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27例诊治分析

黄玉华;严春寅;温端改;侯建全;浦金贤;欧阳骏;李纲;丁翔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部分患者还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和(或)膀胱镜检查.治疗分别予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开窗术或开放手术或观察随访.结果 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7.78%(21/27),检查时可发现输尿管末端有圆形或类圆形的囊性肿物,典型病例并可见囊肿有膨大和缩小的节律性改变;IVU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1.43%(5/7),主要可见膀胱内有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23/23),均可见输尿管口呈球形或椭球形囊肿样改变,伴有节律性的膨大和缩小.除2例观察随访外,25例均行手术,其中3例行开放手术,其余22例行经尿道电切开窗术,术后随访3~26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肾脏积水减轻或消失,未见囊肿复发及膀胱输尿管应反流.结论 输尿管囊肿对于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而言,B超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膀胱镜是确诊的可靠方法,经尿道电切开窗术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物理检查在诊断半月板损伤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膝关节各物理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膝关节各物理检查的相瓦关系.方法 将磁共振提示膝关节半月板Ⅲ°损伤患者47例(其中内外侧半月板都损伤24例)体检发现的膝关节物理阳性体征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并行多个率的多重比较分析及四格表法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麦氏试验阳性者41例,膝关节间歇压痛点阳性者39例,股四头肌萎缩阳性者33例,研磨试验阳性者28例,重力试验阳性者24例,蹲走试验阳性者22例,膝过伸试验阳性者20例,浮髌试验阳性者17例,膝过屈试验阳性者14例.其中关节间隙压痛、麦氏试验、股四头肌萎缩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物理检查,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膝关节内外间隙压痛对半月板损伤的定位优于其他方法,与手术所见相关性高(P>0.05);各物理检查具有一定相关性与互补性,选取适当的物理检查组合可提高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率.结论 膝关节各物理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初步判定半月板损伤部位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绩;华锦明;胡学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GIK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cells)的体外扩增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提取健康供血者的PBMNC,培养诱导CIK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扩增倍数、增殖速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用MTT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通过流式细胞仪进一步分析30例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前后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 经2周培养,CIK细胞平均增加了30倍,总数达(4.8~5.0)×109,活性细胞比例>90%;体外杀伤率约50%,表型检测效应细胞CD3+,CD3+CD4+、CD3+CD8+、CD3+CD56+亚群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体瘤患者CIK细胞输注后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在体内外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为晚期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沈丽琴;戴宏;庄志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因子水平及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腹透患者和20名健康人血清中微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M-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作统计分析.按hs-CRP≤3 mg/L和hs-CRP>3 mg/L将45例腹透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主观营养评估法(SGA)的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腹透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升高组患者ALB、PA、TF和SGA水平均显著低于hs-CRP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腹透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影响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李卫巍;石永兵;金东华;姜林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caspase-3、bcl-2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bcl-2在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高通量的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5例大肠腺癌组织、19例大肠腺瘤组织和12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大肠黏膜、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47.37%、41.74%,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84.21%、58.26%;正常黏膜组织caspase-3的表达高于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而bcl-2表达低于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pase-3和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大肠腺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组织芯片技术是大规模平行检测多基因蛋白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caspase-3和bcl-2可能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田天;冯一中;张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Firebird支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中远期影响

    目的 探讨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中远期影响.方法 对32例植入Firebird支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分别检测支架植入前、植入后1周和3、6、12、24、36个月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m和Am)及其比值Em/Am.结果 与支架植入前比较,左心室各项舒张功能指标在支架植入术后1周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架植入术后3个月开始明显改善,6个月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和P<0.01);并在随后的30个月中保持这种趋势.结论 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能长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施亚明;宗永忠;吴春阳;董璟;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转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的建立及其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

    目的 建立转人白血病抑制因子(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观察其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扩增作用.方法 建立转hLIF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HSPC,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将CD34+HSPC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结果 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和ELISA法证实均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HSPC纯度可达(95.6+2.58)%,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后CD34+HSPC可扩增8.74倍,表面黏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结论 建立的转hLIF基因饲养层细胞对CD34+HSPC有一定的扩增作用,且延缓其分化.

