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股骨头制作的脱钙骨基质和脱蛋白骨成骨诱导活性比较

张波;赵建华

关键词:无菌性坏死股骨头, 脱钙骨基质, 脱蛋白骨,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摘要:目的 比较人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制作的脱钙骨基质(DBM)和脱蛋白骨(DPB)的体外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人股骨头制作成的DBM和DPB与人骨髓间充质于细胞(hBMSCs)复合培养,并以单层细胞为对照组.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和钙离子(Ca2+)的浓度.结果 两种材料均表现出成骨诱导活性,DBM材料组的ALP、OC和Ca2+浓度均明显高于DP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BM和DPB均具有成骨诱导活性,且DBM的成骨诱导活性更强.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方法 对该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2月10年间剖宫产病例2 4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剖宫产率为34.44%,位于剖宫产指征前4位的分别为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社会因素、臀位.结论 提高产科医师水平,防止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做好孕产妇宣教,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胎位,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昕;钱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人脐血CD4 T细胞Th17极化态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个合理的CIMT细胞极化的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细胞因子刺激的人脐血CD4T细胞极化时产生IL-17的效应,记忆T细胞(Th17细胞)的表达.方法 用TGF-β、抗IL-4、抗IFN-γ、IL-6、IL-1β活化幼稚脐血CD4T细胞,促成Th17细胞表型,IL-23具有维护功能.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在Th17极化态和Th0非极化态时CD4T细胞上IL-17和IFN-γ的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FN-γ的水平.结果IL-17+IFN-γ-(Th17)细胞比例在Th17极化态时为(28±2.3)%,非极化态时为(3.2±0.4)%;培养上清液中分泌的IL-17浓度在Th17极化态时为(7 350±1 530)pg/ml,非极化态时为(218±32)pg/ml,两项指标在Th17极化态时都显著高于非极化态时,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多种细胞因子刺激的CD4T细胞极化时促进了IL-17产物的表达,体外Th17极化态的建立为研究IL-17相关的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一个平台.

    作者:俞秋兴;唐军;严茹红;顾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主要ABO血型不合NST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主要ABO血型不合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ST)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发生的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行NST治疗,2例患者血型均为O型,供体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血型均为A型).结果 2例患者NST获得成功,但分别于移植后2、3个月出现PRCA,经强的松、雄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PRCA均无明显的改善.2例患者停用环孢菌素A(CsA)后均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经普乐可复(FK506)免疫抑制治疗后,cGVHD控制,同时抗A凝集素很快下降至0,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结论 EPO、大剂量丙球对该组病例治疗无效.NST后一旦发生PRCA,应尽早停用CsA,cGVHD控制与PRCA的恢复相关.

    作者:郑积富;仇惠英;吴德沛;孙爱宁;马骁;金正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左胸径路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1 5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左胸径路行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 5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标准左胸后外侧切口,胃代食管,食管床弓上机械吻合,吻合位置可达胸顶甚至超胸顶水平.术中常规清扫胸内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吻合失败,均一次击发成功.术后并发症有吻合口瘘、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及心肺并发症等,死亡5例.术后病理无1例切缘阳性.结论左胸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更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林;王嘉玮;游庆军;蒋锡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GIK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cells)的体外扩增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PBMNC,培养诱导CIK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扩增倍数、增殖速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MTT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进一步分析30例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前后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 经2周培养,CIK细胞平均增加了30倍,总数达(4.8~5.0)×109,活性细胞比例>90%;体外杀伤率约50%,表型检测效应细胞CD3+,CD3+CD4+、CD3+CD8+、CD3+CD56+亚群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后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在体内外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晚期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沈丽琴;戴宏;庄志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42例手术成功,无1例患者死亡,无术后截瘫,随访假腔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戎建杰;李晓强;钱爱民;段鹏飞;桑宏飞;朱礼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8例,PNF内固定25例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间在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髋部功能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和<0.01).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1、3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高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较为合理的替代术式.

    作者:成亮;邹天明;陈广祥;王东来;韦敏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钠肽测定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测定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CHF患者,在入院时测定血浆BNP浓度,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病死率、再住院率作为终末事件.结果 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的BNP水平逐级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VEF、EDV、ESV正常的患者组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异常患者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检检显示,LVEF与BNP成负相关(P<0.001),EDV、ESV与BNP成正相关(分别P<0.01和P<0.05). 以出院前BNP>10 ng/ml作为评估终末事件的界值,其预测预后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95.3%.结论 BNP对CHF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邓民斌;薄静莉;吴秀梅;徐龙宝;陈杰敏;杨其贤;王自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益赛普、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4周,分别在第0、6、14、24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指标为ASAS20、ASAS50、ASAS70、AS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痛、晨僵时间、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以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ASDAI、脊柱痛、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及CRP、ESR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SDAI、脊柱痛、晨僵时间及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赛普治疗活动性AS疗效显著,能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赵文敏;陈志伟;王鸣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根管治疗结合塑化治疗在老年磨牙根尖周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结合塑化治疗对老年磨牙根尖周炎的有效性.方法 140例老年难治性根管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粗根管进行根管治疗,细根管进行塑化治疗;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结果 2年后随访到133例,109例取得成功,观察组成功率达82.89%,对照组成功率达85.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管治疗结合塑化治疗对老年磨牙根尖周炎是有效的.

    作者:汤晓华;王先军;刘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Ⅰ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7例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分析上机前后患者动脉血气、临床症状的变化和预后.结果 47例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1 h后,80.9%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28例使用后病情好转并成功撤机,有效率为59.6%;17例疗效不明显,其中6例改行气管插管,4例死亡;2例因不能耐受无创通气而放弃治疗.结论 NIPlPV可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Ⅰ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气体交换,降低插管率.

