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侯建全;张勇;蔡政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2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57.7%(30/52),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498,P<0.01).COX-2、MMP-2阳性组Ki-67指数明显高于COX-2、MMP-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COX-2、MMP-2的高表达.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2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从而成为其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邱东民;周士福;蔡凤林;时伟锋;金留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体外生长的支持作用.方法 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人P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MNCs和传代后的PMSCs进行共培养,通过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 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分离和培养P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为CD29+、CD44+、CD105+、CD106+、CD166+、CD34-、CD45-、HLA-DR-.人PMSCs+脐血MNCs共培养组的细胞总数和CD45+细胞数在各培养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培养第7天,CD45+、CD14+及CD19+细胞数共培养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人PMSCs可以作为滋养层细胞有效支持脐血MNCs的体外生长.
作者:袁雅红;王泳;翁震;李毅平;许云云;张学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染料木素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腩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对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2周后行Genistein和雌激素替代治疗4周.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Westem blot方法 对nNOS神经元数量、n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去卵巢6周后.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垂直支(VDB)部位的nNOS神经元数量、n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和Genistein替代治疗后能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该部位的nNOS神经元数量、n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结论 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nNOS神经元具有类似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董玉林;张志军;郁晓燕;何志贤;胡燕;杨学峰;倪衡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血液生化分析,探讨磁性微粒(Fe3O4)肿瘤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栓塞94例肿瘤患者.对栓塞前后血液生化及DSA资料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栓塞后DSA图像显示:肿瘤血管消失.栓塞主干动脉直径及靶区血管面积明显缩小.与栓塞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栓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肝癌栓塞治疗后,血清AFP明显下降.结论 Fe3O4微粒是一种优良的栓塞剂,栓塞效果良好.
作者:王敬真;程自想;杨占甲;孔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章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方法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7715份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RSV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7年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发病首位,7年平均年阳性检出率为23.42%.流行高峰季节在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3月份,5月份至9月份是低谷期;流感病毒(IV)平均年检出率为6.17%,以流感病毒A型OVA)优势流行.但每年3月份流感病毒B型(IVB)检出率有所上升;副流感病毒(PIV 1~3型)平均年检出率为3.84%,PIV流行呈常年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V3、PIV1、PIV2;腺病毒(ADV)平均年检出率为1.32%,以春、夏两季相对较高.(2)RSV感染以1岁以内婴幼儿(尤为男性)多见(P<0.01);IV与ADV感染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P<0.01);PIV3感染以2岁以内婴幼儿多处(P<0.01).结论 RSV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岁以内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源;IV与ADV以冬春、夏季检出率较高,偏向3岁以上儿童;PIV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亚型检出率及年龄分布不同.
作者:张学兰;季正华;季伟;丁云芳;朱宏;严永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快通道麻醉的围术期管理.方法 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眯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瑞米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麻醉维持,根据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维持恰当麻醉深度.所有病例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指数(CI).术中使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5~165 min,麻醉时间145~200 min.所有病例麻醉过程平稳,无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快通道麻醉的关键在于维持血流动力性平稳和达到恰当的麻醉深度,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维持并改善心肌的氧供氧耗的平衡,使用短效的阿片类药物有利于兼顾到恰当的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性平稳和术后较早拔管和恢复.
作者:王桂龙;张兴梅;吴硕雄;姚冰薇;王雁娟;胡毅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肾外伤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全部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根据CT表现,提示肾包膜下血肿9例,肾周血肿5例.肾挫伤20例和肾撕裂或肾断裂4例.结论 16层螺旋CT对肾损伤能做出明确诊断和分型,它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王小松;陈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分布科室、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及治疗预后,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对113例住院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痰标本分离的113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13例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细菌44株,总检出率为38.94%.主要分布科室为ICU(急诊ICU为7/10,病房ICU为2,4)、神经内科(11/18)、神经外科(8/19)、老年科(5/14)、呼吸科(4/13)、肿瘤科(3/10)、血液科(2/1)、其他(2,15).产ESBlJs菌和非产ESBLs菌均对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严重耐药,产ESB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经验用药正确率为46.02%(52/113),结果 :43例(38.05%)治愈,39例(34.51%)好转,16例(14.16%)无变化,15例(13.27%)死亡.结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中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且存在多重耐药.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应以碳青霉烯类为首选,也可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作者:马丽华;黄建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 的选择.方法 对50例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别行蛛网膜下腔阻滞(S组)和硬膜外阻滞(E组)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S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较E组少,术中阿拉明使用量也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优越性.
