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英;舒荣;崔刘福;杨文浩;宋海澄;韩依轩;陆艳萍;于萍;王建;王洁蕊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测量孕囊壁厚度在预测孕早期胚胎存活能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0例早孕产妇的孕囊壁厚度进行测量并分组分析.结果 正常组(Ⅰ组)和存活胚胎组(Ⅱ组)孕囊壁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孕囊壁厚度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经腹超声测量孕囊壁厚度来预测孕早期胚胎的存活能力,安全、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志宏;陆秋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酸性核糖体蛋白P2在紫外线(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中的分子信号功能.方法 选取小鼠淋巴瘤细胞3SB、人白血病细胞Jurkat、人宫颈癌细胞HeLa S3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来研究其对UV诱导细胞凋亡的差异性.UV照射后,荧光显微镜活细胞染色计数分别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和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的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并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和细胞总蛋白,利用小型二维电泳、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细胞质中游离的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变化和总的P2的表达.结果 3SB和Jurkat细胞在UV照射后,24 h的凋亡率达100%,并观察到PARP和P21的激活;而HeLa S3和MCF-7细胞出现延迟性细胞凋亡.在快速凋亡的Jurkat细胞中,发现酸性核糖体蛋白P2去磷酸化.总的P2表达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并伴随着凋亡蛋白PARP的激活.结论 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去磷酸化及其在细胞内总量降低与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相关.
作者:段卫明;孙华丽;邵彦彦;肖海楠;周新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经鼻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利用经鼻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经口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等方法对重症呼吸衰竭进行临床治疗,对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白细胞计数、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镇静剂使用次数、脱机成功率、住院病死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利用经鼻有创-无刨序贯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RR、HR、PaCO2、PaO2及白细胞计数等生理指标,而且较经口有创-无创气管插管明显减少了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期间的镇静剂使用次数及总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或<0.001).结论 经鼻有创-无刨序贯性机械通气能有效地改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生理指标,还能更有效地改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邹其银;刘洪;张国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河北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法检测河北汉族人群136例RA患者和152名正常对照者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多态性.应用ELISA法对RA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抗原肽(CCP)抗体检测.结果 IRF-5基因rs2004640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在R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8.1%vs 2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7,P<0.05,OR=1.522,95%CI:1.038~2.231).进一步将RA组按抗环瓜氨酸抗原肽(CCP)抗体阴性、阳性分层发现,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与对照组人群比较,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03,P<0.01,OR=1.980,95%CI:1.209~3.242).结论 IRF-5 rs2004640基因多态性与抗CCP抗体阴性RA患者发病存在相关性.
作者:沈桂英;舒荣;崔刘福;杨文浩;宋海澄;韩依轩;陆艳萍;于萍;王建;王洁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医源性因素对椎体后凸成形术(KP)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种型号单球囊双侧扩张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分为标准手术组(23例)和非标准手术组(15例).术前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呈高信号.排除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疗效采用VAS评分、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的矫正度进行评估,同时比较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标准手术组:VAS评分由术前的(8.8 ±0.9)分降至术后的(2.6±1.3)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为(54.8 ±32.6)%,椎体中部高度的恢复平均为(61.2±22.4)%;手术前后X线侧位片显示Cobb角平均矫正14.9°(0°~37°);椎体骨水泥灌注量平均为(4.65±1.32)(1.8~8)ml,骨水泥渗漏率为8.7%,主要渗漏至椎体血管内.非标准手术组:VAS评分由术前的(8.6±0.6)分降至术后的(3.3±1.5)分;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为(46.5±31.9)%,椎体中部高度的恢复平均为(60.1±27.6)%;手术前后X线侧位片显示Cobb's角平均矫正7.6°(0°~27°);椎体骨水泥灌注量平均为(5.45±1.53)(1.5~8.5)ml,骨水泥渗漏率为33.3%,主要渗漏至椎体周围、椎间隙和血管内等.以上两组相比,除VAS评分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各项评价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手术穿刺技术和骨水泥灌注技术对KP的疗效有明显的影响;遵循操作技术标准和参加技术培训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非常重要.
