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觉安;董万利;胡锦;王元元;惠国桢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促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DGF-BB和LY29400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HSC-T6内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PDGF-BB在浓度1~10 ng/ml 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SC细胞增殖(P《0.05),当浓度大于10 ng/ml 时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促增殖作用达到饱和.5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 的LY294002均能显著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BB刺激的HSC-T6增殖(P《0.001). PDGF-BB能促进HSCⅠ型胶原mRNA表达,24 h、48 h时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12.2%,182.5%.LY294002能显著抑制PDGF-BB促Ⅰ型胶原表达,24 h、48 h时相对表达量为76.4%,52.6%.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途径是调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分泌胶原的重要通道,抑制该通路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治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徐永锋;管洪庚;薛万江;岑建农;谷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 ,GCS)基因在人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分析耐药/非耐药白血病患者GCS基因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mdr1)的表达水平及其两者的差异.结果白血病耐药组GCS基因扩增条带光密度相对比值明显高于非耐药组(P《0.05);白血病患者标本GCS基因扩增条带显著增强时往往伴有mdr1基因的表达,两者呈正相关(P《0.01、γ=0.6).结论白血病多药耐药患者GCS基因的表达明显强于非耐药患者,GCS基因的表达与mdr1基因相关.提示GCS基因可能在白血病多药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葛素梅;谢平;谢可鸣;沈云峰;顾中华;穆会君;王珏;张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使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方法对200例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分析.探讨儿童感激幽门螺菌后症状出现及不同年龄儿童的感染现状.结果:幽门螺杆菌在100名有症状儿童的感染率较高,为31%,而100名无症状儿童也有一定的感染率,为6%,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有增长趋势.提示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的总体感染率较高,感染后多数表现有消化道症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病变,同时应积极预防家庭内部的接触传播,减少儿童的感染率.
作者:朱海娟;冯星;武庆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unt's 高分级破裂动脉瘤手术中麻醉管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高级别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麻醉措施及其效果.术前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夹闭动脉瘤后适当升高血压,术后3月随访.结果术前呼吸障碍或呼吸困难的24例的患者经紧急抢救后得到缓解.麻醉诱导及插管阶段未发生脑动脉瘤再破裂.麻醉维持中血压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77例患者术后三个月时预后良好22例,中残12例,植物状态生存14例,死亡29例.结论高级别患者术前积极改善呼吸,术中平稳麻醉,术后防止血管痉挛和低血压有助于提高预后.
作者:陶文萍;周岱;李金泉;詹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固骼生(NovaBone)早期植入治疗高能量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9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高能量胫骨骨折患者随机被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前者行早期预防性骨折断端固骼生植入,后者不植入固骼生.结果随访平均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实验组为8~16周(平均12周),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对照组为12~36周(平均19周) ,5例延迟愈合(愈合时间7~8个月).按照Johner和Wruh标准评定,术后12周和26周时,实验组优良率分别为86%和100%,对照组为50%和89%,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固骼生早期预防性植入配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腓骨骨折,能加速骨折愈合,降低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率.
作者:孙荣彬;孙俊英;杨玉生;朱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428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Ⅰ期167例,Ⅱ期261例)患者及随机抽取同期行Halsted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80例(Ⅰ期66例,Ⅱ期114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乳腺癌Ⅰ、Ⅱ期患者改良根治术5年生存率与根治术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提示乳腺癌Ⅰ、Ⅱ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优于根治术.
作者:过兆基;钱海鑫;郭钟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在女性的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子宫全切除术对妇女的日常生活来说是重大的应激事件,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应对子宫全切术妇女的性心理给予关注[1].了解子宫全切除术妇女的性心理状况,为该人群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提高夫妻生活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关注.2004年至2005年我科调查了382名子宫全切除妇女的性心理状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萍;徐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选择肝功能不稳定、HBV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100 mg/d,观察48周后患者临床征状、体征、肝功能、肝形态学及HBV-DNA的变化,并于同期经综合治疗的对照组18例进行对比,观察米拉夫定治疗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肝生化指标、Child-pugh平分、HBV-DNA定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拉米夫定治疗可有效抑制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硬化患者体内HBV的复制,稳定肝功能,进一步获得临床和生化的改善.
