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alectin-3和Smad4与结肠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高艳;林建荣

关键词:结肠癌:Galectin-3, Smad4
摘要:目的 探讨Galectin-3和Smad4在结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lectin-3和Smad4在61例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1例结肠癌中Galectin-3阳性表达50例,阳性率为82%,对应癌旁组织中Galectin-3表达阳性率为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中Smad4阳性率为24.6%,对应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的阳性表达及Smad4表达缺失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有关(P<0.01或<0.05).结论 Gahctin-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与结肠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有关,Smad4表达缺失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转移有关.二者是预测结肠癌转移的较有价值的指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肾炎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肾炎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作肾病大鼠模型.肾炎灵组大鼠在注射阿霉素前预先给药1周,给药7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并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肾炎灵组大鼠24 h尿蛋白在第2~4周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给药后期仅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炎灵对肾病大鼠的肾系数和血cr也仅有下降趋势,但对BUN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显微镜下可见肾炎灵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结论 肾炎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葛斌;谢梅林;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左卡尼汀对大鼠阿霉素心肌病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大鼠阿霉索心肌病的病理改变及左卡尼汀对阿霉素心肌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阿霉索组、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于实验第2、6周末分别取3组大鼠血测定大鼠血浆中丙二醛(MDA)及全血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计算心脏指数(HW1)并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结果 左卡尼汀组MDA含量显著低于阿霉素组,GSH含量显著高于阿霉素组,心脏质量指数显著低于阿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少心肌氧化性损害,减轻阿霉素心肌病的病变程度.

    作者:黄洁;严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宫颈阴道分泌物IL-8与早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收集42名妊娠28~36+6撕周诊断为先兆早产的孕妇(研究组)和40名同期且孕龄相仿的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宫颈阴道分泌物.采用ELISA法测定IL8含量,并分析IL-8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1)研究组宫颈阴道分泌物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90 pg/ml为佳临界点,宫颈阴道分泌物IL-8预测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84.3%、73.7%和91.5%.(3)IL-8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的分娩孕周更小,取样至分娩的间隔时间更短.新生儿体质量更低.绪论宫颈阴道分泌物IL-8与早产有相关关系,是预测早产较敏感的指标;IL-8阳性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作者:袁华;徐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NF68在原发性脑干损伤后延脑的表达及其检测意义

    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hrain stem injury,PBSI)中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诊断相当困难.神经纤维细丝(neurofilament,NF)在神经轴索出现继发性损害之前就已发生改变,NF68的变化能反映神经轴索的破坏情况,国内此方面与PBSI/DAI关系的研究罕见[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研究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中延脑DAI与NF68蛋白的表达及NF68 mRNA的半定量分析,以此来评估进行DAI诊断的有效性.

    作者:孙荣超;杨树东;周志毅;穆会君;梁加贝;芮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lRES2-EGFP-4-1 BBL质粒的导入对减毒沙门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4-1BBL转入对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4-1BBL通过两步电转化获得含pIRES2-EGFP质粒的SL3261,接种于LB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特性、革兰染色观察其形态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其表面抗原变化.利用该重组菌体外感染HepG2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含pIRES2-EGFP-4-1BBL质粒SL3261在体外生长繁殖较原细菌慢,革兰染色呈阴性丝状菌体,含pIRES2-EGFP-4-1BBL质粒的SL3261 A-F多价、O4菌体和H1鞭毛抗原和SL3261完全一致;体外感染HepG2能力,SL3261为201±46 CFU/200HepG2细胞,SL3261-pIRES2-EGFP为163±37,而SL3261-pIRES2-EGFP-4-1BBL为158±32,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导入pIRES2-EGFP-4-1BBL质粒对SL3261的生长和形态有部分影响,而表面抗原以及侵入HepG2细胞的功能不变,该结果为含pIRES2-EGFP-4-1BBL质粒SL3261疫苗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依据.

