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spase-3在海马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调控中的作用

彭薇;周菊;龚珊;单立冬;蒋星红

关键词:海人酸, 齿状回, 神经发生, Brdu, Caspase-3, 体视学
摘要: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海马CA1区损毁后,齿状回(DG)细胞先增殖后减少的原因.方法 用海人酸(KA)建立单侧海马损毁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海马DG区增殖的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记后不同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并用无偏差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rdU与裂解的easpase-3的共表达.结果 实验组动物在损毁海马后各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总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带神经血管蒂足背复合组织皮瓣一期修复手背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带神经血管蒂的足背复合组织皮瓣一期修复手背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 切取带腓浅神经和趾伸肌腱或跖骨的复合足背皮瓣一期移植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11例.移植皮瓣面积8mc×7cm~14cm×10cm,携带肌腱多5根.少2根,其中1例移植跖骨1.7 cm.术中根据皮瓣的面积灵活选取切口,避免腓深神经外侧支损伤.结果 足背复合组织皮瓣全部成活,经6-40个月的随访,除1例需行肌腱牯连松解术,其余肌腱功能良好,掌指、指间关节自主活动度接近正常,手背感觉、外观令人满意,移植跖骨愈合;足背供区无明显不适,无趾下垂后遗症.结论 足背复合皮瓣是一期移植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的选择,疗效满意;灵活的切取方法可有效降低供区的不良影响.

    作者:黄显军;刘海昌;陆志方;缪夕杭;石纲;夏春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抗人胰腺癌细胞单克隆抗体SZ-121的放射免疫显像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99mTc标记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SZ-121在荷人胰腺癌裸鼠体内的显像及生物分布,探讨其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皮下种植法建立荷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2-IT)修饰SZ-121,99mTc-葡庚糖酸钠(GH)配体交换法标记SZ-121,经裸鼠尾静脉注入99mTc-SZ-121后1、4 h对裸鼠进行γ显像,于24 h测定荷瘤小鼠体内组织的放射性分布.结果 γ显像及生物分布显示,99mTc-SZ-121被静脉注入荷瘤鼠后1 h,肿瘤即清晰显影,随时问延长趋于增浓,且瘤组织与非瘤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也逐渐增高,肿瘤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Pg)曲均高于注射99mTc-IgG的对照组(P(0.05).结论 99mTc-SZ-121具有活体内定位导向能力,显像时间短,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胰腺癌显像剂.

    作者:尤徐阳;万卫星;何扬;郁春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螺旋CT在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冠状位及横断位对42例反复发作儿童副鼻窦气管炎患儿行螺旋CT扫描.结果 42例支气管炎同时合并副鼻窦炎患儿的反复支气管炎发病率达100%.X线胸片以肺纹模糊显示率相对较高为93%;4岁以下年龄组肺炎样阴影显示率为80%,5-10岁年龄组肺炎样阴影显示率则相对较低,仅为35%;但肺门增浓阴影增加,从24%上升至76%.故年龄越小越易显示肺血管周围浸润阴影和肺炎样阴影;年龄越大越易显示肺门增浓影.螺旋CT扫描均有副鼻窦炎表现,以上颌窦炎为主,占94%;其中还有部分患儿腺样体肥大,占65%;年龄越小,病变越严重.结论 螺旋CT是反复发作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的有效检查方法,对诊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施晓平;施健;徐咏;茅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LyGDI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LyGDI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分析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yGDI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7份配对组织标本中.LyGDI在29份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NSCLC中,LyGDI的表达与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与性别(P>0.05)、年龄(P>0.05)、组织学分类(P>0.05)、分期(P>0.05)无关.结论 肺癌组织中LyGDI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LyGDI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吴纪霞;董玉金;王兴丹;陈雪松;曹丽丽;韩琴芳;周新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大鼠额叶创伤后早期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额叶创伤后不同时间点创伤区及周边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SD大鼠(76只)脑额叶锐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损伤组3组.于伤后O、1、3、6、12、24 h等6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尼氏染色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Westem blot法来观察创伤区及周边皮质神经元的病理变化、nNOS阳性细胞和nNOS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尼氏染色显示创伤区及周边皮质神经元数目减少,胞浆染色加深,尼氏小体减少,神经元突起不明显甚至消失.免疫荧光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显示,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额叶皮质中偶见nNOS阳性细胞,nNOS蛋白表达量较低;伤后1 h创伤区及周边nNOS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多,nNOS蛋白表达开始升高,6 h达高峰,12 h开始下降.结论 大鼠额叶创伤后早期创伤区及周边皮质有nNOS的时程表达变化.

