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兰;王建;文静;曹川;谢倩
目的 观察生肌玉红胶原的抗炎作用并探查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大鼠蹊部肉芽组织增生实验、小鼠耳廓微循环与腹部毛细血管通透实验评价生肌玉红胶原的抗炎功效,采用大鼠感染性创面测定创面白细胞总数及炎症因子以探查其抗炎机制.结果 生肌玉红胶原明显抑制耳肿胀及肉芽组织增生,同时改善耳廓微循环及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生肌玉红胶原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功效稍好于低剂量组;生肌玉红胶原显著抑制创面白细胞浸润,与胶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创面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在造模后3至15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胶原组(P<0.01).结论 生肌玉红胶原具有显著的抗炎、改善微循环作用,机制与减少慢性创面炎细胞浸润与炎症因子分泌相关.
作者:顾铭;李晨;张媞;陈佳静;叶小舟;姚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茶树菇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及耐缺氧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灌胃给药28天,观察小鼠力竭跑步时间、疲劳转棒时间、负重游泳时间,以及缺氧和中毒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小鼠游泳20min后,测定小鼠肝脏ATP含量、血浆及肝脏中SOD和MDA含量.结果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茶树菇提取物无急性毒性反应.同时,茶树菇提取物可以明显增加小鼠的运动时间,提高缺氧及中毒情况下小鼠存活时间,提高小鼠肝脏ATP含量,提高血浆及肝脏SOD活力,降低MDA含量.结论 茶树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及耐氧化活力,其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调节能量储备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实现的.
作者:金亚香;张研;刘天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金丝桃苷、白麻苷和次野鸢尾黄素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 正常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肺腺癌细胞(A549)及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经不同浓度的金丝桃苷、白麻苷和次野鸢尾黄素(20,40,80,160 μmol·L-1)分别处理24 h和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金丝桃苷和白麻苷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没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但抑制去除血清条件下HUVECs细胞凋亡;次野鸢尾黄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抑制较强,对乳腺癌MCF-7和肺癌A549细胞抑制较弱.结论 金丝桃苷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功效,而次野鸢尾黄素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王月华;李爱峰;张丽;付崇罗;赵洁;玄红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前瞻性比较单纯PKP与PKP联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伴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伴肋间神经痛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PKP术后,予以针灸治疗,B组行PKP术后,不作处理,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1月、6月、1年、2年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术后1周、1月、6月、1年、2年的脊柱矢状位Cobbg角度及两组术后的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每组患者均获得为24个月的随访,在病椎压缩比、Cobb's角变化的比较上,两组各自在术后与术前相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比较上,两组各自在术后与术前相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的比较上,在术后1周到术后6月,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之后,两组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比较上,术后各个时间点,A组优于B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联合针灸在治疗骨质疏松胸椎压缩性骨折伴肋间神经痛时,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觅;杜世阳;冯晶;倪欢;夏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光皮木瓜、皱皮木瓜及其不同方法加工品的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差异.方法 采集光皮木瓜和皱皮木瓜样品,每种样品随机分组,一组沸水烫制剖瓣、另一组直接切片,经50℃干燥后粉碎成细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进行样品的质量评价.结果 以齐墩果酸、熊果酸及二者总含量为考察指标,9对试验样品单独统计,2对均以直接切片高、4对均以烫制剖瓣高;按皱皮、光皮及光皱混合分类均值比较,均为烫制剖瓣高;按直接切片和烫制剖瓣分类均值比较,均为皱皮高.结论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评价木瓜质量,烫制加工优于直接切片,皱皮优于光皮.
