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干预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的影响

蔡秀英;孔小明;费娜;孔岩;刘春风

关键词: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旋转行为, 异动症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每周1次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每2两次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结果 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为75%,PD大鼠的行为改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旋转速度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AIM评分显示异动症发生率为72%.结论选择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高;PD大鼠行为变化有规律性;LID的发生与波动用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翼状胬肉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分析(附10例报告)

    对10例翼状胬肉进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分析.将标本分成两份,一份制成石蜡切片作常规病理检查,另一份采用H-600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病理观察.结果表明:翼状胬肉中存在正常及异常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角膜上皮细胞下由于增生纤维的侵入,使Bowman膜破坏;翼状胬肉中还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和退变及各种炎性细胞浸润.认为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的增生与变性是翼状胬肉突出的病理改变,同时还存在血管、细胞因素.

    作者:姚静艳;冯一中;王响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喜普妙与百优解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口服喜普妙或百优解治疗抑郁症各50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从疗后2周至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百优解组一些因子分显著高于喜普妙组(P<0.05).认为喜普妙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副反应小,服用方便、安全,可首选使用.

    作者:唐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一周疗法对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将30例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分为EAC及EFA组,疗程7 d.结果:EAC组、EFA组DU愈合率分别为100%、93.3%;EAC组、EFA组Hp根除率分别为100%、93.3%;EAC组、EFA组消化道症状消除率均为93.3%,缓解率均为6.7%.EFA组见不良反应2例.结果表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一周疗法是治疗Hp相关性DU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徐晓;徐小明;陈卫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Ki67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在2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交界性肿瘤、42例卵巢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卵巢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卵巢良性肿瘤KI指数为2.00±1.22,交界肿瘤为10.20±5.03,卵巢癌为35.20±15.20,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Ⅲ~Ⅳ期卵巢癌KI指数为35.75±12.30,显著高于Ⅰ~Ⅱ期卵巢癌的22.00±11.20(P<0.01);中低分化癌KI指数为34.17±9.08,显著高于高分化癌的22.88±10.02(P<0.01);卵巢癌Ki指数与组织类型、淋巴转移无关(P>0.05).结果表明,卵巢癌中Ki67表达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交界肿瘤,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指标;其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

    作者:任琼珍;钱志红;胡建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放松训练在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泌尿外科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目前大多数在门诊局部麻醉、清醒状态下接受此项检查,患者都存在着紧张、焦虑的心理,成为影响检查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我院从2004年5月起在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对部分患者应用了放松训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雪群;戴阿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辐照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在不用免疫抑制的条件下,开展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1)在无菌条件及无创伤原则下切取Wistar大鼠股动脉,-10℃~-20℃保存或真空包装常温保存,16 kGy 60Co γ射线照射.(2)分辐照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新鲜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和新鲜自体血管移植组进行血管移植.于移植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5个时间点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并取材作组织学检测.结果:(1)辐照处理的同种异体动脉无任何组织学结构改变,肉眼观察外形无明显变化.(2)辐照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新鲜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和新鲜自体血管移植组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0%(27/30)、30%(9/30)和93.3%(28/30).辐照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和新鲜自体血管移植组移植后2周移植血管内膜出现内皮细胞,移植后3个月移植血管内膜内皮细胞覆盖完整.新鲜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组移植早期有淋巴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有明显血管结构破坏出现,移植血管内膜未见内皮细胞覆盖.结论辐照同种异体血管完全符合理想的血管移植物所具备的条件;在不使用任何免疫抑制的条件下,应用辐照同种异体血管进行同种异体血管移植是可行的.

    作者:沈国良;钱海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手术联合放疗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疗效分析

    采用关节镜下滑膜刨削术加术后放疗联合疗法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共19例,结果:19例均无手术并发症,早期恢复良好,经过6~33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3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发僵与肿胀,2例复发.认为应用关节镜技术联合放疗治疗弥漫型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损伤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杨小海;董启榕;华锦明;黄智慧;范秋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支架置入结合动脉内化疗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11例

    通过对11例有反复恶心呕吐症状且不能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在透视监视下置入12个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后,定期行肿瘤供血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结果:所有病例梗阻症状均获得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提示内支架置入结合动脉内化疗对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可作为标本兼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范觉昕;王宏;丰川;许建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75例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体会

    人工肝支持治疗术因其可暂时性替代肝脏功能,提高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在临床上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1],其中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治疗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我科自1999年5月以来,共进行475例中心静脉置管术,对置管及导管的护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情况与怀孕可能性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精液情况与怀孕可能性的关系,指导辅助生育的选择.方法运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和整理不同病因男性不育症256例进行病因分析,检验常规结果和数据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对病例怀孕可能性进行预测.结果不明原因不育占第一位,其次为精索静脉曲张.怀孕与年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活力A、精子活力A+B相关.精液量虽然与怀孕有关,但量的多少与怀孕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精子密度、不同精子活率、不同精子活力A、不同精子活力A+B与怀孕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预测的正确率为78.9%,模型的回归方程 Prob=1/(1+e-z),Z=6.676-0.348 age+0.218 volume+0.24 density-0.217 survive+0.64 energy1+0.774 energy2.结论精液指标是目前评估男性生殖力的直接方法,它的数据模型可作为辅助生育的筛选工具之一.

