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根治术中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剀;史红梅;刘蓓;徐瑾;刘植华;姚吉龙

关键词: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 根治术, 阴道延长术, 腹膜
摘要:目的 探讨施行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在官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0例官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中,研究组24例在常规宫颈癌根治术后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测定阴道长度,研究组阴道深7.5~11 cm,平均8.1 cm,对照组阴道深4~5.5 cm,平均4.7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研究组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根治术中施行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手术能使患者术后阴道有足够的长度,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并且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三苯氧胺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三苯氧胺(TAM)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TAM和脑胶质瘤细胞作用,分别用细胞划痕法、~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榆测细胞转移能力、细胞DNA合成情况、细胞周期改变和细胞凋亡率及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TAM在体外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转移,抑制细胞DNA合成,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经TAM处理后,表现为G_0/C_1期和G_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而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用0、2、10 μmol/LTAM处理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5±0.28)%、(7.66±0.52)%和(19.00±0.77)%,SHG-44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结论 TAM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生长.

    作者:宁萍;刘芬菊;姜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高水平表达抑制人类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转移和浸润

    目的 研究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宫颈癌细胞中的高表达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在人类宫颈癌HeLa细胞建立GSTπ基因高表达稳定转染株;采用细胞计数和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采用划痕法和Boyden小室法检查细胞的转移、浸润能力;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宫颈癌细胞巾相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GSTπ高表达和空质粒转染的HeLa细胞株;GSTπ基因高表达明显地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转移和浸润.结论 GSTπ可以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转移和浸润,为GSTπ作为一种新的抑癌基因提供了临床前实验数据和依据.

    作者:杨倞;乔惠萍;焦旸;徐加英;樊赛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

    目的 探讨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方法 以2005年通辽市蒙古族2 990名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及风险估计.结果 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问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89%、11.16%和17.9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冈素后发现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有关,比值比分别为3.11和5.68.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儿童罹患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

    作者:陈梅;哈森高娃;张荣艳;佟伟军;许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的测定及意义探讨

    目的 观察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LRTI)患儿血清中IL-4、IL-8、IL-12及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并比较支原体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中IL-4、IL-8、IL-12和IFN-γ的浓度.结果 LRIT患儿IL-8浓度急性期和恢复期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P<0.01),急性期低于恢复期(P<0.01);IL-12、IFN-γ浓度急性期和恢复期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P<0.01),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 LRIT患儿存在Th1/Th2失衡,急性期Th1优势应答,恢复期Th2优势应答.

    作者:赵雪琴;张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99)Tc~m-MIBI显像评价人肺腺癌荷瘤裸鼠多药耐药状态

    目的 采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显像技术在BALB/c裸鼠的SPCA-1人肺腺癌移植瘤模型上观察应用维拉帕米逆转前后的肿瘤细胞摄取显像剂的情况,以探讨应用该方法评价肿瘤多药耐药状态的可行性.方法 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维拉帕米逆转组和对照组,在应用维拉帕米逆转前后分别进行~(99)Tc~m-MIBI SPECT显像及感兴趣区(ROI)半定量分析,观察肿瘤多药耐药状态变化情况,并将其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与逆转组逆转后显像、逆转组逆转前显像与逆转后显像之间15、60、120 min的肿瘤摄取比值(TUR)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逆转组滞留率(RI)均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P-gp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成负相关(P<0.05).结论 ~(99)Tc~m-MIBI显像与SPCA-1人肺腺癌肿瘤细胞P-gp的表达成负相关,可以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多药耐药状态,同时也可动态监测维拉帕米对SPCA-1人肺腺癌多药耐药逆转的效果.

    作者:胡旭东;季成;王小玥;徐加英;杨国仁;樊赛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案.方法 对1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1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者进行显微手术夹闭11例,电凝加包裹2例,动脉瘤切除加载瘤动脉缝合1例.结果 恢复良好12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1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1例.结论 通过显微手术,尽量减少对动脉瘤的骚扰是减少动脉瘤破裂的关键;临时控制阻断载瘤动脉、快速合理处理动脉瘤破口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后手术的关键.

