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肘后备急方》中附子的应用

钟希文;梅全喜;张文霞

关键词:葛洪, 《肘后备急方》, 附子
摘要:目的 研究葛洪对附子的运用,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 对《肘后备急方》60条应用到附子的方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葛洪应用附子的配伍特点、减毒方法及使用剂量.结果 《肘后备急方》附子配伍精良,组方严谨;减毒方法归结为炮制、煎煮、配伍及制成丸剂缓和毒性;《肘后备急方》附子的用量则因剂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剂量膏剂较汤剂用量大,酒剂介于膏、汤剂之间,汤剂附子用量13.92 ~30 g,膏剂酒剂中附子虽总剂量较大,但日用量较小,值得注意的是,神明白膏方中附子用量高达30枚;丸剂散剂因药物以全质入药,故剂量应小,初略计算其日用量,结果丸剂附子用量范围为0.014 ~3.48 g,散剂用量范围为0.043 ~3.33 g,丸剂较散剂用量稍大.结论 《肘后备急方》附子应用精当,颇具特色,值得后人学习与效仿.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用生苍术与用麸炒苍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 以四妙丸中的君药黄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为指标,对分别以生苍术及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进行比较.方法 以吴茱萸碱为内标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盐酸小檗碱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对分别以生苍术及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灌胃给药后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采用DASS2.0数据处理.结果 以生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Cmax为0.123 mg/L,Tmax为1.05 h,M RT0-24为8.69 h,AUC0-24为0.778 mg/L·h;以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Cmax为0.096 mg/L,Tmax为1.03 h,MRT0-24为9.04h,AUC0-24为0.728 mg/L·h.结论 以生苍术或麸炒苍术入药的四妙丸中盐酸小檗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别.

    作者:王晓彤;刘玉强;才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IB5PA增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PIB5PA(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5-phosphatase)基因转染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株,MTT法观察不同浓度(0,0.1,0.2,0.3,0.4,0.5μmol/L)紫杉醇处理后对两株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流式细胞PI单染法检测两株细胞凋亡率的差异;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0.3 μmol/L紫杉醇处理两株细胞不同时间点Bcl-2家族成员蛋白表达差异.将pCGN-PIB5 PA质粒转染对紫杉醇相对不敏感MDA-MB-231细胞,0.3μmol/L紫杉醇处理24h,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IB5PA,磷酸化Akt以及Bcl-2家族成员蛋白的表达,MTT和PI单染法检测MDA-MB-231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改变.结果 MDA-MB-231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较差,过表达PIB5 PA后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细胞中磷酸化Akt水平降低,Bim(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表达明显增高,对紫杉醇敏感性明显增强.结论 PIB5PA可能通过上调Bim表达增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作者:张楠楠;胡春松;陈振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EG-PLGA嵌段共聚物空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筛选

    目的 采用PEG-PLGA嵌段共聚物为材料,比较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对空白纳米粒的质量影响,筛选出优制备方法,考察所制备纳米粒的有关理化性质.方法 分别选取PEG分子量为550,750,2000所合成的PEG-PLGA嵌段共聚物材料各一种作为代表材料,通过比较沉淀/溶剂挥发法、乳化/溶剂挥发法、盐析法、复乳法所制得的纳米粒有关理化性质,从而优选出合适的空白纳米粒制备方法.并对制备工艺中有机溶剂,初乳与复乳超声条件,表面活性剂与其浓度,水相,旋转蒸发温度和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筛选,得到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 筛选出优制备方法为复乳法,采用该优化工艺制备三批不同组成的纳米粒,测定其平均粒径、PDI值发现该制备工艺稳定,所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范围为(124±48)nm,PDI范围为0.199±0.094.结论 采用PEG-PLGA嵌段共聚物为材料,制备空白纳米粒处方工艺稳定,可以为进一步制备载中药有效成分纳米粒奠定基础.

    作者:何黎黎;谭彦;西洛;耿欣彤;林芸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强化中医慢病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知信行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中医慢病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将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管理组和普通管理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中医慢病管理,强化管理组同时加强随访和教育指导强度.观察时间3个月,定期对患者随访,并对慢阻肺知识态度行为量表(KAP)、服药依从性、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及满意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两组KAP的各部分得分、服药依从性和CAT均较干预前有改善,其中KAP的知识部分强化管理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强化管理组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慢病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的知信行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强化管理则可能加大这种效应.

    作者:许银姬;罗一妍;吴蕾;邱文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智托洁白丸对胃溃疡大鼠的作用研究

    目的 考察藏药智托洁白丸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水浸型、幽门结扎型、乙酸型溃疡模型,给药7天处死,观察智托洁白丸对水浸型胃溃疡大鼠的抑制率;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溃疡面积、胃液量、游离胃酸、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作用.结果 在水浸应激实验中,阳性药组、智托洁白丸低、中、高剂量都能够明显抑制溃疡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阳性药组与智托洁白丸低、中、高剂量组都能明显抑制溃疡面积,降低胃液量、游离胃酸量以及胃蛋白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能够降低乙酸型大鼠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论 智托洁白丸能够治疗胃溃疡,可能与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阻止胃酸分泌、降低血浆中胃动素与胃泌素的含量有关.

