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鹏;杜红;戴幸星;李向日;胡慧华;李飞
目的 验证消痛膏能否减少肛裂疼痛及有效地缓解了括约肌痉挛.方法 随机抽取60名肛肠科二期(慢性)肛裂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消痛膏,对照组为0.2%硝酸甘油软膏,治疗组每天早中晚各用消痛膏涂抹溃口1次,对照组将0.2%硝酸甘油软膏早中晚涂抹溃口1次,疗程各7天,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5、7天观察其疼痛的程度,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便后肛门疼痛持续时间、用肛管直肠内压测量仪测量各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30min第5天的“肛管静息压”.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对肛裂内括约肌痉挛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便后肛门疼痛持续时间、治疗组的肛管静息压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消痛膏能使肛裂疼痛程度减轻、便后肛门疼痛持续时间缩短、缓解内括约肌痉挛、肛管静息压下降.
作者:董聿锟;曹波;邓文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对COPD大鼠动物模型肺组织IL-8、TNF-α的表达影响.方法 运用烟熏联合内毒素构建COPD大鼠模型,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L-8、TNF-α浓度.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8、TNF-α表达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灌胃组大鼠肺组织IL-8、TNF-α表达变化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IL-8、TNF-α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1).结论 院内清肺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IL-8、TNF-α表达,对COPD的发生起到干预作用.
作者:潘勇军;石聪颖;张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杜仲叶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杜仲叶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色谱柱:YMC-Triact C18(250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0.1%H0P043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08 nm;柱温30℃,测定17个产地的杜仲叶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和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似度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确定了杜仲叶HPLC指纹图谱中的30个共有指纹峰,对17批杜仲叶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相似度在0.828 ~ 0.979之间,聚类分析结果为3大类,第Ⅰ类(s10)为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所产,第Ⅱ类(s3、S2、s7)分别为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所产,其余为第Ⅲ类.结论 该研究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为杜仲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唐芳瑞;刘荣华;邵峰;李于益;张忠立;黄慧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哈蟆油蛋白酶解物致畸毒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对哈蟆油蛋白酶解物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含微核率、精子畸形率均无显著性(P<0.001),无论在加和不加S9混合液时,各剂量组均未引起试验菌株的回复突变菌落数显著增加.结论 哈蟆油蛋白酶解物无毒、无致突变性.
作者:潘黛安;张鹤;魏星华;边帅;王秋;齐滨;赵雨;赵大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带瘤生存”是中医肿瘤重要的学术思想,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探讨中医肿瘤“带瘤生存”学术思想的源流、内涵及其临床应用,阐明“带瘤生存”学术思想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推广“带瘤生存”学术思想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程海波;姚志华;李柳;沈政洁;沈卫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危亦林为元代江西旴江医家,其代表著作《世医得效方》中针灸疗法内容丰富,涉及内、外、妇、儿诸科.从选穴特点、针灸禁忌、灸法特色分析等方面对其针灸思想进行了总结概括.
作者:李丛;潘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诱导穿心莲的同源四倍体,为穿心莲的种质创新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穿心莲的种子和刚萌发的成熟胚为诱导材料,采用秋水仙碱为诱导剂进行诱导处理,通过观察叶片形态特征和气孔特征的进行初步筛选,并以流式细胞仪法进行无菌苗倍性水平的鉴定.结果 以种子为实验材料诱导得到的变异无菌苗均为嵌合体,以刚萌发的成熟胚为实验材料获得了4株穿心莲的同源四倍体无菌苗,其中以0.075%的秋水仙碱诱导24 h效果佳,其四倍体诱导率为3.3%.穿心莲的同源四倍体无菌苗与二倍体无菌苗相比,在形态特征上、叶下表皮气孔特征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建立了穿心莲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方案,初步为后期穿心莲的多倍体培育和种质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闫斌;潘超美;何洁;付姝颖;张家瑛;苏家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金花茶为我国珍稀植物,随着对金花茶各种研究的不断探索,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在不断更新.综述近年来金花茶抗肿瘤、抗氧化、防治三高、抗炎及抗过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今后对金花茶药理作用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孔桂菊;袁胜涛;孙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伏牛山区龙峪湾风景区野生中草药资源分布及蕴藏量的调查研究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方法 查阅伏牛山区龙峪湾风景区野生中草药资源的相关文献与资料,分析确定伏牛山区各种野生中草药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生态环境,进而采用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民间走访等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案,制定相应的调查表并详细记录各种数据,拍摄相关野生中草药资源的照片,收集标本.结果和结论 根据龙峪湾风景区内的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分布和蕴藏量的调查结果确定出其分布区的生态环境、采收量、蕴藏量、大采收量、销售量等,统计龙峪湾风景区的调查研究的相关数据,形成资源调查报告,以便为伏牛山区龙峪湾风景区的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东伟;王绍辉;刘同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护肝美容巴布剂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五味子、当归的佳提取工艺,并以初粘力、持粘力及外观性状为指标,优选护肝美容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结果 优选的五味子、当归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优选出佳的基质配比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三氯化铝∶甘油=2.5∶5∶0.7:20.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侯安国;普天磊;张振莲;李甲英;马梦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介绍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的经验.干老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寄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开窍于耳,心火上炎、肾阴不足、心肾不交都与耳鸣密切相关,提出“泻心火”“补肾阴”“交通心肾”的治疗原则,临床上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袁媛;陈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蟾灵膏的长期毒理作用,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蟾灵膏高、中、低(10.00,5.00,2.5 g/kgBW)三个受试物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每天灌胃给药2次,进行90天喂养试验,研究蟾灵膏的安全性.结果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蟾灵膏各剂量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蟾灵膏的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作者:杨兵;杨柱;唐东昕;龙奉玺;罗莉;王镜辉;黄雯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通过心肌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代谢组学特征谱的研究,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探讨心肌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微观基础.结果 心肌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较健康对照组溶血磷脂酰胆碱,亚油酸、花生四烯酸、鞘氨醇类物质的代谢水平均下调.结论 心肌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可能存在能量代谢、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紊乱.
