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郭向红;仇灏;周迎会;曹婧媛;吴士良
目的 评价胃癌合并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网顾总结48例胃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22例胃癌肝转移者仅行胃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全身化疗;对胃癌肝转移的孤立病灶行同步切除12例;未能切除肝转移灶者实施无水乙醇瘤体注射+门静脉埋泵化疗共14例.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14%、0;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58%、25%;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7%、21%.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转移灶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合并肝转移的病灶应实施积极的局部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志华;严广;葛新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作用于SMMC7721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e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结果 奥沙利铂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阻滞于S期和SubGl峰.经过奥沙利铂诱导,caspase-3、caspase-9活性被上调,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aspase-8活性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 奥沙利铂具有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及诱导亡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凋亡途径实现.
作者:江敏华;童福易;甘建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活性α-淀粉酶分离与纯化的新方法.方法 运用吸附树脂和离子交换的方法,分离纯化α-淀粉酶.结果 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所得α-淀粉酶的活性约为60 000 U/g,DEAE-纤维层析所得α-淀粉酶的活性在吸附树脂法的基础上提高了约1倍.结论 该方法分离纯化α-淀粉酶简便,成本低,便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凌家俭;王宁;王林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2基因(ESR2)多态性与盐城地区青年胃腺癌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盐城地区100例青年胃腺癌患者(胃腺癌组)和100名青年胃溃疡患者(对照组)ESR2第5外显子Rsa Ⅰ酶切多态和第8外显子Alu Ⅰ酶切多态进行分析.结果 (1)ESR2第8外显子Alu Ⅰ酶切多态分析表明,胃腺癌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1.975),胃腺癌组含等位基因A的Aa+AA基因型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2.144);(2)两组ESR2第5外显子Rsa Ⅰ酶切多态基冈型rr、Rr、RR频率和等位基因r、R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2第8外显子Alu Ⅰ多态可能与盐城地区青年胃腺癌易感性有关,含等位基因A的Aa和AA基因型可能增加青年胃腺癌发病风险;而ESR2第5外显子Rsa Ⅰ多态与盐城地区青年胃腺癌发病风险无关联.
作者:钱春野;杨留才;李向荣;周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GKLF)、肠道富集Kruppel样因子(IKL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人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及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BGC823、HGC27中GKLF、IKLF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6例胃癌组织及其远端正常胃组织中GKLF、IKLF的表达.结果 GKLF在人正常胃上皮细胞株内阳性表达,在胃癌细胞株内无表达;IKLF在人正常胃上皮细胞株内无表达,在胃癌细胞株内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GKLF阳性率为20.8%,显著低于远端正常胃组织(64.6%,P<0.01),胃癌组织中IKLF阳性率为71.9%,显著高于远端正常胃组织(21.9%,P<0.01).GKLF、IKLF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结论 GKLF、IKLF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检测GKLF、IKLF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
作者:严辉;陈卫昌;吴晓英;顾冬梅;郭凌川;康苏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HA)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外伤致失明或萎缩眼球85例行眼球摘除或眼球摘除术后采用HA义跟座I期或Ⅱ期植入眼眶肌椎内.结果 85例均获得满意的外观康复效果.结论 HA是一种理想的眼眶内充填物,可以明显地改善眼球摘除术后眼窝塌陷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三苯氧胺(TAM)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TAM和脑胶质瘤细胞作用,分别用细胞划痕法、~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榆测细胞转移能力、细胞DNA合成情况、细胞周期改变和细胞凋亡率及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TAM在体外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转移,抑制细胞DNA合成,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经TAM处理后,表现为G_0/C_1期和G_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而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用0、2、10 μmol/LTAM处理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5±0.28)%、(7.66±0.52)%和(19.00±0.77)%,SHG-44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结论 TAM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生长.
