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宏;邵冲;彭勇;谢永明;臧蔚;阮坚丽
目的 观察硫酸钙骨水泥(CSC)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表现,为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寻找更为合适的充填材料.方法 对12只去势法制备的骨质疏松成年绵羊的L2~L5椎体制作骨缺损,随机注入CS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以L1和L6作正常对照.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大体标本可见,2周时各组骨缺损处可见少量纤维疤痕形成,24周时CSC组椎体周围完全被骨性疤痕覆盖.生物力学测试显示,CSC组椎体力学性能在2周时弱于PMMA组和对照组(P<0.05),24周时几乎接近PMMA组和正常对照组.组织学切片显示,2周时CSC组材料与骨质接触的界面开始模糊;24周时CSC组仅见极少量的材料残留,可见成熟骨小梁贯穿骨缺损区域;PMMA组与骨质界面间出现膜性结构.结论 CSC材料同样能增强骨质疏松的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CSC在体内能修复骨缺损,进一步提升椎体的力学性能.CSC材料可作为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可选充填材料之一.
作者:朱雪松;施勤;张志明;耿德春;毛海青;陈春茂;王根林;杨惠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36例稳定期COPD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自我管理项目干预,自身对照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和健康知识问卷掌握程度的变化.结果 SGRQ的总评分及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影响部分分值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COPD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可使COPD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钮美娥;韩燕霞;钱红英;张蓓蕾;黄建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近年,小肾癌及偶发癌病例增加,且当发现这类病变时患者对侧肾多正常,于是人们对此类患者采取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NSS)产生了兴趣,并称为NSS的可选择性适应证[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从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11例肾癌,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政;黄翼然;薛蔚;陈勇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不同病原与喘息、特应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LRTI患儿入院后立即吸取鼻咽分泌物,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明确RSV、hMPV、MP、CP感染.部分患儿同时血清筛查食物及吸入过敏原.结果 喘息率RSV感染组高,MP感染组低,分别为71.8%和25.2%.喘息性和非喘息性LRTI患儿过敏原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喘息性LRTI患儿以吸入过敏原阳性多见,非喘息性LRTI患儿食物过敏原阳性较多.无论喘息或非喘息性LRTI患儿过敏原阳性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岁的喘息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喘息组(P<0.05).不同病原感染伴有喘息的患儿与机体特应质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小儿喘息与感染病原关系密切,尤其是RSV感染;吸入过敏原阳性是小儿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病原引起的喘息与患儿过敏体质无关.
作者:孙诗炜;苏小慰;陈正荣;季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03年至2009年苏州高新区不同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情况,为保护劳动者、预防职业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进行监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3年至2009年监测企业数达861家,物理因素监测合格率为74.6%,化学因素监测合格率为97.2%,生产性粉尘监测合格率为89.0%,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86.3%,居全国先进水平.AHP综合评价法得分高是电子企业,为6.574 3;得分低的是建材行业,为6.126 8.结论 苏州高新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总体结果较好,但要重点加强建材行业和物理危害因素的监测.
