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胡椒酸乙酯GBA的降血脂作用和急性毒性研究

苏日娜;博日吉汗格日勒图;麻春杰;牧丹;那日苏;特格希

关键词:荜茇, 胡椒酸乙酯, 降血脂, 急性毒性
摘要:目的 研究改性后的胡椒碱合成衍生物-胡椒酸乙酯GBA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饲养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予胡椒酸乙酯GBA,连续14d,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胡椒碱和胡椒酸乙酯GBA3个剂量组对小鼠产生的毒性反应.结果 胡椒酸乙酯GBA具有降低大鼠血清TC、LDL-c的含量和动脉硬化指数(AI)的作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灌胃给予胡椒酸乙酯GBA的3个剂量组均未出现死亡和毒性反应.结论 胡椒酸乙酯GBA具有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而且较胡椒碱毒性极低.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补中纳肾三子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中纳肾三子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补中纳肾三子汤;对照组选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4.5).两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 两组疗效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补中纳肾三子汤加减对治疗COPD缓解期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组在运用中药方剂治疗过程中,总显效率达82%.除了对咳嗽、喘息、气短、哮鸣音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外(P<0.01),在与对照组比较时,自汗、易感冒等症状的改善也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结论 补中纳肾三子汤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同单纯的西药激素控制相比,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纳入173例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耳针治疗,隔日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体质量(W)、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及体质百分率(F%),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分析总体疗效与不同因素间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后各项肥胖指标及脂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81.5%;患者疗效与患者治疗前肥胖度呈相关关系,肥胖程度越轻,疗效越好(P<0.05);病程≤5年的患者组与5 ~10年患者组间疗效有明显差异,x2=8.002,P<0.05.结论 针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肯定、操作方便,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病程、肥胖度、病因诱因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茵;刘志诚;徐斌;卢圣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脑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是一种高度分化,构成血脑屏障,具有在其它血管床未发现独特的生化和结构特征,是各种生理、病理因素作用的靶细胞.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中药取得显著的成效,其具有上调细胞内氧化防御系统的活性,减少NO、氧自由基的产生,清除自由基,减少血脑屏障的渗透性,降低血管源性脑水肿,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所伤,在脑水肿、脑肿瘤、脑缺血、糖尿病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刘涛;宋敏;巩彦龙;董万涛;李清林;孙定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南方异担子菌发酵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南方异担子菌发酵液醇提物(HAEE)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滤纸片法、打孔法以及二倍稀释法检测HAEE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及小抑菌浓度.结果 HAEE对供试的3种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下,3种细菌对HAEE均表现为极敏感,且抑菌效果高于阳性对照青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对供试的3种细菌,HAEE的小抑菌浓度均为8.75 mg/ml.另外,HAEE的抑菌活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结论 HAEE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的体外抑菌效果,具有开发为体外抑菌中草药的潜力.

    作者:张国利;程艳芳;金静;王光远;王志松;田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IDPN诱导TS模型大鼠纹状体DA系统的变化及菖蒲郁金汤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3,3-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导下抽动-秽语综合征(TS)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系统变化及菖蒲郁金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8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70只,采用IDPN腹腔注射法制备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除去体重偏差较大的10只大鼠,其余大鼠再次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12只.从造模完第2天开始给予灌胃,西药组给予泰必利(47.908mg/kg),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予菖蒲郁金汤(77.292,38.646,19.323g/kg),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给药4周.造模后及每周灌胃后1h记录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在后一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取出纹状体,用ELISA法检测DA、多巴胺D1受体(D1R)、多巴胺D2受体(D2R)、高香草酸(HVA)水平.结果 模型鼠表现出抽动症特征性的刻板行为,中药组大鼠的刻板行为呈平稳下降趋势.大鼠脑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DA、D1R、HV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D2R水平明显升高(P<0.01);西药组较模型组DA水平明显升高(P <0.01)DIR水平明显下降(P<0.01);D1R、HVA水平无明显变化;中药高剂量组较模型组DA、D2R及HV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DIR水平明显下降(P<0.01);D1R水平无明显变化.中药中剂量组较模型组DA、HV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菖蒲郁金汤具有抗抽动作用,其抗抽动作用机理可能与阻断D2R、促进DA代谢有关.

