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汉媛;史正刚;李小芹;王继芳;尚菁
目的 观察3,3-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导下抽动-秽语综合征(TS)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系统变化及菖蒲郁金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8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70只,采用IDPN腹腔注射法制备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除去体重偏差较大的10只大鼠,其余大鼠再次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12只.从造模完第2天开始给予灌胃,西药组给予泰必利(47.908mg/kg),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予菖蒲郁金汤(77.292,38.646,19.323g/kg),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给药4周.造模后及每周灌胃后1h记录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在后一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取出纹状体,用ELISA法检测DA、多巴胺D1受体(D1R)、多巴胺D2受体(D2R)、高香草酸(HVA)水平.结果 模型鼠表现出抽动症特征性的刻板行为,中药组大鼠的刻板行为呈平稳下降趋势.大鼠脑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DA、D1R、HV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D2R水平明显升高(P<0.01);西药组较模型组DA水平明显升高(P <0.01)DIR水平明显下降(P<0.01);D1R、HVA水平无明显变化;中药高剂量组较模型组DA、D2R及HV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DIR水平明显下降(P<0.01);D1R水平无明显变化.中药中剂量组较模型组DA、HV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菖蒲郁金汤具有抗抽动作用,其抗抽动作用机理可能与阻断D2R、促进DA代谢有关.
作者:高汉媛;史正刚;李小芹;王继芳;尚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用模型中医学探讨阴阳空间定位标准.方法 总结分析阴阳的定位学说,用模型中医学思维模型,给阴阳定位一个更严谨的标准.结果 阴阳定位符合模型中医学理论体系,阴阳比较定位必须放在同一个范畴内.结论 用模型中医学定位阴阳更科学严谨.
作者:陈思馨;徐杨;焦妃;王全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脑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是一种高度分化,构成血脑屏障,具有在其它血管床未发现独特的生化和结构特征,是各种生理、病理因素作用的靶细胞.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中药取得显著的成效,其具有上调细胞内氧化防御系统的活性,减少NO、氧自由基的产生,清除自由基,减少血脑屏障的渗透性,降低血管源性脑水肿,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所伤,在脑水肿、脑肿瘤、脑缺血、糖尿病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刘涛;宋敏;巩彦龙;董万涛;李清林;孙定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文章结合《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内容、炮制学科特点、中医药特色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制定基于传承创新的教学策略的思路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掌握中医药知识的同时,建立中医药思维方式,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作者:谭鹏;杜红;戴幸星;李向日;胡慧华;李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从根类药材白芷采后熏硫干燥技术入手,介绍了熏硫加工技术对白芷质量的影响以及现阶段熏硫加工中药材的研究现状及影响.
作者:李娟;谭秋生;邓才富;李玲;章文伟;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纳入173例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耳针治疗,隔日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体质量(W)、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及体质百分率(F%),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分析总体疗效与不同因素间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后各项肥胖指标及脂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81.5%;患者疗效与患者治疗前肥胖度呈相关关系,肥胖程度越轻,疗效越好(P<0.05);病程≤5年的患者组与5 ~10年患者组间疗效有明显差异,x2=8.002,P<0.05.结论 针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肯定、操作方便,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病程、肥胖度、病因诱因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茵;刘志诚;徐斌;卢圣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茵虎汤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虎汤(茵陈、虎杖、郁金、丹参、赤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灵芝、山豆根、佛手、白术、茯苓),1日1剂,分2次口服.两组均以治疗60日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总胆红素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茵虎汤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井军;任婕;朱雪萍;吴其恺;李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针刺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8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共30只,分为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每组10只;长强组选用长强穴,单手进针后,采用平补平泻提插手法行针1 min,频率100~ 160次/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天,治疗两个疗程;非穴组选用右侧胁下固定非经非穴点,治疗操作同长强组;模型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不予任何干预.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区PSD-9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非穴组相比,长强组治疗后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比值明显增高(P<0.05);跨平台次数明显增高(P<0.05);海马区PSD-9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针刺长强穴能提高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PSD-95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张学君;陈兰芳;张晨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补精益视片对大鼠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氧化损伤的影响,为中医防治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及类似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及补精益视片高、中、低剂量共6组,每组15只.造模后正常饲养3个月,再连续灌胃治疗1个月,对照观察治疗后各组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和视网膜SOD活性、MDA及ROS含量.结果 治疗1个月后,(1)视网膜组织形态:地塞米松组和补精益视片各组视网膜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改变.(2)视网膜SOD活性、MDA及RO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或P<0.05),ROS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中药高剂量组SOD活性增强(P<0.01或P<0.05),ROS含量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MDA含量降低(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中药中、低剂量组ROS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补精益视片可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ROS含量而减轻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氧化损伤.