作者:范新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68例PGL的临床、内镜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等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平均58.9岁,男女比例1:1.2,临床症状无特殊性.内镜下肿瘤多位于胃窦部和(或)胃体下部,占73.5%;手术切除标本侵犯全层者占56.9%;区域淋巴结转移占25.9%;免疫组织化学证实94.1%为B细胞淋巴瘤.病理类型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3例(39.7%),高度恶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9例(50.0%),其中11例伴有MALT成分;该组病例内镜确诊率达30.9%,内镜病理诊断正确率达51.2%,术后病理确诊率达100%.结论 内镜下充分、准确的活检,结合以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对PGL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洪明;钱建忠;孙荣超;周志毅;杨树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抑制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合适浓度.方法 ASA 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Ⅱ、Ⅲ组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分别为3、5、7 ng/ml,3组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均为4μg/ml.麻醉维持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与诱导时相同,术中均给予阿曲库胺0.1 mg/kg维持肌松.观察和测定麻醉前10 min(T1)、插管后1 min(T2)、气腹后20 min(T3)、术毕解除气腹后20 min(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气腹时间.结果 3组MAP在T2同T1比较,均显著下降(均P<0.01).3组HR在T2、T3同T1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在T4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糖均较T1时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靶控输注5~7 ng/ml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以更有效地抑制CO2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且以瑞芬太尼5 ng/ml复合丙泊酚4μg/ml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作者:谢阳;方志源;赵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医源性因素对椎体后凸成形术(KP)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种型号单球囊双侧扩张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分为标准手术组(23例)和非标准手术组(15例).术前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排除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疗效采用VAS评分、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的矫正度进行评估,同时比较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标准手术组:VAS评分由术前的(8.8 ±0.9)分降至术后的(2.6±1.3)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为(54.8 ±32.6)%,椎体中部高度的恢复平均为(61.2±22.4)%;手术前后X线侧位片显示Cobb角平均矫正14.9°(0°~37°);椎体骨水泥灌注量平均为(4.65±1.32)(1.8~8)ml,骨水泥渗漏率为8.7%,主要渗漏至椎体血管内.非标准手术组:VAS评分由术前的(8.6±0.6)分降至术后的(3.3±1.5)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为(46.5±31.9)%,椎体中部高度的恢复平均为(60.1±27.6)%;手术前后X线侧位片显示Cobb's角平均矫正7.6°(0°~27°);椎体骨水泥灌注量平均为(5.45±1.53)(1.5~8.5)ml,骨水泥渗漏率为33.3%,主要渗漏至椎体周围、椎间隙和血管内等.以上两组相比,除VAS评分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评价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手术穿刺技术和骨水泥灌注技术对KP的疗效有明显的影响;遵循操作技术标准和参加技术培训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非常重要.
作者:孟斌;杨惠林;张洪涛;施勤;梅昕;唐天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的MRI表现,评价MRI对MB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诊治的8例MBD,全部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病灶累及胼胝体各部和各系列的MRI信号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胼胝体不同部位受累,病变呈带状,主要累及胼胝体中央层,呈对称性分布,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其中急性型5例,胼胝体肿胀,以膝部明显;亚急性型1例,胼胝体略为肿胀,病变表现为中心夹层状,两型病变胼胝体DWI呈高信号、较高信号;慢性型2例,整个胼胝体萎缩、变薄,胼胝体D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结论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具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MRI多方位、多序列扫描的综合应用对其具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可有效地评估各型临床表现的MBD病灶的分期.
作者:翁小琳;许建铭;张继斌;范觉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对24例门诊病理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2年,24例患者3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较好方法,尤其是Krouse Ⅰ~Ⅱ级患者.其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无面部切口、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金建平;田士忠;陈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酸性核糖体蛋白P2在紫外线(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中的分子信号功能.方法 选取小鼠淋巴瘤细胞3SB、人白血病细胞Jurkat、人宫颈癌细胞HeLa S3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来研究其对UV诱导细胞凋亡的差异性.UV照射后,荧光显微镜活细胞染色计数分别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和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的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并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和细胞总蛋白,利用小型二维电泳、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细胞质中游离的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变化和总的P2的表达.结果 3SB和Jurkat细胞在UV照射后,24 h的凋亡率达100%,并观察到PARP和P21的激活;而HeLa S3和MCF-7细胞出现延迟性细胞凋亡.在快速凋亡的Jurkat细胞中,发现酸性核糖体蛋白P2去磷酸化.总的P2表达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并伴随着凋亡蛋白PARP的激活.结论 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去磷酸化及其在细胞内总量降低与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相关.
作者:段卫明;孙华丽;邵彦彦;肖海楠;周新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番泻叶加束缚应激刺激制备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予痛泻要方灌胃治疗(西药匹维溴铵对照).观察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情况;检测血标本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显著增加;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5-HT、SP含量显著下降,CGRP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痛泻要方可能通过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增加血浆CGRP含量,从而改善胃肠动力并降低内脏敏感性,发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应.
