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兆健;樊云飞;雷智东;潘清灵;周欣;刘岱琳;章卫民;高晓霞
目的 寻找灵香草乙酸乙酯部分中的主要抗菌组分及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灵香草乙酸乙酯部分中各极性组分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灵香草乙酸乙酯部位中,30%乙酸乙酯-石油醚组分的抑菌效果好,同时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1),对香豆酸(2),香草酸(3),对羟基苯甲酸(4),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 灵香草乙酸乙酯部位的酚酸类化合物可能是其主要抗植物病原真菌成分之一.
作者:郑娜;李远;徐伟锋;周德雄;梁艳;杨瑞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生理机能和气血盈亏不同,其病理变化特点各异,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适应能力、病理转归、强弱寿夭等方面的区别.文章在分析归纳小儿、青壮年、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生理机能与病理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治未病”思想在防治不同年龄段疾病总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中医“治未病”的内涵及理论体系.
作者:李晓屏;钟周;胡志希;周鸿图;陈四红;周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口服配合中药足浴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2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抗炎控制血糖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基础上使用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沐足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治疗组为100%;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沐足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可促进糖尿病足的溃疡面愈合,且安全性高,费用较低.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陈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黄五个药对即大黄枳实、大黄黄连、大黄牡丹、大黄桃仁、大黄甘遂配伍后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含量变化并用紫外谱线组图谱分析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水提液经环己烷、氯仿及正丁醇三种有机溶剂萃取后萃取液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吸收谱图变化.结果 大黄各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大黄桃仁组游离蒽醌提取率与大黄甘遂组总蒽醌及结合蒽醌提取率均升高,其余各组均使蒽醌类成分含量降低,其中降幅大的是大黄黄连组.紫外谱线组图谱在宏观上反映了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总效应变化.结论 大黄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大都会引起蒽醌类成分含量的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黄的功效作用存在共性关系.
作者:麦蓝尹;谢臻;陈勇;李耀华;庞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含量.方法 采用9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制备供试品.分析色谱柱为CenturySIL C18BDS(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60 min;98%~0%B;2%~100%A),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27 nm.结果 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及狼毒乙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依次为Y=458411X+1704565 (r=0.9999),Y=127938X-168409(r =0.9998),在1.871 ~9.355 μg,0.1856~0.92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5.5%,RSD分别为3.2%和1.0%.结论 所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法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许良;包勿兰;李桂花;王曦烨;刘景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桂枝发汗作用(抗炎)弱,而解肌祛痛作用强,是解表的基本药物;麻黄发汗作用强(抗炎),而解肌祛痛作用很弱.二药各司其职,配伍互补见长.故对解表而言,桂枝汤为基础方,适合表邪不重之证;病邪重,如伤寒、严重风湿等则需加麻黄,尤其是伴有消化系统症状时,不可轻易去芍药.张仲景使用桂枝汤、麻黄汤有规律可寻,值得发掘提高.
作者:吴中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桑葚花色苷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以桑葚果为原料,经冷冻干燥,乙醇超声提取,离心得到桑葚花色苷粗提物后进行药理实验,连续给药(10、5、2.5g/kg)7天后,检查相应指标.结果 发现桑葚花色苷粗提物高、中剂量组对小鼠常压缺氧具有保护作用;在小鼠心肌缺血线粒体膜实验中发现,桑葚花色苷粗提物高中剂量组能较低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升高心肌线粒体中SOD量,较低剂量组和正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桑葚花色苷对小鼠常压缺氧和心肌缺血实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丁乐;杨人泽;温庆明;黄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茵陈四逆散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 以茵陈四逆散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以分散均匀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茵陈四逆散分散片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以绿原酸为指标测定的绿原酸的累积溶出率.结果 优化的茵陈四逆散分散片处方工艺为:浸膏∶淀粉=1∶1,80%微晶纤维(MCC),20%淀粉,8%交联聚维酮(PVPP),0.2%硬脂酸镁和0.2%微粉硅胶,粉末直接压片,硬度控制在50N左右,分散均匀性测定结果为137s;绿原酸5min累积溶出率可达71.1%,30min完全溶出.结论 茵陈四逆散分散片崩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
作者:李小娜;白晓梅;柯婷梅;付佳宇;徐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左、右归丸对肾虚体质大鼠神经行为障碍的调节机制.方法 8周龄SD大鼠雌、雄2∶1比例合笼交配,“猫吓鼠”造模法恐吓孕鼠至生产,所产仔鼠4周龄时继续恐吓,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复合型仔鼠,分为模型组、左、右归丸组,空白组产自正常孕鼠.对仔鼠恐吓同时开始灌胃,药物组给予左、右归丸混悬剂,空白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2月.Morris水迷宫检测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PSD-95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第1次穿越目标区时间较空白组增长(P<0.05),游泳速度、穿越次数较空白组降低(P<0.05);左、右归丸组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改善(P<0.05).PSD-95表达:模型组较空白组表达降低(P<0.05);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表达上调(P<0.05).结论 补肾中药左、右归丸可治疗肾虚质为特征的神经行为障碍.
