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骼生早期植入治疗高能量胫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孙荣彬;孙俊英;杨玉生;朱伟

关键词:固骼生, 胫骨骨折, 治疗, 骨折愈合
摘要:目的探讨固骼生(NovaBone)早期植入治疗高能量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9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高能量胫骨骨折患者随机被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前者行早期预防性骨折断端固骼生植入,后者不植入固骼生.结果随访平均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实验组为8~16周(平均12周),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对照组为12~36周(平均19周) ,5例延迟愈合(愈合时间7~8个月).按照Johner和Wruh标准评定,术后12周和26周时,实验组优良率分别为86%和100%,对照组为50%和89%,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固骼生早期预防性植入配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腓骨骨折,能加速骨折愈合,降低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率.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应激后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观测

    目的探讨手术应激后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儿16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72 h采集外周血3.5~5 ml加入肝素.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后,培养15 h,加入7-AAD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术后24 h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术前13.27%±1.90%,术后7.55%±1.26%,P<0.05),术后72 h仍处于减少状态(5.47%±0.71%,P<0.05).结论手术创伤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中性粒细凋亡的延迟可能是术后炎症反应综合症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风;汪健;张学兰;王兴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磷脂酰肌醇3(PI3K)激酶信号途径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肝星状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促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DGF-BB和LY29400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HSC-T6内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PDGF-BB在浓度1~10 ng/ml 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SC细胞增殖(P《0.05),当浓度大于10 ng/ml 时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促增殖作用达到饱和.5 μmol/L、10 μmol/L、25 μmol/L 的LY294002均能显著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BB刺激的HSC-T6增殖(P《0.001). PDGF-BB能促进HSCⅠ型胶原mRNA表达,24 h、48 h时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12.2%,182.5%.LY294002能显著抑制PDGF-BB促Ⅰ型胶原表达,24 h、48 h时相对表达量为76.4%,52.6%.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途径是调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分泌胶原的重要通道,抑制该通路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治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徐永锋;管洪庚;薛万江;岑建农;谷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肝脏Hepcidin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SD大鼠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肝脏Hepcidin的变化趋势.方法用70 mg/kg/d维甲酸连续灌胃两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用RT-PCR法测定第3、第8、第13天肝脏Hepcidin基因表达.结果肝组织Hepcidin基因表达在模型第8、第13天出现变化,其在RT-PCR电泳中表达降低.结论模型组肝组织Hepcidin基因的表达降低对于骨质疏松形成过程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Hepcidin可能成为骨质矿化异常诊断的新焦点,为进一步研究改变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勇;徐又佳;王爱东;俞晨;王冰;张鹏;张振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钠肽(BNP)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对82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脑钠肽(BNP)水平检测,结果:BNP对于心衰有很强的预测价值.且BNP水平和LVI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呈正相关,随着LVIDd值的增大,BNP水平升高.提示心衰并发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中,BNP(≥100 pg/ml)可作为心衰早期诊断的指标.

    作者:杨兵生;陈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Sur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胃癌标本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本组病例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7.65(32/85),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侵润深度及病理分期等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60岁的患者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Ⅰ、Ⅱ期病例中Survivin的表达与生存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期患者中Survivin阴性表达的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Survivi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在Ⅲ期胃癌患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是预后的不利因素.

    作者:常树建;陈卫昌;吴玉玉;高炜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TRUP术中动态观察尿道外括约肌水平预防术后尿失禁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UP)术中动态观察尿道外括约肌水平.探讨术中预防医源性尿失禁的方法.结果:98例患者中,6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失禁,很快恢复,其余术后尿控功能均正常.提示经尿道电切术中动态观察尿道外括约肌水平可有效预防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作者:陆奇男;杨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ZEPHIR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31例行颈椎前路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Zephir半限制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2~4年,观察临床功能、植骨融合率、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JOA评分,术后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10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满意,相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未发生内植物和植骨并发症.提示彻底减压,保留终板的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和应用动力性的Zephir钢板固定能保证脊髓型颈椎病良好的手术疗效.

    作者:姚啸生;王靖;唐天驷;杨惠林;姜为民;李洪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产前超声筛选在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避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胎儿出生.方法对孕周达16周以上的473例孕妇进行了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其中:高危因素111例,非高危因素362例.结果从中检出心脏畸形8例,心外畸形47例,其中高危妊娠中检出心脏畸形的有7例,检出率6.3%.非高危因素中检出心脏畸形的1例,占0.28%.两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多切面检查,重点放在检查胎儿四腔心切面,可以排除70%~80%的先天性心脏病.建议在高危妊娠中推广胎儿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

    作者:夏飞;杨俊华;陈珊珊;卢敏;沈宗姬;何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疗效分析(附58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电视腹腔镜下经腹腔、经腹膜后径路肾囊肿去顶术治疗58例肾囊肿疾病.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后途径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25例采用经腹腔途径,手术时间单侧囊肿平均74 min,多发或双侧或同时行其他手术平均184 min,住院时间5~8 d;33例采用经腹膜后途径, 其中30例成功,手术时间平均95.5 min,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4~7 d.提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应成为泌尿外科常规手术方式.

    作者:沈罡;单玉喜;薛波新;阳东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情况分析

    使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方法对200例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分析.探讨儿童感激幽门螺菌后症状出现及不同年龄儿童的感染现状.结果:幽门螺杆菌在100名有症状儿童的感染率较高,为31%,而100名无症状儿童也有一定的感染率,为6%,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有增长趋势.提示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的总体感染率较高,感染后多数表现有消化道症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病变,同时应积极预防家庭内部的接触传播,减少儿童的感染率.