作者:钱锋;卜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出现远隔部位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6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中有34例存在远隔部位血肿,因此远隔部位血肿是急性脑膨出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 手术中急性脑膨出应考虑远隔部位的血肿,应即时行CT复查或直接行对冲部位探查.
作者:赵有发;邢鸣;张远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由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上的特异性,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至今仍存在争议.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随访资料完整者36例,现对其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计小东;费文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重度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67例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分成中度组(35例)与重度及以上组(32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两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用ROC曲线进行诊断价值的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FEV1及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BNP与FEV1%间存在负相关.NT-proBNP的诊断界点为1 105 pg/ml,敏感度0.906,特异度0.943,曲线下面积0.934.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肺功能程度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钱文霞;朱敏锋;徐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椎管内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6例(16个椎体)无神经症状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中采用骨水泥分次灌注及C臂机动态观察技术.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Cobb's角及椎管骨块占位率.结果 1例患者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迅速缓解,VAS评分由术前的(8.1±1.2)分降为术后的(2.7±0.6)分(P<0.05),末次随访时维持在(2.9±0.8)分.ODI评分术前为66.3±6.7,术后为35.8±2.9,末次随访时为37.1±3.2.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63.5±11.6)%,术后纠正为(86.3±12.6)%(P<0.05);中部高度由(74.1±17.3)%纠正为术后的(84.3±7.5)%(P<0.05).Cobb's角术前为22.7°±6.8°,术后纠正为8.5°±6.8°.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s角未见明显丢失.椎管内骨块占位率手术前是(15.1±3.1)%,术后为(14.8±2.3)%(P>0.05),末次随访时为(14.4±3.1)%.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管内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可行的,其疗效是满意的.
作者:干旻峰;杨惠林;邹俊;王根林;梅昕;周峰;陈亮;姜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99mTc-MIBI(甲氧异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心肌缺血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1例川崎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3组.对照组8例系怀疑川崎病患儿,后经实验室检查排除川崎病和其他心肌疾病者.两组病例均行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者于治疗后6~12个月随访复查,并与其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41例川崎病患儿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39.02%(16/41).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的阳性率分别为36.84%(7/19)、41.67%(5/12)和40%(4/10).10例显像阳性者经治疗后6~12个月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复查,缺血明显改善5例,恢复正常4例,1例仍见明显心肌缺血.结论 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接、客观地评价川崎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郁春景;王耀明;杜晓庆;万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人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BEC3G)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APOBEC3G基因编码区片段,构建pcDNA3.1-A3G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A3G转染HepG2.2.15细胞,分别于转染后第24、48、72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表达情况.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pcDNA3.1-A3G真核表达载体中APOBEC3G编码区序列存在1处碱基同义突变;HepG2.2.15细胞经APOBEC3G蛋白干扰后,HBx、HBsAg和HBeAg表达量逐渐降低,于72h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了APOBEC3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3G;APOBEC3G在体外可以抑制HBV复制,为深入研究APOBEC3G作为抗HBV药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汤仁仙;甘宜敏;孔凡运;尤红娟;史震;胡丽娜;郑葵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在脑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7例均采用点分辨波谱序列定位技术,获得单体素波谱,并将NAA/Cr、Cho/Cr及NAA/Cho等指标按病理类型分组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以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脑肿瘤的1H-MRS表现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不同(P<0.05),表现为Cho/Cr比值升高,NAA/Cr和NAA/Cho比值下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脑肿瘤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结论 1H-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为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振贤;高亚枫;徐正昌;腾金宝;陈剑华;谢道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修复难愈性创面的方法.方法 选取35例40处难愈性创面,控制全身性疾病,局部清创,外用抗生素药物,防止感染或感染继续扩散,并合理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期间辅以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结果 40处创面均痊愈,痊愈时间为1~2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感染加重甚至侵袭性感染等情况.结论 对于难愈性创面,通过积极处理创面,辅以正确的创面用药及适当理疗,可以达到较理想的创面愈合.
作者:武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