儿过敏原阳性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岁的喘息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喘息组(P<0.05).不同病原感染伴有喘息的患儿与机体特应质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小儿喘息与感染病原关系密切,尤其是RSV感染;吸入过敏原阳性是小儿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病原引起的喘息与患儿过敏体质无关.
作者:孙诗炜;苏小慰;陈正荣;季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在人口日趋老龄化的情况下,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显得尤为重要.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仅增加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脊柱与髋部骨折可使患者的死亡率上升.但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对其早发现与早治疗,积极进行科学干预,这对提高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惠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3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的3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1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为非KD发热组,15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KD患儿分别于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和静注IVIG治疗后热退2~3 d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用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而IVIG治疗后热退2~3 d,其比例显著升高,接近于正常水平,而外周血PBMC FOXP3mRNA表达水平也出现同样的改变.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
作者:周万平;严文华;吕海涛;邵雪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趋化细胞因子MIP-2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病变和胰外脏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观察和分析制模后3、6 h胰腺、肺和肝组织中MIP-2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制模后3、6 h时,MIP-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制模后6 h时MIP-2在胰腺、肺和肝脏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制模后3 h时的MIP-2表达(均P<0.05).结论 大鼠AP并发肺损伤时,血清中的MIP-2可能来源于胰腺组织;AP时MIP-2在大鼠肝脏高表达,在肝脏损伤中起重要的上调作用;AP时MIP-2在肺的表达明显增加,趋化中性粒细胞,造成肺部的损害.
作者:王磬;李军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慢速程序化法与玻璃化法冷冻小鼠8-细胞胚胎的效果.方法 将小鼠卵母细胞行体外受精后培养至8-细胞,分别采用慢速程序化法与玻璃化法进行冷冻,解冻后比较两组胚胎存活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慢速程序化冷冻法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为79.6%,囊胚形成率为70.7%;玻璃化冷冻法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为94.9%,囊胚形成率为89.9%,胚胎存活率与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前者(均P<0.01).结论 在进行小鼠8-细胞胚胎冷冻时,玻璃化法冷冻效果较慢速程序化法效果好.
作者:华月琴;吴志南;陈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早产儿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为早产儿低血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45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两组,并按低血糖持续时间长短再分为亚组,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析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 456例早产儿中,发生低血糖83例,发生率为18.2%,3例发生严重的难以纠正的低血糖患儿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应用肠外营养(PN)的有200例(占43.9%).与非低血糖组比较,低血糖组的胎龄明显小,窒息发生率明显高,黄疸出现时间早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组的出生窒息史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持续时间短组,而PN的应用率明显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低血糖的发生与胎龄、出生窒息及黄疸相关;低血糖的持续时间与出生窒息及PN应用开始时间相关.早产儿低血糖延长了住院时间.
作者:王华;朱文英;乔林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复习腹膜间皮瘤的临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复习文献,总结不同类型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结果 5例恶性腹膜间皮瘤CT表现为肝周肿块1例,弥漫性腹膜增厚4例,大网膜增厚呈饼状2例,大网膜呈污浊样改变1例,腹水4例.结论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腹膜间皮瘤,CT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作者:唐旦华;王彩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放免法和ELISA法检测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出血后第1天及治疗后第2、7、14天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 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汝娟;何龙锦;徐武;杨峰;丁春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甲醛致痛大鼠的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在右足底注射5%甲醛前30 min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米诺环素50μg.记录足底注射甲醛后1 h内每5 min的舔爪和缩腿时间,然后免疫组化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 米诺环素鞘内注射明显减少甲醛诱导的缩腿和舔爪时间,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 米诺环素鞘内注射能减少甲醛诱导的疼痛反应和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作者:成浩;王擒云;杨建平;张惠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对16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行单侧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MRI确定责任椎体22个.记录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及日常功能.通过X线测量评估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纠正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者出现少量椎间隙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受损的症状.平均手术时间为31 min,透视次数为19.1次.术后胸背痛明显缓解,随访12~24个月(平均14.2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1.1)分,术后3 d时为(2.6±0.8)分,末次随访时为(2.8±1.1)分.ODI评分术前为(69.2±1.2)分,术后3 d时为(32.2±1.1)分,末次随访时为(35.1±1.8)分.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椎弓根外途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有效的,能减少术者及患者的放射暴露时间.
作者:周峰;杨惠林;干旻峰;邹俊;姜为民;陈亮;唐天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枢内源性乙酰胆碱(ACh)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R)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麻醉后孤离其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反射特征参数,观察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拟胆碱药毒扁豆碱(PHY)对CSR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分别注射低(1.8 mmol/L)、中(3.6 mmol/L)、高(5.4 mmol/L)剂量的PHY可导致ISP-MAP关系曲线在ISP 120~280 mmHg区间明显依次上移(P<0.05),ISP-增益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依次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调定点、阈压、饱和压和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明显增大(P<0.05),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大增益明显减小(P<0.05).结论 PHY引起中枢内源性ACh增多,对CSR具有抑制性重调定作用,且这种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郁美香;赵红芬;刘丹丹;王国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硫酸钙骨水泥(CSC)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表现,为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寻找更为合适的充填材料.方法 对12只去势法制备的骨质疏松成年绵羊的L2~L5椎体制作骨缺损,随机注入CS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以L1和L6作正常对照.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大体标本可见,2周时各组骨缺损处可见少量纤维疤痕形成,24周时CSC组椎体周围完全被骨性疤痕覆盖.生物力学测试显示,CSC组椎体力学性能在2周时弱于PMMA组和对照组(P<0.05),24周时几乎接近PMMA组和正常对照组.组织学切片显示,2周时CSC组材料与骨质接触的界面开始模糊;24周时CSC组仅见极少量的材料残留,可见成熟骨小梁贯穿骨缺损区域;PMMA组与骨质界面间出现膜性结构.结论 CSC材料同样能增强骨质疏松的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CSC在体内能修复骨缺损,进一步提升椎体的力学性能.CSC材料可作为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可选充填材料之一.
