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宏;邵冲;彭勇;谢永明;臧蔚;阮坚丽
目的 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在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上,研究BMSCs的生长及成神经分化情况.方法 用家蚕丝素、柞蚕丝素分别与聚乳酸共混制成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将第5代大鼠BMSCs培养其上,于24 h后通过活细胞工作站观察细胞的黏附情况,并进行表型鉴定及存活检测.接种后待细胞长至60%左右,用bFGF/BHA诱导细胞成神经分化,并设多聚赖氨酸组进行对照.在诱导5 h和维持48 h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β-Ⅲ-Tubulin和NCAM的表达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BMSCs在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上的黏附情况良好,细胞生长于纳米纤维上.存活检测中几乎未发现死细胞,多数细胞在材料上可存活.神经分化的形态学改变与多聚赖氨酸组一致,并且培养在纳米纤维上的细胞分化时出现的突起可缠绕在纺丝纤维上.神经特异标志的表达情况与多聚赖氨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支持BMSCs的黏附及成神经分化,且对细胞生存无毒性.
作者:宋琳;朱爱思;徐路尧;张锋;左宝齐;王敏;包普花;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其相关酶类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右侧海马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在Serd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的水平.结果 A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tau(Ser404)、GSK-3β表达增加,PP-2A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益康治疗组大鼠的p-tau(Ser404)、GSK-3β表达显著减少,PP-2A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脑益康可通过增加PP-2A的表达和抑制GSK-3β的表达减轻AD模型大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作者:周静;周爱玲;路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人成骨细胞株MG63细胞分别培养于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条件培养基(实验组)及正常培养基(对照组)中,于培养3、6、9、12 d后检测细胞分化标志物和骨形态蛋白2(BMP2)及其信号传递蛋白Smad1基因的表达,同时以ELISA法检测分泌至培养基中的BMP2浓度.以茜素红S染色定量检测钙矿沉积情况.结果 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条件培养基中硅离子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培养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此条件培养基能促进MG63细胞晚期分化,并能促进其钙矿沉积,也能促进BMP2的分泌及其基因表达,以及Smadl基因的表达.结论 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有促进MG63细胞分化的能力,这可能与高浓度硅有关,刺激MG63细胞表达BMP2及其信号传递蛋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魏立;李建有;孙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神经元在丝素蛋白材料上的生长发育,为神经干细胞结合丝素蛋白材料用于临床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新生大鼠脑室下区(SVZ)分离细胞,培养在柞蚕、家蚕两种丝素蛋白溶液制成的薄膜材料上,分别选取各时间段的细胞进行β-Ⅲ-tubulin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并统计不同时间段神经元在丝素材料上的成活率及复杂度.结果 神经元在柞蚕丝素薄膜上的成活率和复杂度明显比家蚕丝素薄膜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柞蚕、家蚕丝素薄膜支持神经元的生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柞蚕丝素薄膜比家蚕丝素薄膜更适合神经元的生长.
作者:辛莲;宋雪慧;董运海;李明忠;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 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142例、反复喘息患儿138例、普通肺炎患儿134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InfA、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nf1、Pinf2、Pinf3),人类偏肺病毒(hMPV)8种病毒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检测,同时进行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过敏性疾病史收集.结果 毛支组和反复喘息组RSV和hMPV阳性率均高于肺炎组;反复喘息组MP、CP阳性率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反复喘息组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以及有特应性体质和(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RSV、hMPV、MP、CP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喘息的主要病原;MP、CP感染与过敏是影响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作者:严永东;王宇清;陈正荣;朱灿红;黄莉;季伟;张学兰;丁云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发病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氨基酸突变对其聚集的影响.方法 收集全部已知SOD1氨基酸错义突变106个,运用AGGRESCAN、PASTA、TANGO 3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预测错义突变对蛋白质聚集倾向的作用.结果 3种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共有39个对蛋白质聚集有促进作用的突变,占所有突变的37%.结论 氨基酸突变导致蛋白质聚集并非是导致ALS发病的唯一途径,ALS发病机制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
作者:刘佳骏;孙茂民;刘枫;王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方法 对该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2月10年间剖宫产病例2 4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剖宫产率为34.44%,位于剖宫产指征前4位的分别为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社会因素、臀位.结论 提高产科医师水平,防止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做好孕产妇宣教,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胎位,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昕;钱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动态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9例冠心病患者经临床和造影证实其中有急性心肌梗死(AMT)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在急性发作期的1、2、3、7、10天5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MPO水平,选取无心绞痛发作史的健康体检老年人16人为对照组.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发作的10 d内,其MPO水平始终明显高于SAP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3天,AMI组MPO水平均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10天,UAP患者的MPO水平已接近A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入院第1天的MP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即恢复正常.结论 动态观察MPO值的变化可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中斑块的稳定情况,从而预测ACS事件的发生及预后.
作者:关艳丽;张立群;干朝晖;俞根龙;陈胜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卵巢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黏膜组织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卵巢癌患者配对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黏膜组织的总蛋白,银染显色,PD Quest 2DE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凝胶经银染显色后,Bio-Rad凝胶扫描仪扫描,Imagemaster图像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两级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银染图谱.3组胶的平均匹配率分别为:癌组织83.4%、癌旁组织81.2%、正常卵巢黏膜组织88.1%.斑点位置偏差等电聚焦方向上为(1.21±0.27)mm,SDS-PAGE方向上为(1.03±0.28)mm.差异分析共获得16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有差异性表达的8种蛋白质中有4种为结合珠蛋白的亚型.结论 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能分离卵巢癌组织的总蛋白,并获得重复性较好的结果;结合珠蛋白能为诊断卵巢癌提供诊断手段.