作者:孙瑜嬬;孙理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栗锦迁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颗粒方.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实验室检查及DSQ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HbA1c、FBG、2hPG均有所下降,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但组间差值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SQL评分比较,经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DSQL量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各项比较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经t检验,治疗组在对DSQL量表总评分及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维度的改善程度上较对照组更明显,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栗锦迁降糖方能够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韩阳;苏明;关怿;徐金珠;栗锦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药材是维系中医生命力的重要物质保障.野生中药材的掠夺式开发对加速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更多珍稀物种的消亡,削弱中医医学体系的公信力等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我国野生中药材遭受的“涸泽而渔式”的采猎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加强野生药材保护的政策法规研究,打破传统的部门利益,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加快一些濒危药材的人工繁殖,不断开发濒危药材的替代性产品,这些对将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野生中药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毛和荣;刘殿刚;高铁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强化中医慢病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将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管理组和普通管理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中医慢病管理,强化管理组同时加强随访和教育指导强度.观察时间3个月,定期对患者随访,并对慢阻肺知识态度行为量表(KAP)、服药依从性、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及满意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两组KAP的各部分得分、服药依从性和CAT均较干预前有改善,其中KAP的知识部分强化管理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强化管理组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慢病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的知信行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强化管理则可能加大这种效应.
作者:许银姬;罗一妍;吴蕾;邱文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从《分子生药学》的课程特点、教材内容和教学设想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思考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该门课程走向成熟.
作者:朱田田;晋玲;林丽;杜弢;孙少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假茼蒿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制订其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四大经典(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特征、显微特点、理化特征)鉴别法对假茼蒿进行鉴别.结果 假茼蒿四大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 以上特征可作为鉴别假茼蒿的参考依据.
作者:曾祥燕;颜萍花;蔡毅;黎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疾病,灸法作为一种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COPD的治疗中,其临床效果得到验证.通过研究近年来灸法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对灸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瀚;孙辉;李素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野生黄芩种质资源间的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方法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西10个不同产地的野生黄芩种质进行了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7条引物扩增出54条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52条,多态率为96.30%,10个野生种的遗传距离在0~0.818之间,可聚为五类.结论 10个不同产地的山西野生黄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山西野生黄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优良黄芩种质的选育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刘晓伶;郝建平;付琳;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填精复方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POF)卵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不同剂量进行治疗,以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电镜下观察卵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OF小鼠电镜下可见颗粒细胞核仁固缩,出现髓样小体;卵泡膜细胞形态失常;己烯雌酚组颗粒细胞形态尚规则,卵泡膜细胞略呈椭圆形;左归丸低剂量组卵母细胞透明带部分呈花瓣状,颗粒细胞核固缩;左归丸中剂量组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排列整齐;左归丸高剂量组小鼠卵母细胞与正常组相似,透明带厚薄均匀,颗粒细胞线粒体偶见空泡化;卵泡膜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POF小鼠卵巢超微结构紊乱,颗粒卵泡细胞凋亡明显,动情周期紊乱;左归丸中、高剂量及己烯雌酚对其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左归丸的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朱玲;罗颂平;许丽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从教材本身出发对生药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性探讨.《生药学》是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课程教材庞杂冗长,理论虽不深奥,但内容相对枯燥、易学难记且易混淆,加之学时有限,学习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文章就如何使繁杂枯燥的生药学教材内容立体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效果.
作者:孔松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通过文献学、本草学方法探究乳香与熏陆香的关系,并确定《回回药方》中两种乳香的植物来源.结论认为乳香即熏陆香,《回回药方》中的“捆都而”即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的树脂,药材名为乳香.《回回药方》中的“麻思他其”即为漆树科植物黄连木属乳香Pistacia lentisus L.的树脂,药材名为洋乳香.
作者:何婷;杨丽娟;杨森;高如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C-SMC-1)凋亡基因F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Fas mRNA的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大黄素在0.05~ 0.25 mmol·L-1浓度范围内对CCC-SMC-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作用24 h后的IC50为0.10 mmol·L-1,且IC5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显著前移.RT-PCR法显示,不同剂量的大黄素作用于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24 h后,与正常组细胞相比,Fas 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大黄素能抑制CCC-SMC-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的Fas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柴艺汇;高洁;杨长福;陈云志;王世娇;王和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