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州地区矮小儿童164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凤云;陈临琪;吴海瑛;谢蓉蓉;张学兰;冯星

关键词:矮小, 儿童, 病因学, 特发性身材矮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索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摘要:目的 对164例身材矮小儿童进行病因及其相关分析.方法 对164例矮小儿童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另选20名健康儿壹为对照组.结果 164例中,特发性矮小(ISS)86例(占52.4%),其中包括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CDGP)及家族性矮小(FSS);生长激素缺乏症(GHD)57例(占34.8%).其IGF-1及IGFBp-3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内发育迟缓者(IUGR)15例(占9.1%);Tufiler综合征6例(占3.7%).结论 就诊的矮小儿童中以特发性矮小为多见,其次为生长激素缺乏症;测定lGF-1及IGFBP-3水平可作为筛查和诊断GHD有价值的指标.对矮小患儿应明确病因,给予对因治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鼠胚胎干细胞无饲养层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 建立小鼠胚胎干(ES)细胞株S8在无饲养层的条件下短期内连续传代体系,获得大量纯的ES细胞.方法 ES-S8细胞无饲养层连续传代后,检测其未分化指标以及多分化潜能.结果 ES-S8细胞在无饲养层条件下培养5代,AKP染色、SSEA-1免疫荧光、OCT-4均显阳性,以及经拟胚体(EB)途径自发分化后,能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结论 ES-S8细胞能够在无饲养层条件下堵养,至少传5代仍能保持未分化特异性指标和多分化潜能.

    作者:韩甫;叶荣;鲍柳君;张军超;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男女不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男女不育不孕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以457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及其配偶259名作为观察组,353名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及其配偶282名作为对照组;取生殖道分泌物采用PCR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Uu的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泌物中Uu阳性率分别为50.5%和48.3%,对照组分别为15.6%和1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u感染与男性不育和女性不孕症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华月琴;徐文新;朱静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有效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慢病毒包装

    目的 探讨有效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慢病毒包装.方法 针对人EGFR基因的3个亚型同源区设计siRNA序列并进行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然后转染HT1080细胞,荧光实时定量PCR筛选出有效的siRNA序列,再进行慢病毒颗粒的包装和生产,同时检测体内抑瘤效率.结果 针对人EGFR基因成功设计了siRNA序列并构建了siRNA表达载体.2号EGFR siRNA序列对目的 基因EGFR的抑制为明显,抑制率达92.2%,显著高于1号的69.75%和3号的31.8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72 h后2号EGFR siRNA细胞感染率稳定在75%以上,病毒滴度为1.3412x105ifu/μl,体内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移植瘤生长抑制率达34.83%,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人EGFR基因有效的siRNA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鉴定和慢病毒包装,为其研究肿瘤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龙慧民;严春寅;陈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凝系统、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46例只采用基础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均有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C)降低,以上指标的变化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能通过作用于红细胞、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延长PT、APIT等途径改善微循环,增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方萍;江乃丽;魏红玉;蔡增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C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5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与同期CT及骨扫结果描作比较.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探测的敏感性要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骨转移病变探测方面不如骨扫描敏感(P<0.05),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CA153升高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监测价值较CA153正常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乳腺癌术后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郁春景;万卫星;尤徐阳;陆燕君;杜晓庆;吴娜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5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临床治疗现状及进展.方法 主要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结合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病例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手术、靶向药物及介入治疗的综合应用,4例GIST患者得到明显控制,取得较长时间带瘤生存;另1例广泛转移患者死亡.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仍有必要尽可能减瘤;不宜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无论手术与否,均推荐患者口服伊马替尼;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可望获得较长时间的带瘤生存.

    作者:王兢;李德春;赵华;张海涛;张子祥;匡玉庭;周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6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术式,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平均时间为156(90~210)min,平均失血量147(50~350)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时间10(7~15)d,平均住院日14(10~21)d.所有患者3个月后排便控便功能均良好.平均清扫淋巴结13(8~21)枚,11例低位直肠癌平均远切缘1.7(1~4)cm,无切缘阳性病例.结论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同时具有腹部创口小化、降低直肠低位横断的难度等优点.

    作者:金留根;曹华祥;费伯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NF68在原发性脑干损伤后延脑的表达及其检测意义

    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hrain stem injury,PBSI)中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诊断相当困难.神经纤维细丝(neurofilament,NF)在神经轴索出现继发性损害之前就已发生改变,NF68的变化能反映神经轴索的破坏情况,国内此方面与PBSI/DAI关系的研究罕见[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研究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中延脑DAI与NF68蛋白的表达及NF68 mRNA的半定量分析,以此来评估进行DAI诊断的有效性.

    作者:孙荣超;杨树东;周志毅;穆会君;梁加贝;芮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应用Fowler-Stephens法诊治小儿腹内型高位隐睾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法诊治腹内型高位隐睾的价值.方法 对12例(13侧)腹内型高位隐睾患儿行腹腔镜下Fowle-Stephens法定位诊断和高位精索血管结扎,6个月后二期手术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 12例(13侧)隐睾均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内型高位隐睾,均不能-期降人阴囊,行分期手术后随访0.5~1年,睾丸位置理想,无睾丸萎缩,超声血流检查血供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诊断定位和采用Fower-Stephens法分期治疗是小儿腹腔内型高位隐睾的有效诊治方法.