    作者:倪兰春;施炜;顾志恺;周非;陈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淋巴管密度及功能形态与卵巢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功能形态及其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新型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对63例卵巢上皮性癌及3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淋巴管形态结构,并计算淋巴管密度(LVD);以CD34标记微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MVD)作为对比.并进行图像分析.分析卵巢癌中淋巴管密度及微血管密度与其分化程度、FIGO分期、腹膜种植、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D2-40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肿瘤不同区域的淋巴管密度、增殖活性和形态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较大癌巢边缘区的淋巴管密度及增殖活性较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明显提高,且管腔多呈扩张状;癌巢边缘区LVD与卵巢癌患者年龄、瘤体大小及组织类型无关(均P>0.05),与卵巢癌分化程度、FIGO分期、腹膜种植、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卵巢癌组织存在新生淋巴管,尤以癌组织边缘区明显,癌巢边缘区LVD检测可作为卵巢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郑艳莉;刘曼华;杨其昌;陶潜;鲁晓燕;王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内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与正常海马内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mRNA的表达差异.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切割穹隆海马伞后1、3、7、14、2l及28 d组,每组6只.提取各组大鼠的海马组织总RNA,应用实时PCR技术观察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中PE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PEBP mRNA在切割后3 d表达开始上升,7 d达高水平,随后缓慢下降,21 d时降至正常.结论 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中PEBp的高表达可能与诱导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海马神经再生有关.

    作者:秦建兵;张蕾;李浩明;朱蕙霞;田美玲;金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对21例创面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待肉芽组织新鲜后,行植皮或植皮联合皮瓣转移术.结果 21例创面全部愈合,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16例创面经VSD治疗后,肉芽新鲜,行自体皮移植后创面愈合;2例创面行植皮联合皮瓣移植后创面愈合;1例创面局部颅骨外露,给予钻孔去颅骨外板,负压吸引14 d后,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经植皮创面愈合;2例创面经两次置入VSD治疗,局部皮瓣转移后,创面愈合.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能减少手术操作,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早期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建超;沈国良;赵小瑜;陆兴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四类糖基转移酶基因在肿瘤细胞株中表达谱的研究

    目的 探讨糖基转移酶(GT)催化底物的糖基化反应.方法 采用TOPO-TA克隆法建立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ppGalNAcT)、硫酸基(磺基)转移酶(GleNAc6ST)、半乳精基转移酶(GalT)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nT)等4类糖基转移酶的cDNA文库,并以此制成表达谱基因点阵.利用此点阵采取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肿瘤细胞株中4类糖基转移酶的相应表达谱.结果 在不同肿瘤细胞中ppGalNAcT、ClcNAc6ST、GalT和GnT基因的表达水平不一;而在同一肿瘤细胞中,4类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也有差异.结论 这项研究为以后利用糖基转移酶的表达谱来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依据.

    作者:贾伟;徐岚;史宁;邵雪君;周迎会;吴士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膈疝(CD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其中6例经引产证实)CDH的胎儿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左侧CDH的胎儿均显示心脏受压移位,心尖指向右前,6例显示胸腔内胃泡回声与心脏相邻;1例CDH胎儿心脏向左前方移位,胸腔内见肝脏及肠管样回声并可见肠蠕动.结论 超声检查安全可靠、实用快捷,对胎儿CDH确诊率高.

    作者:唐亚奇;邓学东;梁青;常红梅;姜小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人肠梗阻85例诊治分析

