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耿辉;李际辉;黄海

关键词:直肠癌,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AL)的危险因素,评价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否可提高保肛率并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156例患者.结果 1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有漏组与无漏组在年龄、性别、伴发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不全性肠梗阻、术后肠外营养、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置与吻合口漏相关.当肿瘤距肛缘<6cm时,肿瘤直径与吻合口漏相关(P<0.05).结论 肿瘤位置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肿瘤位置低时,肿瘤直径成为吻合口漏的重要危险因素.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可有效提高保肛率,有望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并发脑积水、骨损害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近年来,一些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也称梅毒螺旋体)感染人类而发病的,可以损害到全身多个器官.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后造成的胎儿全身性感染.

    作者:李永富;冯星;汤文决;周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99Tcm-双半胱氨酸-甲硝唑SPECT显像预测鼻咽癌乏氧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99Tcm-EC-MN(99锝-双半胱氨酸-甲硝唑)SPECT显像对预测鼻咽癌乏氧状况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在放疗前对15例鼻咽癌初治病例进行99Tcm-EC-MN SPECT显像,测定鼻咽原发病灶肿瘤T/N值(放射性计数/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并随访治疗疗效.结果 15例鼻咽原发病灶的T/N值为0.91~3.51(平均值为2.14),放疗后15例中,CR 8例,PR 7例;其3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地转移率分别为53.3%、79.0%和86.2%.T/N值≤2.14和>2.14组的治疗反应率、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地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Tcm-EC-MN SPECT显像能安全地用于鼻咽癌乏氧的检测;肿瘤之间不同的T/N值提示鼻咽原发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乏氧现象,但其临缶床应用价值不能肯定.

    作者:张云霞;陆雪官;唐军;张力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Skp2)和P27Kipl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二者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4例SCC组织中Skp2、P27Kipl蛋白的表达,用RT-PCR法对34例新鲜SCC组织进行Skp2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 Skp2 mRNA在SCC呈过表达;Skp2蛋白表达在SCC发生过程中呈增高趋势;Skp2蛋白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OX分析表明,Skp2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参数.P27Kipl蛋白在正常宫颈中表达高,随病变进展表达呈下降趋势;P27Kipl蛋白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kp2与P27Kipl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Skp2高表达和P27Kipl失活致细胞增殖周期失调在S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SCC早期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评价的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会杰;郭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6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术式,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平均时间为156(90~210)min,平均失血量147(50~350)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10(7~15)d,平均住院日14(10~21)d.所有患者3个月后排便控便功能均良好.平均清扫淋巴结13(8~21)枚,11例低位直肠癌平均远切缘1.7(1~4)cm,无切缘阳性病例.结论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同时具有腹部创口小化、降低直肠低位横断的难度等优点.

    作者:金留根;曹华祥;费伯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XCR4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XCR4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46例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率为61%.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旁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尸<0.01).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高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结论 CXCR4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可能在协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宋兵;张春辉;汪良;张雁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男女不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男女不育不孕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以457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259名作为观察组,353名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及其配偶282名作为对照组;取生殖道分泌物采用PCR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Uu的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泌物中Uu阳性率分别为50.5%和48.3%,对照组分别为15.6%和1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u感染与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症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华月琴;徐文新;朱静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河北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的基因多态性

    目的 研究河北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A1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7例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他4个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 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代表性.GST A1*A/*A野生基因型、GST A1*A/*B杂合子突变基因型和GST A1*A/*B纯合子突变基因型分别占75.4%、22.2%和2.4%.GSTA1基因多态性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群、广东汉族人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丹麦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存在多态性,此人群GSTA1基因型分布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群、广东汉族人群、日本人群一致,而与丹麦人群有明显差别.