    作者:高汉媛;史正刚;李小芹;王继芳;尚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的应用

    湿邪和针对湿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和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从如何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理解湿邪的概念、性质、特点;湿邪导致的皮肤病的皮损和疾病特点;除湿方法以及典型方剂举隅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应用.

    作者:李伯华;张苍;张广中;朱慧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通腑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回顾性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通腑方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 粘连性肠梗阻病例,随机分为通腹方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50 ml通腹方水煎液,注药后夹管2h,观察临床症状并结合腹部X线摄片、螺旋CT动态观察梗阻加重和缓解情况,比较两组病例未手术治疗例数、住院天数,未手术病例入院后缓解时间、发病至缓解时间,未手术病例治疗后胃管引流量、第1次排气或排便时间,手术病例入院后保守治疗时间及发病至手术时间.结果 通腹方治疗组中19例非手术治疗成功,成功率为63.3%;对照组13例非手术治疗成功,成功率为43.3%.两组非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治疗病例,通腹方组的入院后缓解时间、发病至缓解时间都较对照组短(P<0.05).非手术治疗病例,通腹方组治疗后胃管引流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第1次排气或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手术治疗病例,入院后保守治疗时间、发病至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通腹方能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缩短手术前非手术治疗时间,缩短了病例的住院时间.

    作者:朱建光;王永福;卞尧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桂类药物在敦煌医药文献中应用情况考察——兼补真柳诚先生《林亿等将张仲景医书的桂类药名改为桂枝》一文

    详细考察了桂类药物在敦煌医药文献中的应用情况,对各种桂类药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特殊写法进行了统计.对涉及桂类药名的敦煌医药卷子按拟抄成年代的先后进行分析,认为从唐初开始,作为药名,桂心已经成为主流,这种情况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北宋初年.对桂枝汤的起源问题展开探讨,认为出现在敦煌医药文献法藏卷子P3287中的”桂枝汤”极可能是现存古代文献中桂枝汤的早出处.在敦煌医药文献中找到了“菌桂”入方的实例,但这是同一物种名称的错用还是不同物种的药物混同,还无法确定.

    作者:薛文轩;王雅平;沈澍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女性乳腺肿块良恶性中医经络分析及超声分型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女性乳腺超声分型与乳腺肿块良恶性相关性,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乳腺实性肿块患者160例,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乳腺超声分型,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分型与良恶性肿块的相关性.结果 160例患者的195个病灶中,良性病灶134个,恶性病灶61个,恶性肿瘤在脂肪型乳腺中的比率高,占51.61%,两两比较显示,脂肪型与腺体型、脂肪型与腺纤维型在良恶性病灶分布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乳腺超声分型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存在相关性,恶性肿块在脂肪型乳腺中的发生率高,应将脂肪型乳腺人群作为乳腺癌筛查的重点对象.

    作者:刘启萍;刘维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和青霉素联合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青霉素钠针剂每日静滴800万U/d;联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口服一天3次,疗程10天.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钠针800万U/d,疗程10天.疗程结束后根据皮疹减少消退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霉素和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治疗急性点滴性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是;刘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金线莲试管苗高效快繁技术研究

    目的 建立高效的金线莲组培快繁体系.方法 以金线莲茎尖、茎节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丛生芽诱导、继代培养及生根的影响.结果 以茎节为外植体诱导效果好;丛生芽诱导适培养基为MS+1 mg/L6-BA+1 mg/LNAA;继代培养较佳培养基为MS+1 mg/L IBA+3 mg/L 6-BA;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0.5 mg/LIBA +0.5 mg/L NAA.结论 过上述技术应用,可实现金线莲的快速繁殖,增殖系数可达5.2.

