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HIS数据库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凝血”和“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李园;谢雁鸣;霍剑;张辉

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HIS, 血瘀证, 非血瘀证, 凝血指标, 血小板
摘要:为观察冠心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前后其凝血指标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了解丹参多酚酸盐对患者血小板和凝血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全国20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中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年龄在18~ 80岁,纳入有中医诊断患者(1088例)为研究对象,从该人群中分别提取用药前后有两次测量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7项理化指标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为冠心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将患者分为2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2组用药前后七个指标的变化率.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凝血酶时间和血小板比积的变化率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平衡61个混杂因素后,2组PCT、PLT、PDW三个血小板个指标的Logistic回归显示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未发现冠心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用药后三个血小板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率有显著差异.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藏药珊瑚七十味丸中重金属含量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目的 建立珊瑚七十味丸中重金属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浓硝酸-高氯酸消解珊瑚七十味丸样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铜、铅、镉、砷、汞五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 6个批次的珊瑚七十味丸样品中铜和砷皆未超标,镉和汞全部超标,4个批次样品中铅超标;加样回收率93.15% ~ 102.05%,相对标准偏差0.0775% ~ 1.4154%.结论 该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在藏药的重金属含量检测中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勇仓;刘兰;孙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四物降脂颗粒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四物降脂颗粒对过氧化氢(H2O2)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四物降脂颗粒大鼠含药血清,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H2O2模型组,药物组,丹参素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密度;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TPA,PAI-1含量.结果 四物降脂颗粒含药血清可抑制过氧化氢所致的细胞活力降低,减少MDA生成,提高SOD活性;并可升高TPA,PAI-1含量.结论 四物降脂颗粒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所致HUVECs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叶攀;杨丹;刘宏军;许强;夏晓鹏;任剑峡;敖杰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灸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疾病,灸法作为一种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COPD的治疗中,其临床效果得到验证.通过研究近年来灸法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对灸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瀚;孙辉;李素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生姜抗化疗呕吐有效部位筛选及其活性研究

    目的 分离并筛选生姜抗化疗呕吐的有效部位,并对其抗化疗呕吐的作用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 以经典的化学提取分离方法分离生姜的不同提取部位,以小鼠胃排空模型及大鼠异食癖模型对生姜挥发油组分、生姜水提醇沉上清液部分、生姜水提醇沉沉淀部分及二次分离生姜水提醇沉上清液部分得到的生姜脂溶性部位和水溶性部位进行研究分析,确定生姜抗化疗呕吐的有效部位;采用离体豚鼠回肠实验,观察生姜有效部位提取物对5-HT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的影响.结果 生姜脂溶性部位能够显著的延缓顺铂引起的小鼠胃排空(P<0.05),并且减少顺铂引起的大鼠摄食高岭土的量(P<0.05);生姜脂溶性部位能够拮抗5-HT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P<0.05).结论 生姜脂溶性部位是其抗化疗呕吐的有效部位,其抗化疗呕吐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拮抗5-HT受体有关.

    作者:胡许欣;张科卫;楚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RP-HPLC法分析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含量.方法 采用9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制备供试品.分析色谱柱为CenturySIL C18BDS(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60 min;98%~0%B;2%~100%A),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27 nm.结果 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及狼毒乙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依次为Y=458411X+1704565 (r=0.9999),Y=127938X-168409(r =0.9998),在1.871 ~9.355 μg,0.1856~0.92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5.5%,RSD分别为3.2%和1.0%.结论 所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法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蒙药塔日奴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许良;包勿兰;李桂花;王曦烨;刘景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乌头汤及其拆方对116例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乌头汤及其拆方对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中医辨证为寒湿痹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乌头汤组(33例)、川乌麻黄组(28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30例)、甲氨蝶呤组(25例)进行分组给药,观察Das28评分及抗CCP抗体、RF、CRP等血清学指标.结果 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乌头汤组明显降低抗CCP抗体、RF水平,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其他拆方组合(P<0.05);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降低CRP水平疗效显著,优于甲氨蝶呤组及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P<0.05).结论 乌头汤原方组及其部分拆方组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中抗CCP抗体、RF、CRP,直接或间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诱导病情缓解,推测这可能与其发挥消炎镇痛作用有关.

