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地加工方法对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的影响

王淼;覃洁萍;奉艳花;黄志飘;刘鹏飞

关键词:藤茶, 产地加工, 双氢杨梅素, 含量对比, 高效液相色谱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处理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探讨不同的藤茶产地加工方法对藤茶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低温烘干、高温杀青、微波处理、自然晒干、自然阴干几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藤茶鲜叶进行加工,并模拟阴雨天将藤茶置于阴暗潮湿环境放置数天;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方法加工处理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结果 高温杀青、微波干燥法、低温烘干法处理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均较高,而自然晾晒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较低,置于阴暗潮湿环境放置数天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则低至3%以下.结论 藤茶的产地加工对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有很大影响,采摘后立刻杀青烘干、低温干燥或用微波处理可有效提高藤茶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从而保证藤茶药材的质量.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荷芩止痒搽剂对艾滋病皮肤瘙痒症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荷芩止痒搽剂对艾滋病皮肤瘙瘁症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研究病例分为自然病程组和荷芩止瘁搽剂组,每组各20例,获得完整数据资料的患者38例,其中自然病程组30例,荷芩止痒搽剂组38例,疗程均为1月,分别于治疗前(0)月、1月对两组病例患者进行随访,对荷芩止瘁搽剂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判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浆IL-5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满1月时,荷芩止痒搽剂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自然病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显著(P<0.05),DQOLS积分虽然与自然病程组相比无明显提高,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在实验室指标方面,荷芩止痒搽剂可明显降低艾滋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但不能降低患者血浆IL-5的含量(P>0.05).结论 荷芩止瘁搽剂能较好地改善艾滋病皮肤瘙痒症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但不能降低患者血浆IL-5的含量.

    作者:李钦;赵景云;李金润;杨小洁;王莉;何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传统中药中H7N9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计算机虚拟筛选

    目的 用分子对接方法从传统中药数据库(TCM Database@Taiwan)中筛选H7N9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方法 流感病毒中神经氨酸酶作为一个已经被证明的抗流感药物靶点,从蛋白晶体结果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PDB)中提取晶体结构文件,对其三维结构活性部位进行分析,采用对接软件AutoDockVina与数据库中药物小分子进行高通量分子对接.结果 得到3个亲和力高于上市的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Zanamivir)的天然小分子化舍物,并确定了它们的中草药来源.结论 该结果可促进从传统中药中提取、设计以及实验合成新的抗H7N9流感病毒药物.

    作者:史海龙;李军;魏敏慧;肖磊;李贤杨;陈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名与其基源植物的中名及拉丁学名混淆现象的探究

    文章主要对在2010版《中国药典》的某些中药名及拉丁学名与其基源植物在《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的中名及拉丁学名未统一等情况进行探讨,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中药名与其基源植物的中名及拉丁学名存在的易引起人们产生歧义、误解地方,旨在引起中药学及植物学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海蛇风湿胶囊的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 对海蛇风湿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总甾体含量及干膏得率的综合分数为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海蛇风湿胶囊的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采用10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赵李妮;蒋璐;张宇;邓世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甘肃瑞香狼毒叶面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测定

