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法林对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

李曦;谢英;张维君;温绍君;赵瑞祥;张妍;彭新界;王龙华;周玉杰;文杰;刘雅

关键词:心房颤动, GMP-140, TXB,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摘要:目的 探讨华法林抗栓治疗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106例45-80岁的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华法林(INR在1.5-2.5)(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150 mg/d(阿司匹林组)治疗并随访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和12个月,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大聚集率(MAR),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华法林组的GMP-140[(31.27±11.47)ng/ml vs(14.08±5.96)ng/ml]和TXB2(112.04 pg/ml vs 90.70 pg/m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司匹林组的血小板MAR[(60.54±26.45)% vs(23.29±17.29)]、GMP-140[(31.18±9.78)ng/mlvs(13.11±5.35)ng/ml)、TXB2(103.73 pg/ml vs 38.79 pg/ml)和TXB2/6-k-PGF1α(0.54 vs O.2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后GMP-140和TXB2的降低幅度与各自治疗前水平成正相关.随访期间无血栓栓塞和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弱于阿司匹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气道方式对心脏骤停模型复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对大鼠心跳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后呼吸功能、存活率的影响及改良经口气管插管法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窒息法大鼠心跳骤停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经口气管插管组(n=15)和气管切开插管组(n=15)两组.观察复苏后大鼠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况下动脉血气值的变化,比较复苏后6、24、72 h生存率.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组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态下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组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态下的pH、PaCPO2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期两组间pH、Pa-CO2、PaO2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气管切开组6、24 h存活率有明显下降趋势,72 h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观察时间长、需要脱机或撤除人工气道的大鼠心跳骤停模型,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优于气管切开插管法;且改良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作者:赵旭明;刘励军;周保纯;肖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与正常阑尾的螺旋CT对比研究

    目的 总结急性阑尾炎与正常阑尾的重要征象,探讨螺旋CT在判别阑尾有无异常和评估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和50例无阑尾病变患者的阑尾螺旋CT表现,重点观察阑尾的位置、直径、阑尾壁的厚度、内容物及阑尾周围结构的改变,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与正常阑尾组阑尾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度、阑尾强化程度和阑尾粪石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问阑尾腔内积气积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急性阑尾炎的多个特异征象,并与正常阑尾鉴别,可对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作者:胡爱武;徐亮;龚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辐射抗性小鼠与其亲代差异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

    目的 寻找IRM-2小鼠体内存在的与辐射抗性相关的基因.方法 提取IRM-2小鼠和其亲代小鼠脾细胞总RNA,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挑选差异表达片段,对每一条差异带进行特异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 获得IRM-2小鼠独有而亲代小鼠均无的cDNA差异带75条,经测序获得52条差异c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同源性比较,得到21条与小鼠已知基因不同源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结论 21条EsT提示IRM-2小鼠体内可能存在辐射抗性相关基因,为进一步分离和鉴定辐射抗性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芹;岳井银;李进;宋力;刘强;穆传杰;吴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管3D TOF MRA检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借助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查,分析短暂性腩缺血发作(TIA)患者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3D TOF MRA检查方法对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TIA患者48例,其中频发,TIA患者15例,非频发TIA患者33例.均行3D TOF MRA检查,采集的源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TIA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48例患者中44例有血管狭窄(91.67%);频发TIA患者均有血管狭窄,其中狭窄程度≥70%有11例(73.33%),50%-70%有4例(26.67%),且14例有粥样硬化斑块;非频发TIA患者29例有血管狭窄,其中狭窄程度≥70%有7例(21.21%),狭窄程度50%-70%有16例(48.49%),狭窄程度<50%有6例(18.19%).频发TIA患者与非频发TIA患者脑血管狭窄≥70%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TOF MRA能无创、快速、有效、准确地显示,TIA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对临床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瑾瑜;郭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源Dickkopf-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目的 构建人源Diekkopf-1(DKK-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探讨DKK-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Trizol法从人新鲜胎盘组织中抽提总RNA,RT-PCR法反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扩增人源DKK-1的基因序列,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DKK-1的PER产物分别在双酶切后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DKK-1,转化至大肠杆菌后经菌落PER、NHe I和EcoR I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RT-PCR法从人胎盘中扩增出816 bp大小的目的 片段,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后菌落PER同样扩增出816 bp大小的目的 片段,NHe I和EcoRI双酶切重组质粒能切出两条目的 条带,测序后与C,enbank中DKK-1的cDNA对比,证明DKK-1的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1-DKK-1重组质粒,为研究人源DKK-1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文帅;周幽心;许期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72-4的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对血清CA72-4的检测结果.方法 应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和ECLIA,同时检测137名健康体检者、67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63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72-4水平,并进行浓度差异性比较、相关性分析和一致件检验.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CA72-4的结果在3组患者中均有高度相关性(均P<0.001);对数值呈直线相关(r:0.647,P<0.001);对样本阴、阳性分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一致性良好(Kappa=0.869,P<0.001).结论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ECLIA检测血清CA72-4具有近乎同等的临床检验效能.

