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超声筛选在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中的应用

夏飞;杨俊华;陈珊珊;卢敏;沈宗姬;何军

关键词:产前诊断, 超声筛查, 心脏结构
摘要:目的为了避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胎儿出生.方法对孕周达16周以上的473例孕妇进行了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其中:高危因素111例,非高危因素362例.结果从中检出心脏畸形8例,心外畸形47例,其中高危妊娠中检出心脏畸形的有7例,检出率6.3%.非高危因素中检出心脏畸形的1例,占0.28%.两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多切面检查,重点放在检查胎儿四腔心切面,可以排除70%~80%的先天性心脏病.建议在高危妊娠中推广胎儿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

    回顾性分析462例7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具有病程较长、中晚期病例较多、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并存病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特点.全组胃癌切除率为86.4%(399/462),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6.7%(308/46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7%(91/462),死亡率为2.8%(13/462),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1.4%,3年生存率为49.8%,5年生存率为19.5%.提示应加强对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应兼顾根治性和安全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宋兵;汪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抑制NGF表达的pSUPER-H1 RNAi系统的构建

    目的构建抑制神经生长因子活性的siRNA表达载体.方法构建含有PolⅢ H1启动子的pSUPER-H1质粒,化学合成2对编码短发夹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各64个碱基,退火、克隆到经BglⅡ、HindⅢ酶切处理的pSUPER-H1质粒PolⅢ H1启动子下游,获得重组pSUPER-H1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挑选阳性克隆,抽取重组质粒,EcoRⅠ、HindⅢ双酶切电泳、测序鉴定.结果重组pSUPER-H1质粒成功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64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经测序鉴定,表明序列完全一致.结论重组pSUPER-H1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生长因子活性打下基础,同时开展了质粒介导在体内表达siRNA的方法.

    作者:蒋觉安;董万利;胡锦;王元元;惠国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Sur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胃癌标本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本组病例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7.65(32/85),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侵润深度及病理分期等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60岁的患者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Ⅰ、Ⅱ期病例中Survivin的表达与生存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期患者中Survivin阴性表达的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Survivi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在Ⅲ期胃癌患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是预后的不利因素.

    作者:常树建;陈卫昌;吴玉玉;高炜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颈髓损伤类型与年龄差异的MRI研究

    分析79例颈髓损伤后12 h内行MRI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中老年与青壮年患者急性颈髓损伤的损伤类型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1)中老年组均伴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等改变,无骨折无脱位型脊髓损伤12例(48.0%),中青年组8例(14.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中老年严重颈髓损伤2例,青壮年14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中老年无骨折无脱位颈髓损伤显著高于中青年组,颈髓损伤以较轻类型多见,因而中老年颈部损伤患者,即使没有椎体骨折、脱位,只要出现颈髓损伤的症状,均应及时行MRI检查.

    作者:邢炯;蒋立伟;常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附25例临床分析)

    按照胰肠捆绑式吻合术进行胰肠吻合,游离胰腺断端3 cm,胰管内置硅胶管,两者用可吸收线固定,空肠3 cm处断端用电凝破坏其黏膜,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 cm,空肠断端与胰包膜缝合,距空肠断面约1~2 cm处利用可吸收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一道,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结果:25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顺利.提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单、安全,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陈季云;李军成;吴浩荣;王浩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89例急诊外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对189例急诊外科死亡的病例致伤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院前急救和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对提高创伤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性.

    作者:刘浩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64例临床分析

    对64例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复发的好发时间以及危险因素.提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房颤、TIA等是常见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作者:许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及传统手术诊治美克尔憩室32例分析

    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美克尔憩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美克尔憩室的外科诊治特点.结果:全部手术切除治疗,其中开腹手术26例,腹腔镜下切除6例.手术前憩室诊断正确率31.2%.为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反复血便14例(43.8%).病理检查有异位迷生组织者10例(31.2%). 提示小儿美克尔憩室大多可终生无症状,但部分憩室可发生一些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前病因诊断困难.腹腔镜在小儿美克尔憩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优势.

    作者:李万顺;顾志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钠肽(BNP)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对82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脑钠肽(BNP)水平检测,结果:BNP对于心衰有很强的预测价值.且BNP水平和LVI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呈正相关,随着LVIDd值的增大,BNP水平升高.提示心衰并发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中,BNP(≥100 pg/ml)可作为心衰早期诊断的指标.

    作者:杨兵生;陈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肝脏Hepcidin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SD大鼠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肝脏Hepcidin的变化趋势.方法用70 mg/kg/d维甲酸连续灌胃两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用RT-PCR法测定第3、第8、第13天肝脏Hepcidin基因表达.结果肝组织Hepcidin基因表达在模型第8、第13天出现变化,其在RT-PCR电泳中表达降低.结论模型组肝组织Hepcidin基因的表达降低对于骨质疏松形成过程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Hepcidin可能成为骨质矿化异常诊断的新焦点,为进一步研究改变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勇;徐又佳;王爱东;俞晨;王冰;张鹏;张振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COX-2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用COX-2特异性抗体检测57例卵巢上皮性癌、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卵巢上皮性癌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有COX-2的免疫着色,而正常卵巢组织中未见一例着色.卵巢上皮性癌中COX-2(61.40%)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25.0%)正常卵巢组织(P《0.05),COX-2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腹水的多少无关(P》0.05).结论 COX-2表达上调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有关,COX-2蛋白能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朱巧英;胡建铭;周欣;康苏娅;詹升华;顾冬梅;虞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治疗及成功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共纳入56例首发心梗患者,既往无心衰病史.随机分别接受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均治疗成功.并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其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结果介入治疗组有27例和溶栓治疗组有29例,在入院7.5±0.4 d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介入组为(57.6±2.3)%,溶栓组为(49.9±1.9)%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介入组为53.42±6.28 mm,溶栓组为53.18±5.69 mm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5).在进行了平均为期548.7±48.9 d随访后发现介入组生存率为85.2%,溶栓组生存率为79.3%(P<0.5),两组的生存率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轻中度的急性心梗患者中,使用了普通支架的介入治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溶栓治疗;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长期预后则可能无明显的优势.

