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刘倩;马国营;田春辉;张炜;褚永果;王维展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导向因子Slit2及其受体Robo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MCAO),9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共3组,每组30只,每组分别于脑缺血后3天、7天、14天检测相关指标,采用修订神经功能评分(m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个时间点MCAO模型大鼠动物都出现了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补阳还五汤组可显著缓解这些神经症状,降低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Slit2,Robo1蛋白在第3,7天表达增多,与同时间段假手术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后表达逐渐下降,补阳还五汤组能上调Slit2表达,第3天上调明显(P<0.05),同时上调Robo1表达,其中在7天上调明显,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调控脑缺血后大鼠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是其治疗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作者:佘颜;邵乐;罗琳;蔺晓源;易健;谭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肉桂非挥发部分总黄酮含量测定的优选方法.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NaNO2-Al(NO3)3-NaOH和HCl-Mg等两种不同的显色方法测定肉桂总黄酮的含量,优选合适的方法.结果 通过比较,采用盐酸镁粉法进行测定时,在535nm波长下,样品在0.50~1.50 m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所测的质量浓度有良好的性线关系,R2=0.9996.回收率89.27%,RSD为1.24%,总黄酮含量为4.47%.结论 该优选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现性,适合肉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钟益宁;吴诗云;张炎;柳欢;覃凤梅;陈贻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前,转化医学已渗入到医学的各个学科,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并受到各国的关注,它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转化医学理念的引入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机遇.课题组针对目前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节等实际情况,借鉴转化医学的“从典籍到基础到临床”和“临床到基础到临床”两种研究模式,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实验动物模型、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新药研发、疗效评价体系等研究,并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效果反响良好.在今后的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中要加强转化医学模式的应用,提升中医药的证据等级,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特色.
作者:宋晓婕;宋夕元;周艳艳;赵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煨脓长肉法是中医外科的特色疗法,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药疮交互作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被疮面吸收后促使疮面“脓”的产生,同时疮面产生的“脓”又促使更多的药物有效成分的释放和吸收.“脓”既是药疮交互作用的产物,又是药疮交互作用的媒介.“脓”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疮面愈合过程所需的物质.基于药疮交互作用研究脓的变化对于揭示煨脓长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以煨脓长肉常用药生肌象皮膏为例,初步探讨慢性疮面愈合过程中的药疮交互作用.
作者:朱朝军;马静;张朝晖;卢旭亚;孙俊超;刘现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景天三七药材中槲皮苷、槲皮素及山萘酚的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x Gimini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69nm;柱温为25℃.结果 槲皮苷、槲皮素及山萘酚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2859 ~0.183,0.001594 ~ 0.102,0.004514~0.260μg,/μl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积分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93、0.99997、0.9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6,101.85,101.73%,RSD分别为2.80,2.15%,1.71%(n均为6).结论 通过建立同时测定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可对药材进行多方位精密的质量控制.
作者:何晶晶;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茯苓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方法 KM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d),造成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茯苓及拆分组分均按照生药量25g/(kg·d)灌胃给药,连续10天.测定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Elisa法测血清IgG、IgM、IL-2、TNF-α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茯苓水煎液和粗糖组小鼠的脾系数和胸腺系数均有明显升高.茯苓乙酸乙酯和粗糖组分可显著地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gG、IL-2和TNF-α的浓度,粗糖组分还可明显提高IgM的浓度.结论 茯苓中的多糖和三萜类成分为其免疫增强的物质基础.
作者:徐旭;窦德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脉的黑果越橘和越橘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别研究,同时分别测定两者花青素类成分的总含量.方法 粉末制片法、薄层色谱法和pH示差法.结果 得到了果实的性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以矢车菊素-3-0-葡萄糖苷为对照品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以及黑果越橘和越橘果实中花青素类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624mg/100g和352mg/100g,高于市售蓝莓的含量.结论 所得结果可作为两种药材的鉴别依据,两种植物果实有高含量的花青素类成分,为研发和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提供参者.
