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塑形个体化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

王晓军;于涛;路扬;周林强;石磊;王中

关键词:钛网, 三维塑型, 个体化颅骨修补术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塑形个体化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普通钛网颅骨修补术43例,三维塑形钛网个体化成形颅骨修补术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外观、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维塑形个体化成形颅骨修补术组较普通钛网颅骨修补术组外观佳;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并发症少,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三维塑形钛网个体化成形在颅骨修补手术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突变型胸苷激酶促进前体药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研制表达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1-TK)及其突变体HSV1-SR39TK的T淋巴细胞,探讨给予更昔洛韦(GCV)和阿昔洛韦(ACV)后T细胞的生存率.方法 采用磷酸钙沉淀法将慢病毒载体三质粒系统共转染来源于人胚肾的293T细胞,表达HSV1-SR39TK和HSV1-TK的T细胞与不同浓度的GCV和ACV培养3 d后,应用CCK-8法测定T细胞存活率.结果 包装后慢病毒载体的滴度超过106IU/ml、ACV/GCV浓度在1-10μmol/L时,SR39TK+T细胞的存活率下降明显,ACV组T细胞存活率从(98.4±2.7)%下降至(49.9±5.9)%,GCV组从(97.9±2.7)%下降至(33.7±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50值测定结果显示,SR39TK+T细胞对GCV和ACV的敏感性高于TK+T细胞.结论 表达HSV1-SR39TK的T细胞对GCV和ACV的敏感性均较HSV1-TK高.突变型HSV1-TK在体外可促进前体药物介导的杀伤小鼠T细胞的作用.

    作者:李振宇;董宁征;赵益明;阮长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Kocher-Langenbeck入路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Kocher-Langenbeck入路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7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7例经治疗后,术中无坐骨神经损伤.髋臼骨折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随访8~2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骨折不愈合.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根据改良的Postel-D Aubigine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结果为优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76%.结论 Kocher-Langenbeck入路简单易行,显露好,主要适用于髋关节后柱合并后壁、横行、横行合并后壁骨折以及后柱涉及臼顶骨折的手术显露;重建钛板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物的较好选择.

    作者:简争光;钱久荣;陶卫健;孙雪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伴穿孔10例诊治分析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病因复杂,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王莎飞;蔡茂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应用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死亡.因此,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以了解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文华;朱胜强;金雪刚;谭卫国;张勇;陈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低分子量肝素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通道抑制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通道抑制物(TFPI)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Ⅲ期或Ⅳ期胃癌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浆TF、TFPI的水平.结果 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TF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TFPI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能增加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TFPI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TF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能促进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TFPI的表达.

    作者:华东;茆勇;张力元;黄朝晖;魏巍;姚强;葛荣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术后不同程度疼痛的靶向镇痛作用

    目的 研究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手术后不同程度疼痛的靶向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纤维腺瘤行腺瘤切除术(Ⅰ组,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全麻)、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Ⅱ组,罗派卡因硬膜外麻醉)、下肢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Ⅲ组,罗派卡因硬膜外麻醉)各50例,ASA分级Ⅰ~Ⅱ级.Ⅰ、Ⅱ、Ⅲ组又分别设对照组(Ⅰa、Ⅱa、Ⅲa)和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Ⅰb、Ⅱb、Ⅲb)各25例.结果 Ⅰa、Ⅱa和Ⅲa组的VAS评分分别为(4.1±1.5)分和(7.5±3.1)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b组总体满意度优于Ⅰa、Ⅱ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手术后轻、中度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作者:王玲;刘思兰;姜文强;赵玉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外周肥大细胞参与炎性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

    目的 研究完全弗氏佐剂(CFA)所致炎性痛大鼠模型中炎症局部肥大细胞(MCs)的表达,探讨MCs在炎性痛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n=8、8、27、27),于右后肢踝关节外侧皮下分别注射0.9%生理盐水(A、C组)或0.1%CFA(B、D组)50μl.A、B组用热敏测痛法测定注射生理盐水或CFA前及注射后1、4、12 h及1、3、7、9、14d时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C、D组在上述时间点取注射局部组织用甲苯胺蓝法染色MCs并观察MCs的数目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1)B组TWL在4 h时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2 h时为低点,TWL下降62%,持续3 d后逐渐恢复,14 d时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2)与C组相比,D组MCs总数在1 h时显著上升,在7 d时多,14 d时仍显著高于C组同时点.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脱颗粒MCs数在1 h时明显增多(P<0.01),12 h时达到高峰,1 d后渐降,14 d时基本正常(P>0.05);镜下见D组MCs胞体增大,细胞多呈不规则状.结论 CFA能诱导大鼠产生为期2周的炎性痛,MCs通过聚集和脱颗粒启动并参与炎性痛觉过敏的发生和维持.