    作者:周莉莉;陆汉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痛根治术治疗部分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对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根治性远侧胃次全切除术8例,根治性近侧胃次全切除术1例.结果 9例患者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60±10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0±42)ml,平均淋巴结清除数(5.7±2.2)枚,切缘距肿瘤平均长度(6.3±0.5)cm,平均术后进食时间(5.8±2.1)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2.5±3.4)d,未发生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漏及死亡.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部分进展期胃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小庆;邢春根;吴浩荣;王浩炜;龚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NF-κB信号通路阻断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NF-κB信号通路阻断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SMMC7721细胞,采用SN50(36 μmol/L)阻断NF-κB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核内p65蛋白水平.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计算肿瘤细胞牛长抑制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与凋亡,观察NF-κB信号通路阻断对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核内存在较高水平的p65蛋白.经SN50阻断后,MTT测定显示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愈渐明显,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77%、33.33%和38.89%,与阻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实验组G1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5%vs56.5%,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阻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vs 28.6%,P<0.05),而细胞凋亡率在实验组为38.3%,对照组仅为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阻断诱导细胞周期于G1期停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了SMMC7721细胞生长与增殖,提示NF-κB信号通路组成性激活参与了肝细胞癌的生长增殖与发展,以NF-κB信号通路作为治疗的靶点可能给肝细胞癌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姚辉华;王守立;朱宝松;韩蓉;林芳;秦正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髋天节置换术后胶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按Vancouver分型,A型2例,采用保守治疗;B1型7例,应用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C型3例,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1个,平均18.2个月,骨折均愈合,假体稳定.无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是较好的指导原则.

    作者:李洪伟;孙俊英;马良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鼠胸腺输出功能及免疫重建的研究方法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中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环(sjTREC)水平和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RBV)CDR3的方法,推测其中的初始T细胞的数目和克隆性,评价胸腺输出功能及免疫重建,从而为胸腺输出功能及移植后T细胞免疫提供可靠的研究方法.方法 分别提取小鼠脾脏细胞基因组DNA和总RNA.PCR方法扩增DNA标本目的 片段.纯化鉴定并构建含sjTREC片段的质粒标准品.建立稳定的实时定量PCR反应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sjTREC含量的方法.采用半巢式PCR扩增TRBV基因产物.采用ABI 3700分析TRBV谱型.结果 构建了可靠的sjTREC和TCRα质粒标准品.在实时定量PCR中建立了可靠的标准曲线.建立的定量PCR方法分析可成功用于脾细胞的sjTREC含量的检测.8周龄BALB/c小鼠脾细胞sjTREC含量为(626±115)拷贝/105个脾细胞.结论 建立了可靠的定量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中sjTREC含量的方法,建立了分析T细胞谱型的方法,为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胸腺输出功能及T细胞免疫莺建改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作者:陈广华;吴德沛;王易;常惠荣;朱子玲;冯宇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全耳廓再造术的Medpor支架与术式

    目的 探讨采用Medpor支架全耳廓再造术的术式与效果.方法 26例耳廓缺如患者,采用Medpor支架、皮肤软组织扩张的耳后皮瓣覆盖行耳廓再造.结果 26例皆成功,再造耳廓外形逼真、清晰,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吸收变形.结论 外耳廓缺损采用Medpor支架和扩张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是全耳廓再造术一种较好的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张本寿;杨志刚;胡佳乐;徐志久;郑翔;魏福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在腰骶脊神经根病变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应用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直观地显示腰骶脊神经根.方法 对36例腰骶椎检查者在常规脊柱扫描后加扫PROSET序列,在PROSET序列原始图像上用3PPS对所需观察的腰骶脊神经追踪定位后再做一次PROSET序列扫描,通过ViewForum4.1工作站MIP和MPR重建图像来观察腰骶脊神经根的显示情况.结果 36例受检者中,腰椎间盘突出15例、神经鞘膜囊肿7例、单纯性神经根变异1例、转移瘤3例,正常腰骶脊神经根10例.本组PROSET原始图像均能清楚地显示腰骶脊神经根的结构,结合3PPS定位后PROSET图像能直观地显示脊神经的硬膜囊、神经根、神经节、神经干;MIP重建后的图像能利用不同层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显示脊神经根的形态学改变,而MPR重建可获得选择切面的重建图像,显示病变细节.结论 PROSET能清楚地显示腰骶脊神经根的结构,能直观地显示腰骶脊神经根的完整形态,为腰骶脊神经根病变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徐孝秋;刘金来;范国华;郭建峰;王美芹;孙海涛;沈钧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LyGDI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LyGDI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分析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yGDI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7份配对组织标本中.LyGDI在29份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NSCLC中,LyGDI的表达与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与性别(P>0.05)、年龄(P>0.05)、组织学分类(P>0.05)、分期(P>0.05)无关.结论 肺癌组织中LyGDI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LyGDI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吴纪霞;董玉金;王兴丹;陈雪松;曹丽丽;韩琴芳;周新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和功能状态评分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和功能状态评分问的关系.方法 60例初治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两个周期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同时对肺癌患者进行功能状态评分.结果 肺癌患者化疗前CD3+,CD4+,NK细胞比例分别为(46.19±8.72)%、(20.57±5.80)%、(17.67±6.53)%,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59.76±6.92)%、(35.89±6.97)%、(21.51±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比例为(28.51±8.21)%,高于正常对照组[(20.9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细胞比例为(7.54±4.29)%,与正常组[(9.52±4.0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两药含铂方案化疗两个周期后,肺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比例分别为(57.96±8.33)%、(33.29±6.90)%、(21.48±5.78)%,较化疗前有增多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细胞比例为(21.64±5.10)%,较化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功能状态评分化疗前平均为1.48±0.60,化疗后平均为1.45±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较正常人普遍降低,化疗在短期内有可能使肺癌患者免疫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可作为疗效评估和全身功能状态评分的补充.

