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超;沈国良;赵小瑜;陆兴安
肝胆胰手术及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中常常需要一种自体生物材料来覆盖肝断面、胆囊床、吻合口、裸露血管及修补穿孔,以期单减少术后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往我们大都使用大网膜来完成此类手术,但在腹腔严重感染大网膜粘连成团,或大网膜过短,或既往手术中大网膜已被切除等情况下显然不能利用大网膜来达到目的,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好的能够替代大网膜的自体组织.肝圆韧带位于上腹部,柔韧性好,组织结构致密,取材方便,且可剖开形成一较大的自体补片,比大网膜有其独特的优势~([1]).现将我们的使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华;钱海鑫;秦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左旋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0.375%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试验组使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每组20例.观察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范围、麻醉质量、呼吸抑制程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范围、麻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高阻滞平面时间试验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左旋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都能安全用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满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要求,但左旋布比卡因较短的诱导时间和较低的神经及心脏毒性用于胸段硬膜外阻滞具有优越性.
作者:邓宏平;黄兰菊;马正美;徐志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非力特对心肌细胞电牛理作用的特点.方法 (1)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延迟整流性钾流(I_K),观察不同浓度多非力特对,I_K的影响,并探讨,I_K的快速激活成分(I_(Kr))的电生理特性.(2)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右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观察不I司浓度多非力特灌流前后动作电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1)多非力特0.01~0.5μ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I_K的时间依赖性外向钾流(I_(Ktumr))和尾电流(I_(Ktail)),但浓度再增大至1 μmol/L后,此抑制作用趋干大.对-20 mV钳制电压I_(Ktime)、I_(Ktail)的抑制程度比+50 mV时史明显(P<0.05或0.01).(2)通道动力学分析发现,多非力特1 μmol/L使I_(Ktail)快失活过程消失,慢失活时间常数无明显变化(P>0.05).(3)多非力特敏感的电流成分在-40 mV开始呈电压依赖性快速激活,峰值电压为0,开始出现内向整流,其I_(Ktail)也呈电压依赖,无内向整流,但膜电位达+20mV后达饱和,以上均符合I_(Kr)的特点.(4)多非力特时动作电位的影响:0.5和1.0 μmol/L浓度下可使动作电位时程(APD30、APD90)均明显延长(P<0.05或<0.01),且呈反转频率依赖性,结论多非力特对,I_K的作用符合特异性I_(Kr)阻滞剂的特点,并呈反转频率依赖性延长APD,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基础.
作者:尹德录;李晓东;蒋文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高活性α-淀粉酶分离与纯化的新方法.方法 运用吸附树脂和离子交换的方法,分离纯化α-淀粉酶.结果 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所得α-淀粉酶的活性约为60 000 U/g,DEAE-纤维层析所得α-淀粉酶的活性在吸附树脂法的基础上提高了约1倍.结论 该方法分离纯化α-淀粉酶简便,成本低,便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凌家俭;王宁;王林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的X线钼靶与MRI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钼靶与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钼靶与MRI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lWI、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X线钒靶采用常规方法摄片.结果 MRI诊断正确53例.诊断准确率为91.37%,显示钙化8例,钙化显示率为13.97%;X线钼靶诊断正确42例,诊断准确率为72.41%.显示钙化38例,钙化显示率为65.5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钼靶,钼靶对钙化显示较好,两者联合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勇俊;范晓芳;王卫理;何玉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方法 以2005年通辽市蒙古族2 990名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间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后,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系及风险估计.结果 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问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89%、11.16%和17.9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冈素后发现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有关,比值比分别为3.11和5.68.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蒙古族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儿童罹患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
作者:陈梅;哈森高娃;张荣艳;佟伟军;许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与正常海马内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mRNA的表达差异.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切割穹隆海马伞后1、3、7、14、2l及28 d组,每组6只.提取各组大鼠的海马组织总RNA,应用实时PCR技术观察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中PE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PEBP mRNA在切割后3 d表达开始上升,7 d达高水平,随后缓慢下降,21 d时降至正常.结论 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中PEBp的高表达可能与诱导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海马神经再生有关.