    作者:余健;成浩;王丽娜;张艳兵;冯继英;杨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中心协作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多因素调整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50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558名正常人的T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TC、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01),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酒和TC增高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吸烟的比例在两组间未见差异.将TC水平分为<5.20 TC 5.20~和≥5.72 mmol/L 3个等级,在调整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以低浓度TC为参照,当TC≥5.72mmol/L时,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增高(OR=3.098,P<0.001),是低水平TC(5.20mmol/L)人群的3.098倍.结论 血浆TC、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增高及饮酒与心肌梗死患病有关.TC≥5.72 mmol/L时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增加.

    作者:张荣艳;刘建秋;方俊平;许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糖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及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及结局的关系.方法 参照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FPG正常(FPC<6.0 mmol/L)、FPG升高(FPC6.0~6.9 mmol/L)和FPG异常(FPG≥7.0 mmol/L)3组.以肢体瘫痪或死亡为不良结局.采用多中心协作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多因素调整的Logistic回归方法对FPG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及结局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的FPG水平[(7.22±3.45)mmol/L]高于对照组[(5.05±1.35)mmol/L],高血糖率(51.5%)高于对照组(10.9%),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年龄增大和高血糖与心肌梗死不良结局有关联.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FPG正常为参照,经多因素调整后发现,FPG升高和异常时糖尿病患病风险增高,OR值分别是6.625和10.457(P<0.01).以FPG正常为参照,FPG异常时出现不良结局的危险逐渐增加(OR=11.379,P<0.01).结论 高血糖水平会增加心肌梗死及其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作者:张利华;梁亚军;许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内蒙古通辽市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入院血压的差异比较

    目的 调查研究内蒙古通辽市脑卒中不同亚型患者入院血压的差异.方法 从内蒙古通辽市所属的6家医院病案室,抽取神经内科2003年至2005年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用病例-病例研究的方法来分析血压对脑卒中不同亚型作用的差异.结果 出血性脑卒中收缩压和舒张压比缺血性脑卒中平均高20.19mmHg和11.96 mmHg.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中,血压正常者占22.5%,其余各级高血压所占比例均衡;而出血性脑卒中组各级高血压的构成比随着血压等级增高而增大,血压正常者占9.9%,3级高血压占54.1%.调整基线不均衡危险因素后,1级、2级和3级高血压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性是缺血性脑卒中的1.84倍、2.87倍和7.04倍,并且血压等级越高,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就越大(线性趋势检验P=0.000).结论 脑卒中患者入院血压在不同亚型之间存在差异,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且随血压级别增高而增强.

    作者:于亮;金额尔敦朝鲁;张永红;佟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敏感问题改进的随机应答技术模型分层整群抽样研究及应用

    目的 为敏感性问题提供科学的较复杂抽样调查方法及其统计量的计算公式.方法 使用Cochran的经典抽样理论、改进的随机应答技术、全概率公式、方差的基本性质等理论与方法进行公式推导.结果 推导出二分类敏感问题改进的随机应答技术在整群抽样、分层整群抽样下总体比例的估计量及其估计方差的计算公式,并在苏州大学学生婚前性行为的调查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效果.结论 该文提供的敏感性问题改进随机应答技术的整群抽样、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信度较高.

    作者:高歌;范玉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超声肿块检出率94.7%,病灶诊断符合率65.8%,隐匿性癌诊断率16.7%.超声的图像特征主要有:肿块呈实质性低回声,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肿块内出现微小钙化灶.多发型甲状腺癌均为乳头状癌.结论 超声应作为甲状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检查时注意隐匿性癌的诊断,特别要重视乳头状癌的多灶性,这样可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和评估的准确性.

