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阔魁;林灵;李志勇;柏冬;李彦文;周凤琴
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和青霉素联合治疗点滴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青霉素钠针剂每日静滴800万U/d;联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口服一天3次,疗程10天.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钠针800万U/d,疗程10天.疗程结束后根据皮疹减少消退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霉素和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治疗急性点滴性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是;刘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医疫病有其独特的传变规律,不能用伤寒、温病的传变规律涵盖,文章以疫病的三焦传变规律进行说明.此为基于三焦论述疫病的传变,主要有两种论述.一种为“直行中道,流布三焦”,以喻嘉言《尚论篇》所论为代表,邪多自口鼻而入,首犯中焦,自中焦分别向上下传变,甚者可充斥三焦;其病性以温热、湿热为主,亦有混杂其他邪气而犯者.另一种则与温病“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规律一致,是自上而下传变.总体而言,多数医家在认识疫病的三焦传变时,认同“直行中道,流布三焦”说,有时也结合温病的辨证思路,以温病的“始上焦,终下焦”传变规律、卫气营血传变作为补充.
作者:黄玉燕;汤尔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灵芝胶囊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h17细胞的变化特征.方法 纳入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灵芝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抽取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频率.结果 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明显增高,且有统计学差异;而HBeAg转阴率仅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经1年药物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降低更明显,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相比,恩替卡韦联合灵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更好.灵芝胶囊可能通过降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频率,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作者:陈端;胡可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介绍陈晓虎教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用药经验:益气运脾、补肾固元、活血化瘀、安神调志,进一步展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辨证思维和用药特点.
作者:刘晴晴;陈晓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对药又称药对,系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赵法新教授擅长使用对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文章总结了赵师对柴胡、枳壳;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藿香梗、紫苏梗;三棱、莪术;香附、良姜;三七、白及;蒲公英、马齿苋;吴茱萸、黄连;砂仁、白蔻仁10组对药在临床运用.
作者:魏征;张俊萍;赵玉瑶;赵法新;蔡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高效的金线莲组培快繁体系.方法 以金线莲茎尖、茎节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丛生芽诱导、继代培养及生根的影响.结果 以茎节为外植体诱导效果好;丛生芽诱导适培养基为MS+1 mg/L6-BA+1 mg/LNAA;继代培养较佳培养基为MS+1 mg/L IBA+3 mg/L 6-BA;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0.5 mg/LIBA +0.5 mg/L NAA.结论 过上述技术应用,可实现金线莲的快速繁殖,增殖系数可达5.2.
作者:靳松;陈泽斌;夏体渊;任禛;余燕;莫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优化银屑泡腾颗粒浸膏提取工艺,确定银屑泡腾颗粒的佳制剂处方配比工艺.方法 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设计试验,以栀子苷转移率、挥发油提取率、干浸膏收率、阿魏酸转移率、丹皮酚转移率、溶液pH、泡腾时间为指标,对处方的提取和制剂工艺进行优化筛选.结果 挥发油提取工艺:荆芥和当归药材粉碎过3号筛后混合,加6倍量水,回流5h提取.其它成分提取工艺:称取除荆芥和当归的处方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h.泡腾颗粒处方:柠檬酸11%,碳酸氢钠9%,乳糖26.3%,PEG6000 6.4%,10% PVP-K30乙醇液适量.结论 优化后的提取及制备工艺更加可靠、稳定、能够符合银屑泡腾颗粒的生产要求.
作者:赵德寿;杨晓宇;焦海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HPLC法同时测定蔚县等地款冬花主要成分芦丁、款冬酮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款冬花在主要成分含量上的差异,为河北蔚县等款冬花主产区款冬花的临床应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用甲醇提取,HPLC法定性并定量分析.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4.6mm×250mm,5μm).分析时间为35min,柱温:25℃.流动相:乙腈-0.15%磷酸水;检测波长:0~20min为254nm,20~ 35min为220nm.结果 芦丁、款冬酮在0.15~4.8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和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5%、98.86%,不同来源的款冬花芦丁、款冬酮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448%~0.992%、0.108% ~0.319%.结论 不同来源的款冬花芦丁、款冬酮的含量显著的差异,河北蔚县产款冬花主要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可作为款冬花药材的重点产地发展种植、研究,并为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远;张明柱;冯亭亭;赵恒成;罗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毫火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100%,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5.7%和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快(P<0.01).结论 毫火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的优势.