    作者:王涛;林静;狄舒男;匡海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灭菌方法对全天麻胶囊的药效影响

    目的 通过基础药效的研究和作用机制的探讨,综合评价微波灭菌工艺是否改变了全天麻胶囊的药效.方法 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在小鼠上进行;镇静实验观察正常小鼠自主活动的次数进行;偏头痛药效实验采用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进行.结果 ①镇痛实验:全天麻胶囊传统灭菌工艺与微波灭菌工艺高剂量组对小鼠疼痛有一定抑制作用,且能明显延长扭体的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②镇静实验:微波工艺组能有效的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具有一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③偏头痛实验:全天麻胶囊传统灭菌工艺与微波灭菌工艺对于血浆中CGRP、ET和脑组织中5-HT、NE、DA含量的影响没有差异.结论 全天麻胶囊在微波灭菌的条件下并未改变天麻药效物质基础,其具有镇痛、镇静及且对硝酸甘油所致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娟;刘明;杨立勇;徐剑;张永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2例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的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证型分布特点与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202例,以其证型分布及所涉及的中药处方为研究点,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证型分布特点及中医用药规律.结果 儿童大叶性肺炎证型分布居于首位的为痰热闭肺证,与其他证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兼证中以血瘀证居多,用药方面款冬花,紫苑,鱼腥草,大青叶,苇茎,红花为常用药物,类别方面止咳化痰平喘类药物应用多,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次之.结论 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医证型以痰热闭肺型为主,兼证以血瘀为常见,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以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清热解毒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体现了清热解毒法、化痰祛瘀法并用的用药规律.

    作者:张岩;宋桂华;王立鹏;王雪峰;管志伟;于素平;吕伟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枫蓼提取物抗炎、止泻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

    目的 研究枫蓼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抗炎解痉、止泻作用,探索其治疗急性胃肠炎的药效物质.方法 采用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分别测量耳和足肿胀度,测定大鼠炎足组织中TNF-α、IL-1β和PGE2含量,观察槲皮素和芦丁的抗炎作用.采用小肠推进和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实验,以小肠推进率、稀便率、腹泻指数为指标,研究槲皮素和芦丁的解痉、抗腹泻作用.结果 槲皮素和芦丁能减轻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不同程度降低炎足组织中TNF-α、IL-1β和PGE2含量,抑制小肠推进;减少腹泻次数、降低腹泻指数.结论 槲皮素、芦丁具有明显抗炎、解痉和抗腹泻作用,是枫蓼提取物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作者:任守忠;梁娴;苏文琴;王宁;陈君;马志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试论《肘后备急方》中附子的应用

    目的 研究葛洪对附子的运用,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 对《肘后备急方》60条应用到附子的方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葛洪应用附子的配伍特点、减毒方法及使用剂量.结果 《肘后备急方》附子配伍精良,组方严谨;减毒方法归结为炮制、煎煮、配伍及制成丸剂缓和毒性;《肘后备急方》附子的用量则因剂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剂量膏剂较汤剂用量大,酒剂介于膏、汤剂之间,汤剂附子用量13.92 ~30 g,膏剂酒剂中附子虽总剂量较大,但日用量较小,值得注意的是,神明白膏方中附子用量高达30枚;丸剂散剂因药物以全质入药,故剂量应小,初略计算其日用量,结果丸剂附子用量范围为0.014 ~3.48 g,散剂用量范围为0.043 ~3.33 g,丸剂较散剂用量稍大.结论 《肘后备急方》附子应用精当,颇具特色,值得后人学习与效仿.

    作者:钟希文;梅全喜;张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通过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探讨该药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HSC-LX2与药物孵育48h,以MTF法检测细胞毒性;以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各周期细胞DNA的含量及细胞晚期凋亡率.结果 白花丹醌低、中、高浓度对HSC-LX2细胞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抑制其细胞增殖;G0/G1期细胞的比例发生升高而S期+G2/M期细胞总数降低;且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明显增高.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花丹醌对HSC-LX2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原因为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阻止细胞的分裂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上述能力均有剂量依赖性;且中、高剂量白花丹醌的干预能力强于秋水仙碱和复方鳖甲软肝片.