作者:朱明丹;杜武勋;姜民;魏聪聪;张少强;袁宏伟;刘长玉;张建平;冯利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疏肝健脾方的佳水提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以黄芪甲苷含量、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疏肝健脾方水提工艺的影响.结果 疏肝健脾方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 优选出的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疏肝健脾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姜辉;李竹青;秦秀娟;张家富;王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白术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阐述白术炮制原理、制定合理的白术炮制工艺和提高白术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四川新荷花饮片公司稳定的炮制工艺制备白术炮制样品,炮制过程中每隔2min取样一次,共炮制2批麸炒样品和1批清炒样品.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白术饮片在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 白术在炒制过程中,随炮制时间延长,多糖含量逐渐增加,12min之后开始下降;还原糖含量整体呈增加的趋势,且12 ~ 16min之后增长率明显提高.结论 白术在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会发生转化和分解作用;炮制适当有利于白术多糖和还原糖的溶出.
作者:潘欢欢;刘飞;张鑫;陈美君;张乐;刘友平;陈林;陈鸿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湿邪和针对湿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和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从如何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理解湿邪的概念、性质、特点;湿邪导致的皮肤病的皮损和疾病特点;除湿方法以及典型方剂举隅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应用.
作者:李伯华;张苍;张广中;朱慧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补精益视片对大鼠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氧化损伤的影响,为中医防治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及类似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及补精益视片高、中、低剂量共6组,每组15只.造模后正常饲养3个月,再连续灌胃治疗1个月,对照观察治疗后各组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和视网膜SOD活性、MDA及ROS含量.结果 治疗1个月后,(1)视网膜组织形态:地塞米松组和补精益视片各组视网膜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改变.(2)视网膜SOD活性、MDA及RO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或P<0.05),ROS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中药高剂量组SOD活性增强(P<0.01或P<0.05),ROS含量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MDA含量降低(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中药中、低剂量组ROS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补精益视片可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ROS含量而减轻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氧化损伤.
作者:邓永红;严然;刘爱琴;段俊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医疫病有其独特的传变规律,不能用伤寒、温病的传变规律涵盖,文章以疫病的三焦传变规律进行说明.此为基于三焦论述疫病的传变,主要有两种论述.一种为“直行中道,流布三焦”,以喻嘉言《尚论篇》所论为代表,邪多自口鼻而入,首犯中焦,自中焦分别向上下传变,甚者可充斥三焦;其病性以温热、湿热为主,亦有混杂其他邪气而犯者.另一种则与温病“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规律一致,是自上而下传变.总体而言,多数医家在认识疫病的三焦传变时,认同“直行中道,流布三焦”说,有时也结合温病的辨证思路,以温病的“始上焦,终下焦”传变规律、卫气营血传变作为补充.
作者:黄玉燕;汤尔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排氚片连续灌胃3个月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32,64,128g生药/kg三个剂量组给大鼠连续灌胃3个月,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饮用水.每组24只大鼠,高剂量组每天灌胃2次,其它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3个月,停药后观察2周.观察连续灌胃中药排氚片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各组动物在给药和停药期间的活动、行为、进食、粪便、皮毛及体重等均未见异常;各项血液学、血生化指标、脏器重量系数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与给药有关的损伤;血液中的K浓度各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相当于人用剂量200倍、给予大鼠连续灌胃3个月,结果未见排氚片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作者:马萍;李志韧;雷宁;曹淼;张智杰;刘丽宏;周湘艳;辛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引起的一种病变,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难治之症.临床症状主要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伴发月经失调、不孕、盆腔结节或包块等,严重影响着广大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方剂治疗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