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宝明;张玮;吴翼伟;潘律德;章斌;徐峰坡
目的 探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发病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氨基酸突变对其聚集的影响.方法 收集全部已知SOD1氨基酸错义突变106个,运用AGGRESCAN、PASTA、TANGO 3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预测错义突变对蛋白质聚集倾向的作用.结果 3种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共有39个对蛋白质聚集有促进作用的突变,占所有突变的37%.结论 氨基酸突变导致蛋白质聚集并非是导致ALS发病的唯一途径,ALS发病机制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
作者:刘佳骏;孙茂民;刘枫;王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吡贝地尔和美多巴作为起始治疗药物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39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吡贝地尔组、美多巴组和安坦对照组,分别服用吡贝地尔、美多巴和安坦,治疗前、治疗第6和第10个月进行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和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TRODAT-SPECT)检查.结果美多巴组受累肢体同侧及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安坦对照组和吡贝地尔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个月后安坦对照组UPDRS评分无明显变化,但美多巴组及吡贝地尔组均明显下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吡贝地尔不影响帕金森病的预后,美多巴可能会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而使病情恶化,吡贝地尔更适合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孔岳南;孙杨;徐德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42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与30名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8.94±6.72)%]较正常人对照组[(5.36±4.5)%]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它们对梅毒患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展富琴;冯萍;顾爱萍;曹伟;朱梅俪;茅挺;孙兰云;孙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基因表达及相互作用与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6例上皮异常增生和84例正常口腔黏膜p53、Ki-67、p16和cyclin D1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对上皮异常增生患者实际癌变率做了3年追踪调查.结果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p53和Ki-6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Ki-67同时过度表达与实际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率密切相关;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p16和cyclinD1表达失衡现象.结论 p53和Ki-67同时过度表达及p16和cyclinD1表达失衡是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重要标志.
作者:马三成;赵今;Paul Speight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诱导人肺上皮细胞(A549)E-Cad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用不同浓度的rhTGr-β1干预,48 h后收集蛋白用Wester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皮细胞表型E-钙黏蛋白(E-Cad)表达的变化.结果 rhTGF-β1诱导A549下调上皮细胞表型E-Cad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rhTGF-β1可诱导A549细胞E-Cad表达下调,支持在肺上皮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观点.
作者:张小燕;郑金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TRD)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TRD和非难治性抑郁症(NTRD)各60例.自制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症状,测定甲状腺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RD组发作次数、阳性家族史、残留症状显著多于NTR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HAMD17总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分析TRD组阻滞分显著高于NTRD组,睡眠分显著低于NTRD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抑郁症阳性家族史、抑郁症残留症状、疾病严重程度、阻滞症状、发作次数多、本次病程长与难治性有关.
作者:任列;吴爱勤;兰光华;孙菊水;朱义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无基础病变4例.术前血培养阳性7例,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17例.心脏缺损修补3例,瓣膜置换17例,其中单瓣置换13例,双瓣置换4例,均为机械瓣膜.结果 1例因低心排死于术后第7天,19例康复出院,随访时间2个月~7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治疗措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病灶、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单月宏;邵冲;彭勇;谢永明;臧蔚;阮坚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参麦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血透相关性低血压患者先后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参麦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药对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结果 参麦注射液的有效率为60%,低分子右旋糖苷的有效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优于参麦注射液.
作者:唐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对严重肺挫伤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肺挫伤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血气指标、脱机时间及X线胸片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IL-6、TNF-α明显下降,血气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脱机时间明显缩短,X线胸片肺挫伤评分改善明显,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对严重挫伤的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飞鸽;陈勇兵;杨文涛;施立;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玻璃支架BG-20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与BG-20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结果 BMSc能贴附在BG-20上,增殖、生长不受影响,且BG-20有一定的促细胞增殖的作用.ALP测定结果BG-20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G-20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作为BMSc的载体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作者:高爱国;程力;孙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氟桂利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逆转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关系.方法 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原抗癫痫药不变的基础上应用氟桂利嗪添加冶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同时用ELISA法检测患者氟桂利嗪添加治疗前后血清P-糖蛋白(PGP),并和正常对照组10人比较.结果 氟桂利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总有效率达52.5%.难治性癫痫患者血清PG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治疗后血清PG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结论 氟桂利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效,其抗癫痫机制可能与逆转PGP表达有关.