作者:李玉华;杨留才;孙炯;索艳君;凡利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用于皮肤黏膜放射损伤的防治,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1]>.那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是否可应用到其他类型的烧伤呢?为此我科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应用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治疗30例浅Ⅱ°烧伤患者,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方法处理的30例浅Ⅱ°烧伤患者作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早期手术时机、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问题.方法 对婴儿大型VSD合并肺动脉高压60例(VSD膜周型46例,肺动脉瓣下型14例),均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结果 术后无死亡,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所有患儿活动量和生长发育改善,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无后遗症.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和改善婴儿大型VSD多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完善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廖健毅;徐洪军;徐永根;曹鼎方;冉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测定43例胃癌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21名正常人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β-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项指标中CAl99、CEA、CA242、CA125、AFP、NSE等6项指标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胃癌患者血清CA199、CEA、CA242、CA125、AFP、NSE等6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4%,明显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项肿瘤标志物中CA199、CEA、CA242、CA125、AFP、NSE作为胃癌的诊断指标,对胃癌的检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正伟;法逸华;苏成海;吴星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37例哮喘患者分为有夜间症状组(NA组)和无夜间症状组(NNA组),根据控制情况分为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33例COPD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轻~中度组与重~极重度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并分别测定上午8时与下午4时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 上午8时皮质醇水平哮喘组较COPD组显著下降,NA组较NNA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0.01);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重~极重度组COPD患者与轻~中度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午4时皮质醇水平除NA组较NN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哮喘组与COPD、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重~极重度组与轻~中度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患者上午8时平均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下午4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患者上午8时与下午4时的平均皮质醇水平接近甚至倒置.结论 哮喘患者较COPD患者可能存在更明显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和昼夜节律的紊乱,哮喘夜间症状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钱亚娟;施敏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直肠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应用TEM治疗直肠良、恶性肿瘤12例(恶性3例,良性9例)的结果,从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评价其近期疗效.并从肿瘤切除到切缘缝合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结果 3例直肠恶性肿瘤中2例侵及肌层,1例侵及全层,但标本切缘均为阴性.良性9例中,有3例伴有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采用强生超声刀切除肿瘤、强生自动打结线盒缝合后,12例患者术中出血均<5 ml,除1例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有少量出血外,余均未见术后便血,也无术后疼痛、大便失禁、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平均4.6 d.结论 TEM是治疗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安全术式,超声刀切除病灶、强生自动打结线盒缝合是有效的TEM手术技术.
作者:邢春根;吕孝东;杨晓东;陈强;吴永友;陈正荣;王浩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含有人PD-L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稳定转染获得稳定表达PD-L1分子的HEK293细胞系.方法 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扩增出PD-L1基因,通过双酶切(Xho1和EcoR1)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PD-L1分子的HEK293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术、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PD-L1的表达.结果 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PD-L1,建立了稳定转染PD-L1目的基因的HEK293细胞系.结论 成功构建了PD-L1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稳定转染该分子的HEK293细胞系.
作者:朱云霞;胡振华;陈永井;李文香;陈成;黄建安;张学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48例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分型、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 48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眼内出血性、房角后退性、晶状体相关性3种类型.单纯药物治疗26例,药物治疗联合前房冲洗6例,前房冲洗联合小梁切除术2例,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4例,小梁切除术术中加用丝裂霉素6例,后段玻璃体切除术4例.治疗后随访3~6个月,未使用任何降压药物,眼压正常者32例;眼压>21 mmHg仍需合并使用降压药物14例,2例低眼压.结论 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临床表现多样,导致高眼压机制复杂,应根据具体发病机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
作者:卜曙阳;徐国旭;陈丽群;李春华;王庆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头状癌96例,滤泡状癌36例,证实有淋巴结转移35例(淋巴结转移率28.51%).Ⅰ期癌31例,Ⅱ期癌42例,Ⅲ期癌10例,Ⅳ期癌49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98例,其中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6例,标准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术11例,其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3例,其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0例.包括双侧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8例.随访89例,仅有8例死亡,其中死于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7例.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应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推荐手术方式为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不推荐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如Ⅵ区或颈部肿大淋巴结阳性,则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徐博;蒋国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植骨材料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111例新鲜下肢长管骨粉碎性骨折或存在骨缺损的骨折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植骨材料植骨(金骨威、固骼生、同种异体骨),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植骨部位组织反应情况,每隔4周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3种植骨材料在骨折愈合方面的疗效.结果 111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但植骨材料不同,内固定方法不同,骨折愈合时间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相容性等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植骨材料促进折愈合的作用明确、可靠,植骨材料不同的特性影响患者预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仍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件.
作者:蒋定华;杨惠林;徐耀增;张志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42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与30名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8.94±6.72)%]较正常人对照组[(5.36±4.5)%]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它们对梅毒患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展富琴;冯萍;顾爱萍;曹伟;朱梅俪;茅挺;孙兰云;孙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左胸径路行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 5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标准左胸后外侧切口,胃代食管,食管床弓上机械吻合,吻合位置可达胸顶甚至超胸顶水平.术中常规清扫胸内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吻合失败,均一次击发成功.术后并发症有吻合口瘘、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及心肺并发症等,死亡5例.术后病理无1例切缘阳性.结论左胸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更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林;王嘉玮;游庆军;蒋锡初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