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婕;卫莹芳;胡慧玲;付小凤
概述了苍术炮制后各类化学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情况,以及生品和炮制品药理作用的差异等,并对现阶段炮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苍术炮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于艳;袁媛;贾天柱;才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整理邹伯奇家传手抄本所记载跌打损伤验方,分析其用药特点.方法 发掘整理手抄本记载方剂,形成统计数据库,获得全书方剂的剂型、药味数、药物使用频次及药性.结果 经过统计全书记载方剂共计94首,其中内服方65首,外服方29首;内服方和外用方均有7种剂型,内服以汤剂、散剂和酒剂为主,外用以散剂、膏剂和糊剂为主;药味数以3 ~13味多,占65.60%;手抄本共记用药257种,其中动物药29种,矿物药25种,植物药203种;21种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中,温热药有11种,寒凉药有3种,平性药有7种.结论 该手抄本所录跌打损伤验方属于“平补派”用药特点,其特点以善用动物药及广泛使用活血化瘀药,并运用酒的升提之性提高功效.
作者:杜卓;戢斗勇;肖姗;李钟;韩彬;陈卓佳;马嘉明;彭立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临床常见病,高树中教授熟读经典,博采众方,临证中尤善针药结合并用,治疗本病每获良效,现就其治疗思路和方法进行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断裂或髓核脱出,以致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作者:盖晓丽;马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款冬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镇咳、祛痰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分别研究款冬花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残余物高、低剂量的镇咳祛痰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丁醇高剂量组、氯仿高剂量组(6g/kg)能显著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并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氯仿高剂量组(6g/kg)的祛痰效果较好,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款冬花镇咳部位是正丁醇、氯仿部位,祛痰部位可能是氯仿部位.
作者:贺润丽;王晓英;韩毅丽;尚彩玲;苗得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黄五个药对即大黄枳实、大黄黄连、大黄牡丹、大黄桃仁、大黄甘遂配伍后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含量变化并用紫外谱线组图谱分析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水提液经环己烷、氯仿及正丁醇三种有机溶剂萃取后萃取液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吸收谱图变化.结果 大黄各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大黄桃仁组游离蒽醌提取率与大黄甘遂组总蒽醌及结合蒽醌提取率均升高,其余各组均使蒽醌类成分含量降低,其中降幅大的是大黄黄连组.紫外谱线组图谱在宏观上反映了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总效应变化.结论 大黄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大都会引起蒽醌类成分含量的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黄的功效作用存在共性关系.
作者:麦蓝尹;谢臻;陈勇;李耀华;庞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在对意象思维过程与层次结构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将其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层次进行系统的梳理,尤其强调思维之前的“前建”过程和思维之后“载”的过程,以对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意象层次分析,重在明确意象思维在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辨证论治理论性的研究和发展.
作者:徐胤聪;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凉血活血中药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患者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紫癜清颗粒,对照组给予糖品质激素,紫癜性肾炎联合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NK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组腹痛、关节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慢(P<0.05),皮肤紫斑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脏损伤改善则优于对照组(P<0.05),血尿、蛋白尿消褪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治疗前NK细胞明显低于正常,治疗后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细胞水平升高明显(P<0.05).结论 凉血活血中药紫癜清颗粒可以改善过敏性紫癜患者NK细胞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郝晶;王小东;贾春晖;陈斌;梅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枫蓼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抗炎解痉、止泻作用,探索其治疗急性胃肠炎的药效物质.方法 采用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分别测量耳和足肿胀度,测定大鼠炎足组织中TNF-α、IL-1β和PGE2含量,观察槲皮素和芦丁的抗炎作用.采用小肠推进和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实验,以小肠推进率、稀便率、腹泻指数为指标,研究槲皮素和芦丁的解痉、抗腹泻作用.结果 槲皮素和芦丁能减轻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不同程度降低炎足组织中TNF-α、IL-1β和PGE2含量,抑制小肠推进;减少腹泻次数、降低腹泻指数.结论 槲皮素、芦丁具有明显抗炎、解痉和抗腹泻作用,是枫蓼提取物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作者:任守忠;梁娴;苏文琴;王宁;陈君;马志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填精复方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POF)卵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不同剂量进行治疗,以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电镜下观察卵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OF小鼠电镜下可见颗粒细胞核仁固缩,出现髓样小体;卵泡膜细胞形态失常;己烯雌酚组颗粒细胞形态尚规则,卵泡膜细胞略呈椭圆形;左归丸低剂量组卵母细胞透明带部分呈花瓣状,颗粒细胞核固缩;左归丸中剂量组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排列整齐;左归丸高剂量组小鼠卵母细胞与正常组相似,透明带厚薄均匀,颗粒细胞线粒体偶见空泡化;卵泡膜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POF小鼠卵巢超微结构紊乱,颗粒卵泡细胞凋亡明显,动情周期紊乱;左归丸中、高剂量及己烯雌酚对其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左归丸的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朱玲;罗颂平;许丽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对野生铁皮石斛及7个栽培变异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建立铁皮石斛及栽培变异的生药学鉴别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及栽培变异的显微鉴别特征明显.所建立的生药学显微鉴别特征可为合理开发铁皮石斛及栽培变异的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李娅琼;张雅琼;冯德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在肛肠疾患的病因、辨证和治疗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学术成果,反映了明代以前中医对肛肠疾患的治疗水平.文章就《外科正宗》中有关痔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内外治疗方法加以归类总结、详述分析以及探讨,其中详细介绍陈氏外治法中关于枯痔和药线结扎疗法的经验,重点分析临床疗效较好的“枯痔散”和“三品一条枪”,希望能服务于临床,对后世中医外科肛肠专业的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刘明欣;王荣;谷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附子、干姜、肉桂3种温里药及黄连、栀子、知母3种清热药对大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影响探索四气药性的免疫分子机理.方法 用6种中药大剂量的水煎浓缩制剂对大鼠进行与临床一致的整体灌胃给药,用Luminex xMAP technology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对大鼠血浆进行EOTAXIN、MIP-1α、MCP-1、IP-10、GRO-KC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指标的定量测定.结果 可使附子组的大鼠MCP-1增加有显著性差异,栀子组的大鼠MIP-1α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受试中药药性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信号转导表征免疫分子机理探索提供中医理论的实验基础.