作者:邓永红;严然;刘爱琴;段俊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为顾氏外科学术思想的传承研究,现将陆德铭教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以“温肾疏肝、调理冲任”为法,拟定“乳腺增生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乳癖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
作者:时百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优化调胃承气汤传统煎煮的工艺,从煎煮过程中影响有效成分含有量的因素中,筛选出佳工艺.方法 选择药物的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加水量、芒硝后下共煎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结合型蒽醌、游离型蒽醌、甘草酸含量及出膏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煎煮工艺进行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优选工艺为加11倍量水,浸泡66min,煎煮2次,28min/次,入芒硝共煎20min.结论 优选工艺的试验值与预测值偏差小,说明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筛选的该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崔园园;熊瑞;陈志敏;张美;李文兵;胡昌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女性乳腺超声分型与乳腺肿块良恶性相关性,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乳腺实性肿块患者160例,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乳腺超声分型,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分型与良恶性肿块的相关性.结果 160例患者的195个病灶中,良性病灶134个,恶性病灶61个,恶性肿瘤在脂肪型乳腺中的比率高,占51.61%,两两比较显示,脂肪型与腺体型、脂肪型与腺纤维型在良恶性病灶分布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乳腺超声分型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存在相关性,恶性肿块在脂肪型乳腺中的发生率高,应将脂肪型乳腺人群作为乳腺癌筛查的重点对象.
作者:刘启萍;刘维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电针命门穴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下丘脑骨形成蛋白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4.5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命门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电针命门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每日电针1次,波形为疏密波,强度为1mA,每次持续20min,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的表达.结果下丘脑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阳性细胞总面积、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比较,电针命门组与模型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命门穴可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下丘脑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的表达.
作者:秦玮;纪峰;林莺;黄桂榕;李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植藤不同用药部位药理活性及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比较抗炎作用;采用小肠炭未推进法比较其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结合HPLC,UV,1HNMR法对两者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种仁和藤茎均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种仁可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胃肠动力障碍,而藤茎无此作用;两个用药部位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结论 榼藤藤茎及种仁均有抗炎作用.种仁还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两者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药效物质基础不尽相同.
作者:张胜男;秦思;万青;熊慧;梅之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对COPD大鼠动物模型肺组织IL-8、TNF-α的表达影响.方法 运用烟熏联合内毒素构建COPD大鼠模型,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L-8、TNF-α浓度.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8、TNF-α表达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灌胃组大鼠肺组织IL-8、TNF-α表达变化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IL-8、TNF-α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1).结论 院内清肺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IL-8、TNF-α表达,对COPD的发生起到干预作用.
作者:潘勇军;石聪颖;张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改性后的胡椒碱合成衍生物-胡椒酸乙酯GBA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饲养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予胡椒酸乙酯GBA,连续14d,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胡椒碱和胡椒酸乙酯GBA3个剂量组对小鼠产生的毒性反应.结果 胡椒酸乙酯GBA具有降低大鼠血清TC、LDL-c的含量和动脉硬化指数(AI)的作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灌胃给予胡椒酸乙酯GBA的3个剂量组均未出现死亡和毒性反应.结论 胡椒酸乙酯GBA具有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而且较胡椒碱毒性极低.
作者:苏日娜;博日吉汗格日勒图;麻春杰;牧丹;那日苏;特格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流动注射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抗癌中草药中镉、汞和铅3种重金属元素.方法 采用硝酸-盐酸-过氧化氢-氢氟酸消解体系压力密闭消解,用流动注射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分析.结果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仪器和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6 ~0.01 ng/ml和0.0016 ~0.0053 g·g-1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在1.8% ~2.9%范围,15 h内111Cd、202 Hg和208Pb的灵敏度降低的幅度在3.5 ~5.6%范围.结论 流动注射条件下,基体对仪器灵敏度稳定性的影响较连续选样明显降低.
作者:王丽娟;李新民;宁志华;孙姗;赵有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精源胶囊的主要药效学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评价该制剂的主要疗效以及毒性大小.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胶囊内容物给小鼠灌胃30天,测定免疫器官脏器/体重比值;用D-半乳糖造小鼠衰老模型,测定SOD活性,MDA含量及免疫器官脏器/体重比值.结果 该制剂在增强免疫力实验中,各剂量组小鼠脾脏、胸腺指数显著增高;在抗衰老实验中,中、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SOD水平显著增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该复方制剂对小鼠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功效,具有极大的临床使用价值与保健养生的前景.
作者:陈帅帅;张永萍;徐剑;刘明;迮薇薇;谢伟杰;周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研究潜阳育阴颗粒对老年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证属阴虚阳亢型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基础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潜阳育阴颗粒,疗程均为8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均值以及变异性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各时段dSBP和d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者P<0.01).治疗组各时段血压变异性均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潜阳育阴颗粒干预老年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可辅助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血压变异性,达到高质量降压的目的.
作者:倪永骋;王晗;张思奇;蒋为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阐明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慢性心衰(CHF)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K组)和A组,A组用阿霉素(Adr)腹腔注射制备CHF模型.6周造模结束后,再将A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温阳消饮组(W组)、去桂消饮组(Q组).除M组、K组外,W组、Q组大鼠在末次注射Adr后2h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日1次,连续4周.然后检测各组大鼠心房利钠肽(ANP)、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 与K组比较,M组的ANP显著升高(P<0.01);与M组比较,W组、Q组的ANP水平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组比较,M组的BNP显著升高(P<0.01);与M组比较,W组、Q组的BN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K组比较,M组的AngⅡ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W组、Q组的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能提高CHF大鼠血清BNP、AngⅡ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CHF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徐建虎;张琦;杨子庆;任小彤;李雷兵;罗炽琼;肖桦;徐路;李林鲜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