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伟;法逸华;苏成海;吴星红
目的 分析卵巢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黏膜组织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卵巢癌患者配对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黏膜组织的总蛋白,银染显色,PD Quest 2DE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凝胶经银染显色后,Bio-Rad凝胶扫描仪扫描,Imagemaster图像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两级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银染图谱.3组胶的平均匹配率分别为:癌组织83.4%、癌旁组织81.2%、正常卵巢黏膜组织88.1%.斑点位置偏差等电聚焦方向上为(1.21±0.27)mm,SDS-PAGE方向上为(1.03±0.28)mm.差异分析共获得16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有差异性表达的8种蛋白质中有4种为结合珠蛋白的亚型.结论 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能分离卵巢癌组织的总蛋白,并获得重复性较好的结果;结合珠蛋白能为诊断卵巢癌提供诊断手段.
作者:李玉华;杨留才;孙炯;索艳君;凡利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测定43例胃癌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21名正常人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β-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项指标中CAl99、CEA、CA242、CA125、AFP、NSE等6项指标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胃癌患者血清CA199、CEA、CA242、CA125、AFP、NSE等6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4%,明显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项肿瘤标志物中CA199、CEA、CA242、CA125、AFP、NSE作为胃癌的诊断指标,对胃癌的检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正伟;法逸华;苏成海;吴星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植骨材料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111例新鲜下肢长管骨粉碎性骨折或存在骨缺损的骨折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植骨材料植骨(金骨威、固骼生、同种异体骨),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植骨部位组织反应情况,每隔4周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3种植骨材料在骨折愈合方面的疗效.结果 111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但植骨材料不同,内固定方法不同,骨折愈合时间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相容性等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植骨材料促进折愈合的作用明确、可靠,植骨材料不同的特性影响患者预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仍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件.
作者:蒋定华;杨惠林;徐耀增;张志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益赛普、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4周,分别在第0、6、14、24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指标为ASAS20、ASAS50、ASAS70、AS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痛、晨僵时间、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以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ASDAI、脊柱痛、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及CRP、ESR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SDAI、脊柱痛、晨僵时间及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赛普治疗活动性AS疗效显著,能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赵文敏;陈志伟;王鸣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MP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结果 18例MPA患者中肾脏受累占94.4%,肺脏受累占66.7%,还可累及消化道、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等.94.4%的患者MPO-ANCA阳性,88.9%的患者血沉加快,77.8%的患者C反应蛋白增高,44.4%的患者白细胞增多,33.3%的患者血小板增多.激素和环磷酰胺为主要治疗方法,诱导期总缓解率为73.3%.结论 MPA临床表现呈多器官受累,以肾脏和肺脏受累为多见,临床误诊率较高,AN-CA检测对提高MPA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柴华旗;周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再生柞蚕丝素蛋白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和分化的支持作用.方法 采用再生家蚕丝素蛋白、再生柞蚕丝素蛋白、Ⅰ型胶原、普通细胞培养板为研究对象,观察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IOT1/2)在这4种生物材料上的黏附、生长及表面抗原的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结果 再生柞蚕丝素蛋白对细胞生长形态、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均无影响.培养第6天C3HIOT1/2细胞在再生柞蚕丝素膜上增殖明显,与其他3种生物材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生柞蚕丝素蛋白在体外支持C3H10T1/2细胞的黏附、生长,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
作者:谢炜;王泳;古彦铮;潘建忠;徐颖;徐云云;李明忠;张学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诱导人肺上皮细胞(A549)E-Cad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用不同浓度的rhTGr-β1干预,48 h后收集蛋白用Wester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皮细胞表型E-钙黏蛋白(E-Cad)表达的变化.结果 rhTGF-β1诱导A549下调上皮细胞表型E-Cad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rhTGF-β1可诱导A549细胞E-Cad表达下调,支持在肺上皮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观点.
