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惠萍;焦旸;徐加英;樊赛军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中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环(sjTREC)水平和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RBV)CDR3的方法,推测其中的初始T细胞的数目和克隆性,评价胸腺输出功能及免疫重建,从而为胸腺输出功能及移植后T细胞免疫提供可靠的研究方法.方法 分别提取小鼠脾脏细胞基因组DNA和总RNA.PCR方法扩增DNA标本目的 片段.纯化鉴定并构建含sjTREC片段的质粒标准品.建立稳定的实时定量PCR反应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sjTREC含量的方法.采用半巢式PCR扩增TRBV基因产物.采用ABI 3700分析TRBV谱型.结果 构建了可靠的sjTREC和TCRα质粒标准品.在实时定量PCR中建立了可靠的标准曲线.建立的定量PCR方法分析可成功用于脾细胞的sjTREC含量的检测.8周龄BALB/c小鼠脾细胞sjTREC含量为(626±115)拷贝/105个脾细胞.结论 建立了可靠的定量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中sjTREC含量的方法,建立了分析T细胞谱型的方法,为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胸腺输出功能及T细胞免疫莺建改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作者:陈广华;吴德沛;王易;常惠荣;朱子玲;冯宇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官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CIN的门诊患者239例,行LEEP治疗,切除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并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疗效,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高危型HPV-DNA.结果 LEEP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一次性治愈率达97.90%、复发率为2.09%.术前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者162例(67.78%),级别下降54例(22.59%),级别上升23例(9.62%).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率术前为72.38%,术后6个月下降为14.22%,术后12个月下降为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CIN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重复性、提供完整病理标本、有效消除部分病例的HPV感染、降低宫颈癌发生率的优点,但术后仍有病变持续存在及复发可能,需随访.
作者:刘静芳;王琳;胡建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在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恶性卵巢上皮肿瘤、8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织中hTERT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卵巢恶性上皮肿瘤组织中的hTERT阳性表达率为65.4%,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表达水平与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病理分级、FIGO分期无关(P>0.05).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戴志远;栾雪峰;陈世荣;谢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携带FasL的非增殖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人FasL全长cDNA克隆到非增殖腺病毒载体pSuCMV中,获得pSuCMVFasL重组子,经293包装细胞包装.获得氨苄青霉索抗性克隆,命名为pSuCMVFasL.体外感染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其在HK-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获得携带FasL非增殖腺病毒,滴度为7.3x 109 pfu/ml;Western blot法检测在其感染的HK-2细胞中能检测到重组的蛋白表达.结论 将FasL基因导人非增殖腺病毒载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基因转染途径,制备的非增殖腺病毒在体外能有效感染HK-2细胞,为进行体内移植免疫耐受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平季根;严春寅;吕金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MgSO4)对电离辐射诱发的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MgSO4用药组,用5 MeV电子线对实验大鼠进行加Gy全脑单次垂直照射,照射后2 h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齿状回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药组动物于照射前1d、照射前30 min和照射后即刻分别3次给予10%MgSO4(400 mg/kg)缓慢腹腔注射.结果 全脑照射可使大鼠海马齿状回Fos阳性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作者:邹容;蒋星红;周希平;涂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海马CA1区损毁后,齿状回(DG)细胞先增殖后减少的原因.方法 用海人酸(KA)建立单侧海马损毁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海马DG区增殖的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记后不同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并用无偏差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rdU与裂解的easpase-3的共表达.结果 实验组动物在损毁海马后各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总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彭薇;周菊;龚珊;单立冬;蒋星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单纯性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切开复位,并应用相适宜的锁骨钩钢板固定后修复肩锁关节囊,不再修复喙锁韧带.结果 临床观察20例,平均随访15个月.关节囊或骨折愈合后,择期取出内固定物.所有病例肩关节功能满意,按肩关节的karlsson标准,优良率95%,满意率98.34%.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及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好方法,是较为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内固定器械.