作者:秦建兵;张蕾;李浩明;朱蕙霞;田美玲;金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案.方法 对1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1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者进行显微手术夹闭11例,电凝加包裹2例,动脉瘤切除加载瘤动脉缝合1例.结果 恢复良好12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1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1例.结论 通过显微手术,尽量减少对动脉瘤的骚扰是减少动脉瘤破裂的关键;临时控制阻断载瘤动脉、快速合理处理动脉瘤破口是术中动脉瘤破裂后手术的关键.
作者:倪兰春;施炜;顾志恺;周非;陈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类β1,3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8/133半乳糖基转移酶7(β3GnT8/β3GalT7)与人4IgB7-H3蛋白的相互作用,以期阐明该糖基转移酶对人4IgB7-H3蛋白的翻译后糖基化修饰作用.方法 在线预测软件预测人4IgB7-H3蛋白氨基酸序列上潜在的糖基转移酶作用位点;免疫共沉淀探讨β3GnT8/β3GalT7与人4IgB7-H3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研究两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空间定位.结果 人4IgB7-H3蛋白氨基酸序列上潜在的N一糖基化位点共有8个,O-β-GIcNAc的附着位置共有18个;β3GnT8/β3GalT7与人4IgB7-H3蛋白能相互结合而被共沉淀;两种蛋白质能在人肺癌A549细胞中共定位.结论 人类β3GnT8/β3GalT7可能对人4IgB7-H3蛋白有糖基化修饰作用.
作者:唐春花;蒋俊华;王建浩;岳爱环;徐云霞;李婷;周迎会;吴士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在距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6例HawkinsⅡ型距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经皮闭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联合带血管的骨瓣植骨治疗.观察术后骨愈合、骨坏死及后足功能情况.结果 6例均获随访9~32个月,平均19个月.后足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6例均为优,均获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缺血性骨坏死.结论 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能有效地防止距骨颈骨折后的缺血性骨坏死.
作者:包洪卫;吴锦春;张秋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2基因(ESR2)多态性与盐城地区青年胃腺癌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盐城地区100例青年胃腺癌患者(胃腺癌组)和100名青年胃溃疡患者(对照组)ESR2第5外显子Rsa Ⅰ酶切多态和第8外显子Alu Ⅰ酶切多态进行分析.结果 (1)ESR2第8外显子Alu Ⅰ酶切多态分析表明,胃腺癌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1.975),胃腺癌组含等位基因A的Aa+AA基因型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2.144);(2)两组ESR2第5外显子Rsa Ⅰ酶切多态基冈型rr、Rr、RR频率和等位基因r、R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2第8外显子Alu Ⅰ多态可能与盐城地区青年胃腺癌易感性有关,含等位基因A的Aa和AA基因型可能增加青年胃腺癌发病风险;而ESR2第5外显子Rsa Ⅰ多态与盐城地区青年胃腺癌发病风险无关联.
作者:钱春野;杨留才;李向荣;周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对胃痈细胞株SGC-7901细胞性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ppGalNAc-T2 RNA干扰真核载体(pSilenCircle-SiT2)、正义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2)及空载体(pEGFP-C1),分别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上述各组转染后细胞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黏附和穿膜实验分别检测其黏附力和迁移力的变化;同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14、TGF-β1等与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增殖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正义真核表达载体的SGC-7901细胞,随着ppGalNAc-T2表达量的增加,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抑制,并对纤连蛋白、基质胶和透明质酸的黏附能力降低,但其侵袭迁移能力变化不明显;而转染ppGalNAc-T2 RNA干扰载体的SGC-7901细胞,细胞生长快.ppGalNAc-T2与肿瘤细胞相关因子TGF-β1、MMP2的mRNA表达水平成负相关,但对MMP14无明显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结果与m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 ppGalNAc-T2可影响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增殖、黏附能力,并影响与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增殖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作者:徐岚;刘可人;岳爱环;仇灏;顾永平;吴士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基转移酶(GT)催化底物的糖基化反应.方法 采用TOPO-TA克隆法建立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ppGalNAcT)、硫酸基(磺基)转移酶(GleNAc6ST)、半乳精基转移酶(GalT)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nT)等4类糖基转移酶的cDNA文库,并以此制成表达谱基因点阵.利用此点阵采取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肿瘤细胞株中4类糖基转移酶的相应表达谱.结果 在不同肿瘤细胞中ppGalNAcT、ClcNAc6ST、GalT和GnT基因的表达水平不一;而在同一肿瘤细胞中,4类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也有差异.结论 这项研究为以后利用糖基转移酶的表达谱来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依据.
