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比较

王月华;李爱峰;张丽;付崇罗;赵洁;玄红专

关键词:金丝桃苷, 白麻苷, 次野鸢尾黄素, 抗肿瘤
摘要:目的 研究金丝桃苷、白麻苷和次野鸢尾黄素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 正常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肺腺癌细胞(A549)及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经不同浓度的金丝桃苷、白麻苷和次野鸢尾黄素(20,40,80,160 μmol·L-1)分别处理24 h和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金丝桃苷和白麻苷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没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但抑制去除血清条件下HUVECs细胞凋亡;次野鸢尾黄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抑制较强,对乳腺癌MCF-7和肺癌A549细胞抑制较弱.结论 金丝桃苷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功效,而次野鸢尾黄素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黄酮类化合物.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传统中药中H7N9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计算机虚拟筛选

    目的 用分子对接方法从传统中药数据库(TCM Database@Taiwan)中筛选H7N9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方法 流感病毒中神经氨酸酶作为一个已经被证明的抗流感药物靶点,从蛋白晶体结果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中提取晶体结构文件,对其三维结构活性部位进行分析,采用对接软件AutoDockVina与数据库中药物小分子进行高通量分子对接.结果 得到3个亲和力高于上市的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Zanamivir)的天然小分子化舍物,并确定了它们的中草药来源.结论 该结果可促进从传统中药中提取、设计以及实验合成新的抗H7N9流感病毒药物.

    作者:史海龙;李军;魏敏慧;肖磊;李贤杨;陈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青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液的浓度、提取液的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筛选提取工艺的佳条件.结果 优选出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5min、甲醇浓度80%、料液比1∶55.结论 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选青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稳定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梁晓媛;谭均;丁刚;李隆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学》趣味创意微电影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

    目的 探讨基于趣味创意微电影的《中药学》教学方法及其实践应用.方法 以《中药学》专业知识为出发点,以微电影为载体,以学生的广泛参与及体验为学习方法,协同探究形成微电影作品,并结合形成性评价考查学习效果,对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进行探索.结果 厘清了趣味创意微电影教学法的设计背景与理念,同时该教学法在《中药学》课程中进行了构建与实施,创建了趣味创意微电影分享平台.结论 《中药学》趣味创意微电影教学法使《中药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丰富,该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新型教学法,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时代特征.

    作者:黄小方;欧阳辉;聂晶;徐艳琴;郑俏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产地加工方法对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处理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探讨不同的藤茶产地加工方法对藤茶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低温烘干、高温杀青、微波处理、自然晒干、自然阴干几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藤茶鲜叶进行加工,并模拟阴雨天将藤茶置于阴暗潮湿环境放置数天;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方法加工处理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结果 高温杀青、微波干燥法、低温烘干法处理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均较高,而自然晾晒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较低,置于阴暗潮湿环境放置数天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则低至3%以下.结论 藤茶的产地加工对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有很大影响,采摘后立刻杀青烘干、低温干燥或用微波处理可有效提高藤茶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从而保证藤茶药材的质量.

    作者:王淼;覃洁萍;奉艳花;黄志飘;刘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血管活性肠肽表达变化及四君子丸对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脾主运化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 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脾气虚模型组和四君子组,其中脾气虚组和四君子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劳倦的方法建立脾气虚模型共14天,然后通过测定体重、进食量等进行模型评价;模型建立成功后,四君子组采用四君子丸进行灌胃治疗14天,同时对照组和脾气虚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胃窦组织VIP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测定胃组织VIP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脾气虚模型大鼠体重、进食量显著降低;和对照组比较,脾气虚模型组大鼠胃窦VIP含量显著升高,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和脾气虚模型组比较,四君子组大鼠胃窦VIP含量显著降低,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VIP含量升高,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降低,食量显著减少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静儒;王艳杰;何涛;赵丹玉;丛培玮;冯晓帆;崔勇;郭隽馥;王德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诊断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改革研究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文章结合《中医诊断学》课程体系的特点,围绕《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重建、完善《中医诊断学》形成性成绩评价体系,重构形成性评价内容比例,强化临床技能实训课考核比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以期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

