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北省涉县不同采样点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的含量比较

侯芳洁;李英;宋军娜;郑玉光

关键词:柴胡, 不同采样点, 柴胡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
摘要:目的 考察河北省涉县境内不同采样点的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为柴胡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中柴胡项下柴胡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 柴胡皂苷a含量在1.8847 ~4.6681 mg·g-1范围内,柴胡皂苷d含量在1.8600~ 6.4988 mg·g-1范围内,二者之和含量在3.8323~10.7973 mg·g-1范围内.结论 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差异较大,二者之和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含量,与河北省涉县是柴胡主产区的历史地位相一致.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熟大黄为主组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对急性肺损伤及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使用熟大黄为主中药治疗组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对急性肺损伤及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总结中医中药抢救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百草枯中毒解毒降纤方连服14天,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充分激素,抗自由基,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5d、10 d、15 d、30 d、90 d内未发生低氧血症人数百分比、未发生ARDS人数百分比、肺间质纤维化发生人数百分比、死亡人数百分比.结果 两组5d内未发生低氧血症人数百分比、未发生ARDS人数百分比、肺间质纤维化发生人数百分比、死亡人数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10 d、15 d、30 d、90d内未发生低氧血症人数百分比、未发生ARDS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0 d、15d、30 d、90d内肺间质纤维化发生人数百分比、死亡人数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百草枯中毒解毒降纤方治疗百草枯中毒能减少急性肺损伤发生率,减轻损伤程度,有效降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王璞;刘倩;马国营;田春辉;张炜;褚永果;王维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消渴病组方分析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消渴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筛选《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病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消渴病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342首,分析得到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关联度等的分析,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5个,新处方3个.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治疗消渴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茜;唐瀚;崔雅华;方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河北省涉县不同采样点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的含量比较

    目的 考察河北省涉县境内不同采样点的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为柴胡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中柴胡项下柴胡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 柴胡皂苷a含量在1.8847 ~4.6681 mg·g-1范围内,柴胡皂苷d含量在1.8600~ 6.4988 mg·g-1范围内,二者之和含量在3.8323~10.7973 mg·g-1范围内.结论 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差异较大,二者之和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含量,与河北省涉县是柴胡主产区的历史地位相一致.

    作者:侯芳洁;李英;宋军娜;郑玉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景天三七中槲皮苷、槲皮素及山萘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景天三七药材中槲皮苷、槲皮素及山萘酚的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x Gimini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69nm;柱温为25℃.结果 槲皮苷、槲皮素及山萘酚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02859 ~0.183,0.001594 ~ 0.102,0.004514~0.260μg,/μl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积分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93、0.99997、0.9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6,101.85,101.73%,RSD分别为2.80,2.15%,1.71%(n均为6).结论 通过建立同时测定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可对药材进行多方位精密的质量控制.

    作者:何晶晶;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山楂酸/β-环糊精包合物超声制备工艺优化

    目的 优化超声制备山楂酸(MA)/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工艺.方法 以超声功率,β-CD与MA摩尔比,超声时间为因子,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结果 优化条件为:β-CD与MA摩尔比1∶2,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30 min,在此优工艺条件下,包合率为91.22%.结论 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测定表明包合物充分形成.该方法简单可行,是一种制备MA/β-CD包合物的较好方法.

    作者:刘红;靳学远;任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冬虫夏草虫体部分性状与显微特征研究

    目的 通过对冬虫夏草药材虫体部分进行形态、显微学研究,建立冬虫夏草虫体鉴别的形态显微特征规范.方法 结合昆虫分类学对蝙蝠蛾科幼虫的性状描述,对药材虫体部分表面特征进行规范化描述;结合蝙蝠蛾科幼虫体表的显著特征(虫体体毛、气门、腹趾钩),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虫体组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形态描述“体表密被深黄色体毛,头部可见部位黄棕色或红棕色,胸部浅黄色,腹部深黄色至黄棕色;胸部分3节,腹部分10节;胸足3对,呈节钩状,腹足4对突出,呈乳峰状,末端臀足1对.“显微特征”虫体体表密被深黄色体毛,深黄色毛片,中间毛窝边缘凸出,中部凹陷;气门椭圆形或肾形,密布气门孔.腹趾钩为多序全环型,从内到外5-8行,由内至外趾钩逐渐变短、数量增多.”结论 规范了冬虫夏草药材虫体部分的形态学描述,完善了冬虫夏草显微学的鉴别项.