    作者:范志亮;任文博;郭艳苏;卜晖;姜虹;李春岩;田新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有效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慢病毒包装

    目的 探讨有效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慢病毒包装.方法 针对人EGFR基因的3个亚型同源区设计siRNA序列并进行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然后转染HT1080细胞,荧光实时定量PCR筛选出有效的siRNA序列,再进行慢病毒颗粒的包装和生产,同时检测体内抑瘤效率.结果 针对人EGFR基因成功设计了siRNA序列并构建了siRNA表达载体.2号EGFR siRNA序列对目的 基因EGFR的抑制为明显,抑制率达92.2%,显著高于1号的69.75%和3号的31.8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72 h后2号EGFR siRNA细胞感染率稳定在75%以上,病毒滴度为1.3412x105ifu/μl,体内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移植瘤生长抑制率达34.83%,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人EGFR基因有效的siRNA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鉴定和慢病毒包装,为其研究肿瘤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龙慧民;严春寅;陈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处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时闭孔神经反射的处理方法.方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42例,术前予常规硬膜外麻醉,使用适当方法电切膀胱肿瘤,视术中情况行喉罩通气(LMA)全麻并使用肌松剂.结果 11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作;22例闭孔神经反射轻微,仍可以顺利完成手术;4例闭孔神经反射剧烈,行喉罩通气全麻后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膀胱穿孔改开放手术.结论 常规硬膜外麻醉结合适当的手术方法即可满足大部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需要.当发生影响手术操作的闭孔神经反射时,喉罩通气全麻加肌松药可以保证手术安全平稳进行,若出现膀胱穿孔,则应酌情改开放手术.

    作者:吴进锋;严春寅;黄玉华;李纲;李金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测定胃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灵敏、简便、快捷的测定人胃液中VitC含量的方法,为应用VitC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在245 nm波长处测定各组胃液中VitC的含量.结果 工作曲线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53%,标准偏差为0.59%.结论 该法能消除基质的干扰,而且准确、灵敏、简便、快捷.

    作者:张永刚;姚立军;彭巍;缪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NF68在原发性脑干损伤后延脑的表达及其检测意义

    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hrain stem injury,PBSI)中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诊断相当困难.神经纤维细丝(neurofilament,NF)在神经轴索出现继发性损害之前就已发生改变,NF68的变化能反映神经轴索的破坏情况,国内此方面与PBSI/DAI关系的研究罕见[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研究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中延脑DAI与NF68蛋白的表达及NF68 mRNA的半定量分析,以此来评估进行DAI诊断的有效性.

    作者:孙荣超;杨树东;周志毅;穆会君;梁加贝;芮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甲酸(ATRA)加三氧化二砷(As2O2)联合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时间、缓解后不同治疗方案融合基因转阴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方法 ATRA加(治疗组,55例)或不加(对照组,20例)As2O3治疗初治APL直至CR,根据白细胞计数同时加用蒽环类药物化疗.CR后治疗组采用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3个疗程的化疗巩固.维持治疗采用ATRA、As2O3,及巯基嘌呤+甲氨蝶呤(MM)的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DA方案2个疗程巩固,ATRA、MM加DA/HA的序贯维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55例中,50例获得CR,CR率为90.9%,与对照组(8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CR时间为(25.7±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6±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期间随访的40例患者融合基因均转阴,无一例复发,与对照组无复生存率(7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As2O3及化疗联合治疗初治APL CR率高,获得CR时间缩短,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巩固治疗、ATRA、As2O3,及MM序贯维持方案能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作者:秦燕;陆德炎;蔡奕峰;宋国齐;尤学芬;滕鎔;徐瑞容;刘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3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23例肠内营养(EN)组和20例肠外营养(TPN)组.EN组手术后48 h内经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TPF-D)(商品名:瑞代),TPN组经颈内静脉置深静脉导管静滴,共8 d.结果 EN组术后10 d体质量损失较T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糖波动值降低,肛门排气时间短,相关并发症以及营养相关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EN支持营养疗效好,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血糖波动小,住院费用低,安全可靠.