    作者:张良芝;常学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肩负着“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发展研究”的重任,需运用中医、西医相互结合的理论知识诊治疾病.所以,基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从“专家学者研究的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入手,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思路;以“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的思维能力.认为上述两条途径对中西医结合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作者:张凤华;贲莹;刘威;张冬;贺明;杜澍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七总皂苷在不同溶液体系中的分子缔合

    目的 观察不同溶液体系中三七总皂苷的分子聚集缔合特点,及β-环糊精对分子缔合的影响.方法 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环糊精的包合常数Ka;总皂苷浓度Ci的特征吸收Ai,以摩尔吸收系数εi与C;关系考察溶液体系总皂苷的分子缔合行为,并测定缔合度.结果 三七总皂苷与β-环糊精能形成稳定包合物(Ka为464.3 L· mol-1);纯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体系中,总皂苷纯品无明显分子缔合,而粗提液中总皂苷在低浓度下即发生4分子缔合,对存在缔合现象的体系加入β-环糊精,总皂苷的分子缔合现象明显减弱.结论 β-环糊精对总皂苷的包合作用减弱了三七粗提液中总皂苷的分子缔合现象.

    作者:吕玲玉;何金东;王利敏;赵元永;蔡浩锋;任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名与其基源植物的中名及拉丁学名混淆现象的探究

    文章主要对在2010版《中国药典》的某些中药名及拉丁学名与其基源植物在《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的中名及拉丁学名未统一等情况进行探讨,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中药名与其基源植物的中名及拉丁学名存在的易引起人们产生歧义、误解地方,旨在引起中药学及植物学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转化医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体系的应用研究

    目前,转化医学已渗入到医学的各个学科,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并受到各国的关注,它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转化医学理念的引入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机遇.课题组针对目前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节等实际情况,借鉴转化医学的“从典籍到基础到临床”和“临床到基础到临床”两种研究模式,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实验动物模型、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新药研发、疗效评价体系等研究,并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效果反响良好.在今后的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中要加强转化医学模式的应用,提升中医药的证据等级,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特色.

    作者:宋晓婕;宋夕元;周艳艳;赵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针药结合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中药复方山楂煎剂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取穴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电针治疗,留针15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六天后休息1天,共治疗8周;治疗组同时服用自拟复方山楂煎剂,1剂/d,水煎服,连续8周.对照组(50例)每天给予西药熊去氧胆酸(UDCA)片,10mg/(kg·d),日分2次口服;连续8周.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程井军;任婕;吴其恺;孙雅祥;曾佑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辨证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属于外感咳嗽范围,致病邪气主要有寒、湿、风、燥,常见证型有寒湿蕴肺、湿热郁肺、风燥伤肺、肺脾气虚.中医治疗CVA属于“疏导式”治疗思维,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扶所虚之正,祛所侵之邪,终正复、邪去而病愈.文章记录了基于上述辨证治疗思维治疗的7例病例.

    作者:梁启军;杨玉萍;王丽华;李映霞;程光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茶树菇提取物抗疲劳及耐缺氧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茶树菇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及耐缺氧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灌胃给药28天,观察小鼠力竭跑步时间、疲劳转棒时间、负重游泳时间,以及缺氧和中毒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小鼠游泳20min后,测定小鼠肝脏ATP含量、血浆及肝脏中SOD和MDA含量.结果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茶树菇提取物无急性毒性反应.同时,茶树菇提取物可以明显增加小鼠的运动时间,提高缺氧及中毒情况下小鼠存活时间,提高小鼠肝脏ATP含量,提高血浆及肝脏SOD活力,降低MDA含量.结论 茶树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及耐氧化活力,其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调节能量储备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实现的.

