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模型中医学探讨空间定位阴阳

陈思馨;徐杨;焦妃;王全年

关键词:模型中医学, 阴阳, 定位, 属性
摘要:目的 用模型中医学探讨阴阳空间定位标准.方法 总结分析阴阳的定位学说,用模型中医学思维模型,给阴阳定位一个更严谨的标准.结果 阴阳定位符合模型中医学理论体系,阴阳比较定位必须放在同一个范畴内.结论 用模型中医学定位阴阳更科学严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术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 研究白术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阐述白术炮制原理、制定合理的白术炮制工艺和提高白术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四川新荷花饮片公司稳定的炮制工艺制备白术炮制样品,炮制过程中每隔2min取样一次,共炮制2批麸炒样品和1批清炒样品.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白术饮片在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 白术在炒制过程中,随炮制时间延长,多糖含量逐渐增加,12min之后开始下降;还原糖含量整体呈增加的趋势,且12 ~ 16min之后增长率明显提高.结论 白术在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会发生转化和分解作用;炮制适当有利于白术多糖和还原糖的溶出.

    作者:潘欢欢;刘飞;张鑫;陈美君;张乐;刘友平;陈林;陈鸿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NGF分泌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对失神经肌萎缩SD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弥可保组.分别建立腓总神经夹伤模型,手术后每日灌胃,21d后测量足趾宽度,记录展指功能;进行肌电图检测,测量肌电位衰减率;检测胫前肌的湿重比;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NGF的分泌情况.结果 ①展趾功能测定:BYHWD高剂量组、弥可保组与模型组比,显著增高(P<0.01或P<0.05);②电位衰减率:BYHWD高剂量、弥可保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01或P<0.01).中药高剂量与中、低剂量组相比较也具备了极显著差异(P <0.0001或P<0.01);③胫前肌湿重比:BYHWD高剂量、弥可保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增高(P<0.05);④NGF蛋白的分泌:假手术组、中药各组和弥可保组可见较多NGF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呈浅棕色.模型组大鼠的NGF阳性颗粒数目减少,着色浅淡.BYHWD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与模型组比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明显降低胫前肌湿重比的退变和电位衰减率,促进展趾功能的恢复,对失神经肌萎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NGF蛋白的分泌实现的.

    作者:张赛;周岚;梅晓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消痛膏对肛裂疼痛及内括约肌痉挛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验证消痛膏能否减少肛裂疼痛及有效地缓解了括约肌痉挛.方法 随机抽取60名肛肠科二期(慢性)肛裂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消痛膏,对照组为0.2%硝酸甘油软膏,治疗组每天早中晚各用消痛膏涂抹溃口1次,对照组将0.2%硝酸甘油软膏早中晚涂抹溃口1次,疗程各7天,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5、7天观察其疼痛的程度,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便后肛门疼痛持续时间、用肛管直肠内压测量仪测量各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30min第5天的“肛管静息压”.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对肛裂内括约肌痉挛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便后肛门疼痛持续时间、治疗组的肛管静息压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消痛膏能使肛裂疼痛程度减轻、便后肛门疼痛持续时间缩短、缓解内括约肌痉挛、肛管静息压下降.

    作者:董聿锟;曹波;邓文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调神醒脑”法对PTSD患者静息态杏仁核功能连接网络的影响研究

    探讨针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中枢调控机制.方法 以15例PTS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对PTSD患者采用“调神醒脑”针法,连续治疗12周,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健康组仅入组前进行一次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无任何干预手段.以双侧杏仁核为感兴趣区(ROI)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PTSD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志愿者、PTSD患者治疗后与健康志愿者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PTSD患者治疗前双侧杏仁核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为前额叶、右侧额下回;电针治疗后PTSD患者双侧杏仁核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结论 针刺通过促进杏仁核-额叶功能连接增强及抑制杏仁核-颞叶功能连接增强,参与PTSD杏仁核功能连接网络的调节,可能是电针治疗PTSD的部分中抠机制.