    目的 研究甘肃境内瑞香狼毒的叶面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通过气质联用分析(GC-MS)对甘肃两地(兰州榆中县及武威天祝县)的瑞香狼毒地上部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结果 天祝瑞香狼毒挥发物中总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类、酮类、酯类、醛类和醇类.从其榆中瑞香狼毒挥发物中鉴定出1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烷类、酮类、醛类和醇类.其中有12种化合物为两地共有.结论 虽然两地的瑞香狼毒成分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武威天祝县的瑞香狼毒含有更为丰富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郭鸿儒;燕志强;金辉;秦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LC-MS/MS同时测定桑杏汤水提液中5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 采用Q-TRAP LC-MS/MS测定桑杏汤水提液中活性成分绿原酸、苦杏仁苷、芦丁、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方法 采用Supelco Discovery C-18(3μm,2.1 mm×150 mm)色谱柱,以乙腈和水(含体积比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AB Sciex 4000 Q-TRAP型质谱仪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对桑杏方水提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桑杏汤水提液中绿原酸、苦杏仁苷、芦丁、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分别为8.00,53.07,0.84,1.09μg/ml和0.67μg/ml.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对桑杏汤水提液中绿原酸、苦杏仁苷、芦丁、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这5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作者:张丽君;杨敏;刘君怡;黄荣增;丁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肝纤维化的研究是国内外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目前已进入多元化的研究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成果,提炼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中医药更有效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谢玉宝;萧焕明;施梅姐;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激活蛋白-1基因多态性对中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激活蛋白-1(AP-1)基因多态性与中风风痰瘀阻证和气虚血瘀证的关联.方法 共纳入风痰瘀阻证311例、气虚血瘀证284例、对照605例.运用Sequenom实验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AP-1基因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炎性细胞因子的血清含量,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在中风风痰瘀阻证中,AP-1基因rs2760501 GT基因型携带者的IL-6(P =0.047)、IL-8(P =0.028)、TNF-α(P=0.009)血清含量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携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隐形模型下,rs2760501多态性与气虚血瘀证患者HDL(Padj=0.012)、LDL(Padj=0.043)血清水平显著关联.结论 AP-1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中风风痰瘀阻证炎性反应及气虚血瘀证的脂质代谢.

    作者:古联;蒋海云;梁宝云;谭金晶;严雁;谢娟娟;陈清;黄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证的诊断模型研究概述

    主要介绍中医证的各种诊断模型的定义及来源、应用及特点、局限性以及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中医证的诊断模型客观的检验方法,促使中医诊断更加规范、标准和科学,以期加快实现中医诊断现代化进程.

    作者:陈李圳;王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应用Kováts保留指数与质谱对化合物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 3批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中共定性、定量31个化合物.3批样品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均为D-柠檬烯(64.9%~69.3%),另有2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γ-萜品烯(8.3% ~9.4%)与芳樟醇(4.5% ~11.8%).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0.2%~0.8%).根据4个特征性化合物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的含量,确定源于樟头红的橘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或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随着采收时间的延迟,含氧化合物含量减少,而单萜烯含量增大.结论 不同采收期樟头红橘皮挥发油成分在性质上基本一致,10月采收橘皮与另2批较早前采收橘皮在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源于樟头红的橘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或柠檬烯/芳樟醇化学型.

    作者:王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莪术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与单糖组分分析

    目的 探讨莪术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并对单糖组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脉佐菌素4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5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莪术多糖低剂量组(0.5g·kg-1)、中剂量组(1.0g· kg-1)、高剂量组(2.5g· kg-1)及二甲双胍组(320 mg·kg-1).另取10只健康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处死大鼠,测定空腹血糖、胰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莪术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水解产物经柱前糖腈衍生化,气相色谱(GC)法测定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莪术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高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t=1.863、5.967、2.502,P<0.05或P<0.01),其中以中剂量组降糖效果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莪术多糖均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MDA的生成(P<0.05),以中剂量莪术多糖降幅大(60.55%);低、中、高剂量莪术多糖均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SOD、GSH-Px、CAT活力(P<0.05),其大增幅分别为35.47%、67.35%、64.76%,SOD、GSH-Px、CAT的增幅均以中剂量莪术多糖显著.莪术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D-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Rha∶ Ara∶ D-Man∶ Glc∶ Gal=0.69∶ 0.48∶ 0.79∶ 1.00∶0.38.结论 莪术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有降血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柱前糖腈衍生化GC法是一种理想的莪术单糖组成分析方法.

    作者:段晋宁;肖旺;曾建红;秦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本草纲目》引据《抱朴子内篇》文献考略

    通过对《本草纲目》引据《抱朴子内篇》的署录方式、内容考实、药物品种和文献特点进行了全面疏理和考证,充分说明李时珍在引据《抱朴子内篇》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凡有价值医药学的内容几乎全部被吸收引据,做到了在继承中扬其精髓去其糟粕,为后学者树立了典范.

    作者:王剑;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转化医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体系的应用研究

    目前,转化医学已渗入到医学的各个学科,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并受到各国的关注,它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转化医学理念的引入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机遇.课题组针对目前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节等实际情况,借鉴转化医学的“从典籍到基础到临床”和“临床到基础到临床”两种研究模式,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实验动物模型、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新药研发、疗效评价体系等研究,并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效果反响良好.在今后的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中要加强转化医学模式的应用,提升中医药的证据等级,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特色.