    作者:庄建平;严春寅;侯建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T淋巴细胞亚群与病情活动性、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APAAP法对78例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作检测,分析SLE活动情况、肾脏损害与细胞免疫学指标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活动期组SLE患者与非活动期组相比,CD3+、CD8+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而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伴有肾脏损伤患者,NK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而CD8+、CD3+、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3+、CD8+细胞数的降低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CD4+细胞及CD4+/CD8+比值不能反映其病情活动;而NK细胞数量的减少往往与肾脏损害有密切关系.

    作者:姚艳华;陈志伟;顾国浩;邓迎苏;高纯;喻云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泰利必妥眼液治疗儿童淋菌性结膜炎94例分析

    对94例淋菌性结膜炎患儿使用泰利必妥眼液治疗,并全身使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对合并泪囊炎者予泪道冲洗.结果94例均于3~9 d后症状消失,经细菌学检查阴性,未见不良反应.认为泰利必妥眼液治疗儿童淋菌性结膜炎高效、安全.

    作者:林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术前未经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膀胱移行细胞肿瘤和20例膀胱非肿瘤性病变的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膀胱病变的肿瘤与非肿瘤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P<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HIT与膀胱肿瘤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望成为一种新的预后指标用于临床监测.

    作者:何崇生;黄剑飞;陈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甲氧雌二醇对大肠癌肝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甲氧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对大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大肠癌低分化腺癌细胞株LS174T注射入裸鼠的脾脏后,将脾脏切除,建立类似于临床的大肠癌肝癌转移裸鼠模型.建模后第3周开始分组治疗,注射PBS 100 mg/kg(对照组)、2-ME50 mg/kg、2-ME100 mg/kg、2-ME150 mg/kg(治疗组).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肝脏转移肿瘤瘤重、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抑瘤率、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肝脏转移肿瘤瘤重分别为1.28±0.31 g、0.72±0.18 g、0.48±0.12 g、0.21±0.08 g;MVD分别为17.5±5.8、9.1±2.7、3.3±1.3、0.85±0.6;抑瘤率分别为0%、43.8%、62.5%、83.6%;AI分别为4.56±2.71、7.21±4.25、17.35±4.78、20.15±5.3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大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抑制作用与2-ME有剂量相关性.结论 2-ME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并诱导大肠癌细胞的凋亡,对体内大肠癌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作者:马震宇;邢春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n,IAP)livin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livin-β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TCC患者的肿瘤组织、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2例外伤所致的膀胱破裂患者的膀胱组织中livin-α和livin-β mRNA的表达.结果 30例TCC组织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16.7%,其表达阳性的病例病理分级均为Ⅲ级,肿瘤均侵及深肌层.而3例BPH患者和2例膀胱破裂患者的膀胱组织livin mRNA表达均呈阴性.结论 livin可作为 TCC的分子标记物,可成为对TCC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曾剑;温端改;侯建全;何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0例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术前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70%.10例肿瘤中,2例室管膜瘤,2例髓母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胆脂瘤,1例转移瘤.结论 MRI对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瑾瑜;沈海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脊液持续外引流联合鞘内注入尿激酶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联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鞘内注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患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Vasospasm)发生的预防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经DSA、CT、手术证实的4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手术后用腰池置管脑脊液(CSF)持续外引流联合鞘内注入尿激酶(UK)治疗,并与对照组3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后总体预后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未增加再出血率.结论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联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鞘内注射,可较好地预防SAH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预后,同时又不会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

    作者:张健;王中;孙晓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扭转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例睾丸扭转患者进行检查,结合手术病理情况,对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睾丸扭转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彩色多普勒诊断睾丸扭转符合率达100%.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准确率高,可作为睾丸扭转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郑爱英;蔡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复方地塞米松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采用比色法测定复方地塞米松软膏的含量,并对73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0.38%,n=6),治疗外阴营养不良总有效率为91.78%.对照组为71.04%,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复方地塞米松软膏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使用方便,临床应用疗效好.

    作者:王明丽;胡祥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双侧额部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对10例鞍结节和5例鞍膈脑膜瘤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9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5例,后均恢复正常.认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双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良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作者:陈华群;朱卫国;王宏盛;施鸿鸣;桂群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