    作者:彭宏伟;史平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结外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结外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结外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 肿瘤发生于肝脏、脾脏,于确诊4个月后死亡.镜检: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少,部分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Vimentin和LCA阳性;CD21、CD35、CD1a等均阴性.结论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极为罕见,容易漏诊和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可确诊.

    作者:杨育生;顾凤华;顾国建;程晓;陈伟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方法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原代培养获得混合细胞堵养体系,在含10%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6 d细胞汇合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实验中设计4个时间点,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细胞种类以及Rac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ae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建立了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混合细胞培养体系,此体系底层主要是由Ⅰ型胶质细胞组成的单层细胞,GFAP染色呈阳性;在单层细胞上面有一些小圆形强折光性神经前体细胞生长,βⅢ-Tubulin染色呈阳性.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后上层神经前体细胞大量增殖:βⅢ-Tubulin、Rac1染色呈阳性.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过程中Rae1蛋白表达上升,而分化过程中Rac1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作者:宋雪慧;辛莲;周俊松;董运海;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增多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增多的意义.方法 ACS组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9例、胸痛综合征(CPS)组2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8-细胞.结果 与CPS和SA组相比较,ACS组中hsCRP和CD4+CD28-细胞水平均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hsCRP与CD4+CD28-细胞水平星正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作者:罗小雨;陈建昌;洪小苏;冯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测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形态学变化,探讨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尸体心脏标本,观测心肌桥的出现率;测量心肌桥的长、宽、厚度;取心肌桥前、桥下、桥后的冠状动脉,分别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部位血管壁结构的变化.结果 在40例心脏标本中,发现心肌桥23处,出现率为56%.其中左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出现心肌桥为18例(占45%),右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发现心肌桥为5例(占12.5%).心肌桥平均长、宽、厚度分别(1.490.135)cm、(0.39±0.036)cm、(0.18±0.050)cm.心肌桥冠状动脉内膜测量,桥前段较桥下、桥后段有明显不规则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桥的出现以单一前室间支为主.心肌桥宽度、长度对桥前壁冠状动脉内膜厚度影响较小,心肌桥的厚度与桥前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呈正相关.心肌桥的厚度对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有重要关系.

    作者:徐时;吴开云;杨亚安;王旻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粒细胞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未成熟粒细胞在髓外增生和浸润形成的肿瘤性包块,常侵犯的部位为皮肤、淋巴结、软组织、骨及骨膜[1].CS较多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AML患者中,GS常见于存在t(8;21)、inv(16)等细胞遗传学异常者[1].

    作者:张旭辉;张日;何雪峰;周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应用Fowler-Stephens法诊治小儿腹内型高位隐睾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法诊治腹内型高位隐睾的价值.方法 对12例(13侧)腹内型高位隐睾患儿行腹腔镜下Fowle-Stephens法定位诊断和高位精索血管结扎,6个月后二期手术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 12例(13侧)隐睾均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内型高位隐睾,均不能-期降人阴囊,行分期手术后随访0.5~1年,睾丸位置理想,无睾丸萎缩,超声血流检查血供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诊断定位和采用Fower-Stephens法分期治疗是小儿腹腔内型高位隐睾的有效诊治方法.

    作者:于忠勤;徐建国;樊剑峰;宣晓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目的 观察两种方法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 自大鼠股骨中提取骨髓细胞,利用Pewoll法进行BMSC分离、纯化及鉴定.取第5代细胞,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诱导.方法 一(BHA组):200 μmol/L丁羟基茴香醚(BHA)、10 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2%二甲基亚砜(DMSO)联合诱导细胞;方法二(RA组):全反式维甲酸(RA)和β-巯基乙醇(β-ME)联合诱导细胞.同时设正常培养的BMSC为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 BHA组诱导5 h,细胞即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出现胞体回缩、突触伸展等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而RA组诱导1周未出现神经干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两种方法诱导的细胞均能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ln、β-tubulin和成熟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BHA组与RA组表达NSE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和71.6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表达NSE,诱导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的神经样细胞.

    作者:徐路尧;宋琳;钱燕翔;王敏;包普花;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