    作者:井莹莹;杨吉成;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包婉蓉;张日;朱南康;缪竞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由mTERT启动子驱动m4-1BBL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由具有肿瘤特异性启动作用的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mTERT-promotor)驱动m4-1BBL(CD137 Ligan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方法 用PCR和RT-PCR的方法,分别从C57BL/6小鼠组织中克隆mTERT启动子和共刺激分子m4-1BBL基因,通过T载体和转移载体将目的基因亚克降到腺病毒载体上,293A细胞包装成病毒颗粒rAD-mTERT-m4-1BBL,流式细胞仪检测m4-1BBL基因在Hepa 1-6及L929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通过PCR检测、直接测序证实目的基因克隆成功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上,细胞免疫化法证实病毒包装成功,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重组腺病毒载体rAD-mTERT-m4-1BBL能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Hepa 1-6上高表达m4-1BBL.结论 由mTERT-promotor驱动m4-1BBL基因的具有肿瘤特异性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为下一步进行体内外抗肿瘤实验打下了基础.

    作者:肖樟生;姚辉华;龚伟达;杜鹏;邢迎清;吴浩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2例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可影响患者进食,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脑卒中伴吞咽困难32例,采用了以吞咽功能恢复为主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卵巢癌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研究

    目的 分析卵巢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黏膜组织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卵巢癌患者配对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黏膜组织的总蛋白,银染显色,PD Quest 2DE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凝胶经银染显色后,Bio-Rad凝胶扫描仪扫描,Imagemaster图像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两级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银染图谱.3组胶的平均匹配率分别为:癌组织83.4%、癌旁组织81.2%、正常卵巢黏膜组织88.1%.斑点位置偏差等电聚焦方向上为(1.21±0.27)mm,SDS-PAGE方向上为(1.03±0.28)mm.差异分析共获得16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有差异性表达的8种蛋白质中有4种为结合珠蛋白的亚型.结论 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能分离卵巢癌组织的总蛋白,并获得重复性较好的结果;结合珠蛋白能为诊断卵巢癌提供诊断手段.

    作者:李玉华;杨留才;孙炯;索艳君;凡利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42例手术成功,无1例患者死亡,无术后截瘫,随访假腔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戎建杰;李晓强;钱爱民;段鹏飞;桑宏飞;朱礼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SCID小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严重免疫缺陷(SCID)小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SCID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立即皮下注射G-CSF,连续3 d,对照组注射同样剂量磷酸缓冲液(PBS),3 d后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梗死边缘血管再生情况、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G-CSF对SCID小鼠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体积无影响,能促进脑梗死边缘血管再生和抑制细胞凋亡,但梗死边缘CD11b和F4/80阳性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CID小鼠急性脑梗死后,立即注射G-CSF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加重急性梗死后的炎症反应.

    作者:温仲民;包仕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难治性抑郁症6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TRD)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TRD和非难治性抑郁症(NTRD)各60例.自制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症状,测定甲状腺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RD组发作次数、阳性家族史、残留症状显著多于NTR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HAMD17总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分析TRD组阻滞分显著高于NTRD组,睡眠分显著低于NTRD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抑郁症阳性家族史、抑郁症残留症状、疾病严重程度、阻滞症状、发作次数多、本次病程长与难治性有关.

    作者:任列;吴爱勤;兰光华;孙菊水;朱义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严重肺挫伤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对严重肺挫伤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肺挫伤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血气指标、脱机时间及X线胸片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IL-6、TNF-α明显下降,血气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脱机时间明显缩短,X线胸片肺挫伤评分改善明显,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对严重挫伤的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飞鸽;陈勇兵;杨文涛;施立;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粘固前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对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CDIC牙种植体及配套磁性附着体,为7例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在下颌骨前牙区各植入1枚种植体,4个月后制作下颌全口义齿并在组织面粘固磁体.对粘同磁体前、后及粘固磁体后1个月的义齿固位力、咀嚼效率进行测试.结果 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在粘固磁体后及粘固后1个月的固位力、咀嚼效率较放置磁体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修复能显著提高义齿的固位力、咀嚼效率.

    作者:沈央明;杨建新;刘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纯化和定向成脂诱导.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检测BMSCs表面抗原.脂肪诱导剂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利用油红O染色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MSCs表达CD29、CD44、CD90、CD106,不表达CD34、CD45.BMSCs经脂肪诱导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油红O阳性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体外培养的BM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能够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肪细胞比例不断增加.

