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罗颂平;许丽绵
目的 观察乌头汤及其拆方对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中医辨证为寒湿痹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乌头汤组(33例)、川乌麻黄组(28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30例)、甲氨蝶呤组(25例)进行分组给药,观察Das28评分及抗CCP抗体、RF、CRP等血清学指标.结果 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乌头汤组明显降低抗CCP抗体、RF水平,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其他拆方组合(P<0.05);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降低CRP水平疗效显著,优于甲氨蝶呤组及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P<0.05).结论 乌头汤原方组及其部分拆方组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中抗CCP抗体、RF、CRP,直接或间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诱导病情缓解,推测这可能与其发挥消炎镇痛作用有关.
作者:王涛;林静;狄舒男;匡海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指微络放血法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68例头痛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指微络放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头痛综合评分结果,同时对典型案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评分为(2.97±1.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11±4.35)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4.7%,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中指微络放血治疗通过放出瘀血,起到涤痰祛瘀、清热利湿、祛寒排毒的作用,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作者:李颖文;廖钦贤;左常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从《分子生药学》的课程特点、教材内容和教学设想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思考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该门课程走向成熟.
作者:朱田田;晋玲;林丽;杜弢;孙少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茵陈四逆散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 以茵陈四逆散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以分散均匀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茵陈四逆散分散片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以绿原酸为指标测定的绿原酸的累积溶出率.结果 优化的茵陈四逆散分散片处方工艺为:浸膏∶淀粉=1∶1,80%微晶纤维(MCC),20%淀粉,8%交联聚维酮(PVPP),0.2%硬脂酸镁和0.2%微粉硅胶,粉末直接压片,硬度控制在50N左右,分散均匀性测定结果为137s;绿原酸5min累积溶出率可达71.1%,30min完全溶出.结论 茵陈四逆散分散片崩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
作者:李小娜;白晓梅;柯婷梅;付佳宇;徐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D-GalN +LPS联合制备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检测造模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统计成模后不同时间段大鼠存活情况,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的ALT,AST,TBil,CHE的水平要低于模型组和前列腺素E2组(P<0.01或0.05),在改善PT方面亦优于模型组和前列腺素E2组(P<0.01或0.05);解毒化瘀颗粒组和前列腺素E2组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或0.05),但两个药物组的存活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能改善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降低大鼠死亡率,其效应机制可能与纠正肝脏微循环紊乱相关.
作者:龙富立;陈小明;王娜;谢丽;王明刚;张荣臻;毛德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银黄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的抗氧化活性和结构进行分析,为其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ESI-MS2联用技术构建银黄口服液指纹图谱和分析共有峰的可能结构,并应用离线HPLC-DAD-DPPH技术测定共有峰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以绿原酸为参照峰建立了银黄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不同批次的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分析鉴定了绿原酸等12个共有峰对应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快速,简单,并确定了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结构和活性差异,有利于全面评价银黄口服液的品质.
作者:张昊旻;田淋淋;于江波;曲波;王永彬;陆韬;张美双;张辉;孙佳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伴随着我国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中药渣也随之产生.早期中药渣的处理多采用填埋、焚烧、堆放等方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学方法处理中药渣具有无污染、高效率、高收益等显著优点.文章主要从中药渣制备乙醇、堆肥处理、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栽培食用菌四个方面介绍中药渣的生物学处理与利用方式,并对中药渣的处理与应用进行讨论和展望.
作者:马丽娜;陈静;吴志伟;佟金;陈玉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药材是维系中医生命力的重要物质保障.野生中药材的掠夺式开发对加速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更多珍稀物种的消亡,削弱中医医学体系的公信力等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我国野生中药材遭受的“涸泽而渔式”的采猎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加强野生药材保护的政策法规研究,打破传统的部门利益,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加快一些濒危药材的人工繁殖,不断开发濒危药材的替代性产品,这些对将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野生中药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毛和荣;刘殿刚;高铁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析中药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Medlin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FSGS的临床研究期刊论著,评价其中RCTs研究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Meta分析;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探寻纳入研究的中药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7项RCTs行Meta分析,共356名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FSGS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清白蛋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肾功能无影响;纳入14篇文献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提示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常用,聚类分析显示补虚、活血药常与固涩药联用,清热解毒药与泻下药常同时运用.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少FSGS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韩世盛;卢嫣;王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通过文献学、本草学方法探究乳香与熏陆香的关系,并确定《回回药方》中两种乳香的植物来源.结论认为乳香即熏陆香,《回回药方》中的“捆都而”即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的树脂,药材名为乳香.《回回药方》中的“麻思他其”即为漆树科植物黄连木属乳香Pistacia lentisus L.的树脂,药材名为洋乳香.
作者:何婷;杨丽娟;杨森;高如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对脾气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P物质(substance P,SP) mRNA表达及含量的影响.方法 把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脾气虚模型组和四君子汤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取材,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P物质mRNA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P物质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及海马中P物质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下丘脑及海马中P物质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及海马中P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下丘脑及海马中P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脾气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P物质mRNA表达降低,含量下降,四君子汤能使治疗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P物质mRNA表达增加,含量增加.