    作者:仉元亭;叶建新;陈卫昌;张学光;任大明;江苏苏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青蒿素对人宫颈癌HeIa细胞的抑制作用

    1研究背景青蒿素(Artenusinin)又名黄花蒿素、黄蒿索,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Jl)中提取的有效抗疟成分,为我国传统抗疟中药.其化学成分是含内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作者:曾静;曹建平;樊赛军;朱巍;刘杨;陈遐林;宫晓梅;彭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增多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增多的意义.方法 ACS组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9例、胸痛综合征(CPS)组2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8-细胞.结果 与CPS和SA组相比较,ACS组中hsCRP和CD4+CD28-细胞水平均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hsCRP与CD4+CD28-细胞水平星正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作者:罗小雨;陈建昌;洪小苏;冯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下丘脑弓状核内微量注射谷氨酸提高大鼠痛阈及其受体机制

    目的 观察下丘脑弓状核(ARC)内微量注射谷氨酸(Glu)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初步探讨Glu参与ARC痛觉调制作用的受体机制.方法 ARC内分别微量注射Glu或NMDA受体激动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和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以及非NMDA受体拮抗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用电刺激鼠尾-嘶叫法测定痛阈.结果 ARC内微量注射Ghu3.0,0.5,10.0 nmol)能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大鼠的痛阈,出现镇痛效应.ARC内微量注射NMDA受体激动剂NMDA(0.1,0.5,1.0 nmol)能模拟Gh的作用,也能剂量依赖性地提高痛阈,出现镇痛效应.NMDA受体拮抗剂NK-801可翻转Gh和NMDA的镇痛效应,而非NMDA受体拮抗剂CNQX不能翻转这种效应.结论 ARC内微量注射Glu能参与ARC对痛觉的调制,产生镇痛效应,且这种调制是由NMDA受体介导的.

    作者:李小永;龚珊;朱奇;印其章;蒋星红;周希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碳酸血症时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仿真分析

    目的 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评价高碳酸血症对肺循环血流动力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包含多种心血管反射的血流动力学模型,在高碳酸血症条件下,运用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采用ODE45可变步长算法实现仿真.结果 在高碳酸血症条件下,去除化学反射后,肺动脉压基本无变化,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在去除压力反射后,肺动脉压显著升高.结论 压力反射对肺动脉压的缓冲作用有重要意义,这对动物实验设计有启示作用.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孙茂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方法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原代培养获得混合细胞堵养体系,在含10%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6 d细胞汇合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实验中设计4个时间点,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细胞种类以及Rac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ae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建立了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混合细胞培养体系,此体系底层主要是由Ⅰ型胶质细胞组成的单层细胞,GFAP染色呈阳性;在单层细胞上面有一些小圆形强折光性神经前体细胞生长,βⅢ-Tubulin染色呈阳性.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后上层神经前体细胞大量增殖:βⅢ-Tubulin、Rac1染色呈阳性.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过程中Rae1蛋白表达上升,而分化过程中Rac1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作者:宋雪慧;辛莲;周俊松;董运海;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8例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8例肱骨近端骨折.平均随访7个月(3~29个月).结果 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退出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5~7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结果 为优17例,良26例,中5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建勇;蒋大庆;杨桢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斯氏针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与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5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研究术前与术后Bohler's角与Gissane's角的复位,随访时应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系统对息足进行功能评分,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斯氏针固定组与钢板固定组均能使Bohler's角与Gissane's角得到满意的复位,随访时患足功能基本良好,前者优良率为90.6%,后者优良率为85.7%.两组相比较,患足的优良率、Bolher's角、Gissane's角的复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辅以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取得与钢板复位固定相类似的疗效,并且具有软组织并发症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卫正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处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时闭孔神经反射的处理方法.方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42例,术前予常规硬膜外麻醉,使用适当方法电切膀胱肿瘤,视术中情况行喉罩通气(LMA)全麻并使用肌松剂.结果 11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作;22例闭孔神经反射轻微,仍可以顺利完成手术;4例闭孔神经反射剧烈,行喉罩通气全麻后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膀胱穿孔改开放手术.结论 常规硬膜外麻醉结合适当的手术方法即可满足大部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需要.当发生影响手术操作的闭孔神经反射时,喉罩通气全麻加肌松药可以保证手术安全平稳进行,若出现膀胱穿孔,则应酌情改开放手术.