作者:周学兰;刘海瑞;王琛;谢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切缘组织及痛旁组织中hPOT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鳞癌组织中hPOT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hPO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82例鳞癌组织、切缘组织中,hPOT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5%(64/82)、73.17%(60/8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癌旁组织中hPOT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0.98%(26/51),与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POTI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没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OT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检测hPOT1蛋白的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瑞清;冯一中;成静;殷瑞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癌综合治疗前后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和表达量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其预后因素,对比研究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60例临床分期为Ⅰ b~Ⅱb期宫颈鳞癌,应用TACE、放疗、放化疗3种方法 治疗,TACE组:DDP+E-ADM+5-Fu;放疗组:腔内后装A点和外照射;放化疗组:DDP+5Fu静脉化疗,同步腔内后装A点照射.治疗后10~14 d内手术治疗.应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细胞凋亡指数(AI)、survivin蛋白表达率和表达量,分析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浸润率、间质浸润率、宫旁浸润率及阴道浸润率等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 (1)宫颈癌3种治疗方法 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55.00%和55.00%,FACE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4 cm)宫颈癌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4%、53.85%和58.33%TACE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3种方法 治疗后宫颈癌组织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均明显下降,提高了细胞AI,TACE组与其他两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ACE降低了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脉管浸润率、深肌层浸润率和阴道浸润率的比例.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TACE降低了宫颈鳞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提高了细胞AI,缩小了肿瘤体积,降低了预后因素的比例,提高了临床手术切除率.
作者:杨凯;倪才方;谢其根;刘一之;浦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明确基因治疗靶点的碱基序列.方法 针对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方式(CGT、GIT、GAT)设计顺序特异性引物(SSP),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经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判断该细胞株有无K-ras基因点突变及其突变方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扩增产物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PCR-SSP法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存在K-ras基因点突变,突变方式为GGT→GTT,其结果 与基因序列测定完全相符.结论 明确了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 8988 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方式(GGT→GTT),为胰腺癌的下一步基因治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CR-SSP方法 检测K-ras基因点突变简便、快速、经济且特异性高,有望在临床上成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胰腺癌的实用检测方法.
作者:宋妙丽;杨晓春;申咏梅;张梅花;孙亦晖;沈钧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胆囊癌79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术前诊断率为35.44%.41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5例行根治性腰囊切除术,5例行扩大根治术,12例行姑息性手术,4例未能切除,2例保守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且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选择高危人群预防性胆囊切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狄琳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检测尿细胞角蛋白CYFRA 21-1在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与膀胱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尿CYFRA 21-l的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移行细胞组尿CYFRA21-1浓度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行细胞癌组中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比较,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CYFRA 21-1检测对诊断膀胱癌及其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莉莉;高云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老年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人CAP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与非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CAP102例中,63.7%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77.5%的患者Fine危险度分级为Ⅳ~Ⅴ级,住院病死率为9.8%,临床表现及病原体与非老年患者存在差异.结论 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差是老年CAP的特点,应及早使用抗生素.
作者:甘泉;郭鉴玲;方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国人正常股骨近端参数的特点,为国产假体的设计和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国人髋关节前后位CR 片,由Unisight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股骨头直径、颈长、颈十角、偏心距、股骨头垂直高度、干骺端宽度T+20、TO、T-20、峡部直径、峡部高度、髓腔闪烁指数和干骺端髓腔闪烁指数等参数.并与国内学者测量的以及欧美人股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国人正常股骨大体形态学参数与Noble、Massin等所测欧美人的股骨参数几乎都有差别,特别是偏心距、股骨头垂直高度、干骺端宽度T+20、TO、T-20、峡部直径、股骨头直径等参数差别较大.本组测量的漏斗状股骨占20%,远高于Noble、Massin等测量欧美人的8%和11.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国内刘勤等测量的国人股骨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系统便于对股骨近端大体形态的研究以及参数的测量,可用于人群股骨形态的普查;建立股骨近端参数的数据库对设计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股骨假体十分重要.
作者:朱建炜;董启榕;刘璠;许炜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应用有限切口骨折复位Herbert螺钉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微创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4例(14足)C3型Pilon骨折采用踝关节前方有限切口关节面骨块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加植骨结合经内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 按Mazar评分标准,优8例(占57.14%),良4例(占28.57%),可2例(占14.28%),优良率85.7%.结论 经踝关节前方有限切口骨折复位Herbert螺钉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C3型Pilon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作者:姜为民;龚晓红;李雪峰;杨惠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免疫接种次数对牛血清及乳汁中特异性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 以9株人肠道病原菌制备的 混合抗原对孕牛进行系统免疫,其中对照组免疫接种4次,实验组免疫接种6次,分娩后收集血清及乳汁,检测其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娩14 d后血清及常乳中特异性抗体效价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清效价平均为28~210,实验组血清效价平均为210~212.对照组乳汁效价平均为25~26,实验组乳汁效价平均为26~27,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越来越显著.结论 多次免疫接种,能使牛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这也保证了免疫乳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
作者:徐茜;代红燕;莎丽塔娜提·贺纳亚提;许晏;陆东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使用主成分分析处理Logistic回归中共线性问题的方法及其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多重线性回归中的共线性诊断方法诊断Logistic回归模型的共线性,使用主成分分析处理Logistic回归中的共线性问题,全部计算采用SAS软件.结果 在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中,使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各估计系数的标准误均有所减小,提示模型结构较为稳定,其结果的可靠性更高.结论 使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重共线性的诊断和处理是有效及可行的.
作者:郑伟;高歌;魏以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的研究结果提示,局部氧治疗、负压引流以及组织工程伞层皮肤作为活性敷料能有效修复烧伤后期残余创面[1].但由于其埘器材的特殊要求,该法在基层医院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院自2000年6月至2007年8月,应用香皂擦浴和贝复剂(重组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展红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