作者:胡学彬;华锦明;陈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华法林抗栓治疗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106例45-80岁的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华法林(INR在1.5-2.5)(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150 mg/d(阿司匹林组)治疗并随访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和12个月,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大聚集率(MAR),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华法林组的GMP-140[(31.27±11.47)ng/ml vs(14.08±5.96)ng/ml]和TXB2(112.04 pg/ml vs 90.70 pg/m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司匹林组的血小板MAR[(60.54±26.45)% vs(23.29±17.29)]、GMP-140[(31.18±9.78)ng/mlvs(13.11±5.35)ng/ml)、TXB2(103.73 pg/ml vs 38.79 pg/ml)和TXB2/6-k-PGF1α(0.54 vs O.2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后GMP-140和TXB2的降低幅度与各自治疗前水平成正相关.随访期间无血栓栓塞和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弱于阿司匹林.
作者:李曦;谢英;张维君;温绍君;赵瑞祥;张妍;彭新界;王龙华;周玉杰;文杰;刘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131I标记GM-CSF研究GM-CSF诱导白血病细胞株表面GM-CSF受体(GMR)的内在化,为131I-GM-CSF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氯胺-T的方法对GM-CSF进行131I标记,用三氯醋酸沉淀法观察标记物的放射纯度及稳定性;将标记物分别与TF-1、HL-60、K-562三种白血病细胞株进行孵育,然后检测配体的胞吞效应.结果 氯胺-T法标记GM-CSF,131I标记率为65%,标记物放化纯能达到98%,4℃下静置第4天时放化纯仍能高于85%;131I-GM-CSF/GMR内在化效率在低表达GMR的K-562细胞中仅为10%,高表达GMR的TF-1为48%,为前者的4.8倍,HL-60的效率介于前两者之间为27%.结论 GMR内在化的数量和细胞表面GMR表达水平成正相关,TF-1细胞GMR表达水平高,其内在化率明显高于HL-60细胞和K-562细胞.
作者:周峰;江波;张日;曹国宪;罗世能;周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对血清CA72-4的检测结果.方法 应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和ECLIA,同时检测137名健康体检者、67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63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72-4水平,并进行浓度差异性比较、相关性分析和一致件检验.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CA72-4的结果在3组患者中均有高度相关性(均P<0.001);对数值呈直线相关(r:0.647,P<0.001);对样本阴、阳性分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一致性良好(Kappa=0.869,P<0.001).结论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ECLIA检测血清CA72-4具有近乎同等的临床检验效能.
作者:周莉莉;陆汉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髋天节置换术后胶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型2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7例,应用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C型3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1个,平均18.2个月,骨折均愈合,假体稳定.无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是较好的指导原则.
作者:李洪伟;孙俊英;马良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ER(-)、Her-2过表达的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UA对SK-BR-3细胞增殖的影响.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U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片段的断裂.结果 UA明显抑制SK-BR-3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徐新伟;郭玲玲;顾振纶;蒋小岗;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小型离心造粒技术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方法 以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Yield)和10 min药物累积溶出量(P10)为评价标准,通过处方单因素试验考察可溶性载体、不溶性载体及两者的比例对微丸质量的影响;通过制备工艺单因素试验,考察润湿剂中乙醇的浓度及用量、离心造粒转速及时间对微丸质量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对药物的可能存在状态进行判断.结果 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的处方与制备工艺为:可溶性载体采用泊洛沙姆(F68),不溶性载体采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两者的比例为2:7,润湿剂为70%乙醇,用量25 ml,离心造粒转速为300 r/min,时间30 min,所得微丸P10达86%以上.XRD和DSC实验表明,药物以无定形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但在微丸中有少量晶体析出.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尼群地平固体分散体微丸.具有固体分散体结构和显著的速释特征.
作者:游本刚;唐丽华;孙雄华;张经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99mTc标记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SZ-121在荷人胰腺癌裸鼠体内的显像及生物分布,探讨其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皮下种植法建立荷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2-IT)修饰SZ-121,99mTc-葡庚糖酸钠(GH)配体交换法标记SZ-121,经裸鼠尾静脉注入99mTc-SZ-121后1、4 h对裸鼠进行γ显像,于24 h测定荷瘤小鼠体内组织的放射性分布.结果 γ显像及生物分布显示,99mTc-SZ-121被静脉注入荷瘤鼠后1 h,肿瘤即清晰显影,随时问延长趋于增浓,且瘤组织与非瘤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也逐渐增高,肿瘤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Pg)曲均高于注射99mTc-IgG的对照组(P(0.05).结论 99mTc-SZ-121具有活体内定位导向能力,显像时间短,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胰腺癌显像剂.