    作者:于忠勤;徐建国;樊剑峰;宣晓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卤夫酮对肝硬化大鼠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和α-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卤夫酮预防大鼠肝硬化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60只雌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正常组、肝硬化组和卤夫酮组动物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3组肝脏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和α-肌球蛋白(α-SMA)的mRNA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肝硬化组Ⅰ型胶原、TMP-1和α-SMA分别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卤夫酮组较肝硬化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指标在正常组和卤夫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卤夫酮通过抑制Ⅰ型胶原、TIMP-1和α-SMA mRNA的转录,具有预防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徐敏晖;曹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椎问植骨融合术(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PLIF,同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滑脱复位程度、椎间骨融合率及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并随访2~6年.结果 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6.5%,滑脱基本复位,脊柱序列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JOA评分术前为7~24分(14.3±2.7分),随访时为23~29分(26.7±3.1分).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作者:李法年;王强;吴寅良;彭俊;王根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检查对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术后并发症的26例(39个乳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22例中29个乳房注射层次不正确,5个乳房注射层次正确;注射隆乳合并纤维腺瘤1例(1个乳房);乳腺炎和乳腺脓肿2例(3个乳房);急性血肿1例(1个乳房).结论 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有较高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作者:闫磊;许良标;张本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髋臼骨折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报告

    髋臼骨折作为骨盆骨折的特殊类型,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复杂类型的髋臼骨折,无论采取手术或保守治疗,仍可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而致严重髋痛及关节功能受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行全髋关节置换(THA)术.较单纯THA术而言,因髋臼骨折导致解剖变异、原内固定物难取出、髋臼骨缺损、异位骨化、易致坐骨神经损伤等因素而使手术难度加大,且术后脱位率及松动率也高.1997年至2007年我院对12例此类患者行THA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方法 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原代培养获得混合细胞堵养体系,在含10%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6 d细胞汇合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实验中设计4个时间点,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细胞种类以及Rac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ae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建立了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原代混合细胞培养体系,此体系底层主要是由Ⅰ型胶质细胞组成的单层细胞,GFAP染色呈阳性;在单层细胞上面有一些小圆形强折光性神经前体细胞生长,βⅢ-Tubulin染色呈阳性.更换无血清培养基后上层神经前体细胞大量增殖:βⅢ-Tubulin、Rac1染色呈阳性.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前体细胞增殖过程中Rae1蛋白表达上升,而分化过程中Rac1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Rac1蛋白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作者:宋雪慧;辛莲;周俊松;董运海;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并发脑积水、骨损害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近年来,一些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也称梅毒螺旋体)感染人类而发病的,可以损害到全身多个器官.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后造成的胎儿全身性感染.

    作者:李永富;冯星;汤文决;周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Galectin-3和Smad4与结肠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Galectin-3和Smad4在结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lectin-3和Smad4在61例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1例结肠癌中Galectin-3阳性表达50例,阳性率为82%,对应癌旁组织中Galectin-3表达阳性率为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中Smad4阳性率为24.6%,对应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的阳性表达及Smad4表达缺失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有关(P<0.01或<0.05).结论 Gahctin-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与结肠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有关,Smad4表达缺失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转移有关.二者是预测结肠癌转移的较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高艳;林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AL)的危险因素,评价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否可提高保肛率并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156例患者.结果 1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有漏组与无漏组在年龄、性别、伴发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不全性肠梗阻、术后肠外营养、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置与吻合口漏相关.当肿瘤距肛缘<6cm时,肿瘤直径与吻合口漏相关(P<0.05).结论 肿瘤位置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肿瘤位置低时,肿瘤直径成为吻合口漏的重要危险因素.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可有效提高保肛率,有望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耿辉;李际辉;黄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伤寒沙门菌rpoE基因缺陷变异株的制备及其生存能力

    目的 为深入研究rpoE基因在伤寒沙门菌侵袭致病中的作用,制备rpoE基因缺陷变异株;观察rpoE基因缺陷变异株在应激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方法 根据伤寒沙门菌rpoE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制备rpoE基因缺陷性同源性核苷酸片段导入自杀质粒PGMB151后再导入伤寒沙门菌野生株,进行同源重组,用PCR观察重组现象;绘制生长曲线,对比rpoE基因缺陷变异株与野生株在应激条件下的生存情况.结果 PCR及序列分析证实,缺陷变异株的rpoE基因缺失288个碱基;生长曲线提示rpoE基因缺陷变异株在氧、酸、高渗应激条件下生存能力明显低于野生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伤寒沙门菌rpoE基因缺陷株,并发现在氧、酸、高渗应激条件下其生存能力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伤寒沙门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杜鸿;邹昕;夏秋风;高宇琳;黄新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30例肌电图表现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nain-Barre syndrome,GBS)是可能与感染有关和免疫机制参与的急性(或亚急性)特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其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肌电图检查.肌电图在早期较脑脊液检测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1].本文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0例GBS患者的肌电图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丽;戴永萍;李向;赵合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甲酸(ATRA)加三氧化二砷(As2O2)联合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时间、缓解后不同治疗方案融合基因转阴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方法 ATRA加(治疗组,55例)或不加(对照组,20例)As2O3治疗初治APL直至CR,根据白细胞计数同时加用蒽环类药物化疗.CR后治疗组采用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3个疗程的化疗巩固.维持治疗采用ATRA、As2O3,及巯基嘌呤+甲氨蝶呤(MM)的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DA方案2个疗程巩固,ATRA、MM加DA/HA的序贯维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55例中,50例获得CR,CR率为90.9%,与对照组(8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CR时间为(25.7±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6±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期间随访的40例患者融合基因均转阴,无一例复发,与对照组无复生存率(7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As2O3及化疗联合治疗初治APL CR率高,获得CR时间缩短,包含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巩固治疗、ATRA、As2O3,及MM序贯维持方案能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作者:秦燕;陆德炎;蔡奕峰;宋国齐;尤学芬;滕鎔;徐瑞容;刘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