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卡尼汀对大鼠阿霉素心肌病的干预作用

黄洁;严文华

关键词:左卡尼汀, 阿霉素, 心肌病, 氧自由基, 能量代谢
摘要:目的 观察大鼠阿霉索心肌病的病理改变及左卡尼汀对阿霉素心肌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阿霉索组、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于实验第2、6周末分别取3组大鼠血测定大鼠血浆中丙二醛(MDA)及全血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计算心脏指数(HW1)并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结果 左卡尼汀组MDA含量显著低于阿霉素组,GSH含量显著高于阿霉素组,心脏质量指数显著低于阿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少心肌氧化性损害,减轻阿霉素心肌病的病变程度.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C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与同期CT及骨扫结果描作比较.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探测的敏感性要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骨转移病变探测方面不如骨扫描敏感(P<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CA153升高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监测价值较CA153正常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乳腺癌术后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郁春景;万卫星;尤徐阳;陆燕君;杜晓庆;吴娜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细胞色素P4502C9的基因多态性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单位1(VKORC1)、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与国外其他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206例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国外多个民族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到VKORC1有A和G两种等位基因,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1和0.09.VKORC1-1639G>A基因型检测有169人为突变纯合子AA型,基因型频率为0.82,35人为杂合子GA型,基因型频率为0.17,2人为纯合子GG型,基因型频率为0.01.共检测到CYP2C9*1及CYP2C9*3两种等位基因,未检测到CYP2C9*2,CYP2C9*1及CYP2C9*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和0.05.CYP2C9基因型检测有186人为*1/*1型,基因型频率为0.90,20人为杂合子*1/*3型,基因型频率为0.1.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分布有自己的特点,可为研究VKORC1、CYP2C9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马心超;杨剑;黄晨蓉;缪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92例初治A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 初治AML各亚型中M5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为91.7%,其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高,达1308.6,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L各亚型(L1,L2,L3)之间WT1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中位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组CR率显著低于阴性组,阳性组缓解后半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组、复发组及未缓解组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T1基因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判断预后及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指标.

    作者:华海应;孙爱宁;何军;岑建农;邱桥成;吴德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腺癌组织中Smad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mad4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130例胃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共378份,其中取自癌组织130份,癌旁组织248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组织芯片中Smad4的表达.结果 癌旁正常胃黏膜均可见Smad4的正常表达,Smad4在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正常表达率分别为83.3%和75.0%,在癌细胞中则为64.6%.Smad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细胞中Smad4蛋白表达率下降为42.2%,而高分化癌中仅为23.4%.Smad4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Smad4表达下降组3年生存率为35.0%,显著低于表达正常组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Stud4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Smad4异常表达在胃腺癌发生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Smad4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刘雷;陈卫昌;史冬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血糖抑制大鼠载脂蛋白M的表达和分泌

    目的 了解高血糖对SD大鼠载脂蛋白M(apoM)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于大鼠尾静脉置管,采用微量注射泵以2.5 ml/h速度连续6 h泵入25%葡萄糖注射液的方法建立生理性高血糖大鼠模型.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泵入生理盐水.Dot-blotting法检测血清apoM浓度的变化,B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apoM mRNA的表达.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糖组大鼠肝脏apoM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54%(P<0.01),血清apoM的浓度较对照下降3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可抑制大鼠载脂蛋白M的表达和分泌.

    作者:蒋波;张晓膺;罗光华;郑璐;Peter Nilsson-Ehle;徐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巴胺受体D2基因Taql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D2(DRD2)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PD患者166例和正常对照170人,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了TaqI位点A1/A1、A1/A2、A2/A2、B1/B1、B1/B2、B2/B2基因型在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 DRD2基因TaqI酶切位点在总体PD患者和总体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发病年龄和性别分组后,不管是早发还是晚发PD患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PD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RD2基因TaqI多态性与PD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李伟;孙茂民;林雪霞;姜炳正;夏春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6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术式,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平均时间为156(90~210)min,平均失血量147(50~350)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10(7~15)d,平均住院日14(10~21)d.所有患者3个月后排便控便功能均良好.平均清扫淋巴结13(8~21)枚,11例低位直肠癌平均远切缘1.7(1~4)cm,无切缘阳性病例.结论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同时具有腹部创口小化、降低直肠低位横断的难度等优点.