    随着高龄人群的增加,老年人肠梗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自2004年至2009年共收治肠梗阻216例,其中60岁以上85例(占39.35%),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作者:徐忠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桥蛋白在胰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将88例胰腺癌组织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制成组织芯片,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对随访2个月~6年的53例作了生存分析.结果 胰腺癌中OPN阳性表达54例(61.36%).OPN表达和胰腺癌的临床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与肿瘤病理分级、部化和大小尤关(P>0.05).对随访的53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OPN表达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 OPN在胰腺癌中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OPN是胰腺癌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作者:刘峰;干文娟;冯一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水通道蛋白5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水通道蛋白5(AQP5)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5在人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QP5在人大肠癌组织表达丰富,而在癌旁正常组织几乎没有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5在人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在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洪志;周士福;康厚纯;代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胰腺B细胞显像剂~(99)Tc~m-DTPA-NGN2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目的 研究胰腺B细胞显像~(99)Tc~m-DTPA-NGN2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为~(99)Tc~m-DTPA-NGN2用于临床胰腺B细胞显像及胰腺癌的核医学显像做基础.方法 正常小鼠42只,分为7组,每组6只,尾静脉注射~(99)Tc~m-DT.PA-NGN2 3.7 MBq后5、15、30 min和1、2、4、6 h放血处死,取心、肝、脾、肺、脑、肾、肌肉、骨、小肠、胃、胰腺和血液等组织或器官,称重并测量其放射性,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同时,取正常小鼠5只,尾静脉注射~(99)Tc~m-DTPA-NGN218.5 MBq后相同时间进行显像.结果 ~(99)Tc~m-DTPA-NGN2 主要经肾脏代谢,脑内未见摄取,各组织、器官的百分注射剂量率在1 h内均迅速下降,胰腺的百分注射剂量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在1~2 h内保持较高水平.显像结果与生物分布实验结果一致,随时间的延长胰腺显影逐渐清晰,在1~2 h内均可清晰观察胰腺组织.结论 ~(99)Tc~m-DTPA-NGN2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胰腺B细胞显像剂,在胰腺B细胞的功能显像和胰腺癌显像的应用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莹;唐军;刘志华;杨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雌激素受体2基因多态性与青年胃腺癌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2基因(ESR2)多态性与盐城地区青年胃腺癌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盐城地区100例青年胃腺癌患者(胃腺癌组)和100名青年胃溃疡患者(对照组)ESR2第5外显子Rsa Ⅰ酶切多态和第8外显子Alu Ⅰ酶切多态进行分析.结果 (1)ESR2第8外显子Alu Ⅰ酶切多态分析表明,胃腺癌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1.975),胃腺癌组含等位基因A的Aa+AA基因型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2.144);(2)两组ESR2第5外显子Rsa Ⅰ酶切多态基冈型rr、Rr、RR频率和等位基因r、R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2第8外显子Alu Ⅰ多态可能与盐城地区青年胃腺癌易感性有关,含等位基因A的Aa和AA基因型可能增加青年胃腺癌发病风险;而ESR2第5外显子Rsa Ⅰ多态与盐城地区青年胃腺癌发病风险无关联.

    作者:钱春野;杨留才;李向荣;周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和肠道富集Kruppel样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GKLF)、肠道富集Kruppel样因子(IKL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人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及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BGC823、HGC27中GKLF、IKLF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6例胃癌组织及其远端正常胃组织中GKLF、IKLF的表达.结果 GKLF在人正常胃上皮细胞株内阳性表达,在胃癌细胞株内无表达;IKLF在人正常胃上皮细胞株内无表达,在胃癌细胞株内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GKLF阳性率为20.8%,显著低于远端正常胃组织(64.6%,P<0.01),胃癌组织中IKLF阳性率为71.9%,显著高于远端正常胃组织(21.9%,P<0.01).GKLF、IKLF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结论 GKLF、IKLF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检测GKLF、IKLF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

    作者:严辉;陈卫昌;吴晓英;顾冬梅;郭凌川;康苏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改良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探索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方法 将2000年到2004年该院收治的10例早期胃癌实施改良D1根治术和改良D2根治术.结果 所有病例经5年以上随访无l例出现复发及营养障碍.结论 对早期胃癌实施改良D1根治术、改良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一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RNA干扰抑制c-myc基因表达对D341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株的c-myc基因对D341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方法 制备特异性针对c-myc基因的siRNA,转染D341细胞,实时定量RT-PCR、Westera blot检测c-myc基因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及凋亡检测.结果 siRNA转染D341细胞后,c-myc基因表达在转染后24 h抑制效率高,c-myc蛋白在48 h抑制效率高,并随siRNA浓度的增大,沉默c-myc基因效率增高.RNA干扰抑制D341细胞c-myc基因后,细胞生长停滞于G1期.结论 针对c-myc基因的siRNA对D341细胞c-myc mRNA及蛋白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有望成为髓母细胞瘤的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周幽心;祝海平;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多发性骨髓瘤放化疗后临床常见继发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于放化疗后数年开始发病.但临床也发现极少数病例系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急性白血病.与放化疗无明显相关性,此类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之间存在着内在相关性,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何雪峰;张日;张旭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