作者:尤徐阳;万卫星;何扬;郁春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NF-κB信号通路阻断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SMMC7721细胞,采用SN50(36 μmol/L)阻断NF-κB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核内p65蛋白水平.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计算肿瘤细胞牛长抑制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与凋亡,观察NF-κB信号通路阻断对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核内存在较高水平的p65蛋白.经SN50阻断后,MTT测定显示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愈渐明显,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77%、33.33%和38.89%,与阻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实验组G1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5%vs56.5%,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阻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vs 28.6%,P<0.05),而细胞凋亡率在实验组为38.3%,对照组仅为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阻断诱导细胞周期于G1期停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了SMMC7721细胞生长与增殖,提示NF-κB信号通路组成性激活参与了肝细胞癌的生长增殖与发展,以NF-κB信号通路作为治疗的靶点可能给肝细胞癌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姚辉华;王守立;朱宝松;韩蓉;林芳;秦正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RNA干扰抑制结肠癌移植瘤模型VEGF-C表达和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有效方法.方法 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n=8):腺病毒(Ad5F35-VEGF-C-siRNA-EGFP)组、siRNA组和PBS组,对肿瘤进行原位注射,记录各组肿瘤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VEGF-C干扰能抑制肿瘤生长,且腺病毒组比siRNA组生长更慢.同时免疫组化显示各组MV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NA组、腺病毒组和PBS组相比,LV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陈正荣;邢春根;何腾飞;吕孝东;吴永友;赵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治疗组(B组)、氯吡格雷治疗组(C组)、氯吡格雷+通心络胶囊治疗组(D组),每组均20例.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PMA、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评分、血糖、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PAR)、可溶性P选择素(sP-sel)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PMA水平与PAR、sP-sel、CRP、血糖、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成正相关(P<0.05);与SNSS评分成负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后PMA、PAR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4组S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治疗前后均无明显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sel在B组、C组和D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与抗血小板药物合用町降低患者体内PMA的水平,在抑制血小板活化方面,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合用与氯吡格雷的效果相似.
作者:刘建芳;王引明;曹勇军;吴延华;冯萍;刘春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孔吸附树脂优选珍珠菜总皂苷的纯化工艺.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对珍珠菜总皂苷的纯化工艺.结果 优树脂纯化工艺为:样品液pH为5.0,样品液总皂苷浓度26.75 mg/ml,洗脱剂为50%的乙醇.结论 优化了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作者:潘海敏;唐丽华;游本刚;黄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急性阑尾炎与正常阑尾的重要征象,探讨螺旋CT在判别阑尾有无异常和评估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和50例无阑尾病变患者的阑尾螺旋CT表现,重点观察阑尾的位置、直径、阑尾壁的厚度、内容物及阑尾周围结构的改变,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与正常阑尾组阑尾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度、阑尾强化程度和阑尾粪石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问阑尾腔内积气积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急性阑尾炎的多个特异征象,并与正常阑尾鉴别,可对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作者:胡爱武;徐亮;龚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人源Diekkopf-1(DKK-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探讨DKK-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Trizol法从人新鲜胎盘组织中抽提总RNA,RT-PCR法反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扩增人源DKK-1的基因序列,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DKK-1的PER产物分别在双酶切后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DKK-1,转化至大肠杆菌后经菌落PER、NHe I和EcoR I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RT-PCR法从人胎盘中扩增出816 bp大小的目的 片段,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后菌落PER同样扩增出816 bp大小的目的 片段,NHe I和EcoRI双酶切重组质粒能切出两条目的 条带,测序后与C,enbank中DKK-1的cDNA对比,证明DKK-1的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1-DKK-1重组质粒,为研究人源DKK-1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文帅;周幽心;许期年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