作者:朱雪松;施勤;张志明;耿德春;毛海青;陈春茂;王根林;杨惠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8例PGL的临床、内镜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等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平均58.9岁,男女比例1:1.2,临床症状无特殊性.内镜下肿瘤多位于胃窦部和(或)胃体下部,占73.5%;手术切除标本侵犯全层者占56.9%;区域淋巴结转移占25.9%;免疫组织化学证实94.1%为B细胞淋巴瘤.病理类型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3例(39.7%),高度恶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9例(50.0%),其中11例伴有MALT成分;该组病例内镜确诊率达30.9%,内镜病理诊断正确率达51.2%,术后病理确诊率达100%.结论 内镜下充分、准确的活检,结合以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对PGL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洪明;钱建忠;孙荣超;周志毅;杨树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RLN)显露在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RNG)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183例主动显露RLN和32例未显露RLN的RNG再次手术病例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和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显露组和未显露组RLN损伤的差异.结果 显露组患者均施行甲状腺一侧全切除+对侧全或近全切除术,术中成功显露双侧RLN,术后出现RLN永久性损伤1例,暂时性损伤2例,损伤率为1.64%.未显露组均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出现RLN暂时性损伤3例,损伤率为9.38%.两组喉返神经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时应常规显露喉返神经,以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王国瑞;杨莉萍;程剑峰;吕国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讨论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10例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合并胸主动脉破裂床边开胸抢救无效死亡,2例合并轻度支气管狭窄,1例术后肺复张不良,反复纤支镜吸痰灌洗后痊愈出院,1例术后并发左侧胸腔包裹性积液无症状出院,其余5例恢复顺利.结论 提高对创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的认识有助于该损伤的早期诊断;纤支镜是实用、准确的诊断方法,确诊后应尽早手术,重建气道完整性.
作者:单月宏;邵冲;彭勇;谢永明;臧蔚;阮坚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涂芦荟凝胶原汁在太湖猪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太湖猪5头,利用自制烫伤仪在太湖猪背部两侧垂直于皮肤表面进行烫伤,烫伤时间分别为10、15 s,造成浅Ⅱ°、深Ⅱ°烫伤模型.把所制备的烫伤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1次外涂芦荟,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直接用无菌纱布包扎.之后观察记录,并选取适当时机取切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恢复状况.结果 25 d后所有浅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的皮肤均恢复良好,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对照组28 d后创面恢复,且没有留下疤痕.34 d后深Ⅱ°烫伤实验组创面痂皮大部分脱落.截止38 d,所有深Ⅱ°烫伤实验组痂片完全脱落,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疤痕,此时对照组有3个烫伤创面的痂片未完全脱落.45 d后所有实验组的肤色恢复至接近正常,瘢痕变淡,但不会消失.对照组烫伤处的半透明皮屑脱落,白色瘢痕凹凸不平.结论 芦荟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并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各种皮肤结构的修复,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修复效果较对照组好,遗留疤痕较对照组不明显.
作者:周慧英;沈艳华;李宝明;牛小霞;李新寅;柳运猛;殷音;薛智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测量孕囊壁厚度在预测孕早期胚胎存活能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0例早孕产妇的孕囊壁厚度进行测量并分组分析.结果 正常组(Ⅰ组)和存活胚胎组(Ⅱ组)孕囊壁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孕囊壁厚度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经腹超声测量孕囊壁厚度来预测孕早期胚胎的存活能力,安全、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志宏;陆秋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例(MM)患者用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VAD方案:长春新碱0.4 mg/d静滴,第1~4天;阿霉素10 mg/d静滴,第1一4天;地塞米松40 mg/d静滴,第1~4天、第9~12天和第17~21天.28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d,每周增加50 mg/d,大剂量为200 mg/d,持续12周以上.结果 2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65%),进步5例(25.2%),无效2例(10.1%),有效率90.2%.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和嗜睡头昏等.结论 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M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疗效明显等优点.
作者:邱宏春;孔荣;吴鹏飞;王勇;严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短中期疗效.方法 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2例(13个节段)患者随访术后假体的位置、有无异位骨化、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并用JOA评分及术后Odom评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3一12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35±1.10上升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5.88±0.73(P<0.05);Odom评级优良率达到91.7%.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过屈过伸活动度由术前的8.09°±0.63°上升到术后12个月的8.95°±0.64°(P<0.05);左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1°±0.53°,术后12个月为6.25°±0.54°;右侧屈曲活动度术前为6.10°±0.52°,术后12个月为6.13°±0.51°.手术前后两侧屈曲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及异位骨化.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短中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作者:钱忠来;杨惠林;姜为民;李喜功;李雪峰;唐天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