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斌;谢梅林;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
目的 观测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形态学变化,探讨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尸体心脏标本,观测心肌桥的出现率;测量心肌桥的长、宽、厚度;取心肌桥前、桥下、桥后的冠状动脉,分别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部位血管壁结构的变化.结果 在40例心脏标本中,发现心肌桥23处,出现率为56%.其中左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出现心肌桥为18例(占45%),右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发现心肌桥为5例(占12.5%).心肌桥平均长、宽、厚度分别(1.490.135)cm、(0.39±0.036)cm、(0.18±0.050)cm.心肌桥冠状动脉内膜测量,桥前段较桥下、桥后段有明显不规则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桥的出现以单一前室间支为主.心肌桥宽度、长度对桥前壁冠状动脉内膜厚度影响较小,心肌桥的厚度与桥前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呈正相关.心肌桥的厚度对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有重要关系.
作者:徐时;吴开云;杨亚安;王旻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检查对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术后并发症的26例(39个乳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22例中29个乳房注射层次不正确,5个乳房注射层次正确;注射隆乳合并纤维腺瘤1例(1个乳房);乳腺炎和乳腺脓肿2例(3个乳房);急性血肿1例(1个乳房).结论 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有较高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作者:闫磊;许良标;张本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该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T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2.2±0.7)℃.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卫华;钱永跃;徐中华;徐忠恒;陈勇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两种方法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 自大鼠股骨中提取骨髓细胞,利用Pewoll法进行BMSC分离、纯化及鉴定.取第5代细胞,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诱导.方法 一(BHA组):200 μmol/L丁羟基茴香醚(BHA)、10 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2%二甲基亚砜(DMSO)联合诱导细胞;方法二(RA组):全反式维甲酸(RA)和β-巯基乙醇(β-ME)联合诱导细胞.同时设正常培养的BMSC为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 BHA组诱导5 h,细胞即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出现胞体回缩、突触伸展等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而RA组诱导1周未出现神经干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两种方法诱导的细胞均能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ln、β-tubulin和成熟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不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BHA组与RA组表达NSE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和71.61%,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表达NSE,诱导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的神经样细胞.
作者:徐路尧;宋琳;钱燕翔;王敏;包普花;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一些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也称梅毒螺旋体)感染人类而发病的,可以损害到全身多个器官.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后造成的胎儿全身性感染.
作者:李永富;冯星;汤文决;周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乳症女性与青春期巨乳以及妊娠后巨乳女性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含量差异及其与巨乳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10例原发性小乳症女性和6例青春期巨乳以及10例妊娠后巨乳乳腺组织中ER和PR表达.结果 ER在原发性小乳症女性乳腺组织中表达与巨乳患者(青春期巨乳和妊娠后巨乳)乳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原发性小乳症女性乳腺组织中表达与青春期巨乳患者乳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R在青春期巨乳中的表达与妊娠后巨乳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春期巨乳的发生可能与乳腺组织中ER的表达水平相关;而妊娠后巨乳的发生可能与乳腺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都相关.
作者:韩文雅;赵天兰;张永胜;谢晓明;张云涛;余道江;徐妍;陈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4-1BBL转入对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4-1BBL通过两步电转化获得含pIRES2-EGFP质粒的SL3261,接种于LB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特性、革兰染色观察其形态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其表面抗原变化.利用该重组菌体外感染HepG2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含pIRES2-EGFP-4-1BBL质粒SL3261在体外生长繁殖较原细菌慢,革兰染色呈阴性丝状菌体,含pIRES2-EGFP-4-1BBL质粒的SL3261 A-F多价、O4菌体和H1鞭毛抗原和SL3261完全一致;体外感染HepG2能力,SL3261为201±46 CFU/200HepG2细胞,SL3261-pIRES2-EGFP为163±37,而SL3261-pIRES2-EGFP-4-1BBL为158±32,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导入pIRES2-EGFP-4-1BBL质粒对SL3261的生长和形态有部分影响,而表面抗原以及侵入HepG2细胞的功能不变,该结果为含pIRES2-EGFP-4-1BBL质粒SL3261疫苗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依据.
作者:仉元亭;叶建新;陈卫昌;张学光;任大明;江苏苏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方法 155例急性ACS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A)组、合并糖耐量异常(B)组、合并糖尿病(C)组,所有病例均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FBG、PBG)、胰岛索(FINS、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e)、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95例作了冠状动脉造影.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冠脉病变.结果 C组、B组与A组的FBG、PBG、FINS、PINS、HbA1c、Hs-CRP、TC、LDL-C、UMALB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组和B组的PINS、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更为严重,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在B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糖代谢正常的ACS患者相比,合并糖代谢异常的ACS患者有更高的胰岛素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冠脉病变更为严重.糖耐量异常与患糖尿病的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相似.
作者:蒋建东;陈燕春;陆俊杰;杨向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8例肱骨近端骨折.平均随访7个月(3~29个月).结果 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退出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5~7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结果 为优17例,良26例,中5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建勇;蒋大庆;杨桢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时闭孔神经反射的处理方法.方法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42例,术前予常规硬膜外麻醉,使用适当方法电切膀胱肿瘤,视术中情况行喉罩通气(LMA)全麻并使用肌松剂.结果 11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作;22例闭孔神经反射轻微,仍可以顺利完成手术;4例闭孔神经反射剧烈,行喉罩通气全麻后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膀胱穿孔改开放手术.结论 常规硬膜外麻醉结合适当的手术方法即可满足大部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需要.当发生影响手术操作的闭孔神经反射时,喉罩通气全麻加肌松药可以保证手术安全平稳进行,若出现膀胱穿孔,则应酌情改开放手术.
