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娜;张永清;霍立群;牛敏;张金成;兰顺顺
目的 分析研究中药保护的现有模式,为完善其发展走向和定位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综合实施现状分析现有模式下的我国中药保护.结果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然而这些资源在纳入现代法律保护体系时却无法由既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融合,因此,国家对中药的保护主要采用了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种替代性模式,其中行政保护制度即中药品种保护制度长期以来占据重要的位置.该制度为尝试弥补专利之不足而设计,但在适用过程中却逐渐显现出功能设计之缺位.结论 现阶段唯有在知识产权基本框架下,把鼓励创新作为实施品种保护的优位选择,并实现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与专利制度的衔接与互补,才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出路.
作者:崔璨;王艳翬;王辰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尾静脉放血对足底电击大鼠焦虑样行为及海马区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8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放血组,予以足底电击(0.8mA,2-25s随机发生1次电击,共5min,1次/天,7天)结合孤养复制焦虑模型,放血组在造模前尾静脉放血(15滴,1次),7天后以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焦虑行为,Elisa检测海马区炎症因子.结果 放血对焦虑行为的影响:模型组进入闭臂的次数及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放血组进入闭臂的次数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放血对海马炎症因子的影响:模型组海马区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放血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放血对焦虑行为的影响:模型组进入闭臂的次数及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放血组进入闭臂的次数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放血对海马炎症因子的影响:模型组海马区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放血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作者:荣长保;徐旺芳;姜劲峰;汪婷婷;耿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文章主要对在2010版《中国药典》的某些中药名及拉丁学名与其基源植物在《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的中名及拉丁学名未统一等情况进行探讨,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中药名与其基源植物的中名及拉丁学名存在的易引起人们产生歧义、误解地方,旨在引起中药学及植物学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朱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草苁蓉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草苁蓉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油酸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肺湿/干量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含量;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p38 MAPK蛋白的活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损伤严重,肺组织W/D升高,血清TNF-α和IL-10含量增高,肺组织p38 MAPK蛋白活化增强;与模型组比较,草苁蓉组大鼠肺组织W/D降低,损伤减轻,血清TNF-α和IL-10含量减少,p38 MAPK蛋白活化减弱.结论 草苁蓉可减轻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和IL-10以及p38 MAPK活化有关.
作者:勾万会;郑峰;尹学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黔产苦参生长区域海拔高度、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日照量及其根中苦参总碱含量,探讨这些生态环境因素对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参根中苦参总碱类成分,薄层色谱法对苦参中生物碱进行定性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碱含量.结果 不同生态环境因素的黔产苦参中苦参总碱含量差异较大,苦参总碱含量与采样区域海拔高度和年平均降雨量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23(P <0.05)、-0.831(P<0.05).结论 海拔高度和年平均降雨量对黔产苦参中苦参总碱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日照量对其无显著性影响,为苦参科学的人工栽培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金燕;龙庆德;常楚瑞;王晓丽;陆平祝;彭建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查阅整理近十年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用药规律,探究其中医证治规律,认为慢性复杂性疾病均存在“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百病多由痰作祟”“久病入络”的病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扶正固本,顾护脾肾”“痰瘀同治”“络病证治”的治疗原则,并将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归纳为“温补培元、健脾益肾”“化湿除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络郁则通、络虚则补”四类,临证时亦应标本同治,随证加减,以揭示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共性特点和病机规律,为临床诊治慢性复杂性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科学依据.
作者:刘妍彤;吕晓东;庞立健;刘创;臧凝子;袁俭;杨丽;任延毅;刘勇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消渴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筛选《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病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消渴病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342首,分析得到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关联度等的分析,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5个,新处方3个.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治疗消渴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茜;唐瀚;崔雅华;方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背俞穴治疗失眠的基本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背俞穴治疗失眠的文献32篇,对分型、诊断标准、疗效标准、观察指标、治疗方法时间和疗程以及选穴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背俞穴治疗失眠的文献较少,分型简单,标准不一,且疗效评价较简单,治疗方法多样,时间和疗程缺乏统一,缺少客观的指标进行睡眠的评价.结论 背俞穴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尚缺少规范化客观化的文献.