作者:张如祥;熊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排氚片连续灌胃3个月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32,64,128g生药/kg三个剂量组给大鼠连续灌胃3个月,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饮用水.每组24只大鼠,高剂量组每天灌胃2次,其它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3个月,停药后观察2周.观察连续灌胃中药排氚片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各组动物在给药和停药期间的活动、行为、进食、粪便、皮毛及体重等均未见异常;各项血液学、血生化指标、脏器重量系数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与给药有关的损伤;血液中的K浓度各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相当于人用剂量200倍、给予大鼠连续灌胃3个月,结果未见排氚片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作者:马萍;李志韧;雷宁;曹淼;张智杰;刘丽宏;周湘艳;辛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介绍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的经验.干老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寄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开窍于耳,心火上炎、肾阴不足、心肾不交都与耳鸣密切相关,提出“泻心火”“补肾阴”“交通心肾”的治疗原则,临床上运用“泻离填坎”法论治耳鸣,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袁媛;陈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癖消颗各提取部位对缩宫素所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收缩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鼠离体子宫痛经模型,通过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活动,以子宫收缩的幅度、频率以及活力为指标,评价乳癖消颗粒各提取部位对缩宫素所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收缩的影响.结果 乳癖消颗粒各提取部位对缩宫素所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收缩幅度的抑制作用顺序为:水溶性部位>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对频率以及活力的抑制作用顺序为:水溶性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乳癖消颗粒各提取部位都能显著抑制缩宫素所致离体子宫的痉挛收缩,其中,水溶性部位抑制作用明显,为开发乳癖消颗粒的抗痛经新适应症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树圆;吴琳华;孙晓佳;孙玉阳;纪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蜜党参的佳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党参炔苷含量、多糖含量及饮片性状为评价指标;以炼蜜用量、稀释炼蜜水量、闷润时间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出蜜党参的佳炮制工艺.结果 党参佳蜜炙工艺为:每100g党参用炼蜜25g;炼蜜加水量为1:1;闷润时间为8h;将闷润好的党参置锅内,用文火炒制10 min出锅.结论 该工艺操作简便,所生产蜜党参质量稳定.
作者:窦霞;杨锡仓;靳子明;石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护肝美容巴布剂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五味子、当归的佳提取工艺,并以初粘力、持粘力及外观性状为指标,优选护肝美容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结果 优选的五味子、当归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优选出佳的基质配比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三氯化铝∶甘油=2.5∶5∶0.7:20.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侯安国;普天磊;张振莲;李甲英;马梦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虎杖苷/甲基-β-环糊精(虎杖苷/Me-β-CD)的包合物,以达到提高药物的水溶性、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的目的.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合物,利用相溶解法测定包合作用对虎杖苷溶解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XRD)、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证实包合物的形成.此外,通过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实验测定了虎杖苷及其包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虎杖苷和Me-β-CD形成了化学计量比为1:1的包合物,缔合常数为1106 M-1;包合作用提高了虎杖苷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包合后的虎杖苷抗氧化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结论 虎杖苷包合物可以达到提高药物水溶性、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的目的,这为虎杖苷在药品、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自若;李姝静;岳军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穴位艾灸法辅助甲氧氯普胺治疗肿瘤终末期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罹患恶性肿瘤患者332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中医穴位艾灸法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氧氯普胺止吐.两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止吐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止吐有效率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情感状况、生理状况、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中医穴位艾灸法联合应用甲氧氯普胺的止吐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甲氧氯普胺,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王鹏;何炜;袁慧丽;焦雅雯;杨秋会;张成娟;司慧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从根类药材白芷采后熏硫干燥技术入手,介绍了熏硫加工技术对白芷质量的影响以及现阶段熏硫加工中药材的研究现状及影响.
作者:李娟;谭秋生;邓才富;李玲;章文伟;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HL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5天后治疗组血TG、CRP及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无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HLAP安全有效.
作者:李尚日;吴时胜;张飞;张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杜仲叶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杜仲叶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色谱柱:YMC-Triact C18(250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0.1%H0P043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08 nm;柱温30℃,测定17个产地的杜仲叶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和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似度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确定了杜仲叶HPLC指纹图谱中的30个共有指纹峰,对17批杜仲叶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相似度在0.828 ~ 0.979之间,聚类分析结果为3大类,第Ⅰ类(s10)为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所产,第Ⅱ类(s3、S2、s7)分别为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所产,其余为第Ⅲ类.结论 该研究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为杜仲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唐芳瑞;刘荣华;邵峰;李于益;张忠立;黄慧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改性后的胡椒碱合成衍生物-胡椒酸乙酯GBA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饲养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予胡椒酸乙酯GBA,连续14d,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胡椒碱和胡椒酸乙酯GBA3个剂量组对小鼠产生的毒性反应.结果 胡椒酸乙酯GBA具有降低大鼠血清TC、LDL-c的含量和动脉硬化指数(AI)的作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灌胃给予胡椒酸乙酯GBA的3个剂量组均未出现死亡和毒性反应.结论 胡椒酸乙酯GBA具有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而且较胡椒碱毒性极低.
作者:苏日娜;博日吉汗格日勒图;麻春杰;牧丹;那日苏;特格希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