作者:吴进锋;严春寅;黄玉华;李纲;李金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hrain stem injury,PBSI)中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诊断相当困难.神经纤维细丝(neurofilament,NF)在神经轴索出现继发性损害之前就已发生改变,NF68的变化能反映神经轴索的破坏情况,国内此方面与PBSI/DAI关系的研究罕见[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研究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中延脑DAI与NF68蛋白的表达及NF68 mRNA的半定量分析,以此来评估进行DAI诊断的有效性.
作者:孙荣超;杨树东;周志毅;穆会君;梁加贝;芮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法诊治腹内型高位隐睾的价值.方法 对12例(13侧)腹内型高位隐睾患儿行腹腔镜下Fowle-Stephens法定位诊断和高位精索血管结扎,6个月后二期手术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 12例(13侧)隐睾均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内型高位隐睾,均不能-期降人阴囊,行分期手术后随访0.5~1年,睾丸位置理想,无睾丸萎缩,超声血流检查血供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诊断定位和采用Fower-Stephens法分期治疗是小儿腹腔内型高位隐睾的有效诊治方法.
作者:于忠勤;徐建国;樊剑峰;宣晓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体积分数-氟二氯乙烷(F-141b)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不同体积分数(10、20、30、40、50和60 ml/L)且经抽滤的-氟二氯乙烷对V79细胞进行染毒,分别培养不同时间(3、6、12、24和48 h)后,于显微镜下计数存活细胞数,计算存活率和IC50.同时设阴性对照组.结果 在任-培养时间段,细胞存活率均随染毒剂量增加而降低,短时间组(3 h、6 h)和长时间组(24 h、48 h)组问比较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剂量相同,细胞存活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各染毒剂量组间差别显著(P<0.05),其中3 h组、12 h组和48 h组相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24 h染毒IC50体积分数为32.37 ml/l.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一氟二氯乙烷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
作者:王源源;高美伶;周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未成熟粒细胞在髓外增生和浸润形成的肿瘤性包块,常侵犯的部位为皮肤、淋巴结、软组织、骨及骨膜[1].CS较多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AML患者中,GS常见于存在t(8;21)、inv(16)等细胞遗传学异常者[1].
作者:张旭辉;张日;何雪峰;周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骨髓瘤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探讨骨髓瘤细胞在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生物学特性.采用midiMACs阳性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138+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Transwell成骨共培养,两周后进行定时定量PCR检测间充质于细胞成骨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和Cbfal的mRNA表达量,Von Kossa染色鉴定其钙质沉积程度改变.结果 骨髓CD138+细胞可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和Cbfal的mRNA表达量,间充质干细胞钙质沉积也相应减少.结论 骨髓瘤细胞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潜能,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参与了骨髓瘤骨病的发生.
作者:李炳宗;庄文卓;傅晋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术式,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平均时间为156(90~210)min,平均失血量147(50~350)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10(7~15)d,平均住院日14(10~21)d.所有患者3个月后排便控便功能均良好.平均清扫淋巴结13(8~21)枚,11例低位直肠癌平均远切缘1.7(1~4)cm,无切缘阳性病例.结论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同时具有腹部创口小化、降低直肠低位横断的难度等优点.
作者:金留根;曹华祥;费伯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8F-FDC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与同期CT及骨扫结果描作比较.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探测的敏感性要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骨转移病变探测方面不如骨扫描敏感(P<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CA153升高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监测价值较CA153正常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乳腺癌术后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郁春景;万卫星;尤徐阳;陆燕君;杜晓庆;吴娜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肾炎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作肾病大鼠模型.肾炎灵组大鼠在注射阿霉素前预先给药1周,给药7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并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肾炎灵组大鼠24 h尿蛋白在第2~4周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给药后期仅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炎灵对肾病大鼠的肾系数和血cr也仅有下降趋势,但对BUN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显微镜下可见肾炎灵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结论 肾炎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葛斌;谢梅林;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灵敏、简便、快捷的测定人胃液中VitC含量的方法,为应用VitC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在245 nm波长处测定各组胃液中VitC的含量.结果 工作曲线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53%,标准偏差为0.59%.结论 该法能消除基质的干扰,而且准确、灵敏、简便、快捷.
作者:张永刚;姚立军;彭巍;缪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腹腔镜气腹模型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气腹组(P)、缺血预处理组(IP)、缺血后处理组(IPo)、对照组(C).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建立CO2气腹模型,气腹压力15 mmHg.P组充气60min后放气30min;IP组先进行10min充气和10 min放气,然后充气60 min,再放气30min;IPo组在充气60 min后行3个循环的放气1 min/充气1min,再放气30 min.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酸(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肝脏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脏中的表达.结果 P组、IP组、IPo组较C组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IPo组与P组相比,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MDA、NO含量下降,GSH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与IPo组相比,除GSH外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Po组iNOS表达,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使机体GSH含量升高并且抑制iNOS表达减少NO的生成,从而减低CO2气腹所致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缺血后处理较预处理GSH升高更显著,提示后处理可能对氧化应激更具保护作用.
作者:朱杰;孙庆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