    作者:陆建辉;洪小苏;徐卫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疗效分析(附58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电视腹腔镜下经腹腔、经腹膜后径路肾囊肿去顶术治疗58例肾囊肿疾病.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后途径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25例采用经腹腔途径,手术时间单侧囊肿平均74 min,多发或双侧或同时行其他手术平均184 min,住院时间5~8 d;33例采用经腹膜后途径, 其中30例成功,手术时间平均95.5 min,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4~7 d.提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应成为泌尿外科常规手术方式.

    作者:沈罡;单玉喜;薛波新;阳东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选择肝功能不稳定、HBV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100 mg/d,观察48周后患者临床征状、体征、肝功能、肝形态学及HBV-DNA的变化,并于同期经综合治疗的对照组18例进行对比,观察米拉夫定治疗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肝生化指标、Child-pugh平分、HBV-DNA定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拉米夫定治疗可有效抑制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硬化患者体内HBV的复制,稳定肝功能,进一步获得临床和生化的改善.

    作者:钮志林;王魏;赵刚;徐密琴;吴建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脂质沉积性肌病2例分析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d storage myopathy,LSM)是指由于肌肉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肌肪沉积在肌纤维中的一组疾病.目前肉碱缺乏是脂肪代谢性疾病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2例脂质沉积性肌病报道如下.

    作者:方琪;董万利;徐耑;蔡秀英;曹健;谢芳;柴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注入辣椒素对大鼠炎症痛阈的影响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对致炎大鼠疼痛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大鼠置管,一星期后保留没有功能障碍大鼠16只,分为溶媒组、辣椒素组,每组8只,溶媒组注入溶媒,辣椒素组注入0.25%辣椒素,分别于注入后第4、7 天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在右脚掌注入100 μl 2%角叉菜胶,于致炎后早期时相、晚期时相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并取脚掌部皮肤做HE染色.结果从两组痛阈值可以看出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用药前,基础痛阈值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在使用辣椒素后第4天、第7天,和溶媒组相比,辣椒素组大鼠右脚痛阈值明显升高.致炎后,左右脚痛阈值也有明显变化,致炎右脚晚期时相痛阈值高于早期时相;和置管前痛阈值相比也有明显升高.辣椒素组脚掌部皮肤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大量使用辣椒素可以长时间提高大鼠痛阈值,对炎症刺激所引发的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徐峰;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2例布加氏综合征的术后麻醉监测及处理

    为探讨总结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特点,回顾性分析12例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情况,强调了布加综合征的麻醉恢复期监测的重要性,认为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必须加强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监测,重视心肺功能的调节,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红芳;谢红;周学兰;李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固骼生早期植入治疗高能量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固骼生(NovaBone)早期植入治疗高能量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9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高能量胫骨骨折患者随机被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前者行早期预防性骨折断端固骼生植入,后者不植入固骼生.结果随访平均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实验组为8~16周(平均12周),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对照组为12~36周(平均19周) ,5例延迟愈合(愈合时间7~8个月).按照Johner和Wruh标准评定,术后12周和26周时,实验组优良率分别为86%和100%,对照组为50%和89%,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固骼生早期预防性植入配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腓骨骨折,能加速骨折愈合,降低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率.

    作者:孙荣彬;孙俊英;杨玉生;朱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麻醉管理在Hunt's Ⅳ~Ⅴ级破裂脑动脉瘤手术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Hunt's 高分级破裂动脉瘤手术中麻醉管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高级别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麻醉措施及其效果.术前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夹闭动脉瘤后适当升高血压,术后3月随访.结果术前呼吸障碍或呼吸困难的24例的患者经紧急抢救后得到缓解.麻醉诱导及插管阶段未发生脑动脉瘤再破裂.麻醉维持中血压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77例患者术后三个月时预后良好22例,中残12例,植物状态生存14例,死亡29例.结论高级别患者术前积极改善呼吸,术中平稳麻醉,术后防止血管痉挛和低血压有助于提高预后.

    作者:陶文萍;周岱;李金泉;詹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若干问题的探讨

    目的对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进,分析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参照Zea Longa法,使用SD大鼠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但术中不结扎翼腭动脉,栓线直接从颈总动脉进入大脑中动脉.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合TTC或HE染色判断模型制作是否成功.结果改进后的模型成功率80%,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颈部血管破裂出血、脑缺血不完全和麻醉意外等问题.结论改进后的模型成功率高,选择体重合适的大鼠、制作良好的栓线和控制术中出血是模型制作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引明;刘春风;曹勇军;陈孝东;周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