    作者:金钰玛;方军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种妇科良性疾病CA125和CA19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3种妇科良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结果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25对于妇科良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洪;周莉莉;范同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 108例进展期胃肠道肿瘤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为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组,将预热至45℃的药液(5-氟脲嘧啶1000mg/m2、顺铂40 mg/m2稀释于1500 ml林格液中)经术中留置的腹腔化疗泵30 min内快速注入腹腔内;B组50例为对照组,行静脉化疗(甲酰四氢叶酸钙200mg静滴,第1~6d;5-氟脲嘧啶500mg/m2静滴,第1~6d;顺铂40mg/m2静滴,第1d).结果 毒副作用A组明显低于B组,3年和5年生存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和<0.01).结论 进展期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既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又能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袁小平;黄宏伟;韩峰;王国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环氧化酶-2对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SCLC中COX-2、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阿司匹林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阿司匹林对A549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1)COX-2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5%,COX-2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R=0.62,P<0.05),COX-2阳性组MVD(49.55±17.18)高于COX-2阴性组(34.65±22.25),COX-2和VEGF均阳性组MVD(51.71±15.42)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组(28.70±18.94),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阿司匹林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A549细胞增殖,48 h细胞大抑制率达65.49%,10 mmol/L阿司匹林作用A549细胞48 h后,A549细胞VEGF表达明显降低(作用前后分别为0.109±0.012与0.517±0.0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存在COX-2的高表达,其通过增加VEGF表达促进肺癌血管的形成,进而促进肺癌的进展;阿司匹林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与下调COX-2和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国华;黄建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消栓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消栓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消栓口服液组(2.4 g·kg-1·d-1)、硫氮卓酮组(30 mg·kg-1·d-1),每组8只.通过结扎和再通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描记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消栓口服液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SOD活力升高,MDA、CK、LDH含量降低,而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结论 消栓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心肌组织、抗氧自由基、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陈晓华;王国华;耿劲松;刘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哮喘小鼠Th1/Th2细胞偏移及卡介苗干预的影响

    目的 研究哮喘小鼠Th1/Th2细胞偏移情况,同时观察卡介苗(BCG)对Th1/Th2偏移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哮喘组、BCG干预组和对照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的水平.结果 肺泡灌洗液、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比值在OVA致敏后均明显降低,初次激发后进一步降低,多次激发后继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作者:李晓狄;张建华;朱雪明;金美芳;刘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增强动态CT扫描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增强动态CT扫描动脉期肝实质-过性强化(THPE)的病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THPE患者,均先行CT平扫,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30 s、65 s、3-5 min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扫描,分析THPE出现部位、形态、各期强化表现及其与肝内外病变的关系.结果 90例中,5l例与肝内病变有关,THPE位于病灶周围相应叶段或相邻叶段;39例与肝外病变有关,THPE以门静脉、肝静脉阻塞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多见,常见相应肝动脉不同程度增粗.THPE形态与病变性质的关系:肝细胞癌(HCC)、胆囊炎/癌以多形态型多见;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细胞癌、胰腺癌/炎、门静脉系栓塞/压迫以扇型多见;肝脓肿以叶/段型、扇型多见;肝转移癌可出现扇型、多型态型和弥漫型;肝内胆管炎、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多为弥漫型.结论 THPE可见于多种病变,根据其出现部位、形态特征对了解病变的病理基础和病变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高回青;范国华;郭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脓毒血症致早期AKI患者随机进行高容量(70ml·kg-1·h-1)、标准容量(35ml·kg-1·h-1)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动态观察APACHE Ⅱ、SOFA评分及细胞因子IL-6、TNF-α的变化,比较两组的转归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 和标准容量组比较,高容量组存活率明显增高,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APACHEⅡ、SOFA评分下降早且幅度大,两组治疗前TNF-α、IL-6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治疗后高容量组TNF-α、IL-6水平下降早且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高容量CBP技术在脓毒血症致早期AKI患者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清除炎症细胞因子,降低病死率,促进肾功能恢复.

    作者:孙铸兴;王凉;刘斌;严正;吴锡平;刘晓斌;张志坚;张悦;尤宇望;单炜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刺五加皂苷对化学诱导缺氧PC12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刺五加皂苷(ASS)对神经元缺氧保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建立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和氯化钴诱导化学缺氧的神经元缺氧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ASS对缺氧PC12细胞中HIF-1α mRNA的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及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正常培养的PC12细胞几乎没有HIF-1α mRNA的转录和表达,氯化钴的处理可显著增加HIF-1α mRNA的转录和表达,ASS可进一步增加缺氧PC12细胞中HIF-1α mRNA的转录和表达;ASS和NGF的预处理还可以增加磷酸化ERK1/2的表达.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S的上述作用与NGF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S对氯化钴诱导化学缺氧的PC12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促进HIF-1α mRNA的转录和通过激活ERK1/2途径进而抑制HIF-1α降解从而增加其含量有关.

    作者:季秋虹;顾永健;朱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