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英;胡建铭;周欣;康苏娅;詹升华;顾冬梅;虞杰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为胰岛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和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的低浓度血清(2%FBS)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后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添加剂、尼克酰胺诱导.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双硫腙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并进行体外细胞功能测定.结果细胞诱导第二周逐渐聚集成胰岛样细胞团,开始分泌胰岛素,双硫腙染色成猩红色,免疫荧光显示细胞表达胰岛素,体外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阳性.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实现向β细胞转分化.
作者:王志伟;钱海鑫;王勇;陆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64例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复发的好发时间以及危险因素.提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房颤、TIA等是常见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作者:许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手术治疗78例严重胫骨Pilon骨折,68例行切开复位胫骨三叶草钢板或T型钢板+腓骨1/3管型钢板和/或克化针固定,胫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10例行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石膏托外固定.探讨严重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8个月.骨愈合的时间13~38周,平均14.2周.采用Tenny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42例,良10例,可10例(Ⅱ型6例、Ⅲ型4例),差16例(Ⅱ型1例、Ⅲ型15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4例为开放性骨折出现表浅感染,2例为局部软组织坏死后继发感染;骨折延迟愈合4例;关节退行性变14例,其中2例出现较严重的踝关节内翻;关节僵硬9例.提示影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骨折类型、治疗方式、胫骨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腓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因素.
作者:丁盛;王松克;林立;徐振;崔同海;俞家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46例行CT扫描并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探讨CT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CT能清晰显示乳腺的解剖结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能显示病灶的各种征象,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提示CT有助于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临床分期及制订治疗计划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唐健;沈海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构建抑制神经生长因子活性的siRNA表达载体.方法构建含有PolⅢ H1启动子的pSUPER-H1质粒,化学合成2对编码短发夹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各64个碱基,退火、克隆到经BglⅡ、HindⅢ酶切处理的pSUPER-H1质粒PolⅢ H1启动子下游,获得重组pSUPER-H1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挑选阳性克隆,抽取重组质粒,EcoRⅠ、HindⅢ双酶切电泳、测序鉴定.结果重组pSUPER-H1质粒成功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64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经测序鉴定,表明序列完全一致.结论重组pSUPER-H1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生长因子活性打下基础,同时开展了质粒介导在体内表达siRNA的方法.
作者:蒋觉安;董万利;胡锦;王元元;惠国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d storage myopathy,LSM)是指由于肌肉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肌肪沉积在肌纤维中的一组疾病.目前肉碱缺乏是脂肪代谢性疾病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2例脂质沉积性肌病报道如下.
作者:方琪;董万利;徐耑;蔡秀英;曹健;谢芳;柴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82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脑钠肽(BNP)水平检测,结果:BNP对于心衰有很强的预测价值.且BNP水平和LVI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呈正相关,随着LVIDd值的增大,BNP水平升高.提示心衰并发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中,BNP(≥100 pg/ml)可作为心衰早期诊断的指标.
作者:杨兵生;陈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NP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0例房颤复律患者(A组)房颤发作时和房颤终止后5 d及1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B组)的血浆BN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其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心房颤动影响血浆BNP水平的分泌,在转复为窦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
作者:朱剑;洪小苏;徐卫亭;焦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电视腹腔镜下经腹腔、经腹膜后径路肾囊肿去顶术治疗58例肾囊肿疾病.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后途径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25例采用经腹腔途径,手术时间单侧囊肿平均74 min,多发或双侧或同时行其他手术平均184 min,住院时间5~8 d;33例采用经腹膜后途径, 其中30例成功,手术时间平均95.5 min,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4~7 d.提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应成为泌尿外科常规手术方式.
作者:沈罡;单玉喜;薛波新;阳东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采用两枚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10例,平均随访2年,长达4年.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7°,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2°,无畸形复发,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10例均达到.提示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不易丢失矫正角度,可同时作肱骨远端截骨块的的去内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肘内翻的方法.
作者:孙祥水;王晓东;张锡庆;王科文;朱振洪;冯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 ,GCS)基因在人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分析耐药/非耐药白血病患者GCS基因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mdr1)的表达水平及其两者的差异.结果白血病耐药组GCS基因扩增条带光密度相对比值明显高于非耐药组(P《0.05);白血病患者标本GCS基因扩增条带显著增强时往往伴有mdr1基因的表达,两者呈正相关(P《0.01、γ=0.6).结论白血病多药耐药患者GCS基因的表达明显强于非耐药患者,GCS基因的表达与mdr1基因相关.提示GCS基因可能在白血病多药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葛素梅;谢平;谢可鸣;沈云峰;顾中华;穆会君;王珏;张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椎弓根钝头钻,以期减少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穿破率.方法选用7具成人胸腰段脊柱标本(T10~L5).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9):采用克氏针准备钉道,植入螺钉;实验组(n=49):采用钝头钻准备钉道植入螺钉.术后解剖标本直视下观察椎弓根周壁,了解螺钉的穿破率.结果实验组49个椎弓根仅1例穿破(穿破率2.0%);对照组8例穿破(穿破率16.0%),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新型钝头钻准备钉道,能明显降低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穿破率.