    作者:吴进锋;严春寅;黄玉华;李纲;李金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XCR4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XCR4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46例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率为61%.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旁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尸<0.01).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高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结论 CXCR4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可能在协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宋兵;张春辉;汪良;张雁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测定胃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灵敏、简便、快捷的测定人胃液中VitC含量的方法,为应用VitC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在245 nm波长处测定各组胃液中VitC的含量.结果 工作曲线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53%,标准偏差为0.59%.结论 该法能消除基质的干扰,而且准确、灵敏、简便、快捷.

    作者:张永刚;姚立军;彭巍;缪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逆转录表达载体,建立逆病毒介导的IGF-1基因转移系统.方法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从人肝细胞克隆IGF-1的基因;经DNA测序分析证实后将目的 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制备pLXSN-IGF-1表达载体;借助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阳性克隆,获取病毒上清;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用病毒上清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 基因在靶细胞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电泳和DNA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IGF-1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包装细胞后可以产生IGF-1逆转录病毒,病毒感染入骨髓基质干细胞后能够表达IGF1-1重组蛋白.结论 成功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IGF-1体外表达体系,能够快速、稳定地将IGF-1基因转入骨髓基质干细胞.

    作者:周海斌;郑祖根;董启榕;周晓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该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T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2.2±0.7)℃.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卫华;钱永跃;徐中华;徐忠恒;陈勇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S-三苯甲基-L-半胱氨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S-三苯甲基-L-半胱氨酸(STLC)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和凋亡的影响,探讨药物阻滞和凋亡机制及Eg5与bcr/abl信号通路联系.方法 将K562细胞分成不加药对照组和不同剂量STLC加药组,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用MTT法检测其对K562细胞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亚二倍体峰的变化,Annexin-v/PI双染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凋亡比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纺锤体与细胞核空间位置关系及凋亡诱导因子(AIF)位移情况,小分子抑制剂阻断结合RT-PCR研究Eg5与bcr/abl信号通路联系.结果 STLC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生长;药物处理早期可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于G2/M期,且85.5%细胞纺锤体结构呈单星状排列,处理晚期可致细胞凋亡且不依赖于AIF的参与;K562细胞中Eg5表达由bedabl酪氨酸激酶所调节.结论 STLC诱导K562细胞阻滞在G2/M期并致其凋亡,显示较强的抗有丝分裂和抗肿瘤效果.

    作者:王伦善;任维华;王保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甲酸(ATRA)加三氧化二砷(As2O2)联合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时间、缓解后不同治疗方案融合基因转阴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方法 ATRA加(治疗组,55例)或不加(对照组,20例)As2O3治疗初治APL直至CR,根据白细胞计数同时加用蒽环类药物化疗.CR后治疗组采用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3个疗程的化疗巩固.维持治疗采用ATRA、As2O3,及巯基嘌呤+甲氨蝶呤(MM)的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DA方案2个疗程巩固,ATRA、MM加DA/HA的序贯维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55例中,50例获得CR,CR率为90.9%,与对照组(8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CR时间为(25.7±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6±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期间随访的40例患者融合基因均转阴,无一例复发,与对照组无复生存率(7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As2O3及化疗联合治疗初治APL CR率高,获得CR时间缩短,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巩固治疗、ATRA、As2O3,及MM序贯维持方案能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作者:秦燕;陆德炎;蔡奕峰;宋国齐;尤学芬;滕鎔;徐瑞容;刘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雌、孕激素受体与各类型巨乳发生发展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乳症女性与青春期巨乳以及妊娠后巨乳女性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含量差异及其与巨乳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10例原发性小乳症女性和6例青春期巨乳以及10例妊娠后巨乳乳腺组织中ER和PR表达.结果 ER在原发性小乳症女性乳腺组织中表达与巨乳患者(青春期巨乳和妊娠后巨乳)乳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原发性小乳症女性乳腺组织中表达与青春期巨乳患者乳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R在青春期巨乳中的表达与妊娠后巨乳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春期巨乳的发生可能与乳腺组织中ER的表达水平相关;而妊娠后巨乳的发生可能与乳腺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都相关.

    作者:韩文雅;赵天兰;张永胜;谢晓明;张云涛;余道江;徐妍;陈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