    作者:金留根;曹华祥;费伯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斯氏针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比较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与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5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研究术前与术后Bohler's角与Gissane's角的复位,随访时应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系统对息足进行功能评分,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斯氏针固定组与钢板固定组均能使Bohler's角与Gissane's角得到满意的复位,随访时患足功能基本良好,前者优良率为90.6%,后者优良率为85.7%.两组相比较,患足的优良率、Bolher's角、Gissane's角的复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辅以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取得与钢板复位固定相类似的疗效,并且具有软组织并发症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卫正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左卡尼汀对大鼠阿霉素心肌病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大鼠阿霉索心肌病的病理改变及左卡尼汀对阿霉素心肌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阿霉索组、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于实验第2、6周末分别取3组大鼠血测定大鼠血浆中丙二醛(MDA)及全血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计算心脏指数(HW1)并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结果 左卡尼汀组MDA含量显著低于阿霉素组,GSH含量显著高于阿霉素组,心脏质量指数显著低于阿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少心肌氧化性损害,减轻阿霉素心肌病的病变程度.

    作者:黄洁;严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8例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8例肱骨近端骨折.平均随访7个月(3~29个月).结果 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退出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5~7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结果 为优17例,良26例,中5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建勇;蒋大庆;杨桢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核心启动子的克隆

    目的 克隆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为构建hTERT核心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提取肝癌细胞HepG2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酶切后亚克隆至pcDNA3.1(+)质粒.对重组体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PCR扩增出约250 bp的目的 片段,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hTERT核心启动子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实验提供了基础.

    作者:张俊;王爱东;申咏梅;石怡珍;崔学军;刘增礼;欧阳松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GABAB受体亚单位m RNA在海人酸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内的表达

    目的 探讨海人酸(KA)颞叶癫瘸(EP)发作后两种GABAB受体亚单位即GBR1a和GBR2的动态变化,以了解颞叶EP发病的受体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KA颞叶EP模型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P发作后不同时程海马各亚区的两种亚单位mRNA表达及其单个残存正常细胞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KA注射侧海马结构残存正常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A3区细胞缺失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致痫鼠注射侧残存正常细胞进一步减少.致痫早期,两种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广泛下降,以后CA1和CA3区持续表达低下,但有表达逐渐增加的趋势;DG区则暂时性下降后很快回升.单个残存正常细胞的亚单位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尤其CA3区.结论 KA注射侧海马结构普遍受损,且明显重于KA注射对侧.具有明显单侧病灶的病理改变.纠正海马结构神经元缺失后,单个残存正常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明显,此为蹶叶EP的内源性自我保护机制.

    作者:汤继宏;包仕尧;顾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αB-晶体蛋白与放射性白内障的关系

    目的 检测受大剂量X射线照射的大鼠晶状体中可溶性αB-晶体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αB-晶体蛋白与放射性白内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8周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未予干预措施;实验照射组采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25 Gy)一次性照射SD大鼠双眼,建立放射性白内障模型;实验对照组予假照射(照射源不含射线,余条件同照射组).照射后3个月处死大鼠,取晶状体作匀浆,取其上清(可溶性晶状体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α B-晶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均未出现晶状体混浊,25 Gy照射组逐渐形成典型放射性白内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组SD大鼠眼晶状体内可溶性α B-晶体蛋白含量较实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X射线可降低晶状体中可溶性α B-晶体蛋白的含量,从而导致白内障.