作者:谭秋生;罗敏;任星宇;章文伟;邓才富;罗舜;杨永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使用熟大黄为主中药治疗组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对急性肺损伤及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总结中医中药抢救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百草枯中毒解毒降纤方连服14天,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充分激素,抗自由基,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5d、10 d、15 d、30 d、90 d内未发生低氧血症人数百分比、未发生ARDS人数百分比、肺间质纤维化发生人数百分比、死亡人数百分比.结果 两组5d内未发生低氧血症人数百分比、未发生ARDS人数百分比、肺间质纤维化发生人数百分比、死亡人数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10 d、15 d、30 d、90d内未发生低氧血症人数百分比、未发生ARDS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0 d、15d、30 d、90d内肺间质纤维化发生人数百分比、死亡人数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百草枯中毒解毒降纤方治疗百草枯中毒能减少急性肺损伤发生率,减轻损伤程度,有效降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王璞;刘倩;马国营;田春辉;张炜;褚永果;王维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将缺血后脑保护的目标从过去单一的神经保护提升到对神经细胞、血管及胶质等整体结构式的保护,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正好符合NVU治疗策略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具有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中药及复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文静;王建;罗世兰;曹川;谢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研究活血通络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 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模型中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因子)、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来阐述活血通络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9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组,模型组A、模型组B、模型对照组C、空白对照组D各48只,A、B、C组运用贺西京造模法造模.A组第2周开始喂服中药饲料,B组第3周开始喂服中药饲料,C、D组均喂服等量普通饲料,并于第2、5、8周末检测血中VEGF、TNF-α的含量,观察股骨头病理,计算空骨陷窝率.结果 在不同时期比较,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在骨陷窝率方面,A组有下降趋势,B、C组均逐渐上升,但B组上升幅度小于C组;在血清VEGF方面,C组呈逐渐下降趋势,A组呈上升趋势,B组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其下降幅度要明显小于C组;在血清TNF-α方面,C组逐渐上升,A、B组血清中TNF-α呈现下降趋势(第5周有升高).结论 激素可以导致血中VEGF的表达减弱,TNF-α的表达增强,活血通络汤具有抑制激素使VEGF表达减弱的趋势,下调TNF-α,从而缓解股骨头坏死进展,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作者:邹俊;江蓉星;丁志清;郭小平;潘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茯苓中去氢土莫酸和茯苓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波长转换检测的RP-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柱(4.6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75:25),检测波长为0~5 min,241 nm(去氢土莫酸),5~ 16 min,210 nm(茯苓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 去氢土莫酸和茯苓酸分别在25.5 ~255.0 μg· ml-1(r =0.9999)和11.16~111.6 μg· ml-1(r =0.9999),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4%(RSD =2.8%)、99.1%(RSD=2.9%).结论 HPLC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合茯苓中去氢土莫酸和茯苓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校妃;李健康;唐怡;黄群;杨改红;严志宏;陈海芳;袁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近现代辨证分型相关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评价、分析,为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及科研决策提供可靠证据.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共143篇古籍文献,其中70篇(48.9%)提及病因病机,以肾虚寒滞、风寒湿邪、肾髓枯竭、瘀血内阻致病居多;26篇(18.2%)描述了自觉症状,骨重痛和肢节不举为主症;72篇(50.3%)涉及治疗方法,其中包括类属方药及针灸穴位.结论 结合近现代辨证分型,从古文献中发掘临床辨治NONFH具有一定的规律,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何伟;洪郭驹;张庆文;陈雷雷;陈晓波;王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于趣味创意微电影的《中药学》教学方法及其实践应用.方法 以《中药学》专业知识为出发点,以微电影为载体,以学生的广泛参与及体验为学习方法,协同探究形成微电影作品,并结合形成性评价考查学习效果,对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进行探索.结果 厘清了趣味创意微电影教学法的设计背景与理念,同时该教学法在《中药学》课程中进行了构建与实施,创建了趣味创意微电影分享平台.结论 《中药学》趣味创意微电影教学法使《中药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丰富,该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新型教学法,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时代特征.
作者:黄小方;欧阳辉;聂晶;徐艳琴;郑俏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为妇科肿瘤首位.恶性肿瘤多是正气亏虚,癌毒聚留而成,其转移中医称为“传舍”,主要和经络、藏象相关.卵巢癌主要通过种植转移、局部蔓延、血行播散等方式,引起腹盆腔、腹膜、肺、肝、骨和脑等部位的转移.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癌毒的性质(易伤正气、沉伏、发病猛烈、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等)以及卵巢与经络和和脏腑之间的联系,从中医理论探讨卵巢癌转移的病机.
作者:杨霖;王笑民;杨国旺;胡凤山;张兴;刘声;雷勇;程培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关节软骨是骨骼系统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中医学中,却未有明确的名称、解释或论述.文章从象思维分析“肾”的医学含义,解释其生理功能及病理规律;解析“关节软骨”的概念、功能及内涵;分析肾与关节软骨之间生理以及病理联系.在“肾主骨”理论的指导下,诠释“肾”“精”“髓”“骨”“关节软骨”的概念、功能及内涵,并结合现代科学对关节软骨生理特性及功能和病理的特点的认识,探讨“肾-精-髓-骨-关节软骨”的系统联系,对肾对关节软骨的调控关系进行论证.