    作者:郑成强;张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味人参乌梅汤HPLC-DAD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采用从加味人参乌梅汤整体特征色谱图峰逆向追溯至原料药材的方式,尝试阐明此方的配伍及贡献形式,为探讨酸甘化阴“性味-药效-化学内涵”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HPLC-DAD检测,Sepax Bio-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ml/min,从复方特征色谱图峰逆向回溯到原药材色谱峰中,确认原料药材对复方特征色谱峰中的贡献,分析加味人参乌梅汤特征色谱峰的归属性.结果 色谱图整体构建了加味人参乌梅汤指纹图谱,共标示了51个特征峰,其中47个色谱峰可从处方人参、乌梅等10味药材明确找到归属,可较准确找出各个药材对复方色谱图的贡献.结论 建立的HPLC-DAD指纹图谱表达了加味人参乌梅汤的整体特征,且归属性较好,该方法可作为加味人参乌梅汤归属性研究.

    作者:范润勇;孙佳彬;唐雪澜;陈晓玉;冉倩;赵琼;许润春;黄勤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学科交融弘扬人文精神——《医古文》与《中医诊断学》

    《医古文》作为一门富含医学、文学、历史、哲学知识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医古文》与《中医诊断学》同属基础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科交融、医文结合,引导学生崇尚医德修养、陶冶治学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对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科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孙悦;丁成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延龄草不同提取部位的分光光度法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测定延龄草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的总皂苷及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法分别测定延龄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的总皂苷、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延龄草正丁醇部位总皂苷含量达到44.6%,总黄酮含量为0.98%,延龄草乙酸乙酯部位总皂苷含量为77.4%,总黄酮含量约为5.1%.结论 初步确定了延龄草不同部位中皂苷、黄酮的含量,而延龄草的乙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的总皂苷含量均远大于总黄酮含量,所以延龄草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成分多以皂苷类为主.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延龄草有效成分提供指导.

    作者:宋阔魁;林灵;李志勇;柏冬;李彦文;周凤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纳入173例并发高脂血症肝郁脾虚型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耳针治疗,隔日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体质量(W)、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及体质百分率(F%),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分析总体疗效与不同因素间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后各项肥胖指标及脂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81.5%;患者疗效与患者治疗前肥胖度呈相关关系,肥胖程度越轻,疗效越好(P<0.05);病程≤5年的患者组与5 ~10年患者组间疗效有明显差异,x2=8.002,P<0.05.结论 针刺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肯定、操作方便,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病程、肥胖度、病因诱因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茵;刘志诚;徐斌;卢圣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SDS-PAGE技术的不同水蛭炮制品中水溶性蛋白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 考察不同水蛭炮制品中水溶性蛋白的差异性.方法 制备水蛭样品;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水溶性蛋白质含量;SDS-PAGE法比较各样品中的蛋白的种类和丰度差异性;以生物检定技术为基础,检查水蛭及其炮制品的抗凝血酶活性.结果 所用水蛭及其炮制品的抗凝血酶活性有明显差异;SDS-PAGE结果表明水蛭及其炮制品的蛋白种类、含量皆有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中,动物药水蛭水溶性蛋白的含量差异明显,传统的高温炮制方法使水蛭中蛋白质发生了降解,其高温炮制的科学内涵有待深入的研究.

    作者:马琳;马莉;欧阳罗丹;王玄;伟忠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电针命门穴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下丘脑骨形成蛋白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命门穴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下丘脑骨形成蛋白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4.5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命门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电针命门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每日电针1次,波形为疏密波,强度为1mA,每次持续20min,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的表达.结果下丘脑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阳性细胞总面积、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比较,电针命门组与模型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命门穴可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下丘脑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的表达.

    作者:秦玮;纪峰;林莺;黄桂榕;李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回回药方》中扎里奴思方对精神分裂症模型鼠海马组织Cx43、谷氨酸及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民族药方“扎里奴思方”对精神分裂症模型鼠海马组织中Cx43、谷氨酸及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大鼠60只,设置正常组,对照组(模型),实验组(ABC),每组12只大鼠,造模前,正常组和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A、B、C组分别予40g/kg、20g/kg、10g/kg的等量药剂(扎里奴思方煎剂)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21天,给药结束后2h,各组(不包括正常组)予MK 801 0.6 mg/kg ip,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给药后3天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于检测.采用ABC-ELISA法检测Cx43含量,运用RT-PCR半定量法分析脑组织Cx43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中谷氨酸的表达,海马组织神经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用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ABC)海马组织中的Cx43、Cx43 mRNA及谷氨酸活性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减少了神经胶质细胞凋亡.结论 《回回药方》中扎里奴思方对精神分裂症模型鼠海马组织中Cx43、谷氨酸及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有积极影响,可能起到调节缝隙连接通讯作用.

