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彭岳;苗维纳;赵铁建;黎桂玉

关键词:白花丹醌, 人肝星状细胞, 细胞毒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通过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探讨该药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HSC-LX2与药物孵育48h,以MTF法检测细胞毒性;以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各周期细胞DNA的含量及细胞晚期凋亡率.结果 白花丹醌低、中、高浓度对HSC-LX2细胞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抑制其细胞增殖;G0/G1期细胞的比例发生升高而S期+G2/M期细胞总数降低;且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明显增高.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花丹醌对HSC-LX2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原因为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阻止细胞的分裂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上述能力均有剂量依赖性;且中、高剂量白花丹醌的干预能力强于秋水仙碱和复方鳖甲软肝片.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灵香草乙酸乙酯部分抗菌活性及成分研究

    目的 寻找灵香草乙酸乙酯部分中的主要抗菌组分及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灵香草乙酸乙酯部分中各极性组分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灵香草乙酸乙酯部位中,30%乙酸乙酯-石油醚组分的抑菌效果好,同时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1),对香豆酸(2),香草酸(3),对羟基苯甲酸(4),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 灵香草乙酸乙酯部位的酚酸类化合物可能是其主要抗植物病原真菌成分之一.

    作者:郑娜;李远;徐伟锋;周德雄;梁艳;杨瑞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阴性症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阴性症状,即不存在症状,对于某些病或证的诊断具有否定意义的资料,亦即某一病或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的症状,如不呕、不渴、小便利、无汗等症状.阴性症状在《伤寒论》中应用广泛,文章将《伤寒论》中的阴性症状归纳分类同时对部分阴性症状(不呕、不渴、小便利、不恶寒、不结胸、无大热、无汗)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论述了阴性症状的临床辨证意义,即可以通过阴性症状来辨别病性,判定病位,审查病机,还可作为药物中病的指征或以其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作者:刘倩倩;钟相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疗效评价及药物探析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析中药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Medlin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FSGS的临床研究期刊论著,评价其中RCTs研究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Meta分析;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探寻纳入研究的中药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7项RCTs行Meta分析,共356名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FSGS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清白蛋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肾功能无影响;纳入14篇文献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提示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常用,聚类分析显示补虚、活血药常与固涩药联用,清热解毒药与泻下药常同时运用.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少FSGS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韩世盛;卢嫣;王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苍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

    概述了苍术炮制后各类化学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情况,以及生品和炮制品药理作用的差异等,并对现阶段炮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苍术炮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于艳;袁媛;贾天柱;才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分子生药学》教学探讨

    从《分子生药学》的课程特点、教材内容和教学设想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思考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该门课程走向成熟.

    作者:朱田田;晋玲;林丽;杜弢;孙少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RAPD标记竹节参及其近缘植物的品种鉴别

    目的 建立竹节参及其近缘人参属植物种间快速鉴别体系.方法 采用RAPD技术获得DNA指纹图谱,根据图谱中特异性条带,绘制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MCID).结果 从1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并且具有特异性条带的4条引物构建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4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条,多态性比率为91.30%.利用其中的多态性条带,绘制出图谱关系分析图,构成竹节参及其近缘植物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定图.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直观可靠,为竹节参及近缘品种的初步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许成;张长城;李菁;周志勇;刘朝奇;王婷;袁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回药乳香的本草考证

    通过文献学、本草学方法探究乳香与熏陆香的关系,并确定《回回药方》中两种乳香的植物来源.结论认为乳香即熏陆香,《回回药方》中的“捆都而”即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的树脂,药材名为乳香.《回回药方》中的“麻思他其”即为漆树科植物黄连木属乳香Pistacia lentisus L.的树脂,药材名为洋乳香.

    作者:何婷;杨丽娟;杨森;高如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通过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探讨该药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HSC-LX2与药物孵育48h,以MTF法检测细胞毒性;以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各周期细胞DNA的含量及细胞晚期凋亡率.结果 白花丹醌低、中、高浓度对HSC-LX2细胞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抑制其细胞增殖;G0/G1期细胞的比例发生升高而S期+G2/M期细胞总数降低;且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明显增高.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花丹醌对HSC-LX2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原因为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阻止细胞的分裂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上述能力均有剂量依赖性;且中、高剂量白花丹醌的干预能力强于秋水仙碱和复方鳖甲软肝片.

    作者:彭岳;苗维纳;赵铁建;黎桂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桂枝汤类和麻黄汤类实质性区别

    桂枝发汗作用(抗炎)弱,而解肌祛痛作用强,是解表的基本药物;麻黄发汗作用强(抗炎),而解肌祛痛作用很弱.二药各司其职,配伍互补见长.故对解表而言,桂枝汤为基础方,适合表邪不重之证;病邪重,如伤寒、严重风湿等则需加麻黄,尤其是伴有消化系统症状时,不可轻易去芍药.张仲景使用桂枝汤、麻黄汤有规律可寻,值得发掘提高.