    作者:嵇成红;施敏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儿童颅内卵黄囊癌1例报告

    卵黄囊癌(yolk sac tumor)又称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属于生殖系统肿瘤,一般原发于卵巢和睾丸,偶尔也发生于生殖腺以外,但发生在颅内的极为罕见.现将我院1例儿童颅内卵黄囊癌报道如下.

    作者:周伟;朱玉春;王建良;沈纪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含结核分枝杆菌ESAT6和CFP1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克隆结核分枝杆菌的ESAT-6和CFP-10基因,构建能同时表达两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活载体,为研制能有效防治结核病的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打下基础.方法 首先利用PCR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的ESAT-6和CFP-10基因,将两者通过IRES串连插入腺病毒转移载体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ESAT-6-IRES-CFP-10.该穿梭质粒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感受态细胞,经间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Shuttle-CMV-ESAT-6-IRES-CFP-10.PacI酶切线性化该质粒,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结果 ESAT-6和CFP-10基因成功克隆,其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两者通过IRES串连插入腺病毒转移载体,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经同源重组,成功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质粒Adeasy-1-pShuttle-CMV.ESAT-6-IRES-CFP-10,转染该质粒的AD293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结论 成功克隆了分枝杆菌的ESAT6和CFP-10基因,构建了含IRES串连的ESAT-6和CFP-1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房红莹;罗满林;王蕾;顾冠彬;邓碧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GCS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致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分子病理机制探讨

    目的 通过研究苯基棕榈酰胺吗啡丙醇(PPMP)和小干扰RNA(siRNA)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AO2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基闪的调节及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以探讨GCS基因致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RNA干扰技术观察GCS特异性的化学抑制剂PPMP及针对GCS的siRNA对K562/AO2细胞GCS基因的抑制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GCS基因被抑制前后K562/AO2细胞中GCS摹因、Bcl-2基因、Bax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差异.结果 PPMP和siRNA可抑制K562/AO2细胞GCS mRNA的表达,同时致相应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下降,Bax基因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GCS可能是通过Bcl-2信号转导途径使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增强,从而导致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

    作者:刘艳;谢平;谢可鸣;白小明;穆会君;张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抗人胰腺癌细胞单克隆抗体SZ-121的放射免疫显像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99mTc标记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SZ-121在荷人胰腺癌裸鼠体内的显像及生物分布,探讨其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皮下种植法建立荷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2-IT)修饰SZ-121,99mTc-葡庚糖酸钠(GH)配体交换法标记SZ-121,经裸鼠尾静脉注入99mTc-SZ-121后1、4 h对裸鼠进行γ显像,于24 h测定荷瘤小鼠体内组织的放射性分布.结果 γ显像及生物分布显示,99mTc-SZ-121被静脉注入荷瘤鼠后1 h,肿瘤即清晰显影,随时问延长趋于增浓,且瘤组织与非瘤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也逐渐增高,肿瘤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Pg)曲均高于注射99mTc-IgG的对照组(P(0.05).结论 99mTc-SZ-121具有活体内定位导向能力,显像时间短,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胰腺癌显像剂.

    作者:尤徐阳;万卫星;何扬;郁春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依据K/DOQI指南CKD分期分成5组,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采用EUSA法测定血浆标本中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各期血浆vWF、TM、11-DH-TXB2、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且随着CKD分期的升高逐渐升高,相邻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浆vWF、TM、11-DH-TXB2、GMP-140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成负相关,与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除TM外,高血压患者血浆vWF、11-DH-TXB2、GMP-140与24 h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内皮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两者在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叶建明;郁丽霞;卢国元;陈洪磊;顾晓霞;熊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噬在海马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调控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单侧海马CA1区毁损后,海马齿状回(DG)神经发生新生细胞存活与自噬的关系.方法 建立海人酸(KA)损毁单侧海马的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于毁损后3 d标记增殖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阳性细胞,采用体视学的计数方法计算DG的BrdU阳性细胞总数.用自噬特异性抗原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与BrdU双标的方法检测这些新生细胞的减少是否有自噬的参与.结果 假毁损组DG区可见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与假毁损组比较,实验组在海马毁损后DG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rdU给药后第1天多,随着时问的推移逐渐减少,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周菊;彭薇;龚珊;单立冬;蒋星红;郭试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