作者:钮志林;王魏;赵刚;徐密琴;吴建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462例7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具有病程较长、中晚期病例较多、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并存病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特点.全组胃癌切除率为86.4%(399/462),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6.7%(308/46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7%(91/462),死亡率为2.8%(13/462),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1.4%,3年生存率为49.8%,5年生存率为19.5%.提示应加强对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应兼顾根治性和安全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宋兵;汪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鼠敌敌畏急性中毒后脑组织各区域的Ca2+/Mg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水平,探讨敌敌畏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小鼠16只,随机分成中毒组和对照组,中毒组按25 mg/kg腹腔注射敌敌畏,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5 min后处死,分别测定大脑、小脑和脑干组织内的Ca2+/Mg2+-ATP酶、Na+/K+-ATP酶的活性水平.结果脑组织中的ATP酶的活性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小脑,敌敌畏中毒组的两种ATP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62.11%,47.56%.在脑干,中毒组的两种ATP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67.72%,64.83%.在大脑的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水平有下降,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敌敌畏中毒引起脑组织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水平降低,共同导致脑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影响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作者:宁宗;邝晓聪;李其斌;赵晓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将74名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24例)、微血管并发症组(27例)、大血管并发症组(23例).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大血管病变组vWF-c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糖尿病组(P《0.05).结论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下降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形成血栓的另一重要原因.vWF-cp活性异常可能在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小芳;成兴波;卢国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绝经期的妇女由于子营萎缩、子宫颈缩紧及宫内节育环放置时间较长,多种原因造成取环手术的困难和手术失败.近年来,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避免受术者的痛苦,便于取环,我们采用米索前列醇阴道置药的方法为绝经的妇女取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芬;郭金娥;侯丹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应激后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儿16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72 h采集外周血3.5~5 ml加入肝素.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后,培养15 h,加入7-AAD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术后24 h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术前13.27%±1.90%,术后7.55%±1.26%,P<0.05),术后72 h仍处于减少状态(5.47%±0.71%,P<0.05).结论手术创伤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中性粒细凋亡的延迟可能是术后炎症反应综合症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风;汪健;张学兰;王兴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新生人缘关系心理健康状况、集中的心理问题及分析产生的原因,建立大学新生人缘关系能力的心理档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7名大学新生进行人缘关系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在调查的新生中,部分新生人缘关系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女生的人缘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人缘关系心理健康优于独生子女.新生们在处理人缘关系中,集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结论新生的人缘关系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高度重视.
作者:彭晓蓓;蒋晓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手术治疗78例严重胫骨Pilon骨折,68例行切开复位胫骨三叶草钢板或T型钢板+腓骨1/3管型钢板和/或克化针固定,胫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10例行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石膏托外固定.探讨严重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8个月.骨愈合的时间13~38周,平均14.2周.采用Tenny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42例,良10例,可10例(Ⅱ型6例、Ⅲ型4例),差16例(Ⅱ型1例、Ⅲ型15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4例为开放性骨折出现表浅感染,2例为局部软组织坏死后继发感染;骨折延迟愈合4例;关节退行性变14例,其中2例出现较严重的踝关节内翻;关节僵硬9例.提示影响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骨折类型、治疗方式、胫骨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腓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因素.
作者:丁盛;王松克;林立;徐振;崔同海;俞家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189例急诊外科死亡的病例致伤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院前急救和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对提高创伤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性.
作者:刘浩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分析79例颈髓损伤后12 h内行MRI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中老年与青壮年患者急性颈髓损伤的损伤类型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1)中老年组均伴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等改变,无骨折无脱位型脊髓损伤12例(48.0%),中青年组8例(14.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中老年严重颈髓损伤2例,青壮年14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中老年无骨折无脱位颈髓损伤显著高于中青年组,颈髓损伤以较轻类型多见,因而中老年颈部损伤患者,即使没有椎体骨折、脱位,只要出现颈髓损伤的症状,均应及时行MRI检查.
作者:邢炯;蒋立伟;常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采用两枚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10例,平均随访2年,长达4年.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7°,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2°,无畸形复发,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10例均达到.提示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不易丢失矫正角度,可同时作肱骨远端截骨块的的去内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肘内翻的方法.
作者:孙祥水;王晓东;张锡庆;王科文;朱振洪;冯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体外条件下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为研究骨代谢提供一种体外模型.方法取人胚胎颅骨骨膜,采用酶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细胞形态,生物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并经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以及比较冻存前3~5代与冻存后成骨细胞的特点.结果体外培养的骨膜成骨细胞形态多为梭形和多角形与成纤维细胞相似,3~5代成骨细胞生长特点稳定,具有成骨能力,冻存后成骨细胞生存率、增殖能力明显受到影响.结论自骨膜获取人成骨细胞培养方法易形,可大量培养高纯度的人成骨细胞供研究使用,冻存细胞不易作为研究对象.
作者:徐炜;董启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人早孕期经诊断性超声辐照后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35例妊娠6~8周拟行人工流产孕妇分为I组(未行超声辐照组)、Ⅱ组(经腹部超声辐照)、Ⅲ组(经阴道超声辐照),Ⅱ组与Ⅲ组每组分为三类:5 min类、10 min类、15 min类,各组均在辐照后24 h以内取材.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15 min),Ⅲ组(10 min)和Ⅲ组(15 min)在绒毛组织超微结构方面出现变化,尤其后者.结论诊断性超声经腹部辐照时间在15 min分钟内基本上对早孕绒毛无创伤性,而经阴道超声辐照时间不宜超过10 min.
作者:陈珊珊;夏飞;李子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