    作者:金亚香;张研;刘天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草苁蓉对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草苁蓉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草苁蓉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油酸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肺湿/干量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p38 MAPK蛋白的活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损伤严重,肺组织W/D升高,血清TNF-α和IL-10含量增高,肺组织p38 MAPK蛋白活化增强;与模型组比较,草苁蓉组大鼠肺组织W/D降低,损伤减轻,血清TNF-α和IL-10含量减少,p38 MAPK蛋白活化减弱.结论 草苁蓉可减轻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和IL-10以及p38 MAPK活化有关.

    作者:勾万会;郑峰;尹学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证的诊断模型研究概述

    主要介绍中医证的各种诊断模型的定义及来源、应用及特点、局限性以及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中医证的诊断模型客观的检验方法,促使中医诊断更加规范、标准和科学,以期加快实现中医诊断现代化进程.

    作者:陈李圳;王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本草纲目》引据《抱朴子内篇》文献考略

    通过对《本草纲目》引据《抱朴子内篇》的署录方式、内容考实、药物品种和文献特点进行了全面疏理和考证,充分说明李时珍在引据《抱朴子内篇》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凡有价值医药学的内容几乎全部被吸收引据,做到了在继承中扬其精髓去其糟粕,为后学者树立了典范.

    作者:王剑;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甘肃瑞香狼毒叶面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测定

    目的 研究甘肃境内瑞香狼毒的叶面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通过气质联用分析(GC-MS)对甘肃两地(兰州榆中县及武威天祝县)的瑞香狼毒地上部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结果 天祝瑞香狼毒挥发物中总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类、酮类、酯类、醛类和醇类.从其榆中瑞香狼毒挥发物中鉴定出1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烷类、酮类、醛类和醇类.其中有12种化合物为两地共有.结论 虽然两地的瑞香狼毒成分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武威天祝县的瑞香狼毒含有更为丰富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郭鸿儒;燕志强;金辉;秦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酚酸B、C组分配伍对肾纤维化炎症细胞趋化因子CCL2、CCL3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酚酸B、C组分配伍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炎症细胞趋化因子CCL2、CCL3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酚酸B组、丹酚酸C组、丹酚酸B和C按1:1配伍组(简称丹酚酸B+C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各治疗组即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第14天处死大鼠,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胶原沉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CCL2)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CCL3)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HE、Masson评分均显著降低,丹酚酸C组血清Cr水平降低明显,各治疗组CCL2、CCL3相对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丹酚酸B、C组分配伍可抑制肾组织CCL2和CCL3蛋白表达,从而改善UUO大鼠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并对其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付旭;李均;姚兰;吴丹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疗效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COPD稳定期属肺肾气虚辨证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六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分级、肺功能等指标,评价益肺灸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在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人群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西医规范治疗方案基础上配合益肺灸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规范治疗方案.治疗2.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咳嗽、痰量、胸闷、喘息、气短、乏力、紫绀)、六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分级、肺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FVC、FEV1、FEV1%、PEF均有增高(P<0.01),对照组FVC、FEV1、FEV 1%较治疗前有增高(P<0.01),PEF增高不明显(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FVC、FEV1、PEF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FEV1%增高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6MWD均增加(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呼吸困难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治疗期结束后,两组患者在肺功能、临床症状体征、呼吸困难分级及运动能力等方面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认为基于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结合益肺灸为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庆伟;崔鑫鑫;钱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龙利叶茎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龙利叶茎水提液的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寇氏法对龙利叶茎水提液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急性炎症模型,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慢性炎症模型评价龙利茎水提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龙利叶茎水提液的LD50为160.55 g· kg-1,高剂量的龙利叶茎水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中、低剂量的龙利叶茎水提液均能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湿重,但龙利叶茎水提液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较小.结论 龙利叶茎水提液毒性较小,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作者:丘琴;黄培倩;甄汉深;范秀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