    作者:朱海娟;冯星;武庆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注入辣椒素对大鼠炎症痛阈的影响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对致炎大鼠疼痛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大鼠置管,一星期后保留没有功能障碍大鼠16只,分为溶媒组、辣椒素组,每组8只,溶媒组注入溶媒,辣椒素组注入0.25%辣椒素,分别于注入后第4、7 天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在右脚掌注入100 μl 2%角叉菜胶,于致炎后早期时相、晚期时相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并取脚掌部皮肤做HE染色.结果从两组痛阈值可以看出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用药前,基础痛阈值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在使用辣椒素后第4天、第7天,和溶媒组相比,辣椒素组大鼠右脚痛阈值明显升高.致炎后,左右脚痛阈值也有明显变化,致炎右脚晚期时相痛阈值高于早期时相;和置管前痛阈值相比也有明显升高.辣椒素组脚掌部皮肤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大量使用辣椒素可以长时间提高大鼠痛阈值,对炎症刺激所引发的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徐峰;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抑制NGF表达的pSUPER-H1 RNAi系统的构建

    目的构建抑制神经生长因子活性的siRNA表达载体.方法构建含有PolⅢ H1启动子的pSUPER-H1质粒,化学合成2对编码短发夹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各64个碱基,退火、克隆到经BglⅡ、HindⅢ酶切处理的pSUPER-H1质粒PolⅢ H1启动子下游,获得重组pSUPER-H1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挑选阳性克隆,抽取重组质粒,EcoRⅠ、HindⅢ双酶切电泳、测序鉴定.结果重组pSUPER-H1质粒成功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64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经测序鉴定,表明序列完全一致.结论重组pSUPER-H1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生长因子活性打下基础,同时开展了质粒介导在体内表达siRNA的方法.

    作者:蒋觉安;董万利;胡锦;王元元;惠国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5例肠梗阻淀粉酶升高的特点分析

    回顾性分析15例伴血、尿淀粉酶升高的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胰腺炎淀粉酶升高的特点比较.探讨伴血、尿淀粉酶升高的肠梗阻的淀粉酶升高特点以及其与急性胰腺炎在淀粉酶升高特点方面的鉴别诊断.结果:伴有血、尿淀粉酶的升高的15例肠梗阻病例中,尿淀粉酶均升高(201~594 somogyi单位),血淀粉酶5例升高(116~930 somogyi单位).提示肠梗阻是可以伴血、尿淀粉酶升高的,其升高的幅度通常不超过正常值上界的2倍,从血、尿淀粉酶的具体数值来看通常小于500somogyi单位.血、尿淀粉酶升高的特点有助于肠梗阻与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作者:赵志东;邢春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的关系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探讨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将74名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24例)、微血管并发症组(27例)、大血管并发症组(23例).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WF-cp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大血管病变组vWF-c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糖尿病组(P《0.05).结论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下降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形成血栓的另一重要原因.vWF-cp活性异常可能在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小芳;成兴波;卢国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全反式维甲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PC-3细胞,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C-3细胞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ATRA浓度为(10-6~10-4)mol/L时,可明显抑制PC-3细胞的增殖(P《0.01),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ATRA处理后PC-3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随ATRA浓度增加,Bcl-2/Bax的比值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结论 ATRA对PC-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与ATRA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作者:王恒兵;严春寅;陈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诊断性超声辐照对人早孕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早孕期经诊断性超声辐照后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35例妊娠6~8周拟行人工流产孕妇分为I组(未行超声辐照组)、Ⅱ组(经腹部超声辐照)、Ⅲ组(经阴道超声辐照),Ⅱ组与Ⅲ组每组分为三类:5 min类、10 min类、15 min类,各组均在辐照后24 h以内取材.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15 min),Ⅲ组(10 min)和Ⅲ组(15 min)在绒毛组织超微结构方面出现变化,尤其后者.结论诊断性超声经腹部辐照时间在15 min分钟内基本上对早孕绒毛无创伤性,而经阴道超声辐照时间不宜超过10 min.

    作者:陈珊珊;夏飞;李子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与预后分析

    回顾性分析21例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并与普通型平滑肌瘤比较. 探讨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结果: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月经改变、发现腹部包块为主,占90.5%,核分裂0-4/10HPF的患者占90.4%,临床表现、肌瘤大小及数目与普通型平滑肌瘤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其与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相似,应注意鉴别.

    作者:寻克娟;钱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对肾移植受者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肾移植受者血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随机选取的6例肾移植受者给予连续4 d的ACTH肌注治疗(1 mg/d),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ACTH 治疗后均有明显的血脂变化,其中总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分别减少了11%~17%不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了22%.肾功能有所改善,血肌酐下降11%.结论 ACTH 的短期治疗能够影响肾移植受者的脂质代谢,并且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改善.

    作者:薛鹏;何小舟;周广臣;许贤林;罗光华;Ning Xu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

    回顾性分析462例7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老年胃癌患者具有病程较长、中晚期病例较多、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并存病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的特点.全组胃癌切除率为86.4%(399/462),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66.7%(308/46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7%(91/462),死亡率为2.8%(13/462),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1.4%,3年生存率为49.8%,5年生存率为19.5%.提示应加强对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应兼顾根治性和安全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宋兵;汪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64例临床分析

    对64例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复发的好发时间以及危险因素.提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房颤、TIA等是常见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作者:许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