作者:陆海空;赵文斌;王健;王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应用Kováts保留指数与质谱对化合物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 3批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中共定性、定量31个化合物.3批样品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均为D-柠檬烯(64.9%~69.3%),另有2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γ-萜品烯(8.3% ~9.4%)与芳樟醇(4.5% ~11.8%).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0.2%~0.8%).根据4个特征性化合物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的含量,确定源于樟头红的橘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或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随着采收时间的延迟,含氧化合物含量减少,而单萜烯含量增大.结论 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在性质上基本一致,10月采收橘皮与另2批较早前采收橘皮在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源于樟头红的橘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或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
作者:王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平颏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平颏海蛇干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油酸甲酯(2),油酸(3),3-methoxycholest-5-ene(4),Stigmasta-5,24(28)-diene,3-methoxy-,(3β,24E)(5),Tetracosanamide,N-[(1S,2R,3E)-2-hydroxy-1-(hydroxymethyl)-3,7-heptadecadien-1-yl](6),5 α-Cholestan-3β-ol,5,6β-dibromo-,nonanoate(7),Cholestane-3,5,6-triol,3-nonanoate(8),胆甾-5-烯-3β,7β-二醇(9),胆甾-5-烯-3β,7α-二醇(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平颏海蛇中分离得到.
作者:姚海萍;梁振纲;赵李妮;杨先会;邓世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天然冰片、艾片与合成冰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强弱.方法 采用植入式遥测技术,动态监测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大鼠体温的变化;并动态观察三种冰片对LPS 80μg/kg诱导的发热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结果 天然冰片组与艾片组在给药0.5 ~3.5h时段有降低模型大鼠体温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天然冰片组于给药15.5 ~ 17.5h时段的体温及其差值显著低于模型大鼠(P<0.05,P<0.01);艾片组于该时段的体温及其差值显著低于模型大鼠(P<0.05,P<0.01),体温变化差值(△T)显著低于合成冰片组(P<0.05);合成冰片组对模型大鼠体温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三种冰片持续效应及强弱呈艾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趋势.提示治温病发热组方中建议用艾片为宜.
作者:罗世兰;王建;文静;曹川;谢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寻找雷公藤和附子心脏毒性的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给大鼠雷公藤和附子,检测血浆中的心肌肌钙蛋白-Ⅰ和颗粒酶B及其他一些生化指标.结果 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1只能反映心肌有严重损伤的雄性大鼠的心脏毒性,但难反映出心脏毒性程度较低的雌性大鼠的毒性状况.结论 寻找有毒中药心脏毒性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将有益于早期的临床监测和评价.
作者:王淑荣;陈小淼;凌霜;郭慧宁;倪荣镇;党延启;马婧;许锦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生肌玉红胶原的抗炎作用并探查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大鼠蹊部肉芽组织增生实验、小鼠耳廓微循环与腹部毛细血管通透实验评价生肌玉红胶原的抗炎功效,采用大鼠感染性创面测定创面白细胞总数及炎症因子以探查其抗炎机制.结果 生肌玉红胶原明显抑制耳肿胀及肉芽组织增生,同时改善耳廓微循环及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生肌玉红胶原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功效稍好于低剂量组;生肌玉红胶原显著抑制创面白细胞浸润,与胶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创面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在造模后3至15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胶原组(P<0.01).结论 生肌玉红胶原具有显著的抗炎、改善微循环作用,机制与减少慢性创面炎细胞浸润与炎症因子分泌相关.