    作者:宋晓婕;宋夕元;周艳艳;赵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黄帝内经》与佛教生命观比较研究

    《黄帝内经》和佛教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生命种类、生命起源、生命构成以及生命过程等方面,既有共通之点亦有相异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二者的生命观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推进中医学和佛教间的对话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平海兵;曹继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系统生物学在抗肿瘤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肿瘤是一种系统生物学疾病,癌细胞命运不仅仅由某一个蛋白或某一条信号通路决定.因此,在系统水平上深入阐明大量的蛋白质信号通路的内部联系以及与其它信号通路的交叉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思想综合去了解肿瘤网络,以期从传统中药的角度解读针对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系统治疗.这些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癌症在系统水平上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抗肿瘤传统中药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时政;刘荣;雨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喙尾琵琶甲多酚类物质含量分析

    目的 测定喙尾琵琶甲干虫、鲜虫的提取物、分泌液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方法 用无水乙醇提取、溶解多酚类物质,以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在波长765 nm处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各类提取物多酚类的含量.结果 喙尾琵琶甲干虫体、鲜虫体,乙醇刺激分泌物及直接刺激收集的防御液中多酚含量分别为(4.80±0.02),(8.07±0.59),(10.91±0.40),(34.44±0.14) mg·g-1.结论 喙尾琵琶甲虫体及其受刺激后分泌的防御液中均含有多酚类成分,其中鲜虫体中的含量高于干燥后含量.

    作者:单华;罗情;肖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积雪草苷的研究进展

    目的 对积雪草苷的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积雪草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阅读近十年的国内外有关积雪草苷的文献报道,从积雪草苷的药理活性、理化性质以及提取工艺等方面对其目前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结果 积雪草苷具有抗纤维化、神经保护、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结论 为积雪草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丁元;张翥;王锁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尾静脉放血对足底电击大鼠焦虑样行为及海马区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尾静脉放血对足底电击大鼠焦虑样行为及海马区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8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放血组,予以足底电击(0.8mA,2-25s随机发生1次电击,共5min,1次/天,7天)结合孤养复制焦虑模型,放血组在造模前尾静脉放血(15滴,1次),7天后以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焦虑行为,Elisa检测海马区炎症因子.结果 放血对焦虑行为的影响:模型组进入闭臂的次数及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放血组进入闭臂的次数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放血对海马炎症因子的影响:模型组海马区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放血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放血对焦虑行为的影响:模型组进入闭臂的次数及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放血组进入闭臂的次数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放血对海马炎症因子的影响:模型组海马区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放血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作者:荣长保;徐旺芳;姜劲峰;汪婷婷;耿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木瓜不同加工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考察光皮木瓜、皱皮木瓜及其不同方法加工品的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差异.方法 采集光皮木瓜和皱皮木瓜样品,每种样品随机分组,一组沸水烫制剖瓣、另一组直接切片,经50℃干燥后粉碎成细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进行样品的质量评价.结果 以齐墩果酸、熊果酸及二者总含量为考察指标,9对试验样品单独统计,2对均以直接切片高、4对均以烫制剖瓣高;按皱皮、光皮及光皱混合分类均值比较,均为烫制剖瓣高;按直接切片和烫制剖瓣分类均值比较,均为皱皮高.结论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评价木瓜质量,烫制加工优于直接切片,皱皮优于光皮.

    作者:谭秋生;罗敏;任星宇;章文伟;邓才富;罗舜;杨永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茶树菇提取物抗疲劳及耐缺氧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茶树菇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及耐缺氧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灌胃给药28天,观察小鼠力竭跑步时间、疲劳转棒时间、负重游泳时间,以及缺氧和中毒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小鼠游泳20min后,测定小鼠肝脏ATP含量、血浆及肝脏中SOD和MDA含量.结果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茶树菇提取物无急性毒性反应.同时,茶树菇提取物可以明显增加小鼠的运动时间,提高缺氧及中毒情况下小鼠存活时间,提高小鼠肝脏ATP含量,提高血浆及肝脏SOD活力,降低MDA含量.结论 茶树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及耐氧化活力,其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调节能量储备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实现的.

    作者:金亚香;张研;刘天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