    作者:叶茂;童芯锌;任艳;邱乙;陈璐;万德光;彭成;沈才洪;国锦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肝纤维化的研究是国内外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目前已进入多元化的研究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成果,提炼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中医药更有效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谢玉宝;萧焕明;施梅姐;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胡颓子叶中总黄酮及三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胡颓子叶中总黄酮及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三氯化铝(A1C13)显色,在411 nm处测定胡颓子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水解-HPLC法同时测定胡颓子叶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UltimateK(R) AQ-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结果 芦丁的质量浓度在0.0056~0.028m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9%,RSD=1.89% (n =9).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苷元质量浓度分剐在9.91~ 59.46 μg/ml(r=0.9999)、46.6 ~ 372.8 μg/ml(r=0.9998)、0.99~ 19.8 μg/ml(r=0.9998)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7%,101.21%,97.62%(RSD均小于2%,n=6).胡颓子叶样品中总黄酮、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剐为11.94,0.34,1.89,0.03 mg/g.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胡颓子叶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覃勤;钟大妹;吕倩;徐海燕;葛月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干燥条件下云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条件下云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 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采用HPLC法对不同温度条件下干燥的云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三个干燥条件下,木香烃内酯的含量高为1.73%,低为1.39%;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高为3.55%,低为2.83%.结论 木香的佳干燥条件为40℃,在此条件下进行云木香的干燥处理,对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破坏小.

    作者:李晓花;马小军;张忠廉;李海涛;张丽霞;管燕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形态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为揭示不同产地金银花形态特征差异及影响其差异的主导气候因子.方法 对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湖北、陕西6个金银花产区14个产地的8个形态特征(包括花蕾形态大小及显微特征的相关性状)进行测定,并对14个产地的金银花进行了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产地金银花的形态特征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金银花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同一产地腺毛非腺毛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可为金银花产地划分提供基本依据;聚类分析将14个产地按形态特征聚为2类.结论 金银花形态特征并没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是影响花蕾大小的主导气候因子,且二者呈显著负相关,腺毛非腺毛比值与7月份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6月份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王玲娜;张永清;霍立群;牛敏;张金成;兰顺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血管活性肠肽表达变化及四君子丸对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及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脾主运化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 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脾气虚模型组和四君子组,其中脾气虚组和四君子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劳倦的方法建立脾气虚模型共14天,然后通过测定体重、进食量等进行模型评价;模型建立成功后,四君子组采用四君子丸进行灌胃治疗14天,同时对照组和脾气虚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胃窦组织VIP含量的变化;采用RT-PCR测定胃组织VIP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脾气虚模型大鼠体重、进食量显著降低;和对照组比较,脾气虚模型组大鼠胃窦VIP含量显著升高,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和脾气虚模型组比较,四君子组大鼠胃窦VIP含量显著降低,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脾气虚模型大鼠胃窦VIP含量升高,VIP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降低,食量显著减少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静儒;王艳杰;何涛;赵丹玉;丛培玮;冯晓帆;崔勇;郭隽馥;王德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当归补血汤中三种指标性成分的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当归补血汤中三种指标性成分——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DAD/ELSD法.方法 使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柱温为30℃.流动相A:0.2%甲酸溶液,流动相B:0.2%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0 ~ 10min,15%-20%B;10~20min,20%~40%B,20~30min,40%B,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10μl;DAD和ELSD串联测定,其中DAD检测波长分别为316nm和260nm;ELSD参数设定为蒸发温度:30℃,雾化温度:30℃,气体流速:1.6L/min.结果 阴性对照无干扰,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60 μg/ml(r=1.0000),12.5~400μg/ml(r=0.9998)和0.25~ 2.5mg/ml(r=0.9975);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68%、102.95%和98.19%.结论 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和可靠,可作为当归补血汤质量控制的标准.

