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的关系

郭小芳;成兴波;卢国元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裂解酶
摘要: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将74名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24例)、微血管并发症组(27例)、大血管并发症组(23例).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大血管病变组vWF-c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糖尿病组(P《0.05).结论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下降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形成血栓的另一重要原因.vWF-cp活性异常可能在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螺钉及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采用两枚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10例,平均随访2年,长达4年.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7°,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2°,无畸形复发,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10例均达到.提示螺钉及钢丝捆扎固定肱骨远端闭合楔形截骨两端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不易丢失矫正角度,可同时作肱骨远端截骨块的的去内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肘内翻的方法.

    作者:孙祥水;王晓东;张锡庆;王科文;朱振洪;冯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抑制NGF表达的pSUPER-H1 RNAi系统的构建

    目的构建抑制神经生长因子活性的siRNA表达载体.方法构建含有PolⅢ H1启动子的pSUPER-H1质粒,化学合成2对编码短发夹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各64个碱基,退火、克隆到经BglⅡ、HindⅢ酶切处理的pSUPER-H1质粒PolⅢ H1启动子下游,获得重组pSUPER-H1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挑选阳性克隆,抽取重组质粒,EcoRⅠ、HindⅢ双酶切电泳、测序鉴定.结果重组pSUPER-H1质粒成功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64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经测序鉴定,表明序列完全一致.结论重组pSUPER-H1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生长因子活性打下基础,同时开展了质粒介导在体内表达siRNA的方法.

    作者:蒋觉安;董万利;胡锦;王元元;惠国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89例急诊外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对189例急诊外科死亡的病例致伤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院前急救和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对提高创伤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性.

    作者:刘浩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体游离结肠平滑肌片腹膜外结肠造口的应用

    对41例肛管直肠癌行自体游离肠管平滑肌片腹膜外结肠造口,取一段正常的长约3 cm乙状结肠,去除结肠浆肌层上的脂肪和黏膜,行节制性腹壁结肠造口.结果:粪便节制率为73.2%(30/41),15例行测压检查,造口处静息压平均为35.5±7.1 mmHg,无手术死亡,无远期并发症.提示自体游离肠管平滑肌片腹膜外结肠造口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和排便节制功能好的优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琴远;胡阶林;俞冠东;胡饶;张东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将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9例,随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38例,常规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止痉及维持血压、血糖及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05~0.1 mg/kg/次静脉推注,第一天每6 h,第二天每8 h,第三天每12h.连用3 d.观察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提示纳络酮治疗HIE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发生.

    作者:张春生;徐云芳;陆智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TRUP术中动态观察尿道外括约肌水平预防术后尿失禁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UP)术中动态观察尿道外括约肌水平.探讨术中预防医源性尿失禁的方法.结果:98例患者中,6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失禁,很快恢复,其余术后尿控功能均正常.提示经尿道电切术中动态观察尿道外括约肌水平可有效预防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作者:陆奇男;杨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为胰岛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和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的低浓度血清(2%FBS)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后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添加剂、尼克酰胺诱导.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双硫腙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并进行体外细胞功能测定.结果细胞诱导第二周逐渐聚集成胰岛样细胞团,开始分泌胰岛素,双硫腙染色成猩红色,免疫荧光显示细胞表达胰岛素,体外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阳性.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实现向β细胞转分化.

    作者:王志伟;钱海鑫;王勇;陆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子宫全切除术后性心理状况调查

    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在女性的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子宫全切除术对妇女的日常生活来说是重大的应激事件,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应对子宫全切术妇女的性心理给予关注[1].了解子宫全切除术妇女的性心理状况,为该人群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提高夫妻生活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关注.2004年至2005年我科调查了382名子宫全切除妇女的性心理状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萍;徐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颈髓损伤类型与年龄差异的MRI研究

    分析79例颈髓损伤后12 h内行MRI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中老年与青壮年患者急性颈髓损伤的损伤类型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1)中老年组均伴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等改变,无骨折无脱位型脊髓损伤12例(48.0%),中青年组8例(14.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中老年严重颈髓损伤2例,青壮年14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中老年无骨折无脱位颈髓损伤显著高于中青年组,颈髓损伤以较轻类型多见,因而中老年颈部损伤患者,即使没有椎体骨折、脱位,只要出现颈髓损伤的症状,均应及时行MRI检查.