作者:徐敏;喻霞云;胡小伟;顾国浩;董万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双侧动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组(简称改进组)和筋膜内常规全子宫切除组(简称传统组),每组各30例.探讨两组术后相关恢复指标及对卵巢功能、性激素等的影响.结果 改进组与传统组之间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清FSH、E2,传统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行子宫切除术,对近期卵巢功能影响小,不易引起更年期症状.其远期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作者:邓云;付曙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硅酸二钙涂层离子溶出液对成骨细胞早期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含有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的DMEM培养基作为实验组,正常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分别接种人成骨细胞株MG63细胞培养.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成骨细胞G0/G1、S、G2/M期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G63细胞增殖在各时间点增强,其中24、72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处在S期和G2/M期的细胞增多;而G0/G1期细胞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硅酸二钙涂层离子溶出液能加速成骨细胞周期,进而促进细胞增殖,促进新骨的形成.因此,该材料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活性涂层材料.
作者:李建有;魏立;孙俊英;岑建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马来酸曲美布汀联用黛力新与单剂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按罗马Ⅱ标准选择8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200 mg,口服,3次/d,加黛力新每日2片口服;对照组应用单剂马来酸曲美布汀200 mg,口服,3次/d,疗程均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缓解腹痛、腹胀、便秘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能够有效缓解IBS患者的症状;对于以腹痛、腹胀、便秘为主的IBS患者,加用黛力新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徐艳;张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多段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应用尺桡骨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切开复位结合闭合复位治疗尺桡骨多段骨折15例.结果 随访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3周,术后仅1例发生伤口感染、骨不连,未发生髓内钉松动或断裂.按Anderson评价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多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愈合率高等优点.
作者:王正飞;盛晓文;薛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TSC2基因的表达产物tuberin在结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tuberin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tub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tub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0例结直肠癌中tuberin mRNA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但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uberin蛋白在60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b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性别、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tuberin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
作者:刘维明;余生元;韩复;叶凯;丘家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并探讨它与体脂、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炎症因子等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组(NGT)、54例初诊2型糖尿病组(NDDM)和54例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组(LDDM)患者的空腹血清FGF-21浓度,同时测定受试者的体格指标及空腹状态下血糖、血脂、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并计算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 NDDM组和LDDM组的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NDDM和LDDM组间的FGF-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显示,FGF-21与年龄、WHR、收缩压(SBP)、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hs-CRP均显著正相关,与HOMA-β成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是血清FGF-21的独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GF-21与2型糖尿病成正相关.结论 FGF-2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朱蓓;王进红;成兴波;蒋伏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严重免疫缺陷(SCID)小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SCID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立即皮下注射G-CSF,连续3 d,对照组注射同样剂量磷酸缓冲液(PBS),3 d后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梗死边缘血管再生情况、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G-CSF对SCID小鼠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体积无影响,能促进脑梗死边缘血管再生和抑制细胞凋亡,但梗死边缘CD11b和F4/80阳性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CID小鼠急性脑梗死后,立即注射G-CSF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加重急性梗死后的炎症反应.
作者:温仲民;包仕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慢性肾病(CK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EMPs在CK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CK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EMPs、vWF的水平,并分析E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CKD组患者血浆EMPs和vW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肾病综合征组EMPs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肾病综合征组vWF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分期中Ⅰ期血浆中E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间EMPs和vW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vWF与E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是使内皮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EMPs可作为一种反映内皮功能的新标记.
作者:张淑华;卢国元;乔青;沈蕾;李明;徐德宇;赵小娟;沈文红;王兆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左胸径路行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 5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标准左胸后外侧切口,胃代食管,食管床弓上机械吻合,吻合位置可达胸顶甚至超胸顶水平.术中常规清扫胸内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吻合失败,均一次击发成功.术后并发症有吻合口瘘、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及心肺并发症等,死亡5例.术后病理无1例切缘阳性.结论左胸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更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林;王嘉玮;游庆军;蒋锡初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