作者:孟斌;杨惠林;张洪涛;施勤;梅昕;唐天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枢内源性乙酰胆碱(ACh)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SR)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麻醉后孤离其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反射特征参数,观察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拟胆碱药毒扁豆碱(PHY)对CSR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分别注射低(1.8 mmol/L)、中(3.6 mmol/L)、高(5.4 mmol/L)剂量的PHY可导致ISP-MAP关系曲线在ISP 120~280 mmHg区间明显依次上移(P<0.05),ISP-增益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依次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调定点、阈压、饱和压和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明显增大(P<0.05),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大增益明显减小(P<0.05).结论 PHY引起中枢内源性ACh增多,对CSR具有抑制性重调定作用,且这种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郁美香;赵红芬;刘丹丹;王国卿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央型大肝癌手术切除极易引起致命性出血和空气栓塞,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0例中央型大肝癌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广;黄志华;杨树成;张成阳;夏存寿;葛新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胫腓骨远端AO-43A、C型骨折患者采用单切口延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随访15~34个月(平均17个月),参照Baird等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 优5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术后发生足背外侧皮肤麻木感1例,皮肤浅表坏死1例,无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结论 前外侧单切口可以同时进行胫骨和腓骨骨折的钢板固定,关节暴露清晰,对骨折处的软组织特别是小腿内侧软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钱久荣;徐厚高;简争光;陶卫建;孙雪峰;陈金;陈栋;崔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36例稳定期COPD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自我管理项目干预,自身对照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和健康知识问卷掌握程度的变化.结果 SGRQ的总评分及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影响部分分值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COPD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可使COPD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钮美娥;韩燕霞;钱红英;张蓓蕾;黄建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在脑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7例均采用点分辨波谱序列定位技术,获得单体素波谱,并将NAA/Cr、Cho/Cr及NAA/Cho等指标按病理类型分组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以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脑肿瘤的1H-MRS表现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不同(P<0.05),表现为Cho/Cr比值升高,NAA/Cr和NAA/Cho比值下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脑肿瘤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结论 1H-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为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振贤;高亚枫;徐正昌;腾金宝;陈剑华;谢道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比较碳酸氢钠溶液、氟化钠溶液及碳酸氢钠与氟化钠混合液对人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方法 取制备好的釉质标本随机分为4组,经碳酸氢钠溶液、氟化钠溶液、碳酸氢钠与氟化钠混合液及对照组双蒸水预处理后进行抗酸实验,比较实验后各组釉质标本表面形态差异.结果 抗酸实验后,对照组釉质表面见明显酸蚀孔隙,经矿化液预处理的3组实验组釉质表面显示脱矿凹陷少或浅,有不同程度矿物质覆盖,其中混合矿化液处理组釉质表面脱矿程度轻.结论 碳酸氢钠溶液可增加釉质抗酸性,且能协同氟化物增强其抗酸能力.
作者:金燕;葛自力;黄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番泻叶加束缚应激刺激制备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予痛泻要方灌胃治疗(西药匹维溴铵对照).观察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情况;检测血标本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显著增加;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5-HT、SP含量显著下降,CGRP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痛泻要方可能通过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增加血浆CGRP含量,从而改善胃肠动力并降低内脏敏感性,发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应.
作者:钱锋;卜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放免法和ELISA法检测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出血后第1天及治疗后第2、7、14天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 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汝娟;何龙锦;徐武;杨峰;丁春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苦黄注射液为苦参、大黄、大青叶、茵陈制成的灭菌水溶液,经大白鼠利胆实验表明,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增加胆红素排量的作用,对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该品具有清热利湿、疏胆退黄的作用,临床上经静脉给药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胆汁外溢、黄疸胁痛、乏力、纳差等症及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现行药品标准[1]规定苦黄注射液采用家兔法进行热原检查.本研究采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建立苦黄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王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1例,两组同样给予吸氧、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每分钟心排血量、血浆脑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明显辅助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加林;周文杰;石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慢速程序化法与玻璃化法冷冻小鼠8-细胞胚胎的效果.方法 将小鼠卵母细胞行体外受精后培养至8-细胞,分别采用慢速程序化法与玻璃化法进行冷冻,解冻后比较两组胚胎存活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慢速程序化冷冻法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为79.6%,囊胚形成率为70.7%;玻璃化冷冻法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为94.9%,囊胚形成率为89.9%,胚胎存活率与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前者(均P<0.01).结论 在进行小鼠8-细胞胚胎冷冻时,玻璃化法冷冻效果较慢速程序化法效果好.
作者:华月琴;吴志南;陈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重度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67例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分成中度组(35例)与重度及以上组(32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检测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两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用ROC曲线进行诊断价值的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FEV1及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BNP与FEV1%间存在负相关.NT-proBNP的诊断界点为1 105 pg/ml,敏感度0.906,特异度0.943,曲线下面积0.934.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肺功能程度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钱文霞;朱敏锋;徐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BD)的MRI表现,评价MRI对MB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诊治的8例MBD,全部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病灶累及胼胝体各部和各系列的MRI信号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胼胝体不同部位受累,病变呈带状,主要累及胼胝体中央层,呈对称性分布,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其中急性型5例,胼胝体肿胀,以膝部明显;亚急性型1例,胼胝体略为肿胀,病变表现为中心夹层状,两型病变胼胝体DWI呈高信号、较高信号;慢性型2例,整个胼胝体萎缩、变薄,胼胝体D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结论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具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MRI多方位、多序列扫描的综合应用对其具有较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可有效地评估各型临床表现的MBD病灶的分期.
作者:翁小琳;许建铭;张继斌;范觉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类型内固定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21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α组,53例)和Gamma 3(Gamma 3组,20例)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及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来比较各内固定组的疗效.结果 上述所有项目PFN-α组和Gamma 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HS组相比,PFN-α组和Gamma 3组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液较少、临床愈合所需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好.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例数方面,DHS组与PFN-α组和Gamma 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同定(如PFN-α、Gamma 3)的总体疗效优于髓外钉板固定(如DHS).但髓内固定同样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术中操作宜轻柔,术后适当推迟患肢负重时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管华清;杨惠林;徐耀增;杨同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并分为RVOTS组和RVA组,进行起搏参数、术后心电图及12个月后超声下心功能测定、血浆BNP检测对比.结果 手术时两组患者电极均能到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VOTS比RVA更符合生理性起搏.
作者:郑永宏;黄强;车惠娟;陈志刚;徐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