    作者:潘自皓;崔梦迪;潘立群;张越;陈军;潘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蔡小荪教授辨治高催乳激素血症临证经验

    总结蔡小荪教授辨治高催乳激素血症临床经验.高催乳激素血症为虚中夹实之证,基本病机为阴虚肝旺、热结胞络.以经验方加味玉烛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活血养血,利湿泻火.临床运用蔡小荪教授辨治高催乳素血症经验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金毓莉;许华云;徐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PAC-1表达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孙氏腹针对中风恢复期患者PAC-1表达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腹针组,疗程均为14天.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静脉血PAC-1含量的变化,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参考值.采用简化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估孙氏腹针对其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1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PAC-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腹针组PAC-1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两组与治疗前比较,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腹针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孙氏腹针结合体针可更好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障碍,降低PAC-1表达水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一茗;张新昕;杨晓月;万晓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临床验证疗效分析

    目的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工作计划和要求,对中西医结合颅脑损伤诊疗方案进行验证,确定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非随机、多中心、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并按诊疗方案进行中医综合治疗.以3周为1个疗程,治疗并观察4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Glasgow (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安全指标等,并进行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估.结果 颅脑损伤方案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中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总有效率达58.1%,无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颅脑损伤验证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症状,是一套疗效可靠、安全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启华;凌江红;黄李平;黄熙;范学政;李凯;谢天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栽培基质对灵芝基质营养物质及胞外酶活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袋料栽培灵芝生长过程中基质内营养物质及菌丝胞外酶活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棉籽壳、玉米芯和杂木屑作为栽培基质对灵芝进行熟料袋式栽培,同时研究灵芝不同生长时期基质中各部位总糖、还原糖、水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期基质中各部位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滤纸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活力变化规律.结果 玉米芯中的糖类和蛋白类物质含量及胞外酶活力高于棉籽壳和杂木屑,其中玉米芯对基质中总糖含量和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影响大.结论 在袋料栽培灵芝过程中,不同栽培基质对灵芝基质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菌丝胞外酶活力大小有明显影响,其中玉米芯基质为明显.

    作者:韩嘉钰;魏巍;余梦瑶;江南;许晓燕;杨志荣;罗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木瓜不同加工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考察光皮木瓜、皱皮木瓜及其不同方法加工品的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差异.方法 采集光皮木瓜和皱皮木瓜样品,每种样品随机分组,一组沸水烫制剖瓣、另一组直接切片,经50℃干燥后粉碎成细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进行样品的质量评价.结果 以齐墩果酸、熊果酸及二者总含量为考察指标,9对试验样品单独统计,2对均以直接切片高、4对均以烫制剖瓣高;按皱皮、光皮及光皱混合分类均值比较,均为烫制剖瓣高;按直接切片和烫制剖瓣分类均值比较,均为皱皮高.结论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评价木瓜质量,烫制加工优于直接切片,皱皮优于光皮.

    作者:谭秋生;罗敏;任星宇;章文伟;邓才富;罗舜;杨永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慢性疮面煨脓长肉过程中的“药疮交互作用”

    煨脓长肉法是中医外科的特色疗法,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药疮交互作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被疮面吸收后促使疮面“脓”的产生,同时疮面产生的“脓”又促使更多的药物有效成分的释放和吸收.“脓”既是药疮交互作用的产物,又是药疮交互作用的媒介.“脓”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疮面愈合过程所需的物质.基于药疮交互作用研究脓的变化对于揭示煨脓长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以煨脓长肉常用药生肌象皮膏为例,初步探讨慢性疮面愈合过程中的药疮交互作用.

    作者:朱朝军;马静;张朝晖;卢旭亚;孙俊超;刘现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茯苓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增强的物质基础研究

    目的 研究茯苓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方法 KM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d),造成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茯苓及拆分组分均按照生药量25g/(kg·d)灌胃给药,连续10天.测定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Elisa法测血清IgG、IgM、IL-2、TNF-α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茯苓水煎液和粗糖组小鼠的脾系数和胸腺系数均有明显升高.茯苓乙酸乙酯和粗糖组分可显著地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gG、IL-2和TNF-α的浓度,粗糖组分还可明显提高IgM的浓度.结论 茯苓中的多糖和三萜类成分为其免疫增强的物质基础.

    作者:徐旭;窦德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背俞穴在失眠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背俞穴治疗失眠的基本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背俞穴治疗失眠的文献32篇,对分型、诊断标准、疗效标准、观察指标、治疗方法时间和疗程以及选穴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背俞穴治疗失眠的文献较少,分型简单,标准不一,且疗效评价较简单,治疗方法多样,时间和疗程缺乏统一,缺少客观的指标进行睡眠的评价.结论 背俞穴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尚缺少规范化客观化的文献.

    作者:谢晨;杨文佳;邴兴红;陈云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