    作者:刘燕;蓝希明;罗畅;赵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灭菌方法对全天麻胶囊的药效影响

    目的 通过基础药效的研究和作用机制的探讨,综合评价微波灭菌工艺是否改变了全天麻胶囊的药效.方法 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在小鼠上进行;镇静实验观察正常小鼠自主活动的次数进行;偏头痛药效实验采用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进行.结果 ①镇痛实验:全天麻胶囊传统灭菌工艺与微波灭菌工艺高剂量组对小鼠疼痛有一定抑制作用,且能明显延长扭体的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②镇静实验:微波工艺组能有效的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具有一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③偏头痛实验:全天麻胶囊传统灭菌工艺与微波灭菌工艺对于血浆中CGRP、ET和脑组织中5-HT、NE、DA含量的影响没有差异.结论 全天麻胶囊在微波灭菌的条件下并未改变天麻药效物质基础,其具有镇痛、镇静及且对硝酸甘油所致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娟;刘明;杨立勇;徐剑;张永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左、右归丸对复合型肾虚体质大鼠神经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左、右归丸对肾虚体质大鼠神经行为障碍的调节机制.方法 8周龄SD大鼠雌、雄2∶1比例合笼交配,“猫吓鼠”造模法恐吓孕鼠至生产,所产仔鼠4周龄时继续恐吓,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复合型仔鼠,分为模型组、左、右归丸组,空白组产自正常孕鼠.对仔鼠恐吓同时开始灌胃,药物组给予左、右归丸混悬剂,空白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2月.Morris水迷宫检测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PSD-95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第1次穿越目标区时间较空白组增长(P<0.05),游泳速度、穿越次数较空白组降低(P<0.05);左、右归丸组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改善(P<0.05).PSD-95表达:模型组较空白组表达降低(P<0.05);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表达上调(P<0.05).结论 补肾中药左、右归丸可治疗肾虚质为特征的神经行为障碍.

    作者:孙瑜嬬;孙理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四物降脂颗粒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四物降脂颗粒对过氧化氢(H2O2)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四物降脂颗粒大鼠含药血清,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H2O2模型组,药物组,丹参素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密度;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TPA,PAI-1含量.结果 四物降脂颗粒含药血清可抑制过氧化氢所致的细胞活力降低,减少MDA生成,提高SOD活性;并可升高TPA,PAI-1含量.结论 四物降脂颗粒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所致HUVECs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叶攀;杨丹;刘宏军;许强;夏晓鹏;任剑峡;敖杰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山西道地连翘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的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活性.方法 采用连翘药物对MDCK细胞毒性与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实验,比较观察不同产地连翘药材对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细胞病变效应(CPE)的抑制作用.结果 山西产地连翘药材的选择指数(SI)范围:5.00 ~6.51,河南、河北、陕西连翘药材的选择指数(SI)范围:3.50 ~5.12,不同产地连翘药材在MDCK细胞中对甲型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山西产地连翘药材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效果整体优于河南、河北、陕西.

    作者:吴婷;魏珊;李敏;张淑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回药乳香的本草考证

    通过文献学、本草学方法探究乳香与熏陆香的关系,并确定《回回药方》中两种乳香的植物来源.结论认为乳香即熏陆香,《回回药方》中的“捆都而”即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的树脂,药材名为乳香.《回回药方》中的“麻思他其”即为漆树科植物黄连木属乳香Pistacia lentisus L.的树脂,药材名为洋乳香.

    作者:何婷;杨丽娟;杨森;高如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蝙蝠葛碱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和机制

    目的 探讨蝙蝠葛碱(DAU)对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LF)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秋水仙碱1 mg·kg-1)、DAU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 kg-1).采用30% CCl4(1μl·g-1)腹腔注射诱导LF小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IV)水平.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结构并计算肝脏器指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DAU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HA、LN、PC-Ⅲ、CIV、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TGF-β1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小鼠肝脏病理纤维化明显减轻,肝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DAU能有效减轻CCl4诱导LF小鼠肝脏损伤,降低LF程度,其机制与抑制肝脏TGF-β1和TNF-α表达有关.

    作者:孙超;李林;张晓杰;张英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肿瘤本科教学十年情况Spearman相关分析

    目的 总结中医肿瘤本科教学成功经验和欠缺之处,提出促进教学发展、适应就业、切合临床需求的教改对策.方法 收集10年来中医肿瘤学生的反馈,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83.2%学生学习中医肿瘤热情较高;94.9%学生认为中医肿瘤学习有助于临床;97.5%学生认可中医药诊治肿瘤的作用;44.7%毕业生就职于三甲医院;毕业生就职科室与其学习时间、态度呈正相关(r=0.26,P<0.01;r =0.23,P<0.05),毕业生单位级别和科室与教学对其临床的帮助呈正相关(r =0.27,P<0.01;r =0.39,P<0.01),学生学习时间、态度与其对网络教学的观点呈正相关(r=0.29,P<0.01;r=0.44,P<0.01).结论 中医肿瘤教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设置多元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教学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作者:王雄文;林龙;贺凡;李佩华;叶存思;凌舒艺;沈晓曼;郑丹如;宋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着眼“特色实用性”改革壮医学研究生实践教学内容

    在国家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社会对壮医人才需求的变化、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背景下,文章强调特色实用性壮医人才的塑造,从壮医诊断技能、壮医临床治病技法、壮医常用方药辨识和应用、壮医社会实践教学、壮医临床思维五方面提出思路,为培养特色鲜明的壮医实用型人才做贡献.