作者:宁萍;刘芬菊;姜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牙隐裂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1]),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上的非龋性疾病,主要位于磨牙与双尖牙.虽然没有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病率高,但对牙体及口腔健康的危害较大.从2008年开始,我们对口腔内科42例牙隐裂患者进行了精心处理,并跟踪随访,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肝胆胰手术及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中常常需要一种自体生物材料来覆盖肝断面、胆囊床、吻合口、裸露血管及修补穿孔,以期单减少术后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往我们大都使用大网膜来完成此类手术,但在腹腔严重感染大网膜粘连成团,或大网膜过短,或既往手术中大网膜已被切除等情况下显然不能利用大网膜来达到目的,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好的能够替代大网膜的自体组织.肝圆韧带位于上腹部,柔韧性好,组织结构致密,取材方便,且可剖开形成一较大的自体补片,比大网膜有其独特的优势~([1]).现将我们的使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华;钱海鑫;秦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施行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在官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0例官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中,研究组24例在常规宫颈癌根治术后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测定阴道长度,研究组阴道深7.5~11 cm,平均8.1 cm,对照组阴道深4~5.5 cm,平均4.7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研究组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根治术中施行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手术能使患者术后阴道有足够的长度,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并且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剀;史红梅;刘蓓;徐瑾;刘植华;姚吉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方法 以2005年通辽市蒙古族2 990名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及风险估计.结果 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问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89%、11.16%和17.9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冈素后发现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有关,比值比分别为3.11和5.68.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儿童罹患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
作者:陈梅;哈森高娃;张荣艳;佟伟军;许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冠状动脉支架置人(CS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4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161例行CSI.结果 桡动脉穿刺时间为(2.98±1.05)min,穿刺成功率为96.6%;161例置入支架297枚.术后1例在穿刺处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血肿;1例患者感前臂乏力,桡动脉搏动轻微减弱.444例获随访1~24个月,未出现手部功能障碍.结论 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及CSI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晖;徐卫亭;陈建昌;洪小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素(CSL)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CSL处理HCT-116细胞,Mrrr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荧光底物法检测细胞蛋白酶体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27、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CSL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生长,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CSL 可阻止细胞周期于G0/G1期;电镜下观察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CSL对HCT-116细胞糜蛋白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效应呈现浓度依赖性;CSL干预后细胞内p27、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CSL具有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牛长、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内蛋白酶体活性,导致p27、Bax蛋白降解受阻有关.
作者:罗伟;陈卫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缓解度、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方法 42例多发性骨髓瘤伴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密钙息、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对照组(17例)采用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结果 骨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起效的治疗组占76.0%,对照组占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缓解维持时间:可维持2周的比率治疗组为24.0%,对照组为47.1%;可维持4周的比率治疗组为64.0%,对照组为29.4%.治疗组骨痛缓解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 在帕米膦酸盐联合化疗的同时,加用密钙息鼻喷剂治疗,虽疼痛缓解率无进一步提高,但骨痛缓解所需时间缩短,缓解持续时间延长.
作者:张晓黎;程骁赦;石晓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U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LIS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5例,根据影像学测量结果及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 18例(72%,18/25)获随访4~32个月,平均21个月,无肢体缩短、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功能按Lysholm评分标准,结果为优9例,良6例,可3例.结论 USS操作简便,锁定螺钉置人角度选择性高,内固定稳定性好,避免了原始及继发复位的丢失,是手术治疗复杂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杨桢榕;蒋大庆;沈伟中;史建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胰肠吻合口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危险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一般为8%~19%~([1]),相关病死率高达8%~40%~([2,3]).如何有效地预防胰漏是顺利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1996年1月,彭淑牖等~([4])设计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以捆绑取代缝合,避免遗留针孔,保证吻合口的密封性,临床效果较好.我院自2002年以来引进该术式,并在近4年来对此方法进行改良,共施行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未发生胰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慧涵;胡明华;华志元;包嘉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TC/HDL-C比值与结肠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结肠癌95例,其中A+B期结肠癌63例,C+D期结肠癌32例,另选结肠腺瘤30例作为对照.所有病例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法测定血浆TC含量.用沉淀法测定血浆HDL-C含量.结果 A+B期结肠癌TC和HDL-C的检测值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期结肠癌患者血清TC含量明显高于A+B期结肠癌组和对照组,HDL-C值低于A+B期结肠癌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期结肠癌患者血浆TC/HDL-C比值明显高于A+B期结肠癌组(P<0.05).结论 TC、HDL.C及TC/HDL-C比值可以作为术前判断结肠癌临床分期、决定治疗方案及预测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顾汉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220例食管璃切除患者中发生切端癌残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4.9%(60/1 220).根治性、姑息性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2.1%(18/860)和11.7%(42/360)(P<0.05).食管中上段、食管下段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6.5%及2.3%(P<0.05).癌残留与癌肿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浅表广泛型早期癌、弥漫浸润型进展期食管癌、癌肿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及癌肿浸润深肌层及纤维层者易发生癌残留.
作者:吴广洲;邓文华;于宏基;朱丹;沈振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弹性纤维层发生变性导致主动脉管径扩张和内膜撕裂,因而形成的双层管腔或血肿.它是极为凶险的血管病急症,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本文将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彩超确诊的2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许良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水通道蛋白5(AQP5)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5在人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QP5在人大肠癌组织表达丰富,而在癌旁正常组织几乎没有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5在人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在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洪志;周士福;康厚纯;代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