    作者:邢炯;蒋立伟;常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蛋白的纯化及其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纯化人白细胞介素24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1a(+)-IL-24在大肠杆菌BL(DE3)中的表达产物rhIL-24,并观察重组表达蛋白rhIL-24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的影响.方法 IPTG诱导原核表达载体pET-21a(+)-IL-24在大肠杆菌中表达rhIL-24,经纯化、复性后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rhIL-24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 rhIL-24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SGC-7901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hIL-24蛋白30μg/ml作用于SGC-7901细胞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有明显的凋亡峰出现,荧光染色后显示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结论本实验成功纯化IL-24原核表达产物rhIL-24,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有明显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韩梅;陈卫昌;严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情况分析

    使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方法对200例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分析.探讨儿童感激幽门螺菌后症状出现及不同年龄儿童的感染现状.结果:幽门螺杆菌在100名有症状儿童的感染率较高,为31%,而100名无症状儿童也有一定的感染率,为6%,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有增长趋势.提示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的总体感染率较高,感染后多数表现有消化道症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病变,同时应积极预防家庭内部的接触传播,减少儿童的感染率.

    作者:朱海娟;冯星;武庆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磷脂酰肌醇3(PI3K)激酶信号途径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肝星状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促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DGF-BB和LY29400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HSC-T6内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PDGF-BB在浓度1~10 ng/ml 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SC细胞增殖(P《0.05),当浓度大于10 ng/ml 时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促增殖作用达到饱和.5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 的LY294002均能显著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BB刺激的HSC-T6增殖(P《0.001). PDGF-BB能促进HSCⅠ型胶原mRNA表达,24 h、48 h时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12.2%,182.5%.LY294002能显著抑制PDGF-BB促Ⅰ型胶原表达,24 h、48 h时相对表达量为76.4%,52.6%.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途径是调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分泌胶原的重要通道,抑制该通路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治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徐永锋;管洪庚;薛万江;岑建农;谷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注入辣椒素对大鼠炎症痛阈的影响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对致炎大鼠疼痛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大鼠置管,一星期后保留没有功能障碍大鼠16只,分为溶媒组、辣椒素组,每组8只,溶媒组注入溶媒,辣椒素组注入0.25%辣椒素,分别于注入后第4、7 天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在右脚掌注入100 μl 2%角叉菜胶,于致炎后早期时相、晚期时相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并取脚掌部皮肤做HE染色.结果从两组痛阈值可以看出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用药前,基础痛阈值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在使用辣椒素后第4天、第7天,和溶媒组相比,辣椒素组大鼠右脚痛阈值明显升高.致炎后,左右脚痛阈值也有明显变化,致炎右脚晚期时相痛阈值高于早期时相;和置管前痛阈值相比也有明显升高.辣椒素组脚掌部皮肤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大量使用辣椒素可以长时间提高大鼠痛阈值,对炎症刺激所引发的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徐峰;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产前超声筛选在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避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胎儿出生.方法对孕周达16周以上的473例孕妇进行了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其中:高危因素111例,非高危因素362例.结果从中检出心脏畸形8例,心外畸形47例,其中高危妊娠中检出心脏畸形的有7例,检出率6.3%.非高危因素中检出心脏畸形的1例,占0.28%.两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多切面检查,重点放在检查胎儿四腔心切面,可以排除70%~80%的先天性心脏病.建议在高危妊娠中推广胎儿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