作者:谢晨;杨文佳;邴兴红;陈云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测定胡颓子叶中总黄酮及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三氯化铝(A1C13)显色,在411 nm处测定胡颓子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水解-HPLC法同时测定胡颓子叶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UltimateK(R) AQ-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结果 芦丁的质量浓度在0.0056~0.028m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9%,RSD=1.89% (n =9).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苷元质量浓度分剐在9.91~ 59.46 μg/ml(r=0.9999)、46.6 ~ 372.8 μg/ml(r=0.9998)、0.99~ 19.8 μg/ml(r=0.9998)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7%,101.21%,97.62%(RSD均小于2%,n=6).胡颓子叶样品中总黄酮、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剐为11.94,0.34,1.89,0.03 mg/g.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胡颓子叶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覃勤;钟大妹;吕倩;徐海燕;葛月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中药复方山楂煎剂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取穴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电针治疗,留针15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六天后休息1天,共治疗8周;治疗组同时服用自拟复方山楂煎剂,1剂/d,水煎服,连续8周.对照组(50例)每天给予西药熊去氧胆酸(UDCA)片,10mg/(kg·d),日分2次口服;连续8周.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程井军;任婕;吴其恺;孙雅祥;曾佑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文章通过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中有关小柴胡汤的原文进行病机的分类整理,提出小柴胡汤证的判定方法和辨证要点,再结合临床医案进一步说明,从而全面剖析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
作者:辛海;张广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通腑清毒汤保留灌肠对于湿热内蕴性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疗程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血清NO、血清IL-6水平及安全性指标检测,并进行临床症状积分.根据统计学分析,评价通腑清毒汤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腑清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具有清热解毒、荡涤肠道的功效.
作者:时峰;杨亚琦;马丽;张照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黄帝内经》和佛教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生命种类、生命起源、生命构成以及生命过程等方面,既有共通之点亦有相异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二者的生命观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推进中医学和佛教间的对话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平海兵;曹继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以羟丙基甲基维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制备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其中采用SPE-HPLC-ELSD法建立了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中对叶百部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优化了缓释片的工艺处方:主药与15% HPMCK 4M和15% HPMCK 15M等量混合,可压性淀粉和乳糖2:1加至足量,用85%乙醇溶液作为黏合剂制软材,湿法制粒,加1%硬脂酸镁压片,即得.结论 制备的缓释片缓释效果良好,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片剂外观及可压性良好.
作者:吴旖;赵斌;江仁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液的浓度、提取液的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筛选提取工艺的佳条件.结果 优选出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5min、甲醇浓度80%、料液比1∶55.结论 用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优选青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稳定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梁晓媛;谭均;丁刚;李隆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关节软骨是骨骼系统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中医学中,却未有明确的名称、解释或论述.文章从象思维分析“肾”的医学含义,解释其生理功能及病理规律;解析“关节软骨”的概念、功能及内涵;分析肾与关节软骨之间生理以及病理联系.在“肾主骨”理论的指导下,诠释“肾”“精”“髓”“骨”“关节软骨”的概念、功能及内涵,并结合现代科学对关节软骨生理特性及功能和病理的特点的认识,探讨“肾-精-髓-骨-关节软骨”的系统联系,对肾对关节软骨的调控关系进行论证.
作者:李佳;邓洋洋;孙鑫;郑洪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当归补血汤中三种指标性成分——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DAD/ELSD法.方法 使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柱温为30℃.流动相A:0.2%甲酸溶液,流动相B:0.2%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0 ~ 10min,15%-20%B;10~20min,20%~40%B,20~30min,40%B,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10μl;DAD和ELSD串联测定,其中DAD检测波长分别为316nm和260nm;ELSD参数设定为蒸发温度:30℃,雾化温度:30℃,气体流速:1.6L/min.结果 阴性对照无干扰,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60 μg/ml(r=1.0000),12.5~400μg/ml(r=0.9998)和0.25~ 2.5mg/ml(r=0.9975);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68%、102.95%和98.19%.结论 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和可靠,可作为当归补血汤质量控制的标准.
作者:潘自皓;崔梦迪;潘立群;张越;陈军;潘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主要介绍中医证的各种诊断模型的定义及来源、应用及特点、局限性以及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中医证的诊断模型客观的检验方法,促使中医诊断更加规范、标准和科学,以期加快实现中医诊断现代化进程.
作者:陈李圳;王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下痞又称痞满,乃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胃气壅塞,以致脘腹满闷不舒的病症.其特点多为满而不痛[1],其成因可有内热壅盛、寒热交结、水热互结、胃虚气结夹湿、卫阳虚而邪热盛之别[3].五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均治心下痞证.分而论之,其病因病机侧重各异,亦有虚实或虚实夹杂之不同,但总归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董湘玉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贵州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临床科、教三十余载,对消化系统及心身疾病的治疗颇有建树,常以泻心汤类方、柴胡类方等经方治病.董湘玉教授擅长用经方治证,临床运用时根据五泻心汤特点的不同,辨治各类痞证,常得妙效.笔者有幸跟师,收益良多,现例举董老治“痞”个案,执简驭繁总结董老经验,与同道共享.
作者:周雅杰;陈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明确EMs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目前,对EMs发病机制的各项研究中,血管生成机制是其热点之一.综合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从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为切入点,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郑玮琳;梁雪芳;曹立幸;马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