    作者:陈颖;穆传勇;黄建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肾绞痛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肾绞痛的价值.方法 对13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肾绞痛的患者直接行螺旋CT平扫,其中90例同时行B超检查,105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54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的CT检查,记录结石横轴位的大径及其位置.并与常规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5例肾绞痛患者的螺旋CT扫描中,发现输尿管结石129例134枚,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59枚,中段结石33枚,下段结石42枚.结石大横轴位直径为3~15 mm,平均8.3 mm.诊断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100%.结论 螺旋CT平扫诊断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急性肾绞痛,具有安全、快速、精确的优点,对肾绞痛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甘卫东;郭宏骞;张士伟;连惠波;燕翔;朱海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转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的建立及其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

    目的 建立转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观察其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扩增作用.方法 建立转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HSPC,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将CD34+HSPC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结果 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和ELISA法证实均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HSPC纯度可达(95.6+2.58)%,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后CD34+HSPC可扩增8.74倍,表面黏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结论 建立的转hLIF基因饲养层细胞对CD34+HSPC有一定的扩增作用,且延缓其分化.

    作者:井莹莹;杨吉成;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包婉蓉;张日;朱南康;缪竞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测定43例胃癌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21名正常人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β-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项指标中CAl99、CEA、CA242、CA125、AFP、NSE等6项指标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胃癌患者血清CA199、CEA、CA242、CA125、AFP、NSE等6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4%,明显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项肿瘤标志物中CA199、CEA、CA242、CA125、AFP、NSE作为胃癌的诊断指标,对胃癌的检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正伟;法逸华;苏成海;吴星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53、Ki-67、p16和cyclin D1在口腔癌前病变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多基因表达及相互作用与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6例上皮异常增生和84例正常口腔黏膜p53、Ki-67、p16和cyclin D1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对上皮异常增生患者实际癌变率做了3年追踪调查.结果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p53和Ki-6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Ki-67同时过度表达与实际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率密切相关;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p16和cyclinD1表达失衡现象.结论 p53和Ki-67同时过度表达及p16和cyclinD1表达失衡是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重要标志.

    作者:马三成;赵今;Paul Speight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MP-2/9和TlMP-1基因的表达及分泌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阿司匹林处理后,用RT-PCR方法检测MMP-2/9和TIMP-1 mRNA表达,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MP-2/9和TIMP-1的含量.结果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用阿司匹林12.5~50 μg/ml处理24 h后,MMP-2/9 mRNA表达及分泌至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明显降低,MMP-2的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8.6%~86.8%和37.7%~53.3%,MMP-9的降低百分率分别为32.1%~78.3%和6.5%~14.3%;而TIMP-1 mRNA的表达及分泌却显著提高,其增加百分率分别为60.5%~110.9%和94.4%~80.6%.结论 阿司匹林可抑制MMP-2/9的基因表达及分泌,同时还可增加TIMP-1的基因表达及分泌,这一效应对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有利的作用.

    作者:姚义琴;谢梅林;薛洁;张克平;朱路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治疗60Coγ射线照射所致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用对60Coγ射线照射所致急性放射病的疗效.方法 16只比格狗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对症治疗组(5只)和细胞因子治疗组(6只).所有动物均接受4.5 Gy60Coγ射线照射,并在照后当天开始治疗,对症治疗组仅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IL-11和rhG-CSF,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外周血象、外周血有核细胞早期凋亡率和坏死率、血浆中细胞因子含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细胞因子治疗组动物的45 d存活率升高,外周血象也明显改善;外周血有核细胞早期凋亡率和坏死率明显降低;外周血血浆中IL-2和IFN-γ含量在早期均升高,随后IL-2迅速下降,IFN-γ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骨髓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造血功能明显恢复.结论rhIL-11和rhG-CSF联用可促进急性放射病比格狗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是治疗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志清;张学光;王修珍;井莹莹;朱南康;张日;缪竞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并探讨它与体脂、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炎症因子等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5例正常对照组(NGT)、54例初诊2型糖尿病组(NDDM)和54例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组(LDDM)患者的空腹血清FGF-21浓度,同时测定受试者的体格指标及空腹状态下血糖、血脂、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并计算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 NDDM组和LDDM组的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NDDM和LDDM组间的FGF-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显示,FGF-21与年龄、WHR、收缩压(SBP)、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hs-CRP均显著正相关,与HOMA-β成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是血清FGF-21的独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GF-21与2型糖尿病成正相关.结论 FGF-2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朱蓓;王进红;成兴波;蒋伏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00例T2DM患者,分成AS组39例和无AS组61例.30例非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RBP4浓度、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 T2DM组(AS组和无AS组)血清RBP4浓度及RBP4/TTR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2DM中AS组较无AS组RBP4/TT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S组和无AS组血清RBP4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危险因素与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BP4及RBP4/TTR是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0,OR>1,P<0.1).结论RBP4与12DM密切相关,也是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蒋伏松;成兴波;李慧娟;朱蓓;樊华英;张慧;施耀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肾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的变化

    目的 比较慢性肾病(CK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EMPs在CK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CK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EMPs、vWF的水平,并分析E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CKD组患者血浆EMPs和vW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肾病综合征组EMPs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肾病综合征组vWF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分期中Ⅰ期血浆中E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间EMPs和vW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vWF与E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是使内皮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EMPs可作为一种反映内皮功能的新标记.

    作者:张淑华;卢国元;乔青;沈蕾;李明;徐德宇;赵小娟;沈文红;王兆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