    作者:李刚强;何志贤;董玉林;张志军;郁晓燕;倪衡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与正常阑尾的螺旋CT对比研究

    目的 总结急性阑尾炎与正常阑尾的重要征象,探讨螺旋CT在判别阑尾有无异常和评估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和50例无阑尾病变患者的阑尾螺旋CT表现,重点观察阑尾的位置、直径、阑尾壁的厚度、内容物及阑尾周围结构的改变,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与正常阑尾组阑尾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直径、阑尾壁厚度、阑尾强化程度和阑尾粪石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问阑尾腔内积气积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急性阑尾炎的多个特异征象,并与正常阑尾鉴别,可对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作者:胡爱武;徐亮;龚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儿童颅内卵黄囊癌1例报告

    卵黄囊癌(yolk sac tumor)又称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属于生殖系统肿瘤,一般原发于卵巢和睾丸,偶尔也发生于生殖腺以外,但发生在颅内的极为罕见.现将我院1例儿童颅内卵黄囊癌报道如下.

    作者:周伟;朱玉春;王建良;沈纪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NF-κB信号通路阻断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NF-κB信号通路阻断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SMMC7721细胞,采用SN50(36 μmol/L)阻断NF-κB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核内p65蛋白水平.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计算肿瘤细胞牛长抑制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与凋亡,观察NF-κB信号通路阻断对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核内存在较高水平的p65蛋白.经SN50阻断后,MTT测定显示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愈渐明显,24、48、7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77%、33.33%和38.89%,与阻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实验组G1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5%vs56.5%,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阻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vs 28.6%,P<0.05),而细胞凋亡率在实验组为38.3%,对照组仅为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阻断诱导细胞周期于G1期停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了SMMC7721细胞生长与增殖,提示NF-κB信号通路组成性激活参与了肝细胞癌的生长增殖与发展,以NF-κB信号通路作为治疗的靶点可能给肝细胞癌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姚辉华;王守立;朱宝松;韩蓉;林芳;秦正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aspase-3在海马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调控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海马CA1区损毁后,齿状回(DG)细胞先增殖后减少的原因.方法 用海人酸(KA)建立单侧海马损毁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海马DG区增殖的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记后不同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并用无偏差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rdU与裂解的easpase-3的共表达.结果 实验组动物在损毁海马后各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总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彭薇;周菊;龚珊;单立冬;蒋星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快速扩容或麻黄碱预处理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快速扩容或麻黄碱预处理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ASA I级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对照组):芬太尼1.5μg/kg+异丙酚2 mg/kg;B组(麻黄碱组):异丙酚20 ml加入麻黄碱15 mg(0.15 rag/kg);C组:在麻醉诱导前15-20 min内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液12 ml/kg.结果 A组诱导后SBP、DBP、MAP下降,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诱导后SBP、DBP、MAP无明显变化(P>0.05);A组诱导后SBP、DBP、MAP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诱导后HR减慢,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无明显变化(P>0.05).3组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快速扩容或麻黄碱预处理均能减轻无痛人流手术过程中异丙酚引起的循环功能抑制,可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胡计嬅;金晓红;杨建平;张慧娟;嵇富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中相关脑区TNF-α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小鼠急性损伤帕金森病(PD)模型中纹状体(CPu)、黑质致密部(SNpc)、额叶皮层联合区(FrA)和腹侧被盖区(VTA)中TNF-α基因和蛋白的时程表达变化.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中相关脑区TNF-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中SNpc和CPu脑区TNF-α基因在给药后6 h和1 d有显著性表达,TNF-α蛋白在给药后12 h和1 d有显著性表达,其中1d均是表达高峰;VTA和FrA脑区TNF-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不显著.结论 表达增高的TNF-α可能对SNpe和VTA脑区DA能神经元及CPu和FrA脑区的DA能神经元末梢起了损伤作用,从而为深入研究PD的治疗过程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董玉林;张志军;郁晓燕;倪衡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GSTθ转染对HCT116细胞系的影响

    目的 观察转染了GSTθ后HCT116细胞系的生长、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HCT116细胞系生长对血清浓度的依赖性.方法 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质粒载体pcDNA3及pcDNA3-GSTθ分别转染HCT116细胞获得稳定转染株,通过RT-PCR检测GSTθ的表达,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对血清浓度的依赖.结果 GSTθ转染后抑制了HCT116细胞的生长,并且是通过G2,M和S期阻滞而导致的,GSTθ还增加了HCT116细胞对血清的依赖性.结论 GSTθ可降低HCT116细胞的恶性程度,使其对血清及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

    作者:乔惠萍;焦旸;徐加英;樊赛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七总皂甙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病理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博莱霉素(BLM)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三七总皂甙(PNS)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气管内注入BLM复制动物肺纤维化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各治疗组开始每天给药,于给药后第7,14,28天分别随机处死一批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并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 PNS能抑制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胶原沉积及TGF-β1的异常升高,减轻其肺部的病理损害.结论 PNS对BLM诱导产生的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武慧;冯一中;顾振纶;林军;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同成熟时期山羊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研究

    目的 比较山羊卵母细胞在不同成熟时期解冻后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 收集山羊生殖泡(GV)期未成熟卵和成熟卵,分5组行开放式拉细麦管(OPS)法玻璃化冷冻,I组:直接冷冻GV期卵;Ⅱ组:GV期卵在体外培养(IVC)8 h后冷冻;Ⅲ组:GV期卵在IVC 16 h后冷冻;Ⅳ组:GV期卵体外培养成熟(IVM)后冷冻;V组:直接冷冻体内成熟卵.解冻后比较各组卵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结果 I组(GV期卵)冷冻解冻后存活率达56.8%,显著高于Ⅱ组(33.3%)、Ⅲ组(31.6%)、Ⅳ组(28.9%)及V组(30.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体外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OPS法玻璃化冷冻山羊GV期卵较冷冻其他成熟时期卵效果好.