    作者:吴中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患者2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口服配合中药足浴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2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抗炎控制血糖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基础上使用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沐足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治疗组为100%;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沐足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可促进糖尿病足的溃疡面愈合,且安全性高,费用较低.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陈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凉血活血法对过敏性紫癜NK细胞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凉血活血中药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患者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紫癜清颗粒,对照组给予糖品质激素,紫癜性肾炎联合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NK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组腹痛、关节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慢(P<0.05),皮肤紫斑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脏损伤改善则优于对照组(P<0.05),血尿、蛋白尿消褪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治疗前NK细胞明显低于正常,治疗后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细胞水平升高明显(P<0.05).结论 凉血活血中药紫癜清颗粒可以改善过敏性紫癜患者NK细胞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郝晶;王小东;贾春晖;陈斌;梅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绿原酸在中药注射剂中是否产生致敏性的探讨

    对绿原酸在注射剂中是否产生致敏作用以及致敏的类型进行了探讨,并对绿原酸的致敏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作者:胡婧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肿瘤本科教学十年情况Spearman相关分析

    目的 总结中医肿瘤本科教学成功经验和欠缺之处,提出促进教学发展、适应就业、切合临床需求的教改对策.方法 收集10年来中医肿瘤学生的反馈,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83.2%学生学习中医肿瘤热情较高;94.9%学生认为中医肿瘤学习有助于临床;97.5%学生认可中医药诊治肿瘤的作用;44.7%毕业生就职于三甲医院;毕业生就职科室与其学习时间、态度呈正相关(r=0.26,P<0.01;r =0.23,P<0.05),毕业生单位级别和科室与教学对其临床的帮助呈正相关(r =0.27,P<0.01;r =0.39,P<0.01),学生学习时间、态度与其对网络教学的观点呈正相关(r=0.29,P<0.01;r=0.44,P<0.01).结论 中医肿瘤教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设置多元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教学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作者:王雄文;林龙;贺凡;李佩华;叶存思;凌舒艺;沈晓曼;郑丹如;宋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基因Fas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C-SMC-1)凋亡基因F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Fas mRNA的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大黄素在0.05~ 0.25 mmol·L-1浓度范围内对CCC-SMC-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作用24 h后的IC50为0.10 mmol·L-1,且IC5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显著前移.RT-PCR法显示,不同剂量的大黄素作用于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24 h后,与正常组细胞相比,Fas 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大黄素能抑制CCC-SMC-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的Fas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柴艺汇;高洁;杨长福;陈云志;王世娇;王和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枫蓼提取物抗炎、止泻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

    目的 研究枫蓼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抗炎解痉、止泻作用,探索其治疗急性胃肠炎的药效物质.方法 采用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分别测量耳和足肿胀度,测定大鼠炎足组织中TNF-α、IL-1β和PGE2含量,观察槲皮素和芦丁的抗炎作用.采用小肠推进和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实验,以小肠推进率、稀便率、腹泻指数为指标,研究槲皮素和芦丁的解痉、抗腹泻作用.结果 槲皮素和芦丁能减轻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不同程度降低炎足组织中TNF-α、IL-1β和PGE2含量,抑制小肠推进;减少腹泻次数、降低腹泻指数.结论 槲皮素、芦丁具有明显抗炎、解痉和抗腹泻作用,是枫蓼提取物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作者:任守忠;梁娴;苏文琴;王宁;陈君;马志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黄帝内经》酒性简述

    文章对《黄帝内经》中酒的源流分类、性能功用、治疗应用、应用禁忌进行了简要论述,从中医学角度阐述了酒的历史渊源以及主要特点.

    作者:李贵海;王平;袁德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试论《肘后备急方》中附子的应用

    目的 研究葛洪对附子的运用,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 对《肘后备急方》60条应用到附子的方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葛洪应用附子的配伍特点、减毒方法及使用剂量.结果 《肘后备急方》附子配伍精良,组方严谨;减毒方法归结为炮制、煎煮、配伍及制成丸剂缓和毒性;《肘后备急方》附子的用量则因剂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剂量膏剂较汤剂用量大,酒剂介于膏、汤剂之间,汤剂附子用量13.92 ~30 g,膏剂酒剂中附子虽总剂量较大,但日用量较小,值得注意的是,神明白膏方中附子用量高达30枚;丸剂散剂因药物以全质入药,故剂量应小,初略计算其日用量,结果丸剂附子用量范围为0.014 ~3.48 g,散剂用量范围为0.043 ~3.33 g,丸剂较散剂用量稍大.结论 《肘后备急方》附子应用精当,颇具特色,值得后人学习与效仿.

    作者:钟希文;梅全喜;张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仲景学术思想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反思

    埃博拉出血热作为一种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但中医学对其却有独到的见解.基于仲景学术思想,埃博拉出血热可从少阴病和疫毒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阐述相应的传变规律、预后转归特点,总结相应的防治原则与具体方药措施,为日后类似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翔;喻嵘;曾婧;郝盼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解毒化瘀颗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D-GalN +LPS联合制备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检测造模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统计成模后不同时间段大鼠存活情况,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的ALT,AST,TBil,CHE的水平要低于模型组和前列腺素E2组(P<0.01或0.05),在改善PT方面亦优于模型组和前列腺素E2组(P<0.01或0.05);解毒化瘀颗粒组和前列腺素E2组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或0.05),但两个药物组的存活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能改善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生化指标,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降低大鼠死亡率,其效应机制可能与纠正肝脏微循环紊乱相关.

    作者:龙富立;陈小明;王娜;谢丽;王明刚;张荣臻;毛德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虚瘀同治整体治疗方案设计

    肾虚阴阳失调和瘀血阻滞是子宫肌瘤的基本病机,虚瘀同治的整体治疗方案是在该病机的基础上,结合肌瘤的本质特点和患者的兼夹证而提出的,该方案以补肾调阴阳、活血化瘀为主,注重散结消癥,分清虚实主次,选定基础方并结合辨证单元和组方单元,提出了子宫肌瘤整体治疗方案,对提高子宫肌瘤的辨证精确性和临床疗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作者:尉万春;李成卫;沈绍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