    作者:靳松;陈泽斌;夏体渊;任禛;余燕;莫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孔树脂纯化后益智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得到的益智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大孔树脂纯化得到的益智总黄酮为研究对象,并以Vc为对照,对其还原能力及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O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铁氰化钾还原能力进行探讨.结果 纯化后黄酮含量为51.68%的益智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O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122 mg/ml、0.656 mg/ml、2.571 mg/ml和1.458 mg/ml,且对铁氰化钾还原能力的EC5o为0.064 mg/mL,因此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结论 益智总黄酮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益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刘春梅;吴博;刘冰;赵旭;毕开顺;贾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芳香化湿理论的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探索研究

    针对目前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理论研究的相对不足,术语使用混乱的现状,对“芳香化湿”的历史渊源、功效表述、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及现代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其内涵及外延,为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作者:李晓雪;叶冰;包·照日格图;却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精源胶囊主要药效学研究

    目的 对精源胶囊的主要药效学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评价该制剂的主要疗效以及毒性大小.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胶囊内容物给小鼠灌胃30天,测定免疫器官脏器/体重比值;用D-半乳糖造小鼠衰老模型,测定SOD活性,MDA含量及免疫器官脏器/体重比值.结果 该制剂在增强免疫力实验中,各剂量组小鼠脾脏、胸腺指数显著增高;在抗衰老实验中,中、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SOD水平显著增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该复方制剂对小鼠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功效,具有极大的临床使用价值与保健养生的前景.

    作者:陈帅帅;张永萍;徐剑;刘明;迮薇薇;谢伟杰;周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院内清肺汤对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对COPD大鼠动物模型肺组织IL-8、TNF-α的表达影响.方法 运用烟熏联合内毒素构建COPD大鼠模型,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L-8、TNF-α浓度.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8、TNF-α表达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灌胃组大鼠肺组织IL-8、TNF-α表达变化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IL-8、TNF-α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1).结论 院内清肺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IL-8、TNF-α表达,对COPD的发生起到干预作用.

    作者:潘勇军;石聪颖;张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古日古木-13对CCl4致慢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古日古木-13对CCl4致慢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JNK通路的影响.方法 给小鼠腹腔注射CCl4后,小鼠连续灌胃不同浓度古日古木-13.8周,测血清和肝脏中的生化指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古日古木-13降低了血清中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提高血清和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通路中C-Jun、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古日古木-13能保护CCl4诱导的小鼠慢性肝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增加ALR的表达促进肝组织修复并抑制JNK信号激活有关.

    作者:叶超凡;卢任玲;谢军;乙兵;马丽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茵虎汤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虎汤(茵陈、虎杖、郁金、丹参、赤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灵芝、山豆根、佛手、白术、茯苓),1日1剂,分2次口服.两组均以治疗60日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茵虎汤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井军;任婕;朱雪萍;吴其恺;李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蟾灵膏的长期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蟾灵膏的长期毒理作用,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蟾灵膏高、中、低(10.00,5.00,2.5 g/kgBW)三个受试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每天灌胃给药2次,进行90天喂养试验,研究蟾灵膏的安全性.结果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蟾灵膏各剂量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蟾灵膏的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作者:杨兵;杨柱;唐东昕;龙奉玺;罗莉;王镜辉;黄雯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陆德铭教授辨治乳癖的经验研究

    作为顾氏外科学术思想的传承研究,现将陆德铭教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以“温肾疏肝、调理冲任”为法,拟定“乳腺增生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乳癖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

    作者:时百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肿节风水提物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 探讨肿节风水提物诱导CEM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浓度不同的肿节风水提物对CEM细胞发生作用24、48、72h后,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的表达,研究肿节风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 肿节风水提物能降低CEM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并随药物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bcl-2基因的表达逐渐下降,作用48、72h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能增强bax和p53基因表达,且随用药浓度的加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正比关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肿节风水提物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机制与下调bcl-2基因和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使bcl-2/bax的比值下降,同时还与上调p53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朱大诚;温伟接;王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