作者:李佳;邓洋洋;孙鑫;郑洪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荷芩止痒搽剂对艾滋病皮肤瘙瘁症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研究病例分为自然病程组和荷芩止瘁搽剂组,每组各20例,获得完整数据资料的患者38例,其中自然病程组30例,荷芩止痒搽剂组38例,疗程均为1月,分别于治疗前(0)月、1月对两组病例患者进行随访,对荷芩止瘁搽剂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判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浆IL-5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满1月时,荷芩止痒搽剂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自然病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显著(P<0.05),DQOLS积分虽然与自然病程组相比无明显提高,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在实验室指标方面,荷芩止痒搽剂可明显降低艾滋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但不能降低患者血浆IL-5的含量(P>0.05).结论 荷芩止瘁搽剂能较好地改善艾滋病皮肤瘙痒症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但不能降低患者血浆IL-5的含量.
作者:李钦;赵景云;李金润;杨小洁;王莉;何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应用Kováts保留指数与质谱对化合物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 3批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中共定性、定量31个化合物.3批样品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均为D-柠檬烯(64.9%~69.3%),另有2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γ-萜品烯(8.3% ~9.4%)与芳樟醇(4.5% ~11.8%).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0.2%~0.8%).根据4个特征性化合物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的含量,确定源于樟头红的橘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或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随着采收时间的延迟,含氧化合物含量减少,而单萜烯含量增大.结论 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在性质上基本一致,10月采收橘皮与另2批较早前采收橘皮在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源于樟头红的橘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或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
作者:王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介绍余绍源教授临床运用健脾逐瘀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并分析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验案,以阐述起临证思辨的特点.
作者:张望;庄壮峰;叶振昊;邝宇香;陈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逍遥散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记忆功能及血清SOD、MDA、ChAT、AchE活性的影响,探讨逍遥散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及其机制,阐释疏肝、养血、健脾三者结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配伍意义.方法 60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逍遥散全方组、疏肝养血组、疏肝健脾组、养血健脾组等6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复制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并分别以逍遥散全方及各配伍药组进行干预防治,给药第6、8天进行学习能力训练,第10天进行记忆功能测试,然后股动脉取血测定血清SOD、MDA、ChAT、AchE活性.结果 逍遥散全方组、疏肝养血组、疏肝健脾组、养血健脾组皆可提高小鼠记忆潜伏时间,降低错误次数,提高血清SOD、ChAT活性,降低MDA、AchE活性,但记忆功能及血清SOD、MDA、ChAT、AchE的改善皆以逍遥散全方组为明显.结论 逍遥散能较好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记忆功能、抗氧化能力及中枢神经递质活性,对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疏肝、养血、健脾的结合配伍是有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组方结构.
作者:王虎平;吴红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激活蛋白-1(AP-1)基因多态性与中风风痰瘀阻证和气虚血瘀证的关联.方法 共纳入风痰瘀阻证311例、气虚血瘀证284例、对照605例.运用Sequenom实验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AP-1基因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炎性细胞因子的血清含量,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在中风风痰瘀阻证中,AP-1基因rs2760501 GT基因型携带者的IL-6(P =0.047)、IL-8(P =0.028)、TNF-α(P=0.009)血清含量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携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隐形模型下,rs2760501多态性与气虚血瘀证患者HDL(Padj=0.012)、LDL(Padj=0.043)血清水平显著关联.结论 AP-1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中风风痰瘀阻证炎性反应及气虚血瘀证的脂质代谢.
作者:古联;蒋海云;梁宝云;谭金晶;严雁;谢娟娟;陈清;黄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查阅整理近十年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用药规律,探究其中医证治规律,认为慢性复杂性疾病均存在“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扶正固本,顾护脾肾”“痰瘀同治”“络病证治”的治疗原则,并将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归纳为“温补培元、健脾益肾”“化湿除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络郁则通、络虚则补”四类,临证时亦应标本同治,随证加减,以揭示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共性特点和病机规律,为临床诊治慢性复杂性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科学依据.
作者:刘妍彤;吕晓东;庞立健;刘创;臧凝子;袁俭;杨丽;任延毅;刘勇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肿瘤是一种系统生物学疾病,癌细胞命运不仅仅由某一个蛋白或某一条信号通路决定.因此,在系统水平上深入阐明大量的蛋白质信号通路的内部联系以及与其它信号通路的交叉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思想综合去了解肿瘤网络,以期从传统中药的角度解读针对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系统治疗.这些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癌症在系统水平上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抗肿瘤传统中药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时政;刘荣;雨田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