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昕;钱志红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营养支持不同分为肠内营养(EN)1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TPN)14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SI较前显著降低,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营养支持后两组的血糖、血清白蛋白、血钙和血肌酐均较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病死率方面EN组均明显低于T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N治疗SAP疗效优于TPN,应用于临床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华晨;刘励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阿司匹林处理后,用RT-PCR方法检测MMP-2/9和TIMP-1 mRNA表达,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MP-2/9和TIMP-1的含量.结果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用阿司匹林12.5~50 μg/ml处理24 h后,MMP-2/9 mRNA表达及分泌至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明显降低,MMP-2的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8.6%~86.8%和37.7%~53.3%,MMP-9的降低百分率分别为32.1%~78.3%和6.5%~14.3%;而TIMP-1 mRNA的表达及分泌却显著提高,其增加百分率分别为60.5%~110.9%和94.4%~80.6%.结论 阿司匹林可抑制MMP-2/9的基因表达及分泌,同时还可增加TIMP-1的基因表达及分泌,这一效应对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有利的作用.
作者:姚义琴;谢梅林;薛洁;张克平;朱路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MP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结果 18例MPA患者中肾脏受累占94.4%,肺脏受累占66.7%,还可累及消化道、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等.94.4%的患者MPO-ANCA阳性,88.9%的患者血沉加快,77.8%的患者C反应蛋白增高,44.4%的患者白细胞增多,33.3%的患者血小板增多.激素和环磷酰胺为主要治疗方法,诱导期总缓解率为73.3%.结论 MPA临床表现呈多器官受累,以肾脏和肺脏受累为多见,临床误诊率较高,AN-CA检测对提高MPA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柴华旗;周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用对60Coγ射线照射所致急性放射病的疗效.方法 16只比格狗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对症治疗组(5只)和细胞因子治疗组(6只).所有动物均接受4.5 Gy60Coγ射线照射,并在照后当天开始治疗,对症治疗组仅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IL-11和rhG-CSF,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外周血象、外周血有核细胞早期凋亡率和坏死率、血浆中细胞因子含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细胞因子治疗组动物的45 d存活率升高,外周血象也明显改善;外周血有核细胞早期凋亡率和坏死率明显降低;外周血血浆中IL-2和IFN-γ含量在早期均升高,随后IL-2迅速下降,IFN-γ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骨髓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造血功能明显恢复.结论rhIL-11和rhG-CSF联用可促进急性放射病比格狗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是治疗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志清;张学光;王修珍;井莹莹;朱南康;张日;缪竞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平衡式快速场回波(B-FFE)技术和呼吸导航三维平衡超快速场回波(3D B-TFE)技术对胸主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1例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B-FFE和3D B-TFE检查.采用图像分析质量标准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31例B-FFE和3D B-TFE图像均能准确地显示胸主动脉及其弓上分支;图像质量B-FFE显著较3D B-TFE差,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成像时间B-FFE明显较3D B-TFE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配合难易程度上,B-FFE较3D B-TFE难.结论 屏气B-FFE和呼吸导航3D B-TFE两种技术均可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较为满意地评价胸主动脉情况,3D B-TFE的图像质量优于B-FFE技术.
作者:徐孝秋;杨毅;周丽娟;郭静;孙敬;王灌忠;张彩元;施国尧;沈钧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用于皮肤黏膜放射损伤的防治,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1]>.那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是否可应用到其他类型的烧伤呢?为此我科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应用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治疗30例浅Ⅱ°烧伤患者,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方法处理的30例浅Ⅱ°烧伤患者作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其相关酶类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右侧海马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在Serd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的水平.结果 A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tau(Ser404)、GSK-3β表达增加,PP-2A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益康治疗组大鼠的p-tau(Ser404)、GSK-3β表达显著减少,PP-2A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脑益康可通过增加PP-2A的表达和抑制GSK-3β的表达减轻AD模型大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作者:周静;周爱玲;路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42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与30名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8.94±6.72)%]较正常人对照组[(5.36±4.5)%]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它们对梅毒患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展富琴;冯萍;顾爱萍;曹伟;朱梅俪;茅挺;孙兰云;孙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参麦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血透相关性低血压患者先后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参麦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药对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结果 参麦注射液的有效率为60%,低分子右旋糖苷的有效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优于参麦注射液.
作者:唐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 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142例、反复喘息患儿138例、普通肺炎患儿134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InfA、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nf1、Pinf2、Pinf3),人类偏肺病毒(hMPV)8种病毒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检测,同时进行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过敏性疾病史收集.结果 毛支组和反复喘息组RSV和hMPV阳性率均高于肺炎组;反复喘息组MP、CP阳性率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反复喘息组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以及有特应性体质和(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RSV、hMPV、MP、CP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喘息的主要病原;MP、CP感染与过敏是影响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作者:严永东;王宇清;陈正荣;朱灿红;黄莉;季伟;张学兰;丁云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对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CDIC牙种植体及配套磁性附着体,为7例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在下颌骨前牙区各植入1枚种植体,4个月后制作下颌全口义齿并在组织面粘固磁体.对粘同磁体前、后及粘固磁体后1个月的义齿固位力、咀嚼效率进行测试.结果 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在粘固磁体后及粘固后1个月的固位力、咀嚼效率较放置磁体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修复能显著提高义齿的固位力、咀嚼效率.