    作者:钱燕翔;宋琳;徐路尧;周俊松;董运海;宋雪慧;辛莲;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 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142例、反复喘息患儿138例、普通肺炎患儿134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InfA、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nf1、Pinf2、Pinf3),人类偏肺病毒(hMPV)8种病毒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检测,同时进行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过敏性疾病史收集.结果 毛支组和反复喘息组RSV和hMPV阳性率均高于肺炎组;反复喘息组MP、CP阳性率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反复喘息组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以及有特应性体质和(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RSV、hMPV、MP、CP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喘息的主要病原;MP、CP感染与过敏是影响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作者:严永东;王宇清;陈正荣;朱灿红;黄莉;季伟;张学兰;丁云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上的培养及成神经诱导

    目的 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在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上,研究BMSCs的生长及成神经分化情况.方法 用家蚕丝素、柞蚕丝素分别与聚乳酸共混制成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将第5代大鼠BMSCs培养其上,于24 h后通过活细胞工作站观察细胞的黏附情况,并进行表型鉴定及存活检测.接种后待细胞长至60%左右,用bFGF/BHA诱导细胞成神经分化,并设多聚赖氨酸组进行对照.在诱导5 h和维持48 h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β-Ⅲ-Tubulin和NCAM的表达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BMSCs在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上的黏附情况良好,细胞生长于纳米纤维上.存活检测中几乎未发现死细胞,多数细胞在材料上可存活.神经分化的形态学改变与多聚赖氨酸组一致,并且培养在纳米纤维上的细胞分化时出现的突起可缠绕在纺丝纤维上.神经特异标志的表达情况与多聚赖氨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电纺丝素,聚乳酸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支持BMSCs的黏附及成神经分化,且对细胞生存无毒性.

    作者:宋琳;朱爱思;徐路尧;张锋;左宝齐;王敏;包普花;张焕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人脐血CD4 T细胞Th17极化态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个合理的CIMT细胞极化的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细胞因子刺激的人脐血CD4T细胞极化时产生IL-17的效应,记忆T细胞(Th17细胞)的表达.方法 用TGF-β、抗IL-4、抗IFN-γ、IL-6、IL-1β活化幼稚脐血CD4T细胞,促成Th17细胞表型,IL-23具有维护功能.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在Th17极化态和Th0非极化态时CD4T细胞上IL-17和IFN-γ的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FN-γ的水平.结果IL-17+IFN-γ-(Th17)细胞比例在Th17极化态时为(28±2.3)%,非极化态时为(3.2±0.4)%;培养上清液中分泌的IL-17浓度在Th17极化态时为(7 350±1 530)pg/ml,非极化态时为(218±32)pg/ml,两项指标在Th17极化态时都显著高于非极化态时,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多种细胞因子刺激的CD4T细胞极化时促进了IL-17产物的表达,体外Th17极化态的建立为研究IL-17相关的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一个平台.

    作者:俞秋兴;唐军;严茹红;顾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植骨材料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植骨材料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111例新鲜下肢长管骨粉碎性骨折或存在骨缺损的骨折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植骨材料植骨(金骨威、固骼生、同种异体骨),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植骨部位组织反应情况,每隔4周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3种植骨材料在骨折愈合方面的疗效.结果 111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但植骨材料不同,内固定方法不同,骨折愈合时间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相容性等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植骨材料促进折愈合的作用明确、可靠,植骨材料不同的特性影响患者预后;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仍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件.

    作者:蒋定华;杨惠林;徐耀增;张志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直肠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应用TEM治疗直肠良、恶性肿瘤12例(恶性3例,良性9例)的结果,从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评价其近期疗效.并从肿瘤切除到切缘缝合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结果 3例直肠恶性肿瘤中2例侵及肌层,1例侵及全层,但标本切缘均为阴性.良性9例中,有3例伴有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采用强生超声刀切除肿瘤、强生自动打结线盒缝合后,12例患者术中出血均<5 ml,除1例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有少量出血外,余均未见术后便血,也无术后疼痛、大便失禁、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平均4.6 d.结论 TEM是治疗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安全术式,超声刀切除病灶、强生自动打结线盒缝合是有效的TEM手术技术.

    作者:邢春根;吕孝东;杨晓东;陈强;吴永友;陈正荣;王浩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