    作者:宋宁;梁薇;薛丽飞;申晓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芦荟大黄素联用顺铂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Caspase-3和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芦荟大黄素(AE)单用或联用顺铂(C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Caspase-3和端粒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AE单用和联用CP处理细胞后,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变化;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hTERT和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E单用,Caspase-3蛋白表达量和酶活增强,Caspase-3基因表达增强,而hTERT和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受抑制.AE与CP联用则强化了这种趋势.结论 芦荟大黄素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酶的激活和端粒酶的抑制有关.

    作者:何敏;陶毅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艾灸命门穴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艾灸命门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像的影响,从经脉代谢热值角度探讨经络与体质的相关性,并为艾灸干预阳虚质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中医体质判定后,纳入阳虚质志愿者11名,采用红外热像仪观察艾灸命门过程中督脉红外热成像的改变,比较艾灸前、艾灸10min、艾灸20min检测区代谢热值,红外图像每隔2min采集1次,共11次.结果 ①红外辐射轨迹(IRRTM)观察:自然状态下,2例志愿者可见与督脉线一致的IRRTM,艾灸命门后使该轨迹更加连续规整,并且可以使其余9例阳虚质者诱发沿督脉线2/3以上的IRRTM,其中3例可达督脉线全程;②检测区温度变化:至阳、脊中、腰阳关穴区温度在艾灸10min、艾灸20min温度均有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身柱穴在艾灸时穴区温度较前升高,艾灸20min较前略有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检测区时间-温度变化关系:艾灸干预后,检测穴区温度平稳上升,于艾灸后10min左右达到一个峰值,而后趋于平稳,并持续至艾灸结束后.结论 阳虚质具有与正常人相同的经络传热特性,艾灸命门可使阳虚质者督脉代谢热值升高,可作为阳虚质的干预方法,艾灸时间以大于10min为宜,一般10 ~ 15min.

    作者:窦思东;许瑞旭;吴南茜;李春兰;兰彩莲;王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归(引)肺经药与肺癌靶向治疗的探讨

    通过分析引肺经药的传统认知、现代研究及归(引)肺经药在肺癌中的运用,探讨引肺经药与现代肺癌靶向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揭示归(引)肺经药与肺靶向载体较类似,能与相应的靶点结合,从而激活主动寻靶特性,选择性地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能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灶部位.引肺经药与靶向给药联合应用,将有希望成为肺癌治疗、转移和抗复发的重要手段.

    作者:于海艳;刘兴隆;沈涛;祝捷;杨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中医养生保健学》教学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中医养生保健学》的相关教学问题.方法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连续3届培训学员进行调查,从教学内容安排、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了解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果 在所调查方面,该课程教学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需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提高教学质量.结论 该门课程教学,宜在培训大纲中所列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中医特色的教学内容,建设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重视技能培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突出实践运用能力考核.

    作者:李勇华;姜兴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补肾安胎冲剂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安胎冲剂对复发性流产模型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复发性流产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从妊娠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干预15d.处死小鼠,留取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蜕膜组织RAS、MAPK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蜕膜组织RAS、MAPK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西药组、补肾安胎冲剂低、中剂量组相比,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蜕膜RAS、MAPK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肾安胎冲剂具有安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曹晓梅;李伟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猪牙皂体外抗白血病活性部位筛选

    目的 研究猪牙皂总皂苷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猪牙皂抗白血病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猪牙皂总皂苷通过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以人白血病细胞K562、HL-60和NB4为供试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猪牙皂总皂苷各分离组分对其抑制作用.结果 60%乙醇部分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40%、85%洗脱物对白血病细胞抑制率较低.20%乙醇和水洗脱物对白血病细胞无抑制作用.结论 猪牙皂总皂苷60%大孔树脂乙醇洗脱部分体外抗白血病细胞作用显著,是猪牙皂体外抗白血病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杨青;贾斌;张新军;赵渤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元多息评价新疆习用2种洋甘菊

    目的 建立新疆习用2种洋甘菊(母菊、罗马洋甘菊)的定性、定量鉴别方法,对其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品质评价.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2种洋甘菊进行显微结构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2种洋甘菊在显微特征中萌发孔数目、色谱特征中斑点数目及烯炔-双环醚、红没药醇等化学成分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文章建立的洋甘菊多元多息显微特征和色谱特征,为新疆习用2种洋甘菊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系统评价方法和依据.

    作者:赵东升;宋百灵;韩松林;邱兰;李新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