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澎;单玉喜;崔勇;杨磊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处理后对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缺氧/复氧对照组和缺氧/复氧+葛根素保护组(葛根素浓度分别为1、0.1、0.01g/L).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一氧化氮(NO)分泌量,以及Pue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Pue可明显提高SOD和LDH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NO分泌量,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镜下治疗组心肌细胞结构接近正常;流式细胞仪计数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葛根素处理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模拟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葛根素稳定心肌细胞膜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并且抑制缺氧/复氧损伤中的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郭瑜洁;朱健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多西紫杉醇加顺铂及5-氟脲嘧啶(5-Fu)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35例进展期胃癌采用以下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1~3天;5-Fu 500 mg/m2,第1~5天.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观察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并观察化疗的毒副反应.结果 临床有效率为51.4%,其中完全缓解(CR)占8.6%(3例),部分缓解(PR)占42.9%(15例),疾病稳定(SD)占34.3%(12例),疾病进展(PD)占14.3%(5例).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共有8例发生了Ⅲ~Ⅳ度的白细胞减少,但未见因此而发生的败血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多西紫杉醇加顺铂及5-Fu的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明显,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王庆才;毛一香;陈凯;朱春荣;殷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囊性肾癌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肿瘤位于右肾8例,左肾7例;单囊4例,多囊8例,囊实性肿块3例;囊壁厚薄不均12例,壁结节7例;囊内絮条状增强9例.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实质成分中等以上强化,诊断准确率为73%.结论 囊性肾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对囊性肾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庆;沈玉英;雷海燕;许传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式的改进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子宫良性病变需做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中,60例采用改进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简称改进组),另30例采用传统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简称传统组).结果 改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天数等方面皆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皆无阴道脱垂病例.结论 改进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式难度和创伤减小,而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
作者:邓云;付曙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年龄、季节及疾病种类的分布情况.方法 以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1813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入院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当天采静脉血检测衣原体抗体IgC和IgA.结果 1813例中,117例为急性感染.按年龄分布:3岁以下阳性率低,1岁以内为5.90%,1~3岁为3.99%,~6岁为9.20%,6岁以上为15.13%;按季节分布:冬季阳性率稍高于其他季节;按疾病种类分布:大叶性肺炎和鼻窦炎所占比率高.结论 3岁以内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较少,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增加;冬季感染率高可能与气候相关;大叶性肺炎、鼻窦炎所占比率高与患儿年龄偏大,免疫功能趋向成熟及反复感染有关.
作者:尤海章;季伟;陈正荣;周卫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骨髓组织印片(简称印片)细胞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患者髂后上棘抽吸骨髓后,用骨髓活检针以环钻二步法将获取的骨髓组织(长度0.6 cm以上)置于载玻片上,均匀滚动制成印片272张,以同步采集的骨髓涂片(简称涂片)和骨髓切片(简称切片)为对照,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 印片有核细胞量明显高于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切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片细胞数减少者涂片大多减少,反之差异明显;以切片为金标准,印片诊断性能指标和Youden指数优于涂片;印片还可大体观察肿瘤细胞的组织形态(浸润结构).结论 印片评估有核细胞有明显的长处,也可初步了解组织形态学概况,同涂片快速检查互补,可明显提高涂片的细胞学诊断水平,可作为常规项目应用.
作者:吕萍;朱蕾;龚旭波;卢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帕金森病患者56例,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定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并进行UPDRS Ⅲ、Hoehn-Yahr分期、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和改良Weber评分及详细记录患者的具体信息及用药方案.结果 56例患者SCOPA-AUT平均得分为(23.11±11.55)分.Hoehn-Yahr分期、病程、UPDRSⅢ评分均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皆P<0.01).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Hoehn-Yahr分期、病程、UPDRSⅢ得分与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胡伟东;毛成洁;杨亚萍;刘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获得随访的226例AMI患者分为3组:直接PCI组96例,溶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心脏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PCI尤其直接PCI治疗AMI,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发病到手术)内,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作者:戚保桥;俞建华;杨向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CTNP与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CTNP方案治疗63例,采用CHOP方案治疗66例;每28 d重复疗程,全部患者治疗6~8个周期.结果 初发患者以CTNP方案治疗后有效(CR+PR)率为86.66%,复发或难治患者的有效率为72.72%;CHOP方案治疗初发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复发或难治患者的有效率为45.16%.两种方案对于初发患者的疗效相似,对复发或难治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NP组心电图异常、脱发、周围神经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患者的疗效显著,副反应发生率低,可替代CHOP方案治疗NHL.