    作者:夏飞;杨俊华;陈珊珊;卢敏;沈宗姬;何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缺血预处理对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10 min缺血预处理、20 min缺血预处理4组,后两组分别以缺血前短暂缺血再灌注各10 min和20 min作预处理.采用DiOC6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测线粒体膜电位,化学法测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TP酶活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状态,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此法用来探讨在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预处理对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有效的缺血预处理时间.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0 min缺血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高,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ATP酶亦明显减少,而肝细胞凋亡指数则明显下降,线粒体形态表明其肿胀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20 min缺血预处理组则变化不明显.提示10 min缺血预处理可通过上调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上调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以增强肝线粒体抗氧自由基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合成,从而保护肝线粒体超微结构;下调ATP酶活性使ATP含量升高,电子传递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来保护肝线粒体.而20 min缺血预处理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朱丽均;孙庆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血吸虫病并结肠癌ING1、p53、bcl-2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并结肠癌与ING1、p53、bcl-2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血吸虫病并结肠癌62例、无血吸虫病56例结肠癌中的ING1、p53、bcl-2的表达.结果在血吸虫病并结肠癌组中的ING1阳性表达率(35.5%)明显低于无血吸虫病结肠癌组(46.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中的p53、bcl-2阳性表达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吸虫病患者的抑癌基因ING1的失活对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吴鸿业;胡乃民;丁厚中;王建良;李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对肾移植受者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肾移植受者血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随机选取的6例肾移植受者给予连续4 d的ACTH肌注治疗(1 mg/d),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ACTH 治疗后均有明显的血脂变化,其中总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分别减少了11%~17%不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了22%.肾功能有所改善,血肌酐下降11%.结论 ACTH 的短期治疗能够影响肾移植受者的脂质代谢,并且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改善.

    作者:薛鹏;何小舟;周广臣;许贤林;罗光华;Ning Xu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严格选择30例肺挫伤患者,用ELISA法测定TNF、IL-6、IL-8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合并少量血胸者同时测定胸腔积液TNF、IL-6、IL-8水平.选择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肺挫伤患者伤后血清及胸液中TNF、IL-6和IL-8的变化及作用.结果:肺挫伤患者血清中TNF、IL-6、IL-8水平明显升高;肺挫伤后胸腔积液中TNF、IL-6、IL-8升高极为显著,尤其IL-6的浓度.结果表明:炎性细胞因子TNF、IL-6、IL-8在肺挫伤后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肺挫伤合并少量血胸患者胸液中TNF、IL-6、IL-8的变化,较为可靠地反应了肺组织局部损伤的程度,监测其变化,可更敏感地观察肺挫伤的治疗效果、预测肺损伤的演变.

    作者:杨文涛;陈勇兵;钱永跃;施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立加利仙应用的探讨

    目的评价小剂量立加利仙治疗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老年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的原发高尿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血尿酸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基线对照.每日给予25 mg立加利仙,疗程一周.计算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尿酸(24h Uur)、尿酸清除率(Cur)、尿酸清除分数(FRUAC)、单位肾小球滤过率尿酸排出(EurGFCur)、尿尿酸与尿肌酐比值(Uur/Ucr).结果治疗一周后,高尿酸患者平均Sur从8.48±1.52 mg/dl降低至4.98±1.53 mg/dl,24h Uur、Cur、FRUAC、EurGFCur、Uur/Ucr均显著增加(P《0.01),同时Ccr无明显变化,肾脏尿酸负荷(Flur)明显减少(P《0.001).不同Ccr水平患者24h Uur增加百分数和Sur降低百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轻度肾功能减退老年患者,立加利仙可促进尿酸排泄,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短时间应用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邵迎红;田慧;李春霖;贾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

    回顾性分析462例7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具有病程较长、中晚期病例较多、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并存病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特点.全组胃癌切除率为86.4%(399/462),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6.7%(308/46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7%(91/462),死亡率为2.8%(13/462),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1.4%,3年生存率为49.8%,5年生存率为19.5%.提示应加强对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应兼顾根治性和安全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宋兵;汪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