    作者:吴志南;丁家桐;沈宗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波长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目的 观察多波长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CSC并排除其他眼疾的患者(37眼)分为多波长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组(联合组)、单纯多波长激光治疗组(激光组)、单纯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组(药物组),分别于治疗后2、4周和3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并在3个月时复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结果 联合组和激光组疗效显著优于药物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而前两者之间在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和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FFA结果显示,联合组和激光组渗漏全部停止,药物组有3例仍有渗漏,但程度减轻.结论 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CSC疗效确切,尤其是黄光的应用增加了光凝的安全性.激光联合碘剂对光凝后视力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长,且视力有不完伞恢复可能.

    作者:季晓燕;魏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华法林对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华法林抗栓治疗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106例45-80岁的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华法林(INR在1.5-2.5)(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150 mg/d(阿司匹林组)治疗并随访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和12个月,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大聚集率(MAR),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华法林组的GMP-140[(31.27±11.47)ng/ml vs(14.08±5.96)ng/ml]和TXB2(112.04 pg/ml vs 90.70 pg/m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司匹林组的血小板MAR[(60.54±26.45)% vs(23.29±17.29)]、GMP-140[(31.18±9.78)ng/mlvs(13.11±5.35)ng/ml)、TXB2(103.73 pg/ml vs 38.79 pg/ml)和TXB2/6-k-PGF1α(0.54 vs O.2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后GMP-140和TXB2的降低幅度与各自治疗前水平成正相关.随访期间无血栓栓塞和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弱于阿司匹林.

    作者:李曦;谢英;张维君;温绍君;赵瑞祥;张妍;彭新界;王龙华;周玉杰;文杰;刘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骨折-脱位型脊柱胸腰段损伤的疗效.方法 1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均于伤后1周内在全身麻醉下行椎板减压、后方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通过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脊柱序列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9个月-3年,平均20.3个月.伤椎平均前后缘高度和Cobb's角分别是:术前19.2%、75.6%、30.5°、术后91.5%、97.3%、6.3°;椎管截面积术前平均48.5%,术后93.4%;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施咏毅;杨惠林;王根林;蔡鑫;王震;孟祥奇;陆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CA15-3、CEA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99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全身骨显像,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CA15-3、CEA水平,分析两者联检对骨转移诊断及疗效监测的价值.结果 28例患者出现了骨转移.其中以多发病灶和CA15-3值增高为主,骨转移组CA15-3阳性率75.0%,CEA阳性率32.2%,两者联检阳性率82.2%;非骨转移组CA15-3阳性率16.7%,CEA阳性率6.25%,两者联检阳性率17.7%.治疗有效者CA15-3多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或病情进展者CA15-3多上升或无明显下降,与治疗有效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EA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时行骨显像与CA15-3检测有助于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及疗效观察,联合CEA检测可提高敏感性;用CA15-3或CEA进行疗效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作判断.

    作者:熊敏超;陈传新;石怡珍;刘增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江苏居民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探索影响江苏居民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血压正常的2 532名居民进行追踪调查,并用Cox回归分析高血雎的影响因素.结果 2 532名调查对象中新发高血压600例,其中男298例.女302例.单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超重肥胖、饮酒、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相关.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的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超重肥胖、文化程度、血脂异常是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年龄上升、超量肥胖及血脂异常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应当加以重视.

    作者:罗亚洲;袁宝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抗黏病毒蛋白-MxA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 克隆人抗黏病毒蛋白-MxA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纯化、活性鉴定,为深入开展该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IFN-β诱导的A549细胞系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MxA全长cDNA,克隆于pUC119载体,酶切鉴定后并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再克隆于pET-32a(+)载体上构建表达载体pET-32a(+)-MxA,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诱导条件,通过NTA-Agarose亲和层析和割胶电洗脱法获取纯化MxA蛋白,用SDS-PACE电泳分析表达产物,并通过对病毒VSV的抑制作用鉴定其活性.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RT-PCR扩增出两条片段,大小同预计片段相符,并经测序证实与公布的MxA基因序列一致;重组载体转化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初步鉴定,目的 蛋白约占总菌体蛋白的25%,与预计的分子量91 kd相一致.用NTA-Agarose亲和层析法可获得纯度>95%的目的 蛋白,割胶电洗脱回收法可获得纯度>90%的目的 蛋白.结论 克隆了人抗黏病毒蛋白-MxA基因,克隆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较高水平的表达,并通过两种方法获得了该蛋白的纯化物.

    作者:刘鹏;吴康;王坤;葛正珍;孟祥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