作者:沈央明;杨建新;刘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胃间质瘤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病变,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24例胃间质瘤,2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4例未能剥离后接受外科手术.ESD手术时间25~140 min(平均62.5 min).1例术中出现消化道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闭合.术中平均出血量约50 ml,术后均未出现出血.亦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ESD治疗胃间质瘤安全、有效,大多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疗效.
作者:徐进康;徐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加用伞反式维甲酸(ATRA)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CD4+CD25highT)细胞表达和辅助性T(Th)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8例RITP患者ATRA治疗前后及17名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IL-4、IL-2、干扰素γ(1FN-γ).结果 ATRA对RITP总有效率为53.6%.治疗有效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从(25.7±9.6)×109/L升至(109.1±30.1)×109/L(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组治疗后患者CD4+CD25highT细胞阳性率及血清TGF-β1、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IL-4则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和IL-10在治疗后未见改变.结论 ATRA对半数以上RITP患者有效,可能是通过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促进了RITP患者的免疫紊乱向生理性平衡恢复.
作者:刘文宾;王兆钺;曹丽娟;赵小娟;朱明清;白霞;阮长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主要ABO血型不合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ST)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发生的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行NST治疗,2例患者血型均为O型,供体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血型均为A型).结果 2例患者NST获得成功,但分别于移植后2、3个月出现PRCA,经强的松、雄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PRCA均无明显的改善.2例患者停用环孢菌素A(CsA)后均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经普乐可复(FK506)免疫抑制治疗后,cGVHD控制,同时抗A凝集素很快下降至0,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结论 EPO、大剂量丙球对该组病例治疗无效.NST后一旦发生PRCA,应尽早停用CsA,cGVHD控制与PRCA的恢复相关.
作者:郑积富;仇惠英;吴德沛;孙爱宁;马骁;金正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动态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9例冠心病患者经临床和造影证实其中有急性心肌梗死(AMT)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在急性发作期的1、2、3、7、10天5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MPO水平,选取无心绞痛发作史的健康体检老年人16人为对照组.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发作的10 d内,其MPO水平始终明显高于SAP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3天,AMI组MPO水平均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10天,UAP患者的MPO水平已接近A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入院第1天的MP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即恢复正常.结论 动态观察MPO值的变化可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中斑块的稳定情况,从而预测ACS事件的发生及预后.
作者:关艳丽;张立群;干朝晖;俞根龙;陈胜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肾绞痛的价值.方法 对13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肾绞痛的患者直接行螺旋CT平扫,其中90例同时行B超检查,105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54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的CT检查,记录结石横轴位的大径及其位置.并与常规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5例肾绞痛患者的螺旋CT扫描中,发现输尿管结石129例134枚,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59枚,中段结石33枚,下段结石42枚.结石大横轴位直径为3~15 mm,平均8.3 mm.诊断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100%.结论 螺旋CT平扫诊断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急性肾绞痛,具有安全、快速、精确的优点,对肾绞痛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甘卫东;郭宏骞;张士伟;连惠波;燕翔;朱海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37例哮喘患者分为有夜间症状组(NA组)和无夜间症状组(NNA组),根据控制情况分为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33例COPD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轻~中度组与重~极重度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并分别测定上午8时与下午4时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 上午8时皮质醇水平哮喘组较COPD组显著下降,NA组较NNA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0.01);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重~极重度组COPD患者与轻~中度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午4时皮质醇水平除NA组较NN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哮喘组与COPD、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重~极重度组与轻~中度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患者上午8时平均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下午4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患者上午8时与下午4时的平均皮质醇水平接近甚至倒置.结论 哮喘患者较COPD患者可能存在更明显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和昼夜节律的紊乱,哮喘夜间症状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钱亚娟;施敏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转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观察其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扩增作用.方法 建立转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HSPC,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将CD34+HSPC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结果 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和ELISA法证实均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HSPC纯度可达(95.6+2.58)%,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后CD34+HSPC可扩增8.74倍,表面黏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结论 建立的转hLIF基因饲养层细胞对CD34+HSPC有一定的扩增作用,且延缓其分化.
作者:井莹莹;杨吉成;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包婉蓉;张日;朱南康;缪竞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慢性肾病(CK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EMPs在CK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2例CK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中EMPs、vWF的水平,并分析EMPs水平与血压、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CKD组患者血浆EMPs和vW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肾病综合征组EMPs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肾病综合征组vWF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分期中Ⅰ期血浆中EMPs含量明显高于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间EMPs和vW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Ps的水平与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vWF与EMPs成正相关(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是使内皮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EMPs可作为一种反映内皮功能的新标记.
作者:张淑华;卢国元;乔青;沈蕾;李明;徐德宇;赵小娟;沈文红;王兆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和定向成脂诱导.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检测BMSCs表面抗原.脂肪诱导剂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利用油红O染色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MSCs表达CD29、CD44、CD90、CD106,不表达CD34、CD45.BMSCs经脂肪诱导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油红O阳性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体外培养的B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能够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肪细胞比例不断增加.
作者:钱燕翔;宋琳;徐路尧;周俊松;董运海;宋雪慧;辛莲;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