    作者:彭岳;苗维纳;赵铁建;黎桂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脾气虚证与脾虚湿热证重症肌无力患者唾液改变情况初探

    目的 比较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重症肌无力(MG)患者及健康者酸负荷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唾液流率及pH值变化,为“脾主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采集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脾气虚证17例,脾虚湿热证15例)和30例健康者酸负荷前、后唾液,检测并比较唾液淀粉酶(sAA)活性、唾液流率及唾液pH值.结果 ①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MG患者酸负荷前、后sAA活性均低于健康者(P<0.05),酸负荷后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MG患者唾液流率高于健康者(P<0.05)、唾液pH值低于健康者(P<0.05),脾气虚证与脾虚湿热证之间在酸负荷前后sAA活性、唾液流率及唾液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酸负荷前后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MG单位时间sAA活性均低于健康者(P<0.01),而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证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脾气虚证组、脾虚湿热组sAA活性比值低于健康组(P<0.05),流率比值、pH值比值和单位时间sAA活性比值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AA活性、流率及pH值的变化可反映脾气虚证MG患者唾液的改变特点.

    作者:杨龙;王丽辉;林传权;李茹柳;邱向红;石琪妮;汪双双;陈蔚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文献研究的脾虚证临床检测指标分析

    目的 探析脾虚证与西医临床检测指标研究相关性.方法 检索1980~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中有关研究脾虚证患者临床试验类文献,通过对文献特征的描述和检测指标的提取,综述出脾虚证临床检测指标.结果 共纳入325篇文献,提取出研究脾虚本质临床指标前10位的是胃肠激素、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唾液淀粉酶、免疫细胞因子、D-木糖排泄率、微量元素、淋巴细胞转化率、胃肠电及分泌性免疫球蛋白.结论 脾虚证本质临床研究指标众多,需要借助现代流行病学及信息挖掘技术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王凌;胡慧;胡镜清;彭锦;徐倩;喻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患者2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口服配合中药足浴法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2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抗炎控制血糖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完全相同)基础上使用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沐足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治疗组为100%;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沐足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可促进糖尿病足的溃疡面愈合,且安全性高,费用较低.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陈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R)-人参皂苷Rg3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20(R)-人参皂苷Rg3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0(R)-人参皂苷Rg3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于再灌注72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鼠脑中Calpain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2h再灌注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20(R)-人参皂苷Rg3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行为障碍,显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降低Calpain Ⅰ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20(R)-人参皂苷Rg3通过抑制Calpain和Caspase-3的表达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何波;陈鹏;龙江;张小超;杨仁华;沈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以教材立体化为导向探索生药学教学改革

    从教材本身出发对生药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性探讨.《生药学》是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课程教材庞杂冗长,理论虽不深奥,但内容相对枯燥、易学难记且易混淆,加之学时有限,学习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文章就如何使繁杂枯燥的生药学教材内容立体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学效果.

    作者:孔松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绿原酸在中药注射剂中是否产生致敏性的探讨

    对绿原酸在注射剂中是否产生致敏作用以及致敏的类型进行了探讨,并对绿原酸的致敏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作者:胡婧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指微络放血治疗头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中指微络放血法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68例头痛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指微络放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头痛综合评分结果,同时对典型案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评分为(2.97±1.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11±4.35)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4.7%,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中指微络放血治疗通过放出瘀血,起到涤痰祛瘀、清热利湿、祛寒排毒的作用,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作者:李颖文;廖钦贤;左常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PLC测定全国不同产地及进口决明子大黄酚与橙黄决明素含量

    目的 对全国决明子资源调查采集到的决明子对口药材和商品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HPLC法对大黄酚和橙黄决明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对口药材和商品药材有约60%的样品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含量测定标准要求,进口决明子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结论 应该加强决明子药材的市场监管,杜绝劣质药材流入我国,大力发展规范化种植及良种选育,保证决明子药材质量.

    作者:闫婕;卫莹芳;胡慧玲;付小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中医养生保健学》教学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中医养生保健学》的相关教学问题.方法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连续3届培训学员进行调查,从教学内容安排、师资队伍、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了解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果 在所调查方面,该课程教学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需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提高教学质量.结论 该门课程教学,宜在培训大纲中所列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中医特色的教学内容,建设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重视技能培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突出实践运用能力考核.

    作者:李勇华;姜兴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