作者:顾铭;李晨;张媞;陈佳静;叶小舟;姚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鹿茸、鹿肉中铅、镉、汞、砷、铜五种重金属含量,对其质量和食用安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湿法消解前处理技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镉含量,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含量,利用全自动汞分析仪测定汞含量.结果 鹿茸中铜、砷、铅、镉、汞含量分别为17.3,0.014,0.16,0.0030,0.0061 mg/kg;鹿肉中铜、砷、铅、镉、汞含量分别为0.95,0.0037,0.022,0.0030,0.0012mg/kg;所测样品中五种重金属含量均远远低于标准规定限量值.结论 实验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鹿茸、鹿肉质量控制中重金属检测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商云帅;刘晗璐;刘继永;王峰;李光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总结蔡小荪教授辨治高催乳激素血症临床经验.高催乳激素血症为虚中夹实之证,基本病机为阴虚肝旺、热结胞络.以经验方加味玉烛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活血养血,利湿泻火.临床运用蔡小荪教授辨治高催乳素血症经验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金毓莉;许华云;徐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优化黄伞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影响多糖产量的培养基成分,然后用陡爬坡路径逼近大响应区域,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佳浓度.结果 获得影响多糖产量的培养基成分为:麸皮、黄豆饼粉和磷酸二氢钾.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佳浓度为:麸皮11g/L、黄豆饼粉7.3g/L、磷酸二氢钾0.8g/L.结论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伞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是可靠的,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洒荣波;王辉;高艳霞;孙继政;唐瑜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液的浓度、提取液的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筛选提取工艺的佳条件.结果 优选出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5min、甲醇浓度80%、料液比1∶55.结论 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选青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稳定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梁晓媛;谭均;丁刚;李隆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荷芩止痒搽剂对艾滋病皮肤瘙瘁症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研究病例分为自然病程组和荷芩止瘁搽剂组,每组各20例,获得完整数据资料的患者38例,其中自然病程组30例,荷芩止痒搽剂组38例,疗程均为1月,分别于治疗前(0)月、1月对两组病例患者进行随访,对荷芩止瘁搽剂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判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浆IL-5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满1月时,荷芩止痒搽剂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自然病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显著(P<0.05),DQOLS积分虽然与自然病程组相比无明显提高,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在实验室指标方面,荷芩止痒搽剂可明显降低艾滋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但不能降低患者血浆IL-5的含量(P>0.05).结论 荷芩止瘁搽剂能较好地改善艾滋病皮肤瘙痒症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但不能降低患者血浆IL-5的含量.
作者:李钦;赵景云;李金润;杨小洁;王莉;何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当归补血汤中三种指标性成分——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DAD/ELSD法.方法 使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柱温为30℃.流动相A:0.2%甲酸溶液,流动相B:0.2%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0 ~ 10min,15%-20%B;10~20min,20%~40%B,20~30min,40%B,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10μl;DAD和ELSD串联测定,其中DAD检测波长分别为316nm和260nm;ELSD参数设定为蒸发温度:30℃,雾化温度:30℃,气体流速:1.6L/min.结果 阴性对照无干扰,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60 μg/ml(r=1.0000),12.5~400μg/ml(r=0.9998)和0.25~ 2.5mg/ml(r=0.9975);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68%、102.95%和98.19%.结论 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和可靠,可作为当归补血汤质量控制的标准.
作者:潘自皓;崔梦迪;潘立群;张越;陈军;潘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袋料栽培灵芝生长过程中基质内营养物质及菌丝胞外酶活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棉籽壳、玉米芯和杂木屑作为栽培基质对灵芝进行熟料袋式栽培,同时研究灵芝不同生长时期基质中各部位总糖、还原糖、水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期基质中各部位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滤纸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活力变化规律.结果 玉米芯中的糖类和蛋白类物质含量及胞外酶活力高于棉籽壳和杂木屑,其中玉米芯对基质中总糖含量和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影响大.结论 在袋料栽培灵芝过程中,不同栽培基质对灵芝基质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菌丝胞外酶活力大小有明显影响,其中玉米芯基质为明显.
作者:韩嘉钰;魏巍;余梦瑶;江南;许晓燕;杨志荣;罗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将缺血后脑保护的目标从过去单一的神经保护提升到对神经细胞、血管及胶质等整体结构式的保护,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正好符合NVU治疗策略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具有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中药及复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文静;王建;罗世兰;曹川;谢倩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