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戎建杰;李晓强;钱爱民;段鹏飞;桑宏飞;朱礼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支架, 人工血管, 腔内隔绝术
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42例手术成功,无1例患者死亡,无术后截瘫,随访假腔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对血透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抗凝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病情稳定,维持血透6个月以上的患者34例,随机分成LMWH 组(17例)和UFH组(17例).两组分别于实验时、第6个月、第12个月末测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随透析时间的延长,UFH组血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B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明显降低,与实验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MWH组前6个月使用UFH,血脂变化与同期UFH组相似,改用LMWH 6个月后TG、LDL和ApoB水平明显降低,HDL、ApoA1水平升高,与UFH组同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期使用肝素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在维持血透中使用LMWH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高脂血症,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少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陈蕊;魏丛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53、Ki-67、p16和cyclin D1在口腔癌前病变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多基因表达及相互作用与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6例上皮异常增生和84例正常口腔黏膜p53、Ki-67、p16和cyclin D1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对上皮异常增生患者实际癌变率做了3年追踪调查.结果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p53和Ki-6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Ki-67同时过度表达与实际口腔癌前病变癌变率密切相关;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p16和cyclinD1表达失衡现象.结论 p53和Ki-67同时过度表达及p16和cyclinD1表达失衡是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重要标志.

    作者:马三成;赵今;Paul Speight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一种改良的猪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适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猪模型,为SAP肠内给药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8只太湖梅山猪随机分成SAP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两组均在开腹直视下置入鼻空肠管.SAP组通过胰管内注射5%牛黄胆酸钠建立SAP模型,对照组仅行胰管插管不注射任何药物.比较两组动物一般情况、血清淀粉酶、CT评分及胰腺病理形态学改变,验证鼻空肠管置入及SAP模型诱导是否成功.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SAP组血清淀粉酶的总体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病理评分均进一步证明了鼻空肠管置入及SAP模型诱导成功.结论 在猪的SAP模型上成功置入鼻空肠营养管,为研究肠内给药在胰腺炎中的应用建立了一种简单、无创、可重复性的动物模型.

    作者:林敏;陈卫昌;刘强;祝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4-1BB信号拮抗肿瘤上清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4-1BB信号对肿瘤上清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IL-4和GM-CSF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得到未成熟DCs,磁珠纯化.以抗4-1BB激发型抗体2A或CD40激发型抗体1c10刺激DCs,在不同条件下检测DCs的凋亡情况.以抗体标记NFκ-B p65亚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抗4-1BB激发型抗体2A处理后DCs内NFκ-B p65亚基向核内的转位情况.结果 DCs上4-1BB信号的激发能拮抗由B-16肿瘤上清诱导的DCs凋亡,效果低于CIMO信号,并能引起NFκ-B p65亚基向核区转位.结论 4-1BB信号的激发提高了DCs抵抗肿瘤上清诱导凋亡的能力,此作用通过包含NFκ-B通路的相关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实现.

    作者:陈曦;蒋玉平;王月颖;周春刚;张世杰;张学光;顾宗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单用及联用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马来酸曲美布汀联用黛力新与单剂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 按罗马Ⅱ标准选择8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200 mg,口服,3次/d,加黛力新每日2片口服;对照组应用单剂马来酸曲美布汀200 mg,口服,3次/d,疗程均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缓解腹痛、腹胀、便秘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能够有效缓解IBS患者的症状;对于以腹痛、腹胀、便秘为主的IBS患者,加用黛力新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徐艳;张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测定43例胃癌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21名正常人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β-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项指标中CAl99、CEA、CA242、CA125、AFP、NSE等6项指标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胃癌患者血清CA199、CEA、CA242、CA125、AFP、NSE等6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4%,明显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项肿瘤标志物中CA199、CEA、CA242、CA125、AFP、NSE作为胃癌的诊断指标,对胃癌的检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正伟;法逸华;苏成海;吴星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相关蛋白SOD1的氨基酸突变对其聚集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发病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氨基酸突变对其聚集的影响.方法 收集全部已知SOD1氨基酸错义突变106个,运用AGGRESCAN、PASTA、TANGO 3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预测错义突变对蛋白质聚集倾向的作用.结果 3种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共有39个对蛋白质聚集有促进作用的突变,占所有突变的37%.结论 氨基酸突变导致蛋白质聚集并非是导致ALS发病的唯一途径,ALS发病机制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

    作者:刘佳骏;孙茂民;刘枫;王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粘固前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对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CDIC牙种植体及配套磁性附着体,为7例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在下颌骨前牙区各植入1枚种植体,4个月后制作下颌全口义齿并在组织面粘固磁体.对粘同磁体前、后及粘固磁体后1个月的义齿固位力、咀嚼效率进行测试.结果 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在粘固磁体后及粘固后1个月的固位力、咀嚼效率较放置磁体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修复能显著提高义齿的固位力、咀嚼效率.

    作者:沈央明;杨建新;刘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42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并与30名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8.94±6.72)%]较正常人对照组[(5.36±4.5)%]显著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它们对梅毒患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作者:展富琴;冯萍;顾爱萍;曹伟;朱梅俪;茅挺;孙兰云;孙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MP-2/9和TlMP-1基因的表达及分泌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阿司匹林处理后,用RT-PCR方法检测MMP-2/9和TIMP-1 mRNA表达,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MP-2/9和TIMP-1的含量.结果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用阿司匹林12.5~50 μg/ml处理24 h后,MMP-2/9 mRNA表达及分泌至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明显降低,MMP-2的降低百分率分别为18.6%~86.8%和37.7%~53.3%,MMP-9的降低百分率分别为32.1%~78.3%和6.5%~14.3%;而TIMP-1 mRNA的表达及分泌却显著提高,其增加百分率分别为60.5%~110.9%和94.4%~80.6%.结论 阿司匹林可抑制MMP-2/9的基因表达及分泌,同时还可增加TIMP-1的基因表达及分泌,这一效应对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有利的作用.