    作者:李彦明;姜红;徐胜东;刘敬霞;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和青霉素联合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青霉素钠针剂每日静滴800万U/d;联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口服一天3次,疗程10天.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钠针800万U/d,疗程10天.疗程结束后根据皮疹减少消退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霉素和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治疗急性点滴性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是;刘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HL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5天后治疗组血TG、CRP及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无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HLAP安全有效.

    作者:李尚日;吴时胜;张飞;张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麻黄对大鼠额叶皮层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不同剂量麻黄对大鼠额叶皮层部位造成的氧化损伤.方法 分别灌胃(ig)给予大鼠生理盐水、麻黄碱(48 mg·kg-1)和不同剂量麻黄(30,15,7.5g·kg-1)供试药,连续is7天.末次灌胃给药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在冰台上立即取脑,分离额叶皮层部位,测定MDA、NO含量和SOD、CAT、GSH-Px活力.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麻黄碱组大鼠额叶皮层部位MDA和NO的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麻黄低剂量组(7.5g·kg-1)大鼠额叶皮层部位MDA的含量明显增加,NO的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麻黄中、高剂量组(15、309·kg-1)大鼠额叶皮层部位MDA、NO的含量显著增加,SOD、CAT、GSH-Px活力显著降低.结论 麻黄可以引起大鼠额叶皮层部位氧化损伤,可能是麻黄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部分机制.

    作者:郑芳昊;罗佳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曹式丽教授治疗肾炎蛋白尿诊疗思维述要

    蛋白尿是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加速肾脏病变、影响肾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曹式丽教授业医数十载,对于肾炎蛋白尿的诊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认为蛋白尿病位在肾,与肝脾肺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具体病机应详辨湿浊下注、风邪为患、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脾肾亏虚,有的放矢地应用药物,方能解决问题.文章对导师治疗肾炎蛋白尿的诊疗思维进行归纳总结,旨在继承导师宝贵经验,以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作者:苗璐;窦一田;曹式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脑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是一种高度分化,构成血脑屏障,具有在其它血管床未发现独特的生化和结构特征,是各种生理、病理因素作用的靶细胞.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中药取得显著的成效,其具有上调细胞内氧化防御系统的活性,减少NO、氧自由基的产生,清除自由基,减少血脑屏障的渗透性,降低血管源性脑水肿,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所伤,在脑水肿、脑肿瘤、脑缺血、糖尿病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刘涛;宋敏;巩彦龙;董万涛;李清林;孙定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哈蟆油蛋白酶解物对小鼠微核、精子畸形及Ames试验的研究

    目的 对哈蟆油蛋白酶解物致畸毒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对哈蟆油蛋白酶解物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含微核率、精子畸形率均无显著性(P<0.001),无论在加和不加S9混合液时,各剂量组均未引起试验菌株的回复突变菌落数显著增加.结论 哈蟆油蛋白酶解物无毒、无致突变性.

    作者:潘黛安;张鹤;魏星华;边帅;王秋;齐滨;赵雨;赵大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从“沙拉”到“鸡尾酒”:中医课程体系转型刍议

    在当前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培养临床实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沙拉”式中医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已显露出疲态,其大的问题在于知识内容缺乏系统性,自我更新缓慢,与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式难以匹配,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单一,这些都将成为阻碍中医学科和中医事业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试图借助全新的“中国医学”范式,提出一种“鸡尾酒”式的课程体系构想,以辅助中医课程获得更多的灵活性、互动性和多元性.

    作者:袁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舌苔形成机理的“组学”研究

    舌苔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开展舌苔形成分子机理研究对推动中医舌诊客观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组学研究非常适合开展中医复杂系统研究.文章综述了舌苔形成机制的“组学”研究进展,包括基因表达谱、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莉;张军峰;詹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亚健康实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从动物实验、微观指标检测、四诊客观化研究等方面对亚健康实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从加强亚健康动物模型的研制,确立亚健康人群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范围,注重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健康水平的中医四诊客观检测指标标准等方面去开展亚健康实验研究,努力筛选出其今后可能发展成为临床疾病的客观评价指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作者:赵晖;李淳;薛飞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