作者:宋国齐;刘红;秦燕;杨力;姜胜华;陆德炎;杨锦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40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的表达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28例SLE患者及14名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结果 (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的表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AF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0的表达与TRAF1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B细胞CD40、TRAF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周玲;柴华旗;戴兰;沈文红;姚艳华;卢国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60岁以上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价、围手术期观察处理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154例60岁以上有缓慢型心律失常入院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的观察处理对策.结果 154例术前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其中26例行阿托品试验,31例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29例放弃或暂停手术;125例接受手术治疗者无1例发生心律失常引起的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较全面的临床评价、围手术期进行严密监护及必要和及时的处理,可以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张志平;闫晋康;任维军;刘克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0例T2DM患者(其中30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和28名正常对照者血清esRAGE浓度,并检测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T2DM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esRAGE浓度较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2DM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RAGE与年龄及代谢综合征的组成因素包括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成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与esRAGE成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 esRAGE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的潜在保护因素.
作者:樊华英;成兴波;范庆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肾病综合征患者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1].
作者:张子彦;王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1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岁组治疗有效率稍高于>50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性别、侧别、伴眩晕与否及伴耳鸣与否等因素对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影响(P>0.05).(3)伴糖尿病组与不伴糖尿病组间、病程<5 d组与>5 d组间、纯音测听上升型组与其他类型组间及听力中重度组与全聋组间比较,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伤程度及伴发早期糖尿病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侧别、伴发耳鸣、眩晕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周文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3位死因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我国,脑卒中也是导致居民死亡的前3位死因和高致残与高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50/10万,而冠心病发病率为50/10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的5倍.脑卒中和冠心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两种疾病在人群中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但有不同的分布和结局,其原因是否与致病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或与危险因素的聚集作用不同有关,鲜为人知.前瞻性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没有关于中国人群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和临床结局关系方面的报道.
作者:张艳芬;佟伟军;许锬;乔大伟;张永红;张凤山;林哲;鞠忠;刘永跃;金额尔敦朝鲁;张铎;李治;毛广哲;李树峰;李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诱导培养从大鼠管状骨中提取的骨髓细胞5 d后,将细胞分成脂多糖(LPS)刺激组和未刺激组(对照组),48 h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和CD80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6和IL-12的含量.结果 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具有树突状突起,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7 d后,对照组MHC-Ⅱ、CD80表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3%和29.1%,LPS刺激组MHC-Ⅱ、CD80表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9%和73.5%;LPS刺激组IL-6和IL-12含量高于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DC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成熟的方法;在分化成熟过程中,DC在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上均发生了变化.
作者:叶建新;陈卫昌;黄小平;高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40例、在位内膜组织18例和对照组正常内膜组织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MMP-2、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MMP-2 mRNA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强度为0.58±0.11,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的0.47±0.09和正常内膜的0.45±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TIMP-1 mRNA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强度(1.57±0.70)明显低于在位内膜(2.21±0.95)和对照组内膜(2.38±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 mRNA表达增强可能促进异位内膜的种植,TIMP-1 mRNA表达减弱可能促进内膜异位病变的发展.
作者:奚庆华;张玉泉;徐云钊;叶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87例70岁以上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胃癌患者具有男性多发、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中高分化腺癌多见、术前并存疾病和术后并发症多的特点.全组胃癌手术切除率为88.8%(166/187),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1.5%(115/18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8%(37/187),病死率2.1%(4/18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51.9%、22.8%.结论 加强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荣林;赵荣飞;胡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遗传学变化以及它与MM的分型、分期及其他预后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24 h短期培养法及R显带技术,对20例MM患者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与MM的分型、分期及预后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 20例MM患者中,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者8例(40%),其中5例数目异常,表现为亚二倍体、超二倍体、四倍体;8例均有结构异常,包括易位、增加和丢失等;发生于MM Ⅲ期7例(35%),MM Ⅰ期1例(5%);IgG型6例(30%),IgA型1例,轻链型1例.有异常核型的MM患者表现为血沉加快、高钙血症、低血小板、高β2微球蛋白(β2-MG)、高C反应蛋白(CRP)、低血红蛋白(Hb)、原浆细胞比例增高、高乳酸脱氢酶(LDH),其中Hb、β2-MG、CRP、LDH、原浆细胞比例与无核型改变的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存在染色体异常的MM患者多发生于Ⅲ期,与分型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及病情的进展有关,且预后差.
作者:蒋元强;沈云峰;谢新;朱华淳;毛玉文;周新;杨国华;孙鸿丽;庄芸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临床资料,16例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结果 患者以腹胀、腹部不适、腹痛、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肿瘤多发生于胃、小肠.结论 内镜、影像学和免疫组织学结合检查是确诊胃肠间质细胞瘤的方法,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维明;张杰;余生元;韩复;丘佳明;叶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