    作者:杨焕;徐国旭;刘东伟;卜曙阳;季晓燕;刘玉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碳酸血症时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仿真分析

    目的 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评价高碳酸血症对肺循环血流动力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包含多种心血管反射的血流动力学模型,在高碳酸血症条件下,运用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采用ODE45可变步长算法实现仿真.结果 在高碳酸血症条件下,去除化学反射后,肺动脉压基本无变化,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在去除压力反射后,肺动脉压显著升高.结论 压力反射对肺动脉压的缓冲作用有重要意义,这对动物实验设计有启示作用.

    作者:周希平;王国卿;邹容;孙茂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99Tcm-双半胱氨酸-甲硝唑SPECT显像预测鼻咽癌乏氧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99Tcm-EC-MN(99锝-双半胱氨酸-甲硝唑)SPECT显像对预测鼻咽癌乏氧状况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在放疗前对15例鼻咽癌初治病例进行99Tcm-EC-MN SPECT显像,测定鼻咽原发病灶肿瘤T/N值(放射性计数/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并随访治疗疗效.结果 15例鼻咽原发病灶的T/N值为0.91~3.51(平均值为2.14),放疗后15例中,CR 8例,PR 7例;其3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地转移率分别为53.3%、79.0%和86.2%.T/N值≤2.14和>2.14组的治疗反应率、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地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Tcm-EC-MN SPECT显像能安全地用于鼻咽癌乏氧的检测;肿瘤之间不同的T/N值提示鼻咽原发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乏氧现象,但其临缶床应用价值不能肯定.

    作者:张云霞;陆雪官;唐军;张力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AnnexinⅡsiRNA对淋巴瘤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沉耿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A2)基因对淋巴瘤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A2 siRNA转染人淋巴瘤Jurkat细胞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干扰效果.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A2基因被成功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得A2siRNA组细胞凋亡率为57.47%±2.10%.较阴性对照组(28.68%±1.21%)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2基因可增强Jurkat细胞抗凋亡作用,A2 siRNA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

    作者:包红雨;朱明清;沈飞;江淼;马珍妮;陈琳;谢丽倩;董宁征;阮长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有效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慢病毒包装

    目的 探讨有效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慢病毒包装.方法 针对人EGFR基因的3个亚型同源区设计siRNA序列并进行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然后转染HT1080细胞,荧光实时定量PCR筛选出有效的siRNA序列,再进行慢病毒颗粒的包装和生产,同时检测体内抑瘤效率.结果 针对人EGFR基因成功设计了siRNA序列并构建了siRNA表达载体.2号EGFR siRNA序列对目的 基因EGFR的抑制为明显,抑制率达92.2%,显著高于1号的69.75%和3号的31.8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72 h后2号EGFR siRNA细胞感染率稳定在75%以上,病毒滴度为1.3412x105ifu/μl,体内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移植瘤生长抑制率达34.83%,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人EGFR基因有效的siRNA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鉴定和慢病毒包装,为其研究肿瘤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龙慧民;严春寅;陈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问植骨融合术(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PLIF,同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滑脱复位程度、椎间骨融合率及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并随访2~6年.结果 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6.5%,滑脱基本复位,脊柱序列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JOA评分术前为7~24分(14.3±2.7分),随访时为23~29分(26.7±3.1分).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作者:李法年;王强;吴寅良;彭俊;王根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重症肌无力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6例报告

    重症肌无力(MG)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及易疲劳性,可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重症肌无力伴甲亢的发病率为3%~6%,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以累及眼肌多见[1].当重症肌无力与甲亢同时存在时,其临床表现有时容易混淆.现将我院1999年至2007年收治的16例报道如下.

    作者:冉娟娟;方琪;孔岩;王达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评估

    目的 研究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4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初治患者(观察组)口服替比夫定治疗48周,对照组46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48周后两组HBV-DNA的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HBV的复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在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方面优于思替卡韦.

    作者:叶文峰;陈祖涛;吴建成;甘建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