作者:贾伟;徐岚;史宁;邵雪君;周迎会;吴士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施行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在官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0例官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中,研究组24例在常规宫颈癌根治术后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术,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测定阴道长度,研究组阴道深7.5~11 cm,平均8.1 cm,对照组阴道深4~5.5 cm,平均4.7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研究组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根治术中施行以腹膜替代行阴道延长手术能使患者术后阴道有足够的长度,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并且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剀;史红梅;刘蓓;徐瑾;刘植华;姚吉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上颌骨含牙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上颌骨含牙囊肿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20例中,18例位于或累及前牙区.病变为单房囊状,边缘可有分叶,囊液密度稍高于水;囊内均含牙,牙冠朝向囊腔内,牙根位于囊外,囊壁附着于牙颈部,为典型表现.2例牙齿完全位于囊肿内,但也可见牙冠朝向囊肿中心,为不典型表现.病灶周围骨质呈膨胀变薄改变,以向唇颊侧膨胀为主,体积较大病灶周围町有骨质缺损,但缺损范围不超过囊壁周长的1/4.无一例病灶穿破骨质形成软组织肿块.较大病灶常累及邻近重要结构.结论 上颌骨含牙囊肿具有一定的CT特征性表现.螺旋CT扫描结合各种重组技术是上颌骨含牙囊肿的佳术前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徐亮;张红丽;龚建平;周洁瑕;钱铭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220例食管璃切除患者中发生切端癌残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4.9%(60/1 220).根治性、姑息性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2.1%(18/860)和11.7%(42/360)(P<0.05).食管中上段、食管下段食管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6.5%及2.3%(P<0.05).癌残留与癌肿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浅表广泛型早期癌、弥漫浸润型进展期食管癌、癌肿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及癌肿浸润深肌层及纤维层者易发生癌残留.
作者:吴广洲;邓文华;于宏基;朱丹;沈振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胃癌合并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网顾总结48例胃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22例胃癌肝转移者仅行胃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全身化疗;对胃癌肝转移的孤立病灶行同步切除12例;未能切除肝转移灶者实施无水乙醇瘤体注射+门静脉埋泵化疗共14例.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14%、0;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58%、25%;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7%、21%.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转移灶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合并肝转移的病灶应实施积极的局部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志华;严广;葛新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三苯氧胺(TAM)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TAM和脑胶质瘤细胞作用,分别用细胞划痕法、~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榆测细胞转移能力、细胞DNA合成情况、细胞周期改变和细胞凋亡率及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TAM在体外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转移,抑制细胞DNA合成,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经TAM处理后,表现为G_0/C_1期和G_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而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用0、2、10 μmol/LTAM处理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5±0.28)%、(7.66±0.52)%和(19.00±0.77)%,SHG-44细胞不表达雌激素受体.结论 TAM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生长.
作者:宁萍;刘芬菊;姜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吲哚-3-甲醇(I3C)的一种新衍生物I3C-6对人类官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和体外划痕法检测HeLa细胞的生长和浸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DNA梯带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I3C-6呈现剂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IC_(50)剂量约为10μmol/L.I3C-6处理HeLa细胞后出现显著的细胞凋亡峰(SubG1峰).DNA凝胶电泳结果也提示I3C-6处理的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DNA片段.I3C-6可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并上调Bax蛋白的表达.结论 I3C-6可以抑制人类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这与其诱导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抑制以及凋亡蛋白调节有关.I3C-6可能足一种有效的抗宫颈癌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戈畅;徐加英;焦旸;樊赛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30例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注射250 ml中静滴;对照组(15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静滴,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滴.结果 治疗组黄疸指标、肝酶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勇平;徐闻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