作者:冯晓帆;王艳杰;赵丹玉;张林;刘旭东;刘博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通过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探讨该药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HSC-LX2与药物孵育48h,以MTF法检测细胞毒性;以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各周期细胞DNA的含量及细胞晚期凋亡率.结果 白花丹醌低、中、高浓度对HSC-LX2细胞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抑制其细胞增殖;G0/G1期细胞的比例发生升高而S期+G2/M期细胞总数降低;且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明显增高.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花丹醌对HSC-LX2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原因为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阻止细胞的分裂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上述能力均有剂量依赖性;且中、高剂量白花丹醌的干预能力强于秋水仙碱和复方鳖甲软肝片.
作者:彭岳;苗维纳;赵铁建;黎桂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艾灸命门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像的影响,从经脉代谢热值角度探讨经络与体质的相关性,并为艾灸干预阳虚质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中医体质判定后,纳入阳虚质志愿者11名,采用红外热像仪观察艾灸命门过程中督脉红外热成像的改变,比较艾灸前、艾灸10min、艾灸20min检测区代谢热值,红外图像每隔2min采集1次,共11次.结果 ①红外辐射轨迹(IRRTM)观察:自然状态下,2例志愿者可见与督脉线一致的IRRTM,艾灸命门后使该轨迹更加连续规整,并且可以使其余9例阳虚质者诱发沿督脉线2/3以上的IRRTM,其中3例可达督脉线全程;②检测区温度变化:至阳、脊中、腰阳关穴区温度在艾灸10min、艾灸20min温度均有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身柱穴在艾灸时穴区温度较前升高,艾灸20min较前略有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检测区时间-温度变化关系:艾灸干预后,检测穴区温度平稳上升,于艾灸后10min左右达到一个峰值,而后趋于平稳,并持续至艾灸结束后.结论 阳虚质具有与正常人相同的经络传热特性,艾灸命门可使阳虚质者督脉代谢热值升高,可作为阳虚质的干预方法,艾灸时间以大于10min为宜,一般10 ~ 15min.
作者:窦思东;许瑞旭;吴南茜;李春兰;兰彩莲;王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栗锦迁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颗粒方.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实验室检查及DSQL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HbA1c、FBG、2hPG均有所下降,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但组间差值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SQL评分比较,经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DSQL量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经统计学检验(各项比较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经t检验,治疗组在对DSQL量表总评分及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维度的改善程度上较对照组更明显,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栗锦迁降糖方能够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韩阳;苏明;关怿;徐金珠;栗锦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安胎冲剂对复发性流产模型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复发性流产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从妊娠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干预15d.处死小鼠,留取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蜕膜组织RAS、MAPK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蜕膜组织RAS、MAPK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西药组、补肾安胎冲剂低、中剂量组相比,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蜕膜RAS、MAPK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肾安胎冲剂具有安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曹晓梅;李伟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调研了自噬的相关文献,分析其在胃癌方面的研究概况.结果表明自噬可能是胃癌治疗的下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自噬机制尚不明确;自噬与凋亡的关系复杂,如何联合应用;自噬途径治疗胃癌,没有真正走向临床.进一步提出:自噬可能是中医药抗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契机.
作者:滕钰浩;朱超林;薛维伟;邹玺;王瑞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猪牙皂总皂苷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猪牙皂抗白血病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猪牙皂总皂苷通过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以人白血病细胞K562、HL-60和NB4为供试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猪牙皂总皂苷各分离组分对其抑制作用.结果 60%乙醇部分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40%、85%洗脱物对白血病细胞抑制率较低.20%乙醇和水洗脱物对白血病细胞无抑制作用.结论 猪牙皂总皂苷60%大孔树脂乙醇洗脱部分体外抗白血病细胞作用显著,是猪牙皂体外抗白血病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杨青;贾斌;张新军;赵渤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款冬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镇咳、祛痰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分别研究款冬花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残余物高、低剂量的镇咳祛痰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丁醇高剂量组、氯仿高剂量组(6g/kg)能显著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并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氯仿高剂量组(6g/kg)的祛痰效果较好,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款冬花镇咳部位是正丁醇、氯仿部位,祛痰部位可能是氯仿部位.
作者:贺润丽;王晓英;韩毅丽;尚彩玲;苗得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为临床特征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或完全逆转病程的药物.白藜芦醇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深受广大学者的青睐,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有效预防AD的发生.文章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白藜芦醇对AD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仕琴;林茂;王敏;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PEG-PLGA嵌段共聚物为材料,比较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对空白纳米粒的质量影响,筛选出优制备方法,考察所制备纳米粒的有关理化性质.方法 分别选取PEG分子量为550,750,2000所合成的PEG-PLGA嵌段共聚物材料各一种作为代表材料,通过比较沉淀/溶剂挥发法、乳化/溶剂挥发法、盐析法、复乳法所制得的纳米粒有关理化性质,从而优选出合适的空白纳米粒制备方法.并对制备工艺中有机溶剂,初乳与复乳超声条件,表面活性剂与其浓度,水相,旋转蒸发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筛选,得到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 筛选出优制备方法为复乳法,采用该优化工艺制备三批不同组成的纳米粒,测定其平均粒径、PDI值发现该制备工艺稳定,所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范围为(124±48)nm,PDI范围为0.199±0.094.结论 采用PEG-PLGA嵌段共聚物为材料,制备空白纳米粒处方工艺稳定,可以为进一步制备载中药有效成分纳米粒奠定基础.
作者:何黎黎;谭彦;西洛;耿欣彤;林芸竹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