作者:李莉;王晓东;王洲;杨薇;刘亚欧;夏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为临床特征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或完全逆转病程的药物.白藜芦醇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深受广大学者的青睐,近年来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有效预防AD的发生.文章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白藜芦醇对AD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仕琴;林茂;王敏;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中经络患者常见5种中医证候的情绪特征.方法 选择脑卒中中经络急性期以及恢复期患者,性别、年龄大致相当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各组进行情绪测量.结果 脑卒中患者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HAMD、HAMA测值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中医5证型的肝经维度和焦虑维度积分,在阴虚风动、风火痰亢和痰热腑实明显增高(P<0.05);而风火痰亢、风痰瘀阻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抑郁维度增高(P<0.01).PSD发生的证候频率,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风痰瘀阻、风痰火亢和痰热腑实证.结论 脑卒中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阴虚风动、风痰火亢证型的焦虑、抑郁程度均高于其它证型,阴虚风动和气虚血瘀证发生PSD的证候频率高.
作者:宋炜熙;曹玉成;唐燕萍;田莎;仲美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乌头汤及其拆方对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中医辨证为寒湿痹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乌头汤组(33例)、川乌麻黄组(28例)、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30例)、甲氨蝶呤组(25例)进行分组给药,观察Das28评分及抗CCP抗体、RF、CRP等血清学指标.结果 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治疗后Das28评分明显降低,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乌头汤组明显降低抗CCP抗体、RF水平,优于西药对照组及其他拆方组合(P<0.05);乌头汤组、川乌麻黄组降低CRP水平疗效显著,优于甲氨蝶呤组及乌头汤去川乌麻黄组(P<0.05).结论 乌头汤原方组及其部分拆方组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中抗CCP抗体、RF、CRP,直接或间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诱导病情缓解,推测这可能与其发挥消炎镇痛作用有关.
作者:王涛;林静;狄舒男;匡海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指微络放血法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68例头痛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指微络放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头痛综合评分结果,同时对典型案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头痛评分为(2.97±1.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11±4.35)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4.7%,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中指微络放血治疗通过放出瘀血,起到涤痰祛瘀、清热利湿、祛寒排毒的作用,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作者:李颖文;廖钦贤;左常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藏药智托洁白丸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水浸型、幽门结扎型、乙酸型溃疡模型,给药7天处死,观察智托洁白丸对水浸型胃溃疡大鼠的抑制率;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溃疡面积、胃液量、游离胃酸、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对乙酸型胃溃疡大鼠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作用.结果 在水浸应激实验中,阳性药组、智托洁白丸低、中、高剂量都能够明显抑制溃疡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阳性药组与智托洁白丸低、中、高剂量组都能明显抑制溃疡面积,降低胃液量、游离胃酸量以及胃蛋白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能够降低乙酸型大鼠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论 智托洁白丸能够治疗胃溃疡,可能与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阻止胃酸分泌、降低血浆中胃动素与胃泌素的含量有关.
作者:刘燕;蓝希明;罗畅;赵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银黄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的抗氧化活性和结构进行分析,为其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ESI-MS2联用技术构建银黄口服液指纹图谱和分析共有峰的可能结构,并应用离线HPLC-DAD-DPPH技术测定共有峰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以绿原酸为参照峰建立了银黄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不同批次的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分析鉴定了绿原酸等12个共有峰对应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快速,简单,并确定了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结构和活性差异,有利于全面评价银黄口服液的品质.
作者:张昊旻;田淋淋;于江波;曲波;王永彬;陆韬;张美双;张辉;孙佳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天然沉香中白木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进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和理化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NW Athena C18-WP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1%(体积分数)磷酸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7nm,柱温35℃.结果白木香酸在2.000~80.00μg· 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1%,RSD为3.0%(n-6).在理化鉴别和浸出物含量合格的情况下,天然沉香中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呈正比关系.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准确测定天然沉香中白木香酸的含量,结合白木香酸与浸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天然沉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钟兆健;樊云飞;雷智东;潘清灵;周欣;刘岱琳;章卫民;高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督脉经针刺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及消化科门诊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督脉经导气针刺法治疗,每周三次,隔天一次,每次留针30min,;对照组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按需服用,观察周期均为为4周.使用RDQ、SAS、SDS量表分别于治疗0天、2周、4周进行症状积分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43.3%,对照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S、SDS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SAS、SDS、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SAS、SDS的积分差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督脉经导气针刺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NERD患者的反酸、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反食等临床症状,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也有明显作用,均优于雷贝拉唑,值得推广.
作者:丰金香;陈朝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