作者:张小燕;郑金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脾脏继发性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PET/CT诊断的12例脾脏继发性恶性病变(转移癌4例,淋巴瘤脾脏浸润5例,白血病脾脏浸润3例),分别对PET、CT、PET/CT融合图像与病理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ET/CT诊断的12例患者,PET阳性12例,CT阳性6例,PET较CT发现病灶范围更大.PET/CT 12例全部阳性且定性、定量、定位更加明确.结论 PET/CT对脾脏继发性恶性病变的检出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作者:米宝明;张玮;吴翼伟;潘律德;章斌;徐峰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左胸径路行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 5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标准左胸后外侧切口,胃代食管,食管床弓上机械吻合,吻合位置可达胸顶甚至超胸顶水平.术中常规清扫胸内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吻合失败,均一次击发成功.术后并发症有吻合口瘘、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及心肺并发症等,死亡5例.术后病理无1例切缘阳性.结论左胸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更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林;王嘉玮;游庆军;蒋锡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42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与30名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8.94±6.72)%]较正常人对照组[(5.36±4.5)%]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它们对梅毒患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展富琴;冯萍;顾爱萍;曹伟;朱梅俪;茅挺;孙兰云;孙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玻璃支架BG-20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与BG-20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结果 BMSc能贴附在BG-20上,增殖、生长不受影响,且BG-20有一定的促细胞增殖的作用.ALP测定结果BG-20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G-20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作为BMSc的载体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作者:高爱国;程力;孙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阿司匹林处理后,用RT-PCR方法检测MMP-2/9和TIMP-1 mRNA表达,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MP-2/9和TIMP-1的含量.结果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用阿司匹林12.5~50 μg/ml处理24 h后,MMP-2/9 mRNA表达及分泌至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明显降低,MMP-2的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8.6%~86.8%和37.7%~53.3%,MMP-9的降低百分率分别为32.1%~78.3%和6.5%~14.3%;而TIMP-1 mRNA的表达及分泌却显著提高,其增加百分率分别为60.5%~110.9%和94.4%~80.6%.结论 阿司匹林可抑制MMP-2/9的基因表达及分泌,同时还可增加TIMP-1的基因表达及分泌,这一效应对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有利的作用.
作者:姚义琴;谢梅林;薛洁;张克平;朱路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48例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分型、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 48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眼内出血性、房角后退性、晶状体相关性3种类型.单纯药物治疗26例,药物治疗联合前房冲洗6例,前房冲洗联合小梁切除术2例,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4例,小梁切除术术中加用丝裂霉素6例,后段玻璃体切除术4例.治疗后随访3~6个月,未使用任何降压药物,眼压正常者32例;眼压>21 mmHg仍需合并使用降压药物14例,2例低眼压.结论 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临床表现多样,导致高眼压机制复杂,应根据具体发病机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
作者:卜曙阳;徐国旭;陈丽群;李春华;王庆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吡贝地尔和美多巴作为起始治疗药物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39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吡贝地尔组、美多巴组和安坦对照组,分别服用吡贝地尔、美多巴和安坦,治疗前、治疗第6和第10个月进行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和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TRODAT-SPECT)检查.结果美多巴组受累肢体同侧及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安坦对照组和吡贝地尔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个月后安坦对照组UPDRS评分无明显变化,但美多巴组及吡贝地尔组均明显下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吡贝地尔不影响帕金森病的预后,美多巴可能会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而使病情恶化,吡贝地尔更适合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孔岳南;孙杨;徐德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双侧动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组(简称改进组)和筋膜内常规全子宫切除组(简称传统组),每组各30例.探讨两组术后相关恢复指标及对卵巢功能、性激素等的影响.结果 改进组与传统组之间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清FSH、E2,传统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行子宫切除术,对近期卵巢功能影响小,不易引起更年期症状.其远期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作者:邓云;付曙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硅酸二钙涂层离子溶出液对成骨细胞早期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含有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的DMEM培养基作为实验组,正常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分别接种人成骨细胞株MG63细胞培养.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成骨细胞G0/G1、S、G2/M期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MG63细胞增殖在各时间点增强,其中24、72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处在S期和G2/M期的细胞增多;而G0/G1期细胞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硅酸二钙涂层离子溶出液能加速成骨细胞周期,进而促进细胞增殖,促进新骨的形成.因此,该材料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活性涂层材料.
作者:李建有;魏立;孙俊英;岑建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胃间质瘤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24例胃间质瘤,2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4例未能剥离后接受外科手术.ESD手术时间25~140 min(平均62.5 min).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闭合.术中平均出血量约50 ml,术后均未出现出血.亦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ESD治疗胃间质瘤安全、有效,大多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疗效.
作者:徐进康;徐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因子水平及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腹透患者和20名健康人血清中微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M-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作统计分析.按hs-CRP≤3 mg/L和hs-CRP>3 mg/L将45例腹透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主观营养评估法(SGA)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腹透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升高组患者ALB、PA、TF和SGA水平均显著低于hs-CRP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腹透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影响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李卫巍;石永兵;金东华;姜林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人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制作的脱钙骨基质(DBM)和脱蛋白骨(DPB)的体外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人股骨头制作成的DBM和DPB与人骨髓间充质于细胞(hBMSCs)复合培养,并以单层细胞为对照组.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和钙离子(Ca2+)的浓度.结果 两种材料均表现出成骨诱导活性,DBM材料组的ALP、OC和Ca2+浓度均明显高于DP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BM和DPB均具有成骨诱导活性,且DBM的成骨诱导活性更强.
作者:张波;赵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少见的脱髓鞘疾病,以往仅见于尸检病理诊断,常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的普及,CPM的生前诊断成为可能,并对CPM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有了进一步认识.现报告1例经MRI证实的CPM,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徐南飞;刘宇敏;张威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