作者:刘凌;杨惠林;唐天驷;顾晓晖;朱雪松;朱立帆;史金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428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Ⅰ期167例,Ⅱ期261例)患者及随机抽取同期行Halsted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80例(Ⅰ期66例,Ⅱ期114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乳腺癌Ⅰ、Ⅱ期患者改良根治术5年生存率与根治术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提示乳腺癌Ⅰ、Ⅱ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优于根治术.
作者:过兆基;钱海鑫;郭钟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0~250 g,共24只,配成12对,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用自配川芎嗪乳酸钠林格氏液作为实验组供体大鼠肝脏的灌注液和保存液;对照组则用不含川芎嗪的乳酸钠林格氏液,供肝获取后均将其保存在4℃的保存液中4 h.然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术后6 h处死受体大鼠,检测血浆中AST、ALT、LDH水平,取肝脏组织,流式细胞法分析肝细胞的凋亡百分比, 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AST、ALT、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法分析实验组凋亡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TUNEL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凋亡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肝脏中bcl-2表达明显,而对照组则为阴性.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促进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来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
作者:张伯;钱海鑫;秦磊;胡明政;乔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对致炎大鼠疼痛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大鼠置管,一星期后保留没有功能障碍大鼠16只,分为溶媒组、辣椒素组,每组8只,溶媒组注入溶媒,辣椒素组注入0.25%辣椒素,分别于注入后第4、7 天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在右脚掌注入100 μl 2%角叉菜胶,于致炎后早期时相、晚期时相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并取脚掌部皮肤做HE染色.结果从两组痛阈值可以看出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用药前,基础痛阈值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在使用辣椒素后第4天、第7天,和溶媒组相比,辣椒素组大鼠右脚痛阈值明显升高.致炎后,左右脚痛阈值也有明显变化,致炎右脚晚期时相痛阈值高于早期时相;和置管前痛阈值相比也有明显升高.辣椒素组脚掌部皮肤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大量使用辣椒素可以长时间提高大鼠痛阈值,对炎症刺激所引发的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徐峰;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PC-3细胞,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C-3细胞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ATRA浓度为(10-6~10-4)mol/L时,可明显抑制PC-3细胞的增殖(P《0.01),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ATRA处理后PC-3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随ATRA浓度增加,Bcl-2/Bax的比值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结论 ATRA对PC-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与ATRA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作者:王恒兵;严春寅;陈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严格选择30例肺挫伤患者,用ELISA法测定TNF、IL-6、IL-8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合并少量血胸者同时测定胸腔积液TNF、IL-6、IL-8水平.选择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肺挫伤患者伤后血清及胸液中TNF、IL-6和IL-8的变化及作用.结果:肺挫伤患者血清中TNF、IL-6、IL-8水平明显升高;肺挫伤后胸腔积液中TNF、IL-6、IL-8升高极为显著,尤其IL-6的浓度.结果表明:炎性细胞因子TNF、IL-6、IL-8在肺挫伤后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肺挫伤合并少量血胸患者胸液中TNF、IL-6、IL-8的变化,较为可靠地反应了肺组织局部损伤的程度,监测其变化,可更敏感地观察肺挫伤的治疗效果、预测肺损伤的演变.
作者:杨文涛;陈勇兵;钱永跃;施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分析6例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诊治情况,探讨其诊断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6例患者,初诊时误诊、漏诊4例.所有患者均在加拍肩关节穿胸位片或CT后确诊.误诊、漏诊4例中2例行切开复位,其余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随访6~24个月,闭合复位4例UCLA评分30~33 分,切开复位2例UCLA评分分别为19分和26分.提示仔细的临床查体和合适的影象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闭合复位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作者:朱立帆;杨惠林;王遥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选择40例小儿麻醉,对不同麻醉苏醒期进行Steward苏醒评分, 观察麻醉苏醒期不同 Steward苏醒评分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特点,总结麻醉苏醒出室时机.结果:Steward苏醒评分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 .提示Steward 苏醒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可安全出室.
作者:吴志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15例伴血、尿淀粉酶升高的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胰腺炎淀粉酶升高的特点比较.探讨伴血、尿淀粉酶升高的肠梗阻的淀粉酶升高特点以及其与急性胰腺炎在淀粉酶升高特点方面的鉴别诊断.结果:伴有血、尿淀粉酶的升高的15例肠梗阻病例中,尿淀粉酶均升高(201~594 somogyi单位),血淀粉酶5例升高(116~930 somogyi单位).提示肠梗阻是可以伴血、尿淀粉酶升高的,其升高的幅度通常不超过正常值上界的2倍,从血、尿淀粉酶的具体数值来看通常小于500somogyi单位.血、尿淀粉酶升高的特点有助于肠梗阻与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作者:赵志东;邢春根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