    作者:姚义琴;谢梅林;薛洁;张克平;朱路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20例分析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无基础病变4例.术前血培养阳性7例,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17例.心脏缺损修补3例,瓣膜置换17例,其中单瓣置换13例,双瓣置换4例,均为机械瓣膜.结果 1例因低心排死于术后第7天,19例康复出院,随访时间2个月~7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治疗措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病灶、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单月宏;邵冲;彭勇;谢永明;臧蔚;阮坚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根管治疗结合塑化治疗在老年磨牙根尖周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结合塑化治疗对老年磨牙根尖周炎的有效性.方法 140例老年难治性根管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粗根管进行根管治疗,细根管进行塑化治疗;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结果 2年后随访到133例,109例取得成功,观察组成功率达82.89%,对照组成功率达85.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管治疗结合塑化治疗对老年磨牙根尖周炎是有效的.

    作者:汤晓华;王先军;刘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体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及对BMP2和Smad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人成骨细胞株MG63细胞分别培养于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条件培养基(实验组)及正常培养基(对照组)中,于培养3、6、9、12 d后检测细胞分化标志物和骨形态蛋白2(BMP2)及其信号传递蛋白Smad1基因的表达,同时以ELISA法检测分泌至培养基中的BMP2浓度.以茜素红S染色定量检测钙矿沉积情况.结果 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条件培养基中硅离子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培养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此条件培养基能促进MG63细胞晚期分化,并能促进其钙矿沉积,也能促进BMP2的分泌及其基因表达,以及Smadl基因的表达.结论 硅酸二钙离子溶出液有促进MG63细胞分化的能力,这可能与高浓度硅有关,刺激MG63细胞表达BMP2及其信号传递蛋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魏立;李建有;孙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方法 对该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2月10年间剖宫产病例2 4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剖宫产率为34.44%,位于剖宫产指征前4位的分别为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社会因素、臀位.结论 提高产科医师水平,防止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做好孕产妇宣教,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胎位,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昕;钱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氯胺酮致小鼠精神分裂样症状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氯胺酮致小鼠精神分裂样症状,血清肌酸激酶(CK)、一氧化氮(NO)的改变,及对额叶MEK1mRNA、ERK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胺酮小、中、大剂量4组.腹腔注射7 d后观测行为学改变.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CK和NO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额叶MEK1、ERK2的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给药组小鼠在行为学指标上有明显改变,以大、中剂量组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小鼠血清CK活性均有不问程度增高,但仅大剂量组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O含量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额叶MEKl的表达,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均明显下调,ERK2的表达在大剂量组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氯胺酮增加了小鼠血清CK活性和NO含量,抑制MEK1-ERK2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使其产生精神分裂样症状,这可能也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张健;张志湘;顾振纶;蒋小岗;郭次仪;卞士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18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MP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结果 18例MPA患者中肾脏受累占94.4%,肺脏受累占66.7%,还可累及消化道、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等.94.4%的患者MPO-ANCA阳性,88.9%的患者血沉加快,77.8%的患者C反应蛋白增高,44.4%的患者白细胞增多,33.3%的患者血小板增多.激素和环磷酰胺为主要治疗方法,诱导期总缓解率为73.3%.结论 MPA临床表现呈多器官受累,以肾脏和肺脏受累为多见,临床误诊率较高,AN-CA检测对提高MPA的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柴华旗;周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42例手术成功,无1例患者死亡,无术后截瘫,随访假腔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戎建杰;李晓强;钱爱民;段鹏飞;桑宏飞;朱礼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27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部分患者还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和(或)膀胱镜检查.治疗分别予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开窗术或开放手术或观察随访.结果 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78%(21/27),检查时可发现输尿管末端有圆形或类圆形的囊性肿物,典型病例并可见囊肿有膨大和缩小的节律性改变;IVU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1.43%(5/7),主要可见膀胱内有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23/23),均可见输尿管口呈球形或椭球形囊肿样改变,伴有节律性的膨大和缩小.除2例观察随访外,25例均行手术,其中3例行开放手术,其余22例行经尿道电切开窗术,术后随访3~26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肾脏积水减轻或消失,未见囊肿复发及膀胱输尿管应反流.结论 输尿管囊肿对于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而言,B超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膀胱镜是确诊的可靠方法,经尿道电切开窗术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玉华;严春寅;温端改;侯建全;浦金贤;欧阳骏;李纲;丁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治疗烧伤30例疗效观察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用于皮肤黏膜放射损伤的防治,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1]>.那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是否可应用到其他类型的烧伤呢?为此我科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应用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治疗30例浅Ⅱ°烧伤患者,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方法处理的30例浅Ⅱ°烧伤患者作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肾绞痛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肾绞痛的价值.方法 对13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肾绞痛的患者直接行螺旋CT平扫,其中90例同时行B超检查,105例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54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的CT检查,记录结石横轴位的大径及其位置.并与常规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5例肾绞痛患者的螺旋CT扫描中,发现输尿管结石129例134枚,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59枚,中段结石33枚,下段结石42枚.结石大横轴位直径为3~15 mm,平均8.3 mm.诊断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100%.结论 螺旋CT平扫诊断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急性肾绞痛,具有安全、快速、精确的优点,对肾绞